吕祖百字碑

合集下载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浅析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浅析

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浅析作者:叶盛刘羽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12期[摘要]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位于西湖北线断桥附近,在耸峭的崖壁上有着九块涉及儒释道三家学说及英文和数宇内容的摩崖石刻。

石刻内容丰富,史料价值甚高。

本文试通过对这九处石刻材料的整理、总结,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以期为以风景秀丽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再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

[关键词]摩崖石刻西湖佛教道教儒家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位于西湖断桥北侧,石函路西面宝石山山体上。

在延伸近40米的崖壁上,有着大大小小九块书法及雕刻技法较为精湛的石刻。

这些石刻在形态上有竖、横、圆等多重样式;在内容上涉及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有传统中国士大夫所书内容,亦有英文及数字石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在如此小范围的石壁上就有这么多形态各异且历史信息丰富的石刻是相当少见的,然而现阶段针对这些石刻所作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试通过现场探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宝石山石函路摩崖石刻内容做如下梳理。

一、东南一柱楷书,字径40厘米,无款题(见图1)。

此石刻的前因后果在钟毓龙编著的《说杭州》书中有明确记载:“宝石山有…东南一柱‟四字摩崖。

明嘉靖进士张佳胤,万历间为浙江巡抚。

万历十年春,杭州兵变,幕府东西二营马文英、吴廷用结党作乱,佳胤平定之。

张文熙为勒此四字。

佳胤后官至太子少保,为…嘉靖七子‟之一。

”本次变乱事件的具体过程在《说杭州。

说兵祸》一文中有详细记载。

这次杭州的变乱是兵乱于前,民乱于后,规模较大,性质复杂,已经出现烧杀抢掠的情况,造成了杭州百姓极大的恐慌。

张佳胤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干以最小的代价平息了此次变乱,为杭城百姓做出了重大贡献。

宝石山麓石函路侧的这块“东南一柱”摩崖石刻是当时杭州百姓对张佳胤感激之隋的重要见证。

二、节用爱人,视民如伤该石刻为石函路小径尽头往外走第一组石刻。

字体为榜书,高1米,宽6.5米,字径69厘米(见图2)。

石刻左下角有款识,但因字迹漫漶,只能辨识出一个“冬”字。

吕祖墓与吕翁祠

吕祖墓与吕翁祠

吕祖墓与吕翁祠古城邯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千年古赵文化享誉于世。

成语典故,比比皆是,堪称华夏第一。

距老城二十里的黄粱梦便是成语“黄粱美梦”的发生地。

美丽的神话传说赋予黄粱梦吕仙祠强大的凝聚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觅仙踪,寻仙迹,流连忘返。

世人多知吕仙祠,却鲜知吕祖墓。

吕祖墓就在黄粱梦东北五公里南吕固村东吕翁祠内。

吕翁祠俗称吕祖大庙,始建于唐代后期。

庙前是西起紫山,东经广府城,贯通永年、邯郸、曲周三县的运煤古道。

庙后是有名的淤泥河,相传瓦岗寨名将罗成就遇难于此河。

站在运煤古道上,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东来西往的运煤车辆,听到了各种驳杂的声音,令人感叹,令人缅怀。

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吕翁祠的山门。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南吕固人出差到曲周,和一个当地人攀起话了,二人聊得很投机。

这个曲周人问吕固人吕祖大庙山门顶有多少个椽子头,吕固人不知反问曲周人,其准确地答了上来。

问其故,原来其经常到紫山拉煤,途径吕祖大庙打尖休息,躺在山门下经常数椽子头解闷,所以记得很准确。

大家迈上九层台阶,进得山门,左青龙,右白虎,满墙彩绘,了然入目,大家随意观赏。

穿过山门是一宽敞大院,首见一座八角凉亭曰“透灵碑亭”,亭内原有一块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石碑,因其石料晶莹透亮,光滑能照人影,故曰透灵碑。

据原透灵碑文记载,一日有一道士跪在祠前哭师傅,村民问其故,答曰,吾师纯阳仙翁之墓距此三十步,如不挖则移之。

村民即挖,内有一八卦形石墓,墓内有石棺,棺内有吕祖衣冠和剑靴放射光芒。

再看道士已无踪影。

四乡村民一时哗然,随即动手重修吕祖墓和墓道。

自此吕家镇更名为吕故。

文革期间,透灵碑失落,仅存碑亭。

透过碑亭,东西横排三座大殿。

正中为吕祖大殿,上首为钟离殿,下首为卢生殿。

两厢陪殿分别为蓬莱岛,仙人洞,炼剑坊,双美湖,下面一一介绍。

吕祖大殿雕梁画栋,香烟袅袅。

吕祖塑像和蔼可亲,不知疲倦地接待着每一位香客。

吕祖仙师,八仙之一。

姓吕讳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宝诰孚佑帝君,邯郸吕家镇人。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导读: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

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

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

诀云: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也。

宗祖者,生身之处也。

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真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

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

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调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

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功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百字碑》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百字碑》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百字碑》《吕祖百字碑》,吕祖所写。

吕祖,吕洞宾,又叫吕岩,道号纯阳,吕纯阳。

吕祖在中国道教历史上影响力很大,他是八仙里面的一位。

吕祖的著作很多,当然有些是后人假托吕祖的名字而写,但是这个《百字碑》按照历史记载千真万确是吕祖所写,包括《敲爻歌》。

《吕祖百字碑》这首诗,一共一百个字,每句五个字,一共二十句,一百字。

我们不要看内容这么短,其实非常全面,记录了道家令人神往的金丹大道的实修。

丹道的著作真的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道藏那么多书,关于这个金丹大道方面的著作也确实是很多很多,那你们来问我,师父啊,道藏里面这么多著作包括金丹大道,那么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个核心的著作?最核心的就是《吕祖百字碑》。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他的篇幅非常短小,第二它的内容非常完整,如果你悟得透,也能够深入炼虚合道的境界。

但是自古丹道的著作真的是“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叫君何处结灵胎”,这是《悟真篇》中张伯端祖师很著名的一首诗,确实是这样!《吕祖百字碑》从表面看,里面确实没有任何讲到实修的内容,似乎是在讲述一种情景,我师父当年也是重点给我讲了《吕祖百字碑》,而且告诉我这是顿超法门的教科书,是一部最神秘的经典。

很多人学习因为抓不住它的重点,有时候真的是读书破万卷,穷经皓首,最后还是望洋兴叹,所以自古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者终不解矣”,确实是这样。

那么这个《百字碑》吧,只要遇到明师临炉指点,你就能够全部豁然开朗。

明师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助功,一个是答疑。

助功有没有形式可见,没有!明师都很真诚,求道者如果真诚,它就达到了心心相印,我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人体场漫谈》里都有详细的解释,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包括《宇宙人生现象阐秘》都有讲到。

明师的助功甚至从外表来看,你都看不出来他用什么方法,你看不出来的,他同样是行住坐卧,其实他修成了强大的能量场,只要你和他对得上号,就能够相应。

百字铭

百字铭

百字铭
百字铭一.唐太宗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里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

二.朱熹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怀;忍气免伤财。

贵是勤中得;富从俭中来。

养性须修得;欺心枉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里要和谐。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安分心长乐;闲非口莫开。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温柔终益已;施暴必招灾。

人能依此劝,祸去福重来。

三.唐·孙思邈
养生百字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

精疲心易衰气弱病相侵。

悲欢勿作极饮食常令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宿鸣云鼓晨兴嗽玉津。

若要诸疾退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妖邪难侵犯精气全自身。

寿夭休论命养生本在人。

若能依此训平地可朝真。

四.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璃,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热⽓,上冲⼼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氤氲,结成丹质;⽽⽓⽳中⽔⽕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术⾃长⽣。

诀⽈:⽿⽬⼝三宝,闭塞勿发通,真⼈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到丹⽥⽓满,结成⼑圭也。

阴阳⽣反复,普化⼀声雷注⽈:功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

⾝静于杳冥之中,⼼澄于⽆何有之乡,则真息⾃住,百脉⾃停,⽇⽉停景,璇玑不⾏;太极静⽽⽣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名曲江;忽然⼀点灵光,如⿉⽶之⼤,即药⽣消息也。

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

天根现即固⼼王,以神助之,则其⽓如⽕,逼⾦上⾏,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踊跃,即天风妬卦也。

由⽉窟⾄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阴,化成神⽔⽢露,内有⿉⽶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之汞,结成圣相之体,⾏周天⽕候,⼀度烹之、炼之,丹⾃结矣。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注⽈: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结⼑圭,关窍开通,⽕降⽔升,⼀⽓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关,升⼆⼗四椎⾻节,⾄天⾕关,⽉窟阴⽣,⾹甜美味,降下重楼,⽆休⽆息,名⽈“⽢露洒须弥”。

诀⽈:⽢露满⼝,以⽬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饮长⽣酒,逍遥谁得知注⽈:养⽓到此,⾻节已开,神⽔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酒。

诀⽈:流珠灌养灵根性,修⾏之⼈知不知。

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注⽈:功夫到此,⽿听仙乐之⾳,⼜有钟⿎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

⼼⽥开朗,智慧⾃⽣,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地⼭河如在掌中,⽬视万⾥,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实到此际,若有虚⾔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罪遭天遣,⾮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句,端的上天梯注⽈:⾃养⽓忘⾔⾄此⼆⼗句,皆是吕祖真正⼝诀⼯夫,⽆半点虚伪,乃修⾏上天之阶梯。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吕祖百字碑》为唐代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吕洞宾所作,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宇。

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理解了百字碑,如法修炼不仅可以祛病延年,甚至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一切身体健康的人乃至亚健康状态的人,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都有良好作用,是现代人修身养性之法宝.无忧道人蔡衍颛,别号“了空居士”,道教全真金山派第二十二代传人。

生于1966年10月12日,祖籍广东潮阳县棉城镇。

1988年拜青岛崂山道教全真金山派第二十一代传人、青岛市道教协会原会长匡常修高道为师。

匡常修道长精于道家武术、丹道、医学,弟子多为习武之人。

师父见他双目近乎失明,特传授吕祖百字碑金丹大道。

学成下山时,师父嘱他“要将金丹大道弘扬开去,以济世人。

”并赐道号“无忧道人”。

无忧道人2006年结束隐修生活,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吕祖百字碑金丹大道”,并以《老子道德经》为经典指导性命双修。

从而升华世人的智慧层次、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被“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评为“当代中国弘道人物”,授予“老子文化布道勋章吕祖百字碑释义-无忧道人(了空居士蔡衍颛)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这里的“养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也就是说涵养自己的元气。

“忘言守”就是忘掉说话、忘掉意守,也就是去掉说废话的习惯,去掉对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别意守。

这就是保持清净的心态。

降心为不为:“降心”就是降伏自己的心,也就是将躁动不安的心绪给予理顺,从而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吕祖百字铭

吕祖百字铭

南老师讲解百字铭
养气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为而不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为而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动静二句,把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个方法。对人处事,自己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里都是讲功夫。不要做什么功夫,心气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头空了,“气自回”,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
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来看这道百字铭,他本来也是禅宗的大护法,是黄龙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如想健康长寿,照他的话去做,绝对够了。
另一个版本,有些不同,意思一样,可供参考。
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祖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璃,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淋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这里讲丹,并非肚子里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样,圆圈中间一点,代表圆满自觉灵明的一点觉性。壶代表身体,自己的气脉起变化作用。只要做到气住脉停,它自然会起变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后,“普化一声雷”,轰的一下,身体所有气脉都打开了。这时候,正如庄子所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宇宙一体,这时中脉真正打开了。“白云朝顶上”,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顶,诸佛菩萨智慧光明灌顶。须弥是讲头部,头部的大乐轮震开了。这时候,长生不老绝对有,此乃世第一法。“无弦曲”就是观世音菩萨以闻、思、修入三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祖百字碑》内丹修炼我按照《百字碑》程序精心解读和修炼,获得功效,现将修炼感悟分述之。

《百字碑》为五言诗,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的内丹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还丹自始至终的过程尽述无遗。

养气忘言守:炼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

《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

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

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两眉间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

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

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

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

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

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凡修行者,先须养气。

养气之法,在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决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

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

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

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光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

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心,以心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为一身之主,百神之神,喜静忌动。

静生慧,动生昏,故当收降心志。

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降心收心须有个动态发展过程,有深浅之分。

有为而降是指通过人的意识活动达到和维护心身虚静的状态,是初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浅。

无为而降是指在没有人为造作的情况下自然无为地把身心推向虚明境界的过程,是入静高级阶段,入静程度较深。

有为之功指筑基、炼精、炼气,属于修命功夫;无为之作指炼神还虚,涵养真性,属于修性功夫。

丹家妙用,以有为为首,无为为终,性以命立,命从性修,性命混元,太虚同体。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修炼内丹功,不知养先天无极本源之气,就没有无极动静出现,就不产生阴阳之气,阴阳气不相交,就不产生元神主宰力量。

如果没有元神主宰炼丹,必定杂念丛生,干扰入静,那么谁来制止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静,必须时刻知道养宗祖气,不能忘掉涵养宗祖气的存在。

如果不依靠宗祖气,则金丹很难炼成。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事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净,元神凝统。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修炼者不能避世离俗,更不能终身静坐,止念,必须接触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纷乱杂事,喜怒哀乐,爱恶欲憎。

故收心功夫不仅是入静定之首务,也是日常应物应事修身的要诀。

日常要常常保持清静,锻炼出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本领,事来则以清静相应,事去不迷留。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不能迷恋性欲生活,必须认识过度纵欲的害处,把性欲止住,不消耗精液,进行炼精化气,精气自然回到宗祖气上来,真一之气得到补足,自然结成丹苗,再进行温养,养到丹光一现于目前,是丹苗养到旺盛的标准,然后,从丹田里上冲于心,又降入会阴,当用真意引过尾闾,由夹脊透上玉枕入泥丸。

如有物触脑,自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又化成玉液,沥沥如淋水之状,味是甘露,徐徐咽下重楼,以目送之。

于丹炉之内,美快之极,咽纳不绝,如此一回,即行即卯酉周天一遍收功。

收取净尽,速以凝神入定,静养寂灭,此是玉液小还丹之景。

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

壶中指心肾之间,坎卦指肾中之气,离卦指心中之气。

这两种气在心肾之间,配合成心肾气的相交,自然产生阳气,沿督脉后升于脑,遇脑中阴气,又化出玉液,沿任脉降到心中。

这是阳升阴降,抽坎填离,反复运转,炼元精结成金丹。

普化一声雷。

内丹修炼者,修炼至天人感应,融汇宇宙能量到一定程度发生的质变功境。

此刻修炼者体内雷声轰响,生命得到水与火的洗礼、升华。

修炼者在修炼中,恍恍惚惚的功境中,神气交融,化阴增阳,聚气储能到一定程度,定至深静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真气震动,即在动态中猛然内听到一声雷声巨响或闷雷滚滚。

对于真静中出现的共振展窍的功境,古人用雷声作比喻:“春雷”、“地雷”、“奔雷”、“隐雷”、“山头雷”、“海底雷”等等。

按震区分为:会阴震区称海底雷;下丹田震区称地雷;上丹田震区分称天雷、山头雷。

今把雷喻点破:钟离权的“达人采得先天气,一夜雷声不暂停”和吕祖的“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相近,此雷是春雷、预兆雷,因它到“黄芽出土”还有一个“洗濯”的转变过程。

赵魁一的“金门炸,春雷到”,此响是真炁冲开气管之声,此雷是冲关展窍之雷。

邵康节的“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和吕祖的“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其雷都是从下到上冲开脉结之雷。

以上功境,虽然修炼者体内雷声不断,但功夫尚浅,理应加倍化阴增阳,聚光储能,等待更高量级的天人合一共振。

只有张紫阳的“雷声隆隆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才是气光婴突破樊笼(肉身等)的冲天雷。

内丹修炼的实践告诉我们:修炼者储能越足,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

冲举元神破顶而击,自由往返于宇宙和肉身之间,自在超脱,探索宇宙人生之究境。

白云朝上顶,甘露洒须弥。

张三丰在《百字碑》注释中说:“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

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下降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

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炼玉液小还丹,达到入小定,丹光二现于目前,进行温养大丹,达到杳冥混融之极,忽觉丹田里有热气团,震动很大,在腹中上下冲动,肾脏火炽,身涌鼻搐,热气团飞上泥丸,祖窍穴里涌出圆光,又化为金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似薄荷之凉,随觉随咽,淋沥不断,降下重楼,急用真意送入中宫。

如此咽纳不完。

如此每次下坐,必须运转卯酉周天一遍,收神炉中。

再凝神入定,感觉中丹田里有一圆形之物,要守中抱一一刻钟,再下坐活动。

此是金液大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封炉收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炼丹到口中金液咽纳不完,如同自己饮香甜的长生酒,这种美妙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是感觉不到的。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修炼已到清净无为,脱胎神化的境地。

这时不需进阳火、退阴符,只需心静意守,静坐如同欣赏优雅的无弦之曲,不着于声,不着于色,致虚极,守静笃,直到造化之机圆明通灵,达到尽性至命之地步,即所谓金液大还丹。

无弦曲,指自然之声;造化,创造化育。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热爱修炼内丹功之人,都来学习研究这二十句的真口诀,按照此诗程序,诚心炼丹,便能得到上天的梯子。

此两句为全诗的总结。

全诗前后共二十句,包括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全过程。

其法至简至而,其文约而不繁,依法行持,由近达远,自低登文,可达高深境界。

吕祖百字碑密解三一道人纯阳帝君吕祖著原文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序《吕祖百字碑》,简称《百字碑》,是吕祖修真丹经诗词中最言简意该,甚而佛道经文中最简明理明的灵文之一,直透修真之真诠,大道之心要,是最上一乘的丹诀。

直指心法概要、工程、次序、注意事项、火候、验证等步骤,乃祖祖秘传传道心印之至诀,得其真,道有期,可上天梯。

祖师姓吕名岩,亦作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别称回道人等,一般认为他唐德宗丙子年即贞元十二年(796年)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

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俗传八仙之一,实神道三神中道家最家喻户晓最大慈大悲大愿大行的神仙。

因其师正阳帝君钟离权成道功满后,玉帝敕召授职飞升空中,谓祖师曰:“子当勉力,不久当如吾也。

”祖师叩禀曰:“弟子之志,异于先生。

若不度尽世间凡流,永不朝金阙。

”故成道后,授封为金阙选仙使、玉清内相、天雷上相,道教尊号纯阳演正孚佑警化妙通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掌五雷法判之令。

乃北宗全真南宗紫阳等世传东西南北中五派共同祖师,清修丹道宏扬最畅导者,尚是密传诸派等之共祖,佛号光圆自在通佛,为三教之梯航。

这首五言丹诗中不多言龙虎铅汞、金公木母、真阴真阳、真知灵知、戊己、婴儿姹女、朱砂水银、金花仙物、黄婆土釜、灵根等异名及变化组合,虽有白雪、坎离、甘露、长生酒等名词,也是不得不按境界到反应法象直指罢了。

而今世所传法,大道不兴,假每乱真:或男女双修,或驭女采阴,或闺丹,或采阳补阴,或后天意念法,或执着肉身,或着于空寂,或夸诞宇宙语,或迷于神通等等不一而足,于是身心搞跨,不病而病,病者加重,求养生或长生,反而促死。

甚而为邪教所惑(末日论、不修而加持得论等邪见),控其心智,身财两空,成为性奴。

重者家破人亡,甘为魔众,终堕入地狱。

即有一二志士,道经深邃,法象异名无数(见上指),满眼荆刺。

又各家学说,三乘九品,无从下手,于是难有得道者,连入道或明正道正见者也少。

以至大道不振,邪法流行宇内。

爰于公元二零一二年(末世甚嚣年)夏日,沐浴焚香,诚心告命,密解细释,通俗浅析,字字归真,句句还本,直舒祖意:以先天求取先天,以道悟道,无作亦无为,全凭真意做功夫,以道印心的性命双修之清修丹道。

并发愿使阅者过目了然,不落邪惑,早日成真共宏大道,度人救世扫邪魔。

其诗诵持万遍,其理自明,其义自见。

按其炼已塑基不间隔,心无五欲,百日可验,天梯有阶。

其余之本心也,是为序。

时公元二零一二年端午节夜暴雨三一道人自序于武夷白塔山玄天观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养,心一培育也。

气,太乙之祖气,或先天气,或真气耳。

《入药镜》云:“先天气,后天气。

得之者,常似醉。

”忘言守,无作而亦无为,守雌也。

降心,去五欲也,凡心五欲六尘所覆,被宿业和社会意识形态所牵,必须遣欲澄心,去掉一切妄想、贪求和烦脑。

为而慎汝外,闭汝内,多知为败,调息绵绵,息之深深。

以至如《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皆悟,惟见于空。

”一样心常清静矣,损之又损,无为不为耳。

夫大道以虚无为体,隐现为用。

故不住于有,不住于无,心一培育真气,致虚极,守静笃,不漏精,炼已百日,人心即死,道心活,可塑基,气机流通,精全命固。

如积沙成塔,基固方可塔塑;又如水库蓄水,少泄或不泄,方可库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