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的简便计算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演示法、练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强调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实例演示: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连减的实例,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连减的掌握程度。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连减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5分钟。
九、教学资源:PPT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黑板等。
十、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2. 游戏互动:设计连减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3. 实际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连减的例子,并进行计算。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减的运算顺序,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减的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减法。
2.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1)交换减数的位置,使计算更简便。
(2)将连减式子分解成两个减法式子,分别计算后再求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减式子的分解和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减的运算,让学生感受连减的实际意义。
2. 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减式子的分解方法,分享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连减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练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便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记录和分享思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减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识别和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
1.2 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说明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连减的场景,如购物时减去多个物品的价格。
让学生尝试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并讨论运算顺序。
1.4 教学活动引入连减的概念,解释其意义。
举例说明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学生练习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并讨论运算顺序。
第二章:连减的图示表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图示表示连减运算。
理解图示表示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2.2 教学内容介绍连减的图示表示方法,如线段图、圆圈图等。
解释图示表示与数学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工具,如线段图、圆圈图等,展示连减运算。
让学生通过图示表示连减算式,并解释其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2.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的图示表示方法,并展示实例。
学生尝试使用图示表示连减算式,并解释其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第三章: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简便方法快速计算连减算式。
3.2 教学内容介绍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如交换减数的位置、结合相邻的减数等。
解释简便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练习,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练习,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第四章: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连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能够解决涉及连减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展示连减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体重减轻等。
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时连减的运算步骤和策略。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连减运算。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练习,掌握连减在实际中的应用。
4.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展示实例。
连减的简便运算

分配律的使用
总结词
通过分配律,将连减问题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来,简化计算 。
详细描述
在连减问题中,如果有多个减数,可以将公共因子提取出来 ,即a-(b+c)=a-b-c。通过分配律,将公共因子提取出来,从 而简化了计算。
代数变形技巧
总结词
通过代数变形技巧,将连减问题转化为更简便的形式。
详细描述
在连减问题中,可以通过代数变形技巧,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将问题转 化为更简便的形式。例如,可以将a-(b+c)=a-b-c转化为a=b+c-a。这样可 以简化计算过程。
简便运算的含义
含义
简便运算是一种通过运用数学技巧和规律,简化复杂计算过程的运算方法。
目的
目的是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使得计算变得简单、快捷。
连减简便运算的实现方法
方法一:结合律法
应用:a-b-c=a-(b+c)=(a-b)-(c+b)。
分配律:对于连减运算,可以将减法分配到各个加数上 ,即a-(b+c)=a-b-c=(a-b)-c。
连减的简便运算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连减的简便运算是什么 • 连减的简便运算的技巧 • 连减简便运算的实例 • 连减简便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 连减简便运算的注意事项
01
连减的简便运算是什么
连减的定义
连减定义
连减是一种数学运算,指在一个减法运算中,连续减去两个 或多个数。
运算符号
用“-”表示连减符号,表示后面的数依次从前一个数中减去 。
结合律:对于连减运算,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ab-c=a-(b+c)。 方法二:分配律法
应用:a-(b+c)=a-b-c=(a-b)-c=(a-c)-b。
连减的简便运算

85+77= 25+25= 98-85= 98-28=76+28= 74+26= 47-28= 186-86=59+67= 42+28= 78-39= 70-40=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我昨天看到第66 页,今天又看了34 页。
这本书一共234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观察画面,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34-66-34=168-34=134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后两个数的和。
234-66-34=234-(66+34)=234-100=134在连减算式中,可以先减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
234-66-34=234-34-66=200-66=134你喜欢哪种方法?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这两个数合起来是整十、整百数,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比较简便.72-6-4= 99-15-15=85-8-2= 263-45-55=186-24-26= 987-82-18=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其中的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部分,可以先减这个减数.126-70-26= 198-56-98=874-70-74= 320-68-120=352-150-152= 489-88-289=234-66-34 234-(66+34) 234-34-66在和__上填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868 - 52 - 48=868 (52+___) 1500 - 28 - 272=_____- (28 272) 415 - 74 - 26=___ ( ___ ___ ) 1.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 - 53 – 47 470 - 254 – 46。
四年级上册数学连减的简便计算

填上正确的运算符号
300-105=300-100 5
-
=300-(100+ 5)
300-95 =300-100+ 5 =300-(100- 5)
第15页/共29页
1.在 里填上运算符号
289-102=289-100 2=289-(100 2)
498-207=498-200 7=498-(200 7)
一个数连续减 234-66-34
去两个数等于减去
这后两个数的和。 =234-(66+34) =234-100 =134
第2页/共29页
在连减算式 中,可以先减第 二个减数,再减 第一个减数。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
第3页/共29页
看看哪个方法最好.
⑴ 800-138-162 ( ) ⑵ 472-49-272 ( )
234-95 =234-100 5=234-(100 5)
第16页/共29页
填上正确的运算符号
655-(200+55)=655-200 55
-
75743-(300-57)=743-300+
第17页/共29页
2.把下列算式去掉括号
543-(95-57) 468-(89-32)
559-(143-41)
1
么规律吗
0 50+20-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 里,如果只有加减
10
法,可以带着符号
任意交换位置。
注意:第一个数 不能交换位置
第23页/共29页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72 +64-72+36
=67272+64+36 =(67272)+(64+36) =600+100=700
3.4《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4《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3.4《连减的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连减的简便计算。
我们会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连减的运算规律,并学会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难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题,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纸笔,以便于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说:“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然后又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连减的运算规律。
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类似的例题,并详细讲解如何运用连减的运算规律来解答这些问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连减的运算规律和一些实际的例题。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简洁的图示来展示连减的运算规律,并用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个规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运用连减的运算规律的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然后又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还有:“妈妈买了5个苹果,然后又买了3个,再又买了2个,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连减的运算规律掌握得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连减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讨论一些与连减简便计算无关的内容。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打算在下次讨论前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进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和先减去较大数再减去较小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借位问题,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连减简便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计算器或实物操作,演示连减简便计算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连减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连减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在进行连减计算时,对于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掌握得不够熟练,有时会出现跳跃性的计算,导致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养成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计算的好习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连减简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39、40页的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题。
【基于标准】
1、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连减简便算法。
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减数,再减去前一个减数。
【基于学情】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
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会简便计算。
2、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4题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最想做什么呢?(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读书)。
对!多读书对我们有好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李叔叔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次李叔叔为了旅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回到家就迫不急待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同学们帮帮他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现在是踏青的好时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1: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
生2:我了解到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生3:我还了解到这本书一共234页。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齐:会。
师:好,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2:我们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技掉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随学生板书:234-66-34234-(66+34)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好,请拿出练习本,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都算完了吗?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生:我是用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生: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师:有道理。
选第一种的请举手?噢,只有几个同学,“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
师: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
(3)、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
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
(4)现在我们把234改成266,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
(堂上质疑)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52+___)
1500-28-272=____ -(28 272)
415-74-26=____ (____ ____)
2、看看哪个方法最好.
⑴800-138-162 ()
(A)800-138-162 ( B)800-138-162
=800-(138+162)=662-162
=800-300 =500
=500
⑵472-49-272 ()
(A) 472-49-272 ( B) 472-49-272
=472-272-49 =472-(49+272)
=200-49 =472-321
=151 =151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528-53-47
(2)545-167-145
(3)847-(47+89)
4、我来当法官。
(1)947-(47+800)(2)651-481-151 =947-47+800 =651-151-481
=900+800 =500-481
=1700 =19
四、课堂作业,学以致用。
五、课堂评价,全课总结。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