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简便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减的运算顺序,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减的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减法。

2.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1)交换减数的位置,使计算更简便。

(2)将连减式子分解成两个减法式子,分别计算后再求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减式子的分解和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减的运算,让学生感受连减的实际意义。

2. 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减式子的分解方法,分享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连减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练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便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记录和分享思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连减的运算方法。

连减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第39–40页的例题1例题2,及P41、42页的练习七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运算性质,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做什么呢?对!多读书对我们有好处。

(出示卡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叔叔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次李叔叔为骑自行车旅行可做了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二)探究交流李叔叔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能帮帮他吗?1.学习例1。

(出示主题图)(1)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我昨天看到66页”这里的66页表示什么?(昨天一共看了66页)你还想知道什么?(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看?)问:你们想怎样计算呢?请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交流,计算后汇报。

(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每种解法的理由)生汇报,师板书:第一种:234-66-34 第二种:234-(66+34)第三种:234-34-66 =168- 34 =234 -100 =200- 66=134(页)=134(页)=134(页)(4)解释不同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列出了三个算式。

谁看懂列的式子,解释一下。

(教师板书)第一种:234-66-34用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得66页,再减去今天看得34页,就是剩下的书的页数。

(思路非常清)第二种:234-(66+34)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我们先用66+34算出昨天和今天看书的页数和,然后再用总页数减去66+34的和,就是剩下书的页数。

第三种:234-34-66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再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5)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你喜欢那一种方法?自己再说说计算的过(6)比较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种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与同桌交流交流。

3.2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2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2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减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连减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运用连减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连减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据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教具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计算过程繁琐,引发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需求。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连减的定义和意义。

2. 教师提出连减简便计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探讨其原理和优势。

3. 教师通过例题,展示连减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三、例题讲解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中的数据关系,分析如何运用连减简便计算方法。

3. 教师总结连减简便计算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五、巩固提高1. 教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连减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师总结学生在巩固提高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减简便计算方法的要点。

2. 教师强调连减简便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连减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学习兴趣。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减的定义和意义。

能够识别和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

1.2 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说明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连减的场景,如购物时减去多个物品的价格。

让学生尝试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并讨论运算顺序。

1.4 教学活动引入连减的概念,解释其意义。

举例说明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学生练习列出简单的连减算式,并讨论运算顺序。

第二章:连减的图示表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图示表示连减运算。

理解图示表示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2.2 教学内容介绍连减的图示表示方法,如线段图、圆圈图等。

解释图示表示与数学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工具,如线段图、圆圈图等,展示连减运算。

让学生通过图示表示连减算式,并解释其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2.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的图示表示方法,并展示实例。

学生尝试使用图示表示连减算式,并解释其与数学表达式的关联。

第三章: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简便方法快速计算连减算式。

3.2 教学内容介绍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如交换减数的位置、结合相邻的减数等。

解释简便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练习,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练习,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第四章: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连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能够解决涉及连减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展示连减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体重减轻等。

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时连减的运算步骤和策略。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连减运算。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练习,掌握连减在实际中的应用。

4.4 教学活动介绍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展示实例。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连减的简便计算邹红梅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一、游戏引入对口令游戏1、师说一个数,生对的数要与师说的数的和能凑成整百。

2、师说一个数,生对的数要与师说的数的差能凑成整百。

小结: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可以用凑整的方法来使计算更简便。

同学们在游戏中已经体会到,下面我们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来探讨在连减中怎样使计算更简便。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五星”学雷锋小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品并回收,一段时间后共积攒了346元钱。

大家决定用这笔钱买一些图书充实班级图书角。

买故事书花了154元,买科技书花了46元,还剩多少钱?2、提问:你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请你们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4、指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346-154-46 346-(154+46)346-46-1545、学生分别计算这三道题。

算完后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指名板演。

6、汇报:(1)判断对错。

(2)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的发现和感受。

(三题结果一样,第二、三题更好算)(3)总结规律。

(课件出示)我们得出三个算式的结果相等,也就是说:346-154-46 (=)346-(154+46)(=)346-46-154指名学生黑板写出公式。

a-b-c=a-(b+c) =a- c – b(课件出示)7、分析算法。

如果把346改成354,354—154—46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计算。

小结:进行连减计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出示课件填空。

8、出示452-(76+52)的算式这道题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去掉小括号以后的算是应该怎样写呢?请你们试一试。

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一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
1.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创设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转化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能够运用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连减运算定律的意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例题分析、练习巩固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连减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连续减去两个数的情况?”比如,你有1000元,先花掉200元买文具,再花掉300元买衣服,你还能剩下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连减的简便计算的奥秘。
-难点2:在复杂的混合运算中,如(800-100)x(300-50-100),学生需要先识别出括号内的连减结构,并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而不是直接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3:在应用题中,如“小明有1000元,他先花掉200元买书,然后又花掉300元买衣服,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学生需要能够将问题转化为1000-(200+300)的形式来解决。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9页例1,连减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或者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学习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学习方法:教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学习过程:一、目标引领:1、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我们来玩个对口令游戏好吗?生:好。

师:我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和能凑成整百。

师:40 60 、 10 90 、 78 22……师:这些数都凑成多少?生:100师:122 78、145 55、137 63、师:这些数能凑成多少?生:200师:换游戏规则,你们对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

师:126 26、273 73……师: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可以用凑整的方法来使计算更简便。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在减法中怎样使计算更简便。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2、认定目标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二、互动交流:1、出示题目星期天,老师带了232元钱去服装超市,买了一件衣服用去68元,买了一双鞋子用去32元。

还剩多少元钱?(1)、分析题意。

(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不同算式)232—68—32=164—32=132(元)232—68—32=232—(68+32)=232—100=132(元)232—68—32=232—32—68=200—68=132(元)师:以上不同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汇报。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么,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更简便呢?交流优化算法。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
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教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连减的简便计算部分。

内容
包括如何进行两位数的连减计算,以及通过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和练,提升学生在连减计算方面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连减的简便计算》,黑板、粉笔、计算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今天有20个苹果,明天卖掉6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2.讲解连减计算方法(10分钟)
教师讲解两位数的连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练(15分钟)
教师布置一系列的练题,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写答案。

4.检查和讨论(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并对错误的部分进行讨论和解释。

5.拓展练(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6.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连减计算方法,并强化记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连减计算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应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第39–40页的例题1例题2,及P41、42页的练习七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运算性质,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做什么呢?对!多读书对我们有好处。

(出示卡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叔叔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次李叔叔为骑自行车旅行可做了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二)探究交流
李叔叔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能帮帮他吗?
1.学习例1。

(出示主题图)
(1)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我昨天看到66页”这里的66页表示什么?(昨天一共看了66页)
你还想知道什么?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你们想怎样计算呢?
请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交流,计算后汇报。

(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说出每种解法的理由)生汇报,师板书:第一种:234-66-34 第二种:234-(66+34)第三种:234-34-66 =168- 34 =234 -100 =200- 66
=134(页)=134(页)=134(页)
(4)解释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列出了三个算式。

谁看懂列的式子,解释一下。

(教师板书)
第一种:234-66-34
用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得66页,再减去今天看得34页,就是剩下的书的页数。

(思路非常清)
第二种:234-(66+34)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我们先用66+34算出昨天和今天看书的页数和,然后再用总页数减去66+34的和,就是剩下书的页数。

第三种:234-34-66
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再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

(5)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你喜欢那一种方法?自己再说说计算的过(6)比较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种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与同桌交流交流。

引导得出结论:
①、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②、选择算法的依据: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选择合适的算法,以连减的简便计算为原则。

计算时,如果减去的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那就选择第二种算法,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如果减去的一个数后,能得到整十数或整百数,那就运用第三种算法,交换位置。

③举例:238-46-54 186-27-73 哪种方法简便?
(7)总结归纳: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

这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8)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谁能把我们的发现像加法、乘法运算定律那样用字母公式来表示一下?
学生尝试,归纳板书:a-b-c=a-(b+c) = a -c-b
(9)练习: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2.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创设购书的情景,配以图书和标价,让学生通过感受、观察,发现已知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

(2)分析理解题意:
理解“总价在100元左右”这句话的含义?
(接近100元,或者比100元多一些,或者比100元少一些,只要接近都可以。

)(3)结合题中的两个问题,小组讨论:怎么计算?有几种算法?那种算法比较简便?
(4)讨论后,学生汇报:
问题1: A 每三本价钱相加,结果是多少?
① 56+31+19=87+19=106(元)
② 31+19+24=50+24=74(元)
③ 19+24+56=43+56 =99(元)
④ 24+56+31=80+31=111(元)
B 先算4本书的总价,再减去一本书的价钱。

56+31+19+24=130(元)
①130-56=74(元)
②130-31=99(元)
③130-19=111(元)
④130-24=106(元)
(5)小结:从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A 中①和③都符合题目要求,在B 中②和④都符合题目要求,只是A的四中解法,有一定的思考难度,B的四种从总价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想出共有四种情况。

问题2:
第一种算法:100-48-47
第二种算法:100-(48+47)
第三种算法:(50-48)+(50-47)即如果支付的100元,是两张50元的,用口算就比较简单了。

(6)想一想,那种算法比较简便?你的理由是什么?
说明:在计算连减时,首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不计算,说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①268-54-68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完整地说一次)
②189-89-73 这道题为什么不把89和73加起来?而是用先减去89再减73这一方法?
③1000-802-98 为什么要把802与98相加?
2.在○里和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符号和数。

868 –52 - 48 = 868 ○( 52 + ___)
1500 –28 – 272 = 1500 - (___ ○ 272 )
415 -74 -26 =___ ○( ___○ ____)
先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

3.找朋友,连一连。

73+27+156 156-(73+27)
156-73-27 156+(73-27)
156-(73-27) 156+(73+27)
73-27+156 156-73+27
4.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小组交流想法与算法)
245-145-28 426-78-122
388-(270+30) 348-(248+17)
5.逛商场:“五一”大酬宾彩电降355元,样品再降245元,样品现价2255 元,这台彩电原价多少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二)提高练习
1.课本42页第6题。

2.课本42页第7题。

(三)拓展练习
1.课本42页第8题
2.课本42页动脑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觉得同学们真不简单,比老师想像的更棒!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减的简便运算)以后如果我们遇到连减的计算时,应该要注意什么?(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


2.连减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有几种: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 –b -c = a -(b +c )
(3)在没有括号的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 b -c = a –c -b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的2、3、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