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合集下载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机结合料是指由无机胶凝材料和粉状矿物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其通过化学反应和机械作用使其硬化并形成结构。

无机结合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在水泥、石膏、灰泥、水泥砂浆、砖块、混凝土、石材等各种建筑材料中。

除了结构材料外,无机结合料还被广泛应用于防火材料、电气绝缘材料、各种固化剂及密封材料等方面。

稳定材料是指在化学物质或者物理作用下,仍然保持原有状态的材料。

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是指其作为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结构完好、性能稳定等特性。

如何提高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1. 控制材料成分材料的成分是决定其性能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无机结合料中,控制原材料和造粒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组分均一性,提高材料的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矿物粉末应添加粉末表面活性剂以进行表面改性并增强粉末和结合剂之间的黏附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提高材料内部互结构材料内部的结构互相合作来维持其稳定性和性能。

优化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密度分布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米其林(T. Michaud and P. Richer, 2016)、李侃杰等(Li et al., 2017) 曾研究过时间温度间对钙硅石胶凝材料(K-FS)及喷射混凝土(SCC)运动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结合剂使液体−固体(W/S)比降低了一半以上。

由于早期硬化停留时间延长,K-FS的强度增加,而抗弯强度则有所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K-FS中颗粒的彻底沉积影响了其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如何调整材料内部的结构,通过微观分析等方法寻找可能的改进方法,是稳定性研究的重点之一。

3. 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材料的稳定性。

无机结合料在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如pH值,渗透性和化学反应等,都会影响其稳定性。

例如,如何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2族元素含量(如钒、钛等),控制生产中的CaO含量,从而减少可能的材料被破坏的风险。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机结合料是一种稳定材料,它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稳定。

无机结合料通常由无机化合物和其他材料组成,如水泥、石灰、石膏等。

这些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无机结合料在建筑材料、地质材料、环境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材料中,水泥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结合料,它可以与骨料、水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制成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地质材料中,石膏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结合料,它可以用于制备石膏板、石膏砂浆等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在环境材料中,矿渣粉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结合料,它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具有很好的吸附和稳定性能。

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

无机结合料中的无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在高温、酸碱等恶劣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稳定。

此外,无机结合料中的结合方式也会影响其稳定性,例如水泥中的水化反应、石膏中的硬化反应等都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除了化学成分和结构外,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无机结合料可能会发生热膨胀、热裂等现象,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无机结合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总的来说,无机结合料是一种稳定材料,它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其结构和性能稳定。

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结构和外部条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无机结合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无机结合料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一、引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是一种用于土壤稳定处理的材料,通过与土壤中的颗粒物质结合,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为了确保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本文将介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的规程。

二、试验目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分布、比表面积等;2. 评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与土壤的结合性能,如结合强度、结合时间等;3. 研究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对土壤力学性质的改善效果,如抗剪强度、压缩性等;4. 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如pH值、离子浓度等;5. 验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

三、试验方法1. 物理性质测试(1)颗粒大小分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或筛分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2)比表面积:采用比表面积仪,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比表面积。

2. 结合性能测试(1)结合强度:采用剪切试验或拉拔试验,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与土壤的结合强度;(2)结合时间:采用时间观察法或力学试验,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与土壤的结合时间。

3. 土壤力学性质测试(1)抗剪强度:采用剪切试验,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处理后的土壤的抗剪强度;(2)压缩性:采用压缩试验,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处理后的土壤的压缩性。

4. 土壤化学性质测试(1)pH值:采用酸碱滴定法或电位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处理后的土壤的pH值;(2)离子浓度:采用离子色谱法或电导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处理后的土壤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5. 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测试(1)毒性测试: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或动物毒性试验,评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对环境和人体的毒性;(2)溶解度测试:采用溶解度试验,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溶解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路面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路面
弯拉强度试验示意图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旳设计龄期 设计龄期: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旳强度和模量随龄期增
长旳速度不同,所以,在路面构造设计时旳参数设计龄期,对于
水泥稳定类材料旳劈裂及模量旳龄期为90天,对于石灰或者二灰 稳定类旳龄期为180天,水泥粉煤灰稳定类为120天,材料构成设 计7天旳抗压强度。
因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旳刚度处于柔性材料(如沥青混合 料)和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之间,所以也称为半刚性材料, 由其铺筑旳构造层称为半刚性层。
➢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旳特点
板体性好,具有一定旳抗拉强度;稳定性好,抗冻性强; 强度和刚度伴随龄期而增长;经济性好;干缩温缩大,耐磨 性差,抗疲劳性也稍差。
②温度收缩
1)收缩原理:
由固相、液相和气相构成。半刚性材料旳外观胀缩性是三相旳不同温度 收缩性旳综合效应体现。
一般气相大部分与大气贯穿,在综合效应中影响较小,能够忽视,原材 料中砂粒以上颗粒旳温度收缩系数较小,粉粒下列旳颗粒温度收缩较大。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旳温缩影响原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温度收缩旳大小与结合料类型和剂量、被稳定材料 旳类别、粒料含量、龄期等有关
2)灰质:
石灰应采用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对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宜用磨细旳 生石灰粉。石灰质量应符合III级以上旳技术指标,并要尽量缩短石灰旳 存储时间。
3)石灰剂量
石灰剂量是石灰质量占全部土颗粒旳干质量旳百分率,即:
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0.1mol/L乙二胺四灰稳定土旳强度影响非常明显。在石灰剂量较低时(不大于 3~4%),起稳定作用,土旳塑性、膨胀、吸水量减小,使土旳密实度、强 度、和易性等得到改善;伴随剂量旳增长,强度和稳定性均提升,但剂量超 出一定范围后,强度反而降低。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原材料性能分析与检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原材料性能分析与检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原材料性能分析与检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主要用作路面的基层。

为保证基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必须对组成基层的原材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原材料包括无机结合料(主要是指水泥、石灰、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和松散材料(包括各种粗、细集料)。

4.1 认知建筑石灰1)生产工艺概况生石灰是由富含碳酸钙的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岩等)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加热至900℃以上),逸出CO2气体后得到白色或灰白色的块状材料。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

化学反应可表示为:天然的石灰岩常含有碳酸镁、黏土及其他杂质,因此生石灰中还含有氧化镁。

生石灰的品质不仅与原料的纯度有关,生产石灰的窑型、煅烧工艺及煅烧水平等也直接影响其质量。

为了使石灰岩能得到完全分解,通常煅烧温度为1 000~1 100℃。

在煅烧过程中,由于火候控制不均,会出现过火石灰、欠火石灰和正火石灰。

正火石灰是在正常温度下煅烧得到的石灰,具有多孔结构,内部孔隙大,表观密度较小,与水作用速度快;欠火石灰是由于温度过低或煅烧时间不足,内部残留一部分未分解的石灰岩内核,外部为正常煅烧的石灰,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利用率,使用时缺乏黏结力;过火石灰由于煅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而使石灰表面出现玻璃状的外壳,孔隙率减小,表观密度增大。

过火石灰加水后消解缓慢,用于建筑结构物中仍能继续消化,引起成型的结构物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物表面鼓包、隆起、剥落或产生裂缝等破损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2)石灰的消化和硬化(1)石灰的消化块状生石灰在使用前一般都需加水消解,这一过程称为“消化”或“熟化”。

消化后的石灰称为“消石灰”或“熟石灰”。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aO+H2O—→Ca(OH)2+64.9 kJ/mol生石灰消解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消解后体积增大1~2.5倍。

消解石灰的理论加水量为石灰质量的32%,由于消化过程中放热反应导致水分的损失,实际加水量需达70%以上。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的特点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的特点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的特点研究了这么久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的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首先呢,它的强度还挺不错的。

你想啊,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这个基层材料是道路或者其他建筑结构下面很重要的部分,它要是没有一定的强度,根本承受不了上面传来的压力。

比如说,大卡车在马路上跑,如果基层材料强度不够,那马路不得陷下去啊,就像软泥巴地似的,车一过就一个大坑。

还有啊,稳定性比较好。

这个稳定性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天气的变化,有时候特别热,有时候又特别冷,要是材料稳定性不好,热胀冷缩就会让路面变得坑洼不平啥的。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就像一个比较淡定的家伙,温度啥的对它影响相对没那么大,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影响,就像人在冷的时候会打哆嗦,但这个材料哆嗦得没那么厉害。

我还发现它耐久性不错。

你看那些老公路,很多年过去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之下的基层大部分时候还在那撑着呢。

这个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就像个老黄牛一样,一直在那默默坚持着,虽然会有一些磨损啊,就像老黄牛身上偶尔会有点小伤,但就是不轻易坏掉。

不过呢,它也有让我觉得疑惑的地方。

就是这种材料有时候对施工工艺要求比较高,比如说原料的配比要是不准确的话,就可能影响它的性能。

这就像做饭一样,盐放多了或者放少了,味道就不对了,这个配比到底怎么才能把握得特别精准呢?这还挺让人头疼的。

而且啊,我在观察中发现它有一定的板体性。

这个板体性我一开始没理解,后来发现就好比是一整块板子一样,它能够把力量分散开来,如果一部分受到压力了,力量能比较均匀地分到其他部分,就像团队合作一样,大家互相帮忙分担压力。

另外,它的早期强度增长有点慢。

就像是小孩成长一样,需要慢慢发育。

施工的时候这个就有点麻烦,因为我们总希望它能快点达到一定的强度,这样后续的工程就能早点进行了。

这可咋办呢?还得再研究研究其促进早期强度增长的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所含的无机结合料有些是具有一定的活性物质的。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概述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

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

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使用场合: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设计龄期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概述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

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

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拟后确定。

使用场合: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设计龄期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概述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

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

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使用场合: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设计龄期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试验方法:半刚性材料应力-应变特征试验方法有顶面法、粘贴法,夹具法和承载板法等。

顶面法:直接在试件顶面用千分表测量回弹变形;第97页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粘贴法:在柱体壁上两端各1/6高度处粘贴支架,用千分表测量中间2/3柱体的回弹变形;夹具法:在柱体壁上两端各1/6高度处套一箍,在箍上伸出支架,用千分表测量中间2/3柱体的回弹变形;承载板法:用小承载板在试件中间模拟野外测定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顶面法较合理。

试件有圆柱体试件和梁式试件。

试验内容有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劈裂模量、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模量。

圆柱体试件:抗压、劈裂试验; 梁式试件:抗弯拉试验【1】细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试模直径*高=50*50mm【2】中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试模直径*高=100*100mm【3】粗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试模直径*高=150*150mm通过各种试验方法的综合比较,认为抗压试验和劈裂试验较符合实际。

变异特性由于材料的变异性和试验过程的不稳定性,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试验方法、同一种试验方法不同的材料、同一种试验方法不同龄期试验结果存在差异性。

2.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特性概念:材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用来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路面结构承受交通荷载的重复作图1·轮印下弯拉应力变化规律第98页第99页面层模量(MPa )轮隙弯沉(cm)图3·面层模量与轮隙弯沉变化规律底基层底面弯拉应力(Kg/c m^2)面层模量(MPa)图5·面层模量与底基层弯应力变化规律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试验方法:抗拉强度试验方法有直接抗拉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和弯拉试验。

常用的疲劳试验有弯拉疲劳试验和劈裂疲劳试验。

数据处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重复应力与极限强度之比(σf/σs)试验结果表明:当σf/σs小于50%,可经受无限次重复加荷次数而不会疲劳破裂。

疲劳性能通常用σf/σs与达到破坏时反复作用次数(N f)所绘所的散点图来说明。

试验证明σf/σs与Nf之间关系通常用双对数疲劳方程(lgNf=a+blgσf/σs)及单对数疲劳方程(lgNf=a+bσf/σs)来表示。

影响因素: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材料的疲劳寿命与取决于:【1】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强度愈大刚度愈小,其疲劳寿命就愈长。

【2】由于材料的不均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方程还与材料试验的变异性有关。

不同的存活率(到达疲劳寿命时出现破坏的概率)能得出不同的疲劳方程。

【3】试验方法、试验操作。

2.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干缩特性原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经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的水份会不断减少。

由于水的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材料矿物晶体或凝胶体间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会引起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

指标:描述材料干缩主要用干缩应变、干缩系数、干缩量、失水量、失水率和平均干缩系数。

干缩应变(εd)是水份损失引起的试件单位长度的收缩量(×10-6);平均干缩系数αd是某失水量时,试件的干缩应变与试件的失水率之比(×10-6)失水量是试件失去水份的重量(g)。

失水率是试件单位重量的失水量(%)。

干缩量是水份损失时试件的收缩量(10-3mm)εd=Δl/lαd=εd/ΔW式中:Δl为含水量损失ΔW时,小梁试件的整体收缩量,l为试件的长度。

影响因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产生的干缩性(最大干缩应变和平均干缩系数)的大小与结合料的类型和剂量、被稳定材料的类别,粒料含量、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含量、试件含水量和龄期等有关。

【1】材料品种、含水量与平均干缩系数关系半刚性材料的干缩系数是通过对试件经饱水后,在40℃恒温环境箱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而测得的。

(28天龄期)第100页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第101页含水量(%)(石灰土)平均干缩系数*10-6/∆W图6平均干缩系数*10-6/∆W含水量(%)石灰粉煤灰图7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第102页水量(%)图9【2集料体积率图10【3【4含水量增加1%,干缩应变增加23.5~80.1% 【5】细料含量与干缩应变的关系【6】无机结合料剂量对干缩结果的影响水泥剂量从5%增加到6%和7%,干缩系数增加20%和30%。

总结主要影响因素: 〖1〗细料含量;〖2〗无机结合料剂量; 〖3〗含水量; 〖4〗暴露时间。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同一类半刚性材料干缩量的大小次序为:稳定细粒土>稳定粒料土>稳定粒料;对稳定细粒土,三类半刚性材料的干缩量的大小次序为:石灰稳定土>水泥或水泥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对稳定粒料土,三类半刚性材料的干缩量的大小次序为:石灰稳定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例如二灰(石灰+粉煤灰):碎石=15:5(重量比)与二灰(石灰+粉煤灰):碎石=20:80时,7天龄期的最大干缩应变和平均干缩系数为233×10-6、273×10-6和65×10-6、55×10-6。

2.4半刚性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定义:半刚性材料是由固相(组成其空间骨架的原材料的颗粒和其间的胶结构)、液相(存在于固相表面与空隙中的水和水溶液)和气相(存在于空隙中的气体)组成。

半刚性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三相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使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即为温度收缩。

概念:温度应变(εt)是温度变化引起的试件单位长度的变化量(×10-6);平均温度收缩系数αt是某温度时,试件的温度应变与试件的温度变化之比(×10-6/℃)一般气相大部分与大气贯通,在综合效应中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原材料中砂粒以上颗粒的温度收缩系数较小;粉粒以下的颗粒温度收缩性较大。

影响因素:【1】封闭状态下的温缩试验封闭状态:保持含水量不变。

试验状态:饱水;最佳含水量;半风干状态(1/2最佳含水量);风干状态(1/5最佳含水量)。

结论:(1)对烘干的试件,温度收缩系数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初期较大,后期较慢,但各种材料差别不大。

(2)含水量对温度收缩系数影响极大,饱水;风干状态最小,约在最佳含水量最大。

(3)温度收缩的不利状态是:接近最佳含水量和0~-10℃温度区间。

【2】自由状态下的温缩试验说明随着粒料含量的增加干缩+温度收缩系数减少。

【4】评价方法抗裂系数表征半刚性材料对于温度或湿度变化时不致开裂的承受能力。

对于温缩抗裂:二灰砂砾>石灰粉煤灰>灰土砂砾>水泥砂粒>石灰土对于干缩抗裂:石灰粉煤灰>二灰砂砾>水泥砂粒>灰土砂砾>石灰土2.5半刚性材料收缩机理分析温度收缩机理半刚性材料是由固相(组成其空间骨架结构的原材料的颗粒和其间的胶结构)、液相(存在与固相表面与空隙中的水和水溶液)和气相(存在与空隙中的气体)组成。

所以半刚性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由其基本体的固相、气相和液相的不同温度收缩性的综合效应结果。

第103页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一般气相与大气相通,在综合效应中影响较小。

半刚性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由固相、液相胀缩和两者的综合作用组成。

干燥收缩机理干燥收缩时半刚性材料因内部含水量变化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现象。

干燥收缩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水分蒸发而发生的“毛细管张力作用”、“吸附水及分子间力作用”,“矿物晶体或胶凝体的层间水作用”;“炭化脱水作用”而引起的整体的宏观体积的变化。

三.半刚性路面面层1.概述半刚性路面是介于柔性路面与刚性路面之间的特殊路面形式,它最早出现于法国。

早在1954年,法国就研制成功了“灌水泥浆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法”(Salaiacim Paoement),并在科涅克(Cognac)机场跑道上作为耐热用的道面进行了的试验铺装。

七十年代初,英国、美国,苏前联等国,也相继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英国是在摊铺后的开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空隙中灌入树脂—水泥灰浆。

前苏联则把水泥砂浆作为第二结合料加入沥青混凝土中进行了拌和压实,结果证明能提高这种材料的温度稳定性。

科威特的H.R.Guirguis的研究表明,用水泥和置后的集料铺筑的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路面泛油和抗水性能也有相当大的改善。

美国切夫隆研究公司的R.J.SCHMIDT和L.E.SANTUCCI为提高乳化沥青的早期强度,在混合料中加入1.3%的波特兰水泥,结果发现,在空气中养生一天后,材料的回弹模量比未加水泥的增加了大约五倍,养生60天后,回弹模量仍比未加水泥的度件提高两倍。

但掺加水泥后材料的疲劳性能有所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