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目前,全球人口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
城市作为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场所之一,其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一次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方法针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我们选取了两个重要的维度进行调查,包括物质生活和非物质生活。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通过调查居民的收入状况、住房条件、基础设施等指标来了解其物质生活水平。
在非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调查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社交活动等指标来了解其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五个不同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二、物质生活调查1. 收入状况收入水平是人们生活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五个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
这一结果与这些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相符。
然而,也有很多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
2. 住房条件住房是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在住房条件上相对较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广州、成都和西安的居民的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较低。
因此,改善住房条件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深远。
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较好,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程度较高。
成都和西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提升,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三、非物质生活调查1. 健康状况健康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调查显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存在一些常见健康问题,如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疾病。
此外,城市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需要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_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抽样调查

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抽样调查衣华亮a,王培刚b(南京大学a1政治学系;b1社会学系,南京 210093)摘 要:根据2004年对全国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居民进行的主观生活质量即生活满意度的抽样调查,运用因素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其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工作单位满意度”、“公共政策满意度”、“自我发展满意度”和“家庭与社会关系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不同领域的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相关关系中图分类号:F22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7)09-0038-03 生活质量指标研究始于1960年代,它动摇了当时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为主导的社会目标,它不仅强调物质财富增加,而且注重健康、社会关系、自然生态等非物质的生活状况。
由此人们意识到不仅要测量生活质量的客观方面,而且要测量个人主观的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
我国相关研究大多偏重客观方面,对主观方面则是缺乏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有力实证资料的支持。
本文通过全国大样本的抽样调查,分析衡量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提炼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相关人口特征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观生活质量,也称可感生活质量,即为实际生活的人们所感觉到的或所承担的生活质量,盛行于美国,深受国际该领域学者关注。
国际上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主观方面,并以个人的幸福作为研究的中心或出发点,把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需要的社会看成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
该研究近年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具体可梗概为本文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主观生活质量到底该用“满意度”还是“幸福感”来进行测量。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的文章。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城市中。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舞台,其居民的生活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本文进行了一项生活水平调查,旨在揭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选择了10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随机抽样,确定了600名城市居民作为调查样本。
调查包括了居民收入状况、教育和医疗资源、居住条件、交通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二、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现一定差异。
约有30%的居民收入在5000元以下,40%的居民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20%的居民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间,仅约10%的居民收入超过20000元。
这表明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较为可观,但不容忽视存在的收入差距。
三、教育和医疗资源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在教育和医疗资源方面普遍享受较好的条件。
近90%的居民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得城市居民的子女教育受到良好保障。
同时,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院和诊所设施较为完善,居民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多样,但整体来看,居住环境相对较好。
约60%的居民居住在较为宽敞的住宅区,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
然而,也有约20%的居民生活在狭小的空间中,居住环境较为拥挤,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五、交通状况调查表明,城市居民面临着交通压力。
约30%的居民表示他们每天在通勤上花费的时间超过1小时,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管理的精细化,相信城市交通状况将逐渐改善。
六、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城市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较满意。
超过70%的居民表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认为城市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满意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在线调查的形式,共计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样本。
在问卷设计中,我们结合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居住环境、交通便利、医疗教育、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问题,以全面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二、调查结果**1. **居住环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城市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城市的绿化环境良好,社区安全性高,居住质量较高。
2. **交通便利**:在交通便利方面,约60%的受访者表示对城市的交通便利度感到满意。
然而,也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对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不满意的意见。
3. **医疗教育**: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医疗条件和教育资源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城市的医疗水平较高,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医疗费用和教育质量提出了一些问题。
4. **娱乐购物**:关于娱乐和购物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感到满意。
他们认为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选择和便利的购物环境,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三、调查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城市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表示满意,认为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和居住环境良好。
然而,在交通拥堵、医疗教育质量、生活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四、建议**针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交通规划,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便利度;2. 提高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医疗卫生和教育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3. 控制生活成本,合理调整物价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
精选关于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精选关于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居民满意度调查一、引言居民满意度是衡量一个社区或一个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居民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评价,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参考。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某城市的满意度,并深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6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2%。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居住环境评价、公共设施评价、社区管理评价、服务评价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居民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居民主要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占比为45.1%。
其中,男性占比52.2%,女性占比47.8%。
此外,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占比最高,达到43.6%。
2. 居住环境评价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主要从社区安全、交通便利和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58.6%的居民认为社区安全性良好,78.5%的居民认为交通便利程度较高,而只有65.4%的居民对社区的绿化环境表示满意。
针对住房条件,调查显示有77.4%的居民认为住房条件舒适,并且73.7%的人认为住房价格适中。
3. 公共设施评价公共设施包括教育设施、医疗设施、运动设施和商业设施等。
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居民认为教育设施满足其需求,但只有61.6%的居民对医疗设施满意。
此外,49.7%的居民对运动设施表示满意,商业设施满意度为67.4%。
4. 社区管理评价社区管理评价主要针对社区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行政公正和社区居民参与度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62.9%的居民对社区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表示满意,57.5%的居民认为社区管理机构行政公正性较好,但只有48.1%的居民感到社区居民参与度较高。
5. 服务评价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主要从清洁卫生、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评估。
精选对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精选对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指居民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了解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情况对于改善城市管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作为调查团队的一员,负责对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进行针对性措施的改进。
二、研究方法1. 问卷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多个方面的问卷,涵盖了居民对生活环境、社区服务、公共设施、交通状况、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2. 调查对象选择:我们在城市中随机挑选了1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调查过程:我们采用了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统一的解释,确保被调查者能正确理解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1. 生活环境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有75%的居民对生活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其中对户外绿地和环境整洁度的评价较好。
然而,一些居民对于噪音污染和空气质量仍然表达了不满意的意见。
2. 社区服务满意度: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较高,90%的居民认为社区服务人员态度友好,80%的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表示满意。
然而,一些社区设施的不完善和服务效率的低下仍然存在问题。
3. 公共设施满意度:该城市的公共设施总体得分较高,大部分设施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
但在公共交通和停车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50%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4. 交通状况满意度:交通状况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只有30%的居民对城市的交通状况表示满意,其中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和不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5. 文化娱乐满意度:居民对于文化娱乐设施总体上表示较高的满意度,70%的居民参与过社区活动,认为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多样。
四、问题及改进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1. 解决噪音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噪音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概述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是衡量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了解当前城市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并为城市规划和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一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且选择了多个城市进行覆盖。
我们以居民之家为单位,随机选择了一定比例的样本,并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向被访者提供了详细的调查说明,并确保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二、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基础设施满意度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表示满意。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环境质量满意度在环境质量方面,居民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尽管城市绿化和环保措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建议政府重点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教育和医疗满意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表示满意。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4.文化娱乐满意度居民对文化娱乐设施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城市的剧院、博物馆、公园等文化娱乐设施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这些设施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社区环境满意度社区环境的满意度是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社区环境表示满意,表现在社区安全、治安、社区管理等方面。
社区的正常运行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分析和建议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持续投入,特别是在交通和水利等方面,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2.环境保护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方面,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居民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的生活状态,包括居民的居住环境、工作状况、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和居住地区的居民。
问卷涵盖了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以及与生活状态相关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居住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比较满意,占比达到70%。
他们认为居住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
然而,还有部分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存在不满意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噪音污染、环境卫生等问题。
因此,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环保工作仍然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
2. 工作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就业率较高,占比达到80%。
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员工的比例较高。
这一情况与城市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待遇。
然而,调查也发现一些人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技术不过关或者缺乏相关经验。
因此,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是当前亟需加强的。
3. 收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较稳定,占比达到70%。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难以达到基本生活需求。
这些人主要是低技能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
因此,通过提高技能培训和推动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4.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好,占比达到80%。
这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普及有关。
然而,还有一部分居民存在健康问题,主要以慢性病为主。
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对于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占比达到75%。
他们表示对于家庭、工作、社交关系和健康状况都比较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围绕影响居民幸福感的8方面共34个因素,以深圳市盐田区社区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定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地提升居民幸福感受,提供合理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活质量;满意度;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
生活质量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一旦能够确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我们便可以揭示各种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因素对人们、对生活总的评价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提供全理化对策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梧桐、滨海社区20—65岁居住满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
调查方法是随机抽样进行1次入户面谈和3次定期电话回访。
入户调查1032个样本,3期电话回访602个样本,样本分布情况详见附表1。
从户籍、性别、居住期限、年龄及家庭类型等指标看,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调查结论(一)总体幸福感情况在调查中,用1—10分来衡量被调查者对于主观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以6分为合格线,即被调查者对目前主观生活质量持正面的态度;8分以上为优秀线,即被调查者对目前主观生活质量持肯定的态度(下同)。
下图显示了通过对被访者直接评分得出的总体幸福感结果:1比较4期调查数据,差异不大,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为721—754之间,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居民幸福感没有显著变化。
2比较2个社区,滨海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较高,为733—782分;梧桐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稍低,为717—746分。
3比较不同户籍类型的居民,非深圳户籍居民(以下简称非深户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较高,为721—748分。
深圳户籍居民(以下简称深户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稍低,为718—777分。
(二)各项指标得分分析为方便找出影响总体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问卷最初设计的59个指标因素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系数进行因子分析,简化指标,建立了与居民幸福感关系密切的8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
4次调查中34个二级指标满意度得分详见附表2。
1收入情况满意度居民对自身收入的满意度得分为547—604分,4期调查中有3期得分处于6分以下(不合格水平)。
说明居民普遍认为收入较低,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压力较大。
居民对收入相对于基本生活开支压力的满意度为416—562分,处于不合格水平。
表明这段时间家庭生活成本压力呈现上升态势,尤其体现在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织的家庭)和三/四/五代家庭。
在“物价上涨,工资不涨”的现状下,需要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平价农产品市场、慈善超市,帮助低收入居民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详见附表3),样本个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占总样本的594%,对照深圳市2011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5684元(折合成月平均工资4640元),6成多的样本月收入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其中,样本个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非深户占非深户总样本的625%,深户占深户总样本的479%。
2生活环境满意度居民对辖区药品食品安全满意度为660—687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
仅有40%的居民反映药品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改善,说明药品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为居民所顾虑。
居民对影响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评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食品药品的质量不放心,需要监管部门从生产源头改进加强监管。
居民对辖区社会诚信状况满意度为719—73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
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商家诚信有待提升。
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为749—766分,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
居民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盗窃、缺乏巡逻、缺乏安全感等方面。
根据2012年6月份调查数据,近9成居民反映社区治安没有得到改善,只有1成居民认为有所改善,认为打击盗窃、强化监控和治安巡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安水平。
3人际关系满意度995%以上的居民对亲人、邻里、同事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满意度评分在6分以上,说明辖区居民人际关系较为和睦。
4生态环境满意度居民对辖区空气质量、饮用水、环境卫生和城区绿化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在空气质量和城区绿化方面一直保持较高得分。
2012年6月份调查数据显示,230%的居民反映盐田区生态环保相比之前有一定改善,25%的居民反映有明显改善,认为改善最明显是空气质量。
居民对辖区噪音控制的满意度为682—716分,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汽车噪音、建筑工地噪音是居民反映的主要问题。
5体育娱乐满意度居民对自身的体育健身活动频率和文化娱乐生活的满意度分别为618—725分和648—718分,4期调查数据呈下降趋势。
评分低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公司职员等高学历人群。
居民对辖区体育健身设施完好度的满意度为640—681分,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
根据6月份调查数据,有955%的居民反映辖区体育健身设施完好度没有变化。
其中,学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对该指标的评分较低,主要原因是该类人群对球类和休闲健身场所的需求较高,涉及的活动场地基本需要收费,可供的免费场地设施又不足。
6工作情况满意度居民对工作和职业的满意度为653—703分,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居民评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盐田区就业机会、工作环境亚于其他中心城区。
对工作情况满意度评分非深户居民低于深户居民,原因是非深户居民认为他们主要从事自由职业和普通劳务,行业边缘化,收入低于深户居民,工作岗位较为不理想等。
7政府工作满意度居民对政府工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集中在630—713分,4期调查得分差异不大。
其中,对政府保障居民选举权利的满意度评分为各指标最低,仅为630—690,反映出居民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较强,与现实有一定落差,需要政府进一步改进;居民对“司法公正”、“严格执法”、“廉洁执政”的评分也相对低,对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的评价与其他几项无明显差异。
8社区工作满意度居民对社区管理事务公开性的满意度为665—712分。
865%的居民反映社区管理事务公开程度没有变化,只有50%的居民反映有所改善,其余居民反映不了解情况。
说明居民对社区管理事务公开性的满意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社区在公开事务、积极吸引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方面有较高提升空间。
居民对社区为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为671—707分,4期调查数据差异不大。
895%的居民认为社区为住户提供的管理与服务程度没有变化,95%的居民认为有所改善。
其中,深户居民的评分低于非深户居民,学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该指标的评分低于其他类型人群。
为理清各方面因素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程度,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8个一级指标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收入状况、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满意度,是一级关注点。
居民对收入及生活成本压力满意度较低,认为生活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但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
第二层次是生态环保、体育娱乐满意度,是次级关注点。
居民认为噪声问题较突出,体育健身设施完好度需提升。
第三层次是个人职业、政府及社区服务满意度。
居民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在政务公开、居民选举权利保障等方面。
在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工作中,可从以上三个层次有侧重、有主次地加强,以利于提升民生工作成效。
三、居民对未来的幸福感预期情况接近7成居民预期未来5年的生活将比现在幸福,仅有16%的居民预期未来5年的生活幸福感比现在低。
其中,滨海社区居民最乐观,520%的居民认为未来5年的生活将比现在幸福很多。
四、意见与建议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为更好地提升居民幸福感受,建议:(一)增加居民收入1扩大居民就业选择。
一是要从辖区发展定位出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优质企业,改进政府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二是要改进就业服务,完善社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把握社区居民的就业现状和期望,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2继续实施惠民工程。
保障居民食品、交通、居住基本需求。
继续坚持平价农产品流动市场,完善自助自行车租借系统、公交设施和线路,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增加对低收入困难居民的救济补助。
(二)改善生活环境1提升安全感。
加强治安巡逻,加强电子监控,在人流稀少地段加装路灯。
2提升市场诚信。
规范市场运作,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增强对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向居民普及识别假货、问题食品药品知识,增强鉴别能力。
(三)加强生态保护1确保饮用水安全。
严格要求物业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定期检查水管和水质,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
2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对道路的保养维护;加强城市管理,整治流动摊贩乱摆卖导致的脏乱差问题。
3降低噪音污染。
推广建筑工地错时施工,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严格执行车辆禁止鸣放喇叭等规定,加大噪音污染处罚力度。
(四)丰富文体娱乐生活1丰富居民娱乐活动内容和形式。
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文娱体育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展居民沟通渠道,增加居民活动频率,提升社区归属感。
2加强活动场所管理维护。
加强社区内免费体育健身场所的完善和维护,保证一定比例的免费室内活动场所,形成制度化管理,方便居民使用,并确保正常运作。
(五)建设效能政府和保障居民权利1建设效能政府。
优化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居民对政府工作评价的比重。
2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构建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等亲民便民措施。
3增强政务和社区事务的透明度。
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公开渠道,探索网络问政问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决策的透明度;拓展社区民意表达室的功能,从受理诉求平台向“受理诉求+征求意见”平台转变,引导居民从“被动诉求”向“主动献策”转变,调动居民为辖区社会管理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让居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来。
4提升居民对重大公共决策的参与度。
在城市发展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倡导公众参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反映意见权,是决策更符合民意,决策的执行经得起民意的监督。
5保障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落实好《选举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基层选举法。
(附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