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图_流程图

整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图_流程图
整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图_流程图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图_流程图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流程图:

流程节点说明:

表单样式及填写说明:

部门间计奖产值调整申请表

主要解决目前各生产部门间在发生计奖产值需要调整的时候,以往都是采用临时的纸质文件来确定、沟通,没有形成统一的审批、调整的流程表单,我们计划通过采用电子流程来实现产值的确认和划分。通过利用办公协同平台的引擎,实现部门间计奖产值调整申请、审批和确认,以完成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产值的划分的确认和数据的实时展现,摆脱传统手工签字确认不规范的操作工作,在平台中形成流程的表单记录后,给各相关部门的人员,生成详实的项目收入报表,供部门领导掌控。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流程,自动形成记录以备查。

通过这项工作的推广,可逐步理顺目前各工程建设公司内部基于项目管理的部分管理流程,规范与各部门的接口、制度,为建立工程管理的信息平台打下基础。

全科医学科培训手册

(临床基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科教处制

目录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 (1)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招收办法 (5)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6)

全科医学专科细则 (8)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38)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和《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订我院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管理办法。

一、组织结构及职责

1.人员组成:我院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临床基地{以下简称“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由科教处主管专科医师培训的副处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2.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3.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我院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临床基地的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授课及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并协调与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社区基地的一切事宜。人事处具体负责培训者的工资、社会保障、人事档案、工龄、医师资格和注册管理、鉴定聘用合同等工作。计财处具体负责基地建设及管理经费的落实。

4.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二、“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年就进入“培训”

2.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由本人提出缩短“培训”年限申请,待“培训”管理委员会对其临床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后,再根据考核结果及本人实际情况确定其应进入“培训”的哪一年。

3.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经医院组织考核后,按其业务水平、学历和资历,参加相应年限的“培训”。

4.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应从“培训”的第一年开始接受培训。

5.虽然“培训”期满并通过我院举办的各种考核,但是执业医师考试未通过者,继续参加“培训”,第二次执业医师考试仍然未通过者,取消在医院继续培训和推荐资格。

6.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只要是临床医学本科(含本科)以上毕业者,均可报名参加。

三、“培训”目标

通过全科医学科医师教育,培训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四、“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可定为三年。“培训”分为三部分进行,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3个月)、临床科室轮转(26个月)、社区实习(7个月)。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参加主要临床三级学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参加临床科室组织的每周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知识。同时每月安排1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安排的教学活动。

五、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

详见卫生部《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

六、考核办法

1.日常考核及记录:

(1)培训医师工作日、假期安排:因病假、事假及其它事由耽搁的工作日,必须补足。假期仅能根据科室情况予以安排。

(2)请假由本人申请,到科教处领取《请假条》,并经指导教师、轮转科室主任和科教处负责人签字后生效,并登记在案。培训人还必须经导师同意。无故旷培训2天者,视其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的处罚。

(3)培训医师每天应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及时、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逐项)签字,科主任审核,按规定时间(科室轮转结束)将登记表交给二级学科教研室秘书备查,培训医师出科时将统计结果汇总,随同技能考试成绩报科教处备案。科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对每位培训者在所在科室轮转期满出科时,除在《全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签字认可外,还要组织本学科所有人员对培训医师进行评价(按〈全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中个人小结内容),不合格者取消在我院继续培训的资格。

2.出科考试:出科考试(工作表现+理论+技能),每位培训者在各科轮转结束后出科时,日常工作表现(40%)、理论考试(30%)与技能考试(30%)由所

轮转二级学科在培训者出科前一周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考核成绩在出科前上报到科教处备案。未完成培训计划内容或总成绩不合格者,取消出科资格。

3.结业考核:结业考核(登记手册+理论+技能),重点检查登记手册中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和数量,理论考试由科教处负责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出与培训内容相关的100道多选题,并组织考试。技能操作由全科医学教研室负责组织具有高级职称5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对培训医师的临床业务技能、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

4.执业医师考试:在我院培训者,可在“培训”一年后,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医院给予必要的支持。第一次考试不合格者次年给第二次机会,但第二次仍然不合格者取消“培训”资格。

七、培训者的待遇

1.工资待遇: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者,在“培训”期间,不能享受医院的各种经济待遇。对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按学历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相应工资待遇。

2.职称待遇: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在本院培训者,均享受初级医师的职称待遇。待整个培训结束并通过所有与培训相关的考核后,可获得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的资格。条件符合者由延吉市人才交流中心为存档的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

3.学位待遇:

(1)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完成普通专科阶段培训,并通过医院所有考核和国家硕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者,可以向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或医院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医院给予必要的支持。

(2)如果我院有些学科能争取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对口的培训者也可以向本院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由医院“培训”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审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资格后,报请医学院和延边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

(3)具有医学硕士学位的医师完成“培训”并通过医院所有考核和国家博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者,可以向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医院给予一定的支持。

4.工作安排:在我院完成整个“培训”以后,医院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志愿,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德才兼备的培训者将聘任在我院工作。

八、“培训”有关规定

1.在我院培训者,应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活动,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违者按院规来处理。

2.培训医师在培训期间要服从医务处、科教处的安排和指挥。

3.培训医师培训期间,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管病床、写病志、开处方及从事其它医疗活动。

4.培训医师在培训期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主要由当时的负责医师和所在科室负责。

5.培训医师在培训期间,无论是执业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资格考试或其它院内考试,只要累积两次以上不合格者,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培训”结业条件

1.综合素质要求: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要求:所有考核全部合格并完成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的要求。

3.科研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一定的科研写作能力,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结束时应完成至少一篇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同时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申报。

4.临床实践时间:达到住院医师工作日要求。

本规定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若有不妥之处,届时将不断完善。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招收办法

一、招收规模:

原则上每年只招一批,每批招收20名左右。

二、报名条件

1.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应届硕士毕业生。

2.外语通过国家大学四级考试。

3.自愿进入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愿意遵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和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愿意按《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要求完成培训任务。

4.愿意努力学习,有钻研精神。

5.身体健康,胜任繁忙的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工作。

三、招收程序:

1.报名时间:每年的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

2.准备材料:个人简历、2寸免冠照片、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时的成绩、相应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推荐信等。

3.报名费:每人200元。

4.报名地址: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科教处

5.面试:由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科教处组织统一面试。面试时间:以面试通知为准。

(1)面试内容:临床医学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外语。

(2)面试人员:原则上由三名相关的二级学科资深教授,二名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面试小组。

四、录取:根据面试结果,结合本科或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外语水平考试成绩,科教处和各相关学科共同确定当年录取名单,由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审定。由科教处负责发放录取通知书、电话或传真通知本人。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一、二级学科负责人职责

二级学科负责人主要是指我院规定的实施“培训”的二级学科教研室主任,其职责如下:

1.负责组建所属二级学科“培训”领导小组,并全面负责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由所属各三级学科的正、副主任和一名兼职秘书组成。

2.二级学科负责人直接受科教处领导,全面负责所属二级学科的与“培训”相关的各项工作。

(1)安排培训者的指导教师、轮转科室、新入培训者的入科教育等;

(2)协助科教处制定或修订本二级学科和所属三级学科的“培训”计划及考核细则;

(3)协助科教处组织所属二级学科内培训者的日常考核和出科考试;

(4)每两个月组织召开由本二级学科内的三级学科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培训者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向科教处反映,并予以解决;

(5)在本二级学科内每周组织培训者开展一次以上(含一次)的知识讲座、观摩教学及案例讨论;

(6)每年6月和12月的第1周,组织召开由所属二级学科“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对于在考核中不及格的教师,上报“培训”管理委员会处理;

(7)每个季度末要向科教处汇报一个季度内的“培训”实施情况。

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

三级学科负责人指我院每一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主任,其中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影像学、神经病学、麻醉学等教研室主任也可以同时兼任二级学科负责人。三级学科负责人的职责如下:

1.负责所属三级学科内“培训”工作,包括入科教育、指导教师的安排、“培训”计划的实施,与其他相关三级学科负责人讨论指定轮转事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协助二级学科负责人,从事二级学科内的与培训相关的各项工作;

2.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由本科室指导教师和培训者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向二级学科负责人汇报,并予以解决;

3.在科内每周组织1次以上的由指导教师和培训者共同参与的知识讲座、观

摩教学及案例讨论;

4.负责科内的各种考核和出科考核,负责签署“培训”登记手册。因病种所限无法完成培训计划时,及时拟定补救措施,上报二级学科负责人及科教处;

5.三级学科“培训”结束后一周内,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对每位培训者按“培训”登记手册进行评价和考核,汇总后上报至二级学科负责人及科教处备案。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原则上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关学科医师来担任。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具体指导并监督培训者的培训,带教采用师带徒、手把手的方式,指导教师要亲自带培训者管病床、出门诊、上手术、各种诊疗操作、会诊、值班等。

2.注重培养培训者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三基”水平,培养培训者的带教能力和科研能力。

3.及时了解培训者并解决在培训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实际困难,如实地向三级学科负责人汇报,并予以解决。

4.培训者在该学科内的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对培训者的评价表,作为以后考核和推荐的参考依据。

5.因科室病种所限不能完成培训内容时,指导教师应及时通知学科负责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培训质量。

总之,各学科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责任,各种会议、举措、考核结果都要有详细而完整的记录。“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与教研室及当事人的年终考评相挂钩,对优秀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若以上各级人员未按要求完成其职责者,按医院《质量单项检查扣分项目》中的教学事故等同处理,弄虚作假者除扣分外,将上报“培训”管理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

全科医学专科细则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疾病。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时间为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科专科医师教育,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养方法

培训内容分3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3个月;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个月。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同时每月安排1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时间为7个月。要求学员在社区培训基地工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培训基地安排经过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1年:理论课学习 1

全科医学概论88学时

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24学时临床科室轮转(必修)11内科11个月

第2年: 理论课学习1社区预防保健118学时(其

中46学时自

学)

康复医学40学时

临床科室轮转(必修)11临床心理咨询24学时

内科1个月

急诊科2个月

儿科2个月

外科2个月

妇产科1个月

传染科1个月

精神科1个月

康复科1个月

第3年:

理论课学习 1

实用卫生统计与流

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52学时科研设计与论文撰

16学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40学时

临床科室轮转2眼科0.5个月

耳鼻喉科0.5个月

皮肤科1个月

临床科室选修 2 可选修科室包括:影

象科、口腔科、中医科,

或自选的其它科室

每科室选修时间在不低于0.5个月,最多为1个月

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7 * 完成细则要求

* 完成毕业论文

7个月

注:每个月按22天计算;理论课学时按每天6学时计算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理论课学习(3个月)

本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养相关课程(详见总则)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本详见下表。各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分述如下。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

序号课程时间(学

时)

1 全科医学概论88

2 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24

3 康复医学40

4 临床心理咨询24

5 社区预防保健54

6 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52

7 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16

8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40

合计338

(一)全科/家庭医学概论

1.了解我国卫生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掌握全科/家庭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师、三级预防等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掌握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全科医师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3.掌握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策略。掌握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原则。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病人管理与教育。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险的接轨。

4.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家庭周期理论、家系图的编制与家庭结构的分析。熟悉家庭资源、家庭压力事件、家庭照顾的原则及保健的方法。了解家庭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功能评估。

5.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要素、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征;掌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作用及全科医师在其中的角色;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6.掌握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掌握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

7.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了解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特点以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与方法。

8.熟悉全科医学的健康档案(病历)书写和使用。熟悉慢性病人的COOP/WONCA 功能状态量表应用。了解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的原则和应用。

(二)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

1.掌握医疗中的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以及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全科医疗中伦理学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熟悉与患者交流的常用技巧。

3.关系在全科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现代社会中健康责任与卫生政策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师对患者照顾所涉及的伦理学决策问题。

(三)康复医学

1.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服务对象、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2.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和要素,工作任务,组织机构,社区康复与专门机构康复的关系;熟悉社区康复的模式、工作程序与制度、社区康复工作及人员的职责。

3.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4.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方法和含义。

5.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分类,以及我国的五类残疾分类。

6.熟悉康复治疗的目的、种类和内容。熟悉物理疗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社区常用物理疗法的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7. 了解康复医学工程的概念。

8.熟悉轮椅、助行器、矫形器、假肢、自助具的种类、作用、适应范围及使用方法的基本知识。

(四)临床心理咨询

1.掌握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特征。

2.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技术。

(五)社区预防保健

1.掌握疾病预防的策略与分级预防;掌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了解监测工作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2.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

3.掌握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涵;掌握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膳食指导原则;掌握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熟悉社区营养干预、检测与评价。了解社区实用营养调查方法。

4.掌握健康传播、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的概念;掌握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掌握人类不良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病人管理与教育的原则。熟悉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评价方法。

5.了解社区中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要点;了解残疾的主要致残因素及其残疾预防要点;了解住宅、饮水、空气卫生与健康及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环境与职业防护等。

(六)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1.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至少掌握一种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2.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熟悉常用统计图

表的编制。

3.了解定性资料的量化处理方法。

4.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概念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掌握疾病筛检的原则和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社区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5.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了解其他流行病学方法。

(七)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

1.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科研论文的格式与内容要求。

2.熟悉科研论文评阅的基本原则和论文撰写的基本技巧。

(八)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性质、任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社区中

人、财、物、资料、信息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 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 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 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 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3.必要时心电监测。 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 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就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就是否有效等情况。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得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就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得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与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与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与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得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肩部受伤。

外科创伤急救流程图

外科科创伤急救接诊处理流程图 ●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自行送医院的创伤患者时●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出诊医务人员患者伤情信息后 生命体 生命轻症 体征征严重 体征创伤 不稳定 平稳患者 定者者生命 ●外科值班医师救治●及时联系上级医师、科主任到 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院,一起做好一切救治工作 ●接到病人后,值班医师与上级医师、科主任●值班医师在接到 一起,再次检查病人,病情评估 病人后,再次进行 病情评估 ●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接诊医生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 ●依据颈内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有无脉搏及血压的大致范围。 ●D基础情况(年龄、心脏●C评价●A检查●B评价创 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致伤原因和损生命体征和伤部位和伤

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伤机制。 意识水平害程度。 ●按照CRASH PLAN顺序进行系统查体及伤情判断。3~7 min内完成。 生命体征呼吸心生命轻症 体征严重不稳跳停止体征创伤 不稳定者生命者平稳患者 定者垂危者●如是“120”急诊接诊的患者,不适宜搬动时,可在●现场心肺复苏,苏●外科值班医●在科主任、上级医师的带领下 急诊科现场抢救,必须以外科救治医师团队、急诊科醒后维持生命体征,师按各项诊疗对患者积极救治,必要时组织科 护士为主,急诊科医师、外科值班护士积极协助;必病情允许可转入病操作规范对病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 要时患者可不搬运下急救车,外科医师、急诊科医护房,病情确实危重,人进行及时救等。如若病情确实危重,我院无 人员共同一边救治,一边把患者转上级医院,事后应治处理我院无救治条件,科救治条件,科主任可在报告总值 把当时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如是自行送院患主任可在报告总值班班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人转入上 者,外科值班医师可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报告上级医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级医院治疗;在情况特殊危机时 师、科主任、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科内会诊、科间会人转入上级医院治;可直接把病人转上级医院,但事

创伤救治服务流程

附件1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流程,供参照执行。 一、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是否 1.现场评估: 环境安全 受伤人数 受伤方式 联系院前急救机构 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快速分流伤员 3.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 级别,给予必要处置 再次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联系确定接受医院并与医 院进行信息交换 送达救治医院或创伤中心,并与院内 人员进行病人情况交接

(一)现场评估。 1.确定环境安全:急救人员必须确定现场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2.确定伤者人数和受伤方式:进入现场后,首先了解患者的人数、致伤原因,初步判断患者的伤情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二)快速分流伤员。 若现场伤员人数较多,检伤分类后应当依据伤情对现场伤员进行分流: 1.能行走伤员:请其去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不能行走的伤员:判断呼吸,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大于30次/分或者小于6次/分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或者大于6次/分的患者,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的应立即处理。可触及搏动的患者,进一步判断患者神志情况,神志异常者,应立即处理。 (三)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评估神志(GCS评分)、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TI评分),评估应从伤情较重的患者开始,评估的优先次序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伤势;可能导致丧失肢体的伤势;其他非威胁生命或丧失肢体的伤势。 1.根据伤情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并立即给予必

要的处理,特别是对红色和黄色预警的伤员给予辅助呼吸、电击除颤、胸外按压、止血、抗休克治疗等抢救措施。 2.转运途中再次进行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3.确定接收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在病人未到创伤救治点/中心之前,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告知拟送达的创伤救治点/中心预警级别、评分评估、预计到达时间、主要的伤情、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组织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4.与院内创伤急救医师进行交接,明确患者的预警级别、GCS、TI评分及评估情况、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7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90mmHg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1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页脚内容1

脑卒中诊疗流程图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治流程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频率变化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到现场后立即一般评估、监测生命体征(T 、P 、R 、BP 、 SaO 2 )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追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病史 接警可疑脑卒中患者: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眩晕、昏迷等症状,立即出诊 ●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 紧急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初步可疑脑卒中,给予吸氧、静脉液路建立,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 90mmHg 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以及保护脑细胞药物应用。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联系急诊说明病情 以上检查10分钟内完成,尽快转运。送入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 进入脑卒中急诊救治绿色流程: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行NIHSS 评估 2. 行CT 、MRI 、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化验、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 3. 测量生命体征 4. 检查心电图 5. 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 、地塞米松静注,保护脑细胞药物等。必要时通知神经内科医生联合抢救(45分钟内完成) TIA : 留观或收住院(神经内科) 一般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健康指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收住院(神经内科)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符合溶栓标准者尿激酶150万u 或rPTA 药物溶栓: (发病时间<3小时 18岁<年龄<80岁 无出血倾向者)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血管内介入 健康指导 与急诊医生病情交接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收住院(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脑出血 收住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抢救流程图.dps

呼吸性碱中毒抢救流程图 过度通气 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创伤 感染 呼吸机因素 中枢性 癔症 调整呼吸参数 原发病治疗 纠正碱中毒 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护 对症处理,严防并发症 及时评估 诊疗结果 增加呼吸道死腔;纸袋罩口鼻,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 有抽搐者静注葡萄糖酸钙

救 治 原 则 一 般 治 疗 心 绞 痛 发 作 时 的 治 疗 心 绞 痛 缓 解 期 的 治 疗 手术治疗 增加冠脉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轻心脏负荷 速效冠脉扩张剂的作用 使用扩冠药,提高冠脉灌注压,冠脉重建术,贫血者补红细胞 去除引起心动过速等其他增加心肌耗氧的各种病因,降低基础代谢 严格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超体重 饮食清淡,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锻炼,劳逸结合 停止一切活动和工作,强调就地休息 发作不频繁,病情不严重者,长期服用长效硝酸盐类及小剂量阿司匹林 发作时办心率失常或血压偏高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如普萘洛尔 (心得安)加异山梨酯(消心痛)等治疗 严重并进行加重者,加用下述方法治疗:右旋糖酐,706代血浆,体外反搏,高压氧等 卧位型心绞痛可试用利尿剂 中间型综合征一般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防止劳累、激动、紧张、迎风行走等 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或硝酸甘油气雾剂口腔喷雾,二硝酸异山梨醇舌下含化 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支架置入 不稳定型心绞痛抢救流程图

产后出血 产后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软产到损伤 缝合止血 按摩子宫、 药物缩宫 粘连 嵌顿 植入 吸氧,补充血容量,纠正酸 中毒,多巴胺、多巴胺丁胺 麻醉取胎盘 面积1/3内 面积1/3以上 肝素 氨基乙酸 子宫收缩 无菌纱布填塞宫腔 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 子宫切除 徒手剥离 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 病因治疗 出 血 减 少 出血不止

创伤急救操作流程

裁判先宣读任务通知书,宣读完毕递至急救队长手中后开始计时。 1、初步评估伤员同时控制大出血 1)在宣布比赛开始后方可佩戴眼镜、手套。 2)若有2名以上伤员,应同时进行初步评估,无特殊先后顺序。应注意必须在完成所有伤员的初步评估后才可进行详细评估。 3)若伤员有意识可回答问题,则肯定有呼吸、脉搏,若参赛队员概念不清进行了检查呼吸、脉搏及清理口腔异物等处理,则视为未按正确顺序评估。 4)若伤员无反应,则应按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操作。 5)若经查伤员意识清楚或意识不清的伤员存在呼吸、脉搏,则应开始查看有无大出血,需口述有无发现大出血。 6)发现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脉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压迫伤口处,抬高伤肢,同时按压动脉止血点,并同时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绷带被血渗透”),此时应上止血带,并应再覆盖敷料包扎。若没有及时控制出血,如进行该伤员或另一名伤员详细评估后才来处理大出血,则视为没有控制动脉出血。

2、详细评估伤员 ⑴按评分细则顺序进行,不能一下带过。 ⑵详细评估:(按顺序,采用手触的方法)检查头部(头皮、头发里伤口)—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检查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下肢(检查下肢是否瘫痪,询问伤 员让其活动肢体,触摸伤员双足询问有无感觉)—上肢(检查上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并与伤员握手检查其握力,触摸伤员双手询问有无感觉)—翻身检查背部(当检查后背伤时,三人同时一侧要统一口令,遵从一人指挥,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同时轻轻翻转伤员)。检查伤员背部翻身后应检查伤员头枕部、颈后及脊柱区、肩胛区和臀部。最后检查手腕、颈部(标牌)。 ⑶检查有意识的伤员肢体有无瘫痪必须与伤员交流。 ⑷若考虑有颈椎损伤,详评时需专人扶头固定颈椎,在详评后可给予先戴上颈托。(可于翻身检查背部时戴上颈托后片,放平时再戴上颈托前片固定颈椎) 3、处理大出血 包扎大出血伤口后若裁判提示:“绷带已被血渗透”,此时队员应在相应肢体近心端绑扎止血带,同时应在渗透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作者:————————————————————————————————日期: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 6.对合并胸腹腔何扭曲。?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3.必要时心电监测。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到达现场,询问病史,判断为颅脑创伤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普外科急危重症抢救流程资料

普外科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

普外一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 目录 目录 (1) 1.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图 (2) 2. 心肺复苏 (3) 3. 过敏性休克 (7) 4. 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8) 5. 上消化道出血 (10)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图

心肺复苏 一、概念 [定义]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就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目的] 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 [步骤] 开放气道(A airway)、人工呼吸(B breathing)、胸外心脏按压(C circulation). 二、程序: 1、评估 (1)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如意外事故:溺水、车祸、触电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手术和麻醉意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高血钾和低血钾、严重的酸碱中毒等;药物中毒或过敏:洋地黄类及安眠药中毒、化学农药中毒、青霉素过敏等。 (2)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 a、突然意识丧失;拍打、摇动、大声呼唤患者无反应。 b、大动脉波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触摸不到搏动。 c、呼吸停止(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抢救者耳朵贴近患者口鼻部,听有无气流声;头侧向患者胸部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通过以上三项即做出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应立即抢救。其他还有有瞳孔散大、皮肤黏膜呈苍白或发绀,心音、脉搏和血压消失,伤口不流血。 2、计划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治疗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纱布、治疗碗、弯盘、手电筒。②必要时备一木板、踏脚凳。 (3)环境准备,①光线充足、病室安静。②患者床单位周围宽阔,必要时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病人。 3、实施 A步骤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 创伤院前急救流程(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7)呼吸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 (8)阶梯原则:是指急诊各类紧急抢救患者在呼吸通道的建立是由独立的阶梯所组成,按一定的顺序,各阶梯相互联系,迅速展开和完成。在具体临床应用中不能机械照搬原则,而应紧随着阶梯化思路,把握住关键性的首选措施。

(9)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患者,建立以中心静脉压为主的数条大静脉通路,确保液体的迅速输入,要求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对于静脉的使用,第一为快速补液和(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第二为快速补液或胶体液;第三为补液和用碱性药或针对脑水肿的脱水药等;第四为血管活性物质药物。在有穿刺置管的条件下,静脉切开已经不作为首选。 闭合性创伤的简介 皮肤保持完整,有时虽有伤痕,但不伴皮肤破裂及外出血,可有皮肤青紫(皮下出血,又称瘀斑或皮下瘀血)若损伤部位较深,则伤后数日方见青紫。 ①挤压伤。由重物较长时间挤压所造成的严重创伤。如房屋倒塌、坑道泥土陷埋、车辆相撞等原因。可引起受压部位大量肌肉缺血坏死,常伴有严重休克,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见挤压综合征)。创伤性窒息:一种特殊的胸部挤压伤,较少见。表现为上胸部、肩部、头颈部的皮下组织,眼结膜、口腔粘膜有广泛分布的小出血点(瘀斑)。这是因为在胸部受挤压的瞬间,伤者的声门紧闭,使气管和肺内的空气不能排出,造成胸内压力急剧升高,迫使心脏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倒流,引起上半身瘀血甚至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创伤性窒息本身一般无严重后果,其结局取决于伴随的肋骨骨折和胸内脏器的伤情。 ②挫伤。由钝器或钝性暴力所造成的皮肤或皮下诸组织的创伤。常有皮下脂肪、小血管的破裂,有时还可致深部脏器的破裂。

临床各科室急救流程图

危重症抢救流程目录 危重症抢救流程目录 1、急救通则 (4) 2、休克抢救流程 (5) 3、休克抢救流程图 (6) 4、过敏反应抢救流程图 (7)

5、昏迷抢救流程 (8) 6、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 (9) 7、眩晕抢救流程 (10) 8、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 (11) 9、窒息的抢救流程 (12) 10、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 (13) 11、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流程 (14)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 (15) 13、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16) 14、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8) 15、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19) 16、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图 (20) 17、高血压急症抢救流程 (21) 18、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 (22) 19、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流程 (24) 20、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流程图 (25) 21、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流程 (26) 22、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 (27) 23、咯血抢救流程 (28) 24、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29) 25、呕血的抢救流程 (30) 26、呕血抢救流程图 (31) 2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 .32 2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图 (33) 29、抽搐抢救流程 (34) 30、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35) 31、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 (36) 32、中署抢救流程 (37) 33、中署的急救流程图 (38) 34、溺水抢救流程 (39) 35、淹溺抢救流程图 (40) 36、电击伤抢救流程 (41) 37、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 (42) 38、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43) 39、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 (44) 40、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 (45) 41、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 (46) 42、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图 (47) 43、创伤抢救流程 (48) 44、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49) 45、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 (50) 46、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51) 47、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52) 48、急腹症抢救流程 (53)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 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和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和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的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肩部受伤。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7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 90mmHg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1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页脚内容2

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天,在0.50-0.60持续24小时以上,﹥0.60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此,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 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臵,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3 分钟内完成)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 ④极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迅速处臵 4 小时内即死亡,或濒死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