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报告(再生混凝土)

合集下载

再生混凝土研究计划书范文

再生混凝土研究计划书范文

再生混凝土研究计划书范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混凝土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大量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再生混凝土成为了一种值得研究的替代材料。

再生混凝土是通过回收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废料制造而成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等优点。

然而,再生混凝土在一些性能上与传统混凝土存在差距,例如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方面。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改进,可以推动其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和改进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提高其性能,以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原料组成和性质,分析废弃混凝土的可回收性和利用价值;2. 优化再生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3. 开发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4. 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作性,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废弃混凝土和其他建筑废料的样品,进行原料分析和性质测试;2. 设计一系列再生混凝土配比方案,制备试样;3. 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耐久性等;4. 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5. 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再生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和性能;6. 提出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际工程试验验证。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1. 对再生混凝土原料的组成和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再生混凝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 优化再生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推动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3. 提出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的改进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环境负担;4. 为建筑工程的可持。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一、前言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废弃物或回收材料与常规混凝土混合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还能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本文旨在探讨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为相关建筑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材料选择1.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是再生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其应符合以下标准:(1)粒径: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GB/T14684-2011《建筑用矿物骨料规范》中的要求;(2)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符合GB/T14684-2011《建筑用矿物骨料规范》中的要求;(3)含泥量:应小于0.5%。

2.水泥水泥是再生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应符合以下标准:(1)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符合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要求;(2)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符合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要求;(3)含水量:应小于0.5%。

3.掺合料掺合料是再生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其应符合以下标准:(1)种类: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2)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质量:应符合GB/T18046-2008《矿渣粉、矿渣微粉和矿渣砂规范》或GB/T22370-2008《粉煤灰规范》中的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1.设计要求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2)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使用量;(3)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4)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2.设计方法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以下方法:(1)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再生骨料和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级;(2)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确定水胶比和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3)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计算出每种原材料的用量。

四、生产工艺1.配料再生混凝土的配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按照设计要求准确称量各种原材料;(2)确保再生骨料的质量和含泥量符合标准;(3)确保水泥和掺合料的质量符合标准;(4)控制水胶比和掺合料的掺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旧混凝土碎石、混凝土块或混凝土构件,通过再生处理后重新利用的一种建筑材料。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再生混凝土在国内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对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2.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现状2.1 再生混凝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道路建设中,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作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有效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在桥梁建设中,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构建桥墩和桥面板,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2 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地板、墙体和楼板等结构部件的施工,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旧建筑的拆除和重建,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

3.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趋势3.1 科技创新促进再生混凝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国内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碎石再生混凝土、碎砖再生混凝土和破碎再生混凝土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也拓宽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3.2 政策支持推动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再生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指导意见》,鼓励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加大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再生混凝土产业的发展。

3.3 环保理念促使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再生混凝土的使用符合环保理念,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再生混凝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再生混凝土有望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材料。

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2024

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2024

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二)引言概述:再生混凝土是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混凝土来制备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材料的优势和潜力。

正文内容:一、再生混凝土的特点1. 环保性:再生混凝土采用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再利用的方式制备而成,能够减少对天然资源的需求,降低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节约能源:再生混凝土的制备过程相对于传统混凝土更加节约能源,因为不需要从头开始制备新的混凝土材料。

3. 抗压强度: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传统混凝土相当,甚至有时更高。

这意味着再生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具备相同的承重能力。

4. 经济性:再生混凝土可以利用废弃混凝土资源制备而成,相比于新鲜混凝土,成本更低,对于建筑项目的经济性更具有竞争力。

5. 可塑性:再生混凝土具有与传统混凝土相同的可塑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状的加工和施工。

二、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1. 建筑结构:再生混凝土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包括住宅、商业建筑、道路和桥梁等。

通过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新鲜混凝土的使用量,并且在结构性能方面与传统混凝土相当。

2. 地基和土方工程: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地基和土方工程中的填土和护坡,为土地利用提供了一种环保的选择。

3. 隔音和保温材料: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可以应用于墙体、屋顶和地板等部位,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4. 环境工程:再生混凝土在处理城市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回收和利用废弃混凝土,可以减少填埋和焚烧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

5. 可持续发展:再生混凝土是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

利用再生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原材料的依赖。

三、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技术1. 废弃混凝土的回收与粉碎:废弃混凝土会被回收,进行粉碎、筛分处理,以获得再生混凝土所需的颗粒大小。

什么是再生混凝土

什么是再生混凝土

引言概述再生混凝土是近年来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环保型材料。

本文是关于再生混凝土的继续探讨,包含了其特点、生产过程、优点和局限性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1.再生混凝土的特点1.1资源再利用:再生混凝土主要由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有助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1.2节约能源:再生混凝土的生产过程相对于传统混凝土来说更加能源高效,对环境的压力较小。

1.3抗压强度: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混凝土的水平,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

2.再生混凝土的生产过程2.1原材料收集:废弃的混凝土通过专业的处理设备进行收集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可回收的骨料。

2.2预处理:经过收集的混凝土进行粉碎、筛分等预处理工序,得到符合要求的再生骨料。

2.3再生骨料加工:再生骨料经过清洗、筛分、破碎等过程,得到符合再生混凝土生产标准的再生骨料。

2.4混凝土配比设计: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和混凝土使用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设计。

2.5混凝土生产:按照配比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和养护等工序,最终得到再生混凝土成品。

3.再生混凝土的优点3.1环保可持续:再生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

3.2资源利用:再生混凝土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3良好的工程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与传统混凝土相当甚至更好,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4.再生混凝土的局限性4.1市场认可度:由于再生混凝土是相对较新的建筑材料,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推广度还有待提高。

4.2技术要求:再生混凝土生产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需要建筑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经验。

4.3刚性规范限制:在某些地区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中可能存在对再生混凝土使用的限制,需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5.总结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具有资源再利用、节约能源和良好的工程性能等优势。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模板范本:【摘要】本旨在介绍再生混凝土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再生利用,以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的一种建筑材料。

本将从再生混凝土的原理、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目录】一、再生混凝土的概念1.1 再生混凝土的定义1.2 再生混凝土的分类1.3 再生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区别二、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2.1 建筑废弃物的回收2.2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2.3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方法2.4 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三、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3.1 强度特性3.2 耐久性特性3.3 可持续发展特性3.4 抗震性能四、再生混凝土的应用4.1 基础设施建设4.2 房屋建筑4.3 地下结构4.4 环境治理工程五、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分析5.1 资源节约与环境效益分析 5.2 投资回报率分析5.3 社会效益与未来发展分析【正文】一、再生混凝土的概念1.1 再生混凝土的定义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建筑废弃物、混凝土废弃物等再生骨料替代传统骨料进行制备的一种建筑材料。

它具备传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同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1.2 再生混凝土的分类根据再生骨料的来源,可以将再生混凝土分为工地再生混凝土和再生骨料供应商制造的再生混凝土。

前者是通过对工地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制备而成,后者则是由专业再生骨料供应商提供再生骨料,再进行混凝土制备。

1.3 再生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区别再生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最大区别在于再生骨料的使用。

再生混凝土利用建筑废弃物作为骨料进行制备,而传统混凝土使用的骨料多为天然骨料。

此外,再生混凝土还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再生混凝土配制试验数据表2. 再生混凝土施工实例照片3. 再生骨料供应商名单【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建筑废弃物:指在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砖块、混凝土碎块、木材等。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的标准规范与实践案例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的标准规范与实践案例

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的标准规范与实践案例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再生混凝土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还可以使废弃混凝土得到再利用。

本文将介绍再生混凝土的标准规范与实践案例,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二、标准规范1. 国家标准GB/T 25177-2010《破碎混凝土再生骨料》是我国针对再生混凝土的标准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破碎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根据该标准,破碎混凝土再生骨料应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保证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

2. 行业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是我国建筑行业针对再生混凝土应用的行业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材料性能、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内容。

根据该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一般混凝土结构中,但不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特殊结构。

3. 地方标准各地也会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例如《深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等。

这些地方标准规范一般会针对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制定,以适应当地的建筑市场需求。

三、实践案例1. 深圳市某公路工程该工程采用了再生混凝土进行路面铺设,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排放,同时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该工程的再生混凝土应用符合《深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其应用效果良好。

2. 北京市某住宅小区该小区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充分的资源化利用,其中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占比较大。

经过多次试验和检测,该小区的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其应用效果良好。

3. 上海市某商业楼宇该商业楼宇采用了再生混凝土进行建筑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建筑成本,同时也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该工程的再生混凝土应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其应用效果良好。

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剧,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大量使用矿物资源和能源,以及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因此,如何开发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也成为现今建筑材料研究领域的难题之一。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可持续性、节约资源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再生混凝土的优势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材料性能问题仍然存在。

例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持久性和耐久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对于促进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再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提供支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再生混凝土的常规物理性能测试:比如密度、吸水率、孔隙率等。

2.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比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

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参考国内外文献及标准,制定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样品。

2. 采用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等设备,对试样进行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

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分析再生混凝土的常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包括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方面的表现,并与传统钢筋混凝土进行对比。

2. 制定评估标准或方法,使用上述结论评价再生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性能。

3. 分析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探讨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计划1. 阶段一(两周):文献调研、试验方案设计、试样制备2. 阶段二(四周):常规物理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3. 阶段三(两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4. 阶段四(两周):结论总结、成果撰写五、参考文献1. 杨志云, 姜珍珍. 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 48(11):176-177.2. 孙玉香, 陈贵洲, 薛丹丹.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 18(4):90-93.3. 王亮, 陈海东. 水泥基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 现代建筑材料, 2018, 19(6):87-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208081028
6、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改善措施; 7、再生骨料混凝土带来的效益; 8、参考文献;
关键字:
混凝土、材料、再生骨料、环境问题、资源、建筑垃圾、效益、可行 性、性能
正文:
混凝土材料是人类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文明 的不断前进,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混凝土材料的人均消费 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著。目前,全世界混 凝土的年产量约28 亿立方米,我国混凝土的年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45%,约13~14 亿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砂石骨料来源广泛易得,价 格低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而不被重视,随意开 采,甚至滥采滥用。结果造成山体滑坡、河床改道,严重破坏自然环 境。而且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 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长期开采造成 的资源枯竭,使得原有砂石骨料源源不断的现象不复存在,建筑业的可 持续发展与骨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天然砂石属于 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如果不加限制地开 采,不久我们将面临天然骨料短缺,就如当前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一 样。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结构通常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周期,在这些结 构完成其使用功能后,旧混凝土就会被废弃。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 凝土、建筑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排放的混凝土以及在
等)、掺和料(优质粉煤灰,矿渣等)、骨料预吸水等方法来改善新拌 混凝土的流动性。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稍差一些,抗压 强度偏低,弹性模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 降,干缩和徐变较普通混凝土 要大。但可以通过对骨料的性能改善,使用再生粗骨料与天然 砂的搭 配等,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目前配置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是可以的。耐久 性是混凝土的重要性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再生混凝土 的耐久性劣于普 通混凝土的情况。通过对再生骨料性能的改善,掺入 活性掺和料等措施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 的耐久性。 3 、再生混凝土应用的经济可行性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既可以减少废弃混凝土排放量和对环境 造成的二次污染,节省大 量的处理费用, 又可以减少建筑业对天然砂 石的消耗,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产 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再生骨料的经济分析不能简单地用其生产成本等 经济指标来衡量,而应综合考虑其生产成本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保 效益。 3.1 定性经济分析 3.1.1 不同的国家、城市和地区应用再生骨料的经济条件是不同的,天 然骨料的储量及 其市场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再生骨料的应用。对于天然 骨料紧缺的地区,其市场价格必然偏高 ,使用再生混凝土一定会降低 成本。 3.1.2 城市垃圾处理费用的增加也反映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经济效果。 城市规划中规定 了建筑 垃圾堆放场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其直接影响到 建筑垃圾的清运和处理成本。业主和拆除商要 考虑政府的政策、法规, 并根据垃圾场的远近,综合分析垃圾清运及处理费用。采用就地处 理,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不失为良策。3.1.3 国家和地区对再生骨料 生产的财政和税收上的扶持程度,对再生骨料的使用程度也有一 定的 影响。如果政府对再生骨料的生产提供财政支持,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政
运 进,价格高昂。而世界上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仍然不多。传统 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主要 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据测算, 我国 每年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 000万t, 一 方 面, 这不仅占用大量 的土地, 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 由于建筑垃圾的组成特 点和它产生于建设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 建筑垃圾中很多是可以再生利 用的, 在资源日趋匮 乏的今天, 简单地遗弃垃圾废料也是资源的极大 浪费。因此, 使再生混凝土能够变废为宝, 既满足了人类对资源的需 求,减少砂、石等资源的开采量,又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也是解决“资源匮乏”现状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避免由于废弃混凝土 的堆放而产生的环 境污染。 因此,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 2 、再生混凝土应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再生骨料的加工方法 再生骨料一般来自废旧混凝土结构构件,人工破碎比较困难而且效 率不高,为了使再生骨料 混凝土能普遍应用于实际工程,必须实现再 生骨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再生骨料的加工方法 是将不同的切割破碎 设备、传送机械、筛分设备和清除杂质的设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 完成破碎、筛分和除去杂质等工序,最后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再生细骨 料和再生粗骨料。许 多国家研究并制造了专门的破碎机械设备和设计 了有效的生产工艺,大规模的生成再生骨料 。 2.2 再生骨料的改性 根据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分析,并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大量实验证 明,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 基本弥补再生混凝土性能的不足和缺陷, 满足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由于再生骨料的高吸水性,直接影响到再生混 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再生混凝土拌和物的流 动性较小,但粘聚性和 保水性较好。可以通过使用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
策,以减少业主 和拆除商拆除旧建筑的费用支出,降低再生骨料的生 产成本,那么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成本 相比,将会具有同等的竞争 力,再生混凝土的使用程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3.2 定量经济分析 欧洲、美国、日本每年混凝土废料超过3.6亿t,对混凝土和钢筋混 凝土废料再加工得到的 再生骨料能耗比开采天然碎石要低7倍,成本可 降低25%。它们已有集装箱型移动式的成套 处理装置,使再生骨料的 应用在经济上更可行。在我国,由于对再生混凝土的认识刚刚起步,还 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其经济效益也就难以体 现,但实际工程中不乏产生再生混凝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实例。1990年,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华亭”和“霍兰”两项工 程的7幢高层建筑的 施工过程中,将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 拣、剔除并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作为细 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 筑砂浆,砂浆强度可达5MPa以上,共计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t, 节约 砂子材料费1.44万元和垃圾清运费3 360元,扣除粉碎设备等购置费, 净收益1.24万元 。从这些方面来看,在生骨料混凝土有着非常大的发 展空间。 再生骨料有两大应用领域:a.道路工程基础下垫层,素混凝土垫 层,道路面层等;b.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此时对再生骨料的强 度、粒径、洁净水平等要求较高,对再生骨料拌制的混凝土的工程特性 (强度、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收缩等)也应有质量控制技术参数的要 求,目前研究的重点也在此。建筑垃圾经过一般处理(破碎、筛分、分 选)的骨料可以用于道路工程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大体积混凝土、混 凝土砌块砖等方面。如果要将再生骨料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去, 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技术处理方法,对经过一般处理的再生骨料还必须经 过改性的强化处理才能广泛利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新骨料混凝土在性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别,这 就使得它的使用性能下降了。废旧材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 再生粗骨料的强度较天然骨料强度较低,其表面粗糙,界面啮合能力 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界面的性能,但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较低,压碎 指标和骨料的吸水率较高,由于其会吸收新拌水泥砂浆中多余的水分, 这就导致粘结在原始骨料上的砂浆量增大,一般会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工作性差。再加上在用废弃混凝土块制造再生骨料的过程 中,由于破碎机械使混凝土受到挤压、冲撞、研磨等外力的影响,造成 损伤积累,使再生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混凝土块中骨料和水泥浆 形成的原始界面受到影响或破坏,而且在破碎的工程中杂质含量较高, 从而使混凝土块中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力下降,这些都是导致再生混 凝土强度降低、和易性不好的原因。再生骨料混凝土主要有以下性质: 1、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比天然骨料有所降低,总体上不满 足我国现行的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GB/T14658 – 2001)规定。 2、由于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的着一层砂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远大于天 然骨料,并与再生骨料的粒径大小以及母体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时 间有关。 3、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基本满足我国现行的建筑用卵石、碎 石国家标准(GB/T14658–2001)Ⅱ类骨料要求。4、再生骨料混凝土的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提高和水灰比的增 大而降低,本文归纳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数据,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混 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5、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随着 再生骨料替代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大,当再生骨料100%替代天然骨料 是,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显著增大。 6、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各项耐久性 指标显著略低于普通混凝土。总之,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 骨料、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各项性能差异的归根原因在于再生骨料的表面 性能,改善再生骨料的表面性能,就能改善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 的性能。 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改善措施:
建筑功能材料读书报告
姓名:郑凡 学院:土建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报告题目:浅谈再生骨料混凝土 指导老师:刘宝举 日期:2011/6/7 内容摘要:
1、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后Fra bibliotek; 2、我国面临的建筑垃圾问题及寻求解决的办法; 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 4、再生骨料的应用领域; 5、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新骨料混凝土性能上的区别;
生产砌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不符合标准的砌块均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 圾。 目前,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40%。绝 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 便被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 理,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废弃混凝土作为建筑垃圾的最重要组成部 分,经估算2003年我国的混凝土废料量已经达到了1.8亿吨,给环境造成 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混凝土生产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而随着对天 然砂石的不断开采,天然骨料资源亦将趋于枯竭,且其开采的运输能耗与 费用惊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若能将这 些废弃混凝土块就地回收,经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生利用, 生产混凝土并用到新建建筑物上,则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骨料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还能解决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等问 题。 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特别 是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利用建筑垃圾中混凝 土及砖石砌体残骸碎片,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作为循环再生骨料(简称 再生骨料)。这是绿色混凝土发展的主要趋势,对节约能源、保护环 境、降低工程造价与成本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也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 、开发利用再生混凝土的生态可行性 近20、30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建筑业已进入人 类高速发展阶段,新建建 筑 和对原有建(构)筑物的拆除、改造均使混 凝土成为建筑产品的最大原材料和最大建筑垃圾。 目前,在世界上的 一些大中城市, 浇筑混凝土所需要的砂石已显短缺, 需从外地远距离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