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利津县初中历史七上第三课

爱戴,他被称为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炎帝

7.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8.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9.

人们在浙江绍兴建有一座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舜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教民农耕,种植五谷

10.(2019江苏无锡)2019年4月4日上午,丙申(2019)年清明,万名海内外华人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尧

B.舜

C.禹

D.黄帝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为他书写了祭陵词,寥寥32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他的感恩追思之情。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轩辕”有一项发明,这个发明是什么?在“轩辕”统治时期,相传还有一个人创造了文字,这个人是谁?

参考答案指南车。仓颉。

(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完成材料所述事件采用了什么方

法?他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参考答案大禹。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三过家

门而不入。

(3)材料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参考答案史实指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传说是人们依据历史,经过人

们加工而成的历史故事等。

12.

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事件频频发生。据说炎帝故里目前有四省五地

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根据古人记载,这里是炎帝的出生地,有炎

帝祠为证);湖南会同县连山(因炎帝也称连山氏);湖南株洲炎陵县(有

炎帝陵);湖北的随州(有炎帝庙等古建筑);山西高平。如何看待各地

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

一问题进行探究。

(1)传说中的炎帝有哪些重大的发明?

参考答案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

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

换。传说中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

参考答案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

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

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学教

反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的

学习反思

设计人:王树军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黄的融合是华夏族形成的原始基础;能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使学生感知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在华夏族、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呢?你知道“人文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师:教师出示黄帝、炎帝、蚩尤人物图像,使学生对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有关三位的传说故事。

教师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做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师: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使地域扩大;他们之间的结盟,包括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现在我们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就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让学生从中认识华夏族的形成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师: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生: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等;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下属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缫丝技术。 师: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生:炎帝教民农耕,种植五谷和蔬菜,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由于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对上述这些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发明怎么看?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到底怎样看才更科学?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许多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尤其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这些发明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的功劳。但是,在黄帝、炎帝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雏形——部落联盟的出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起来,从而出现了一些总结性、提高性的发明成果,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因为黄帝、炎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课标内容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②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创造性劳动中。 ③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教法学法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喜欢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远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并进一步提问: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看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蓝田人等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部编

3《远古的传说》 一、预习导学 1.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2.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3.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性质。 四、精讲释疑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 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因此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传说炎帝教 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 们。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 的。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以避寒暑,制作,挖掘,会,并发明了。仓颉创 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嫘祖擅 长,并会。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 为。 五、引导点拨 探究: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六、反馈矫正: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优质课导学案_1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材分析】 《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炎黄联盟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二、难点: 禅让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我们再看这幅图,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我们知道,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华人都会定期来祭祀黄帝和炎帝,看第三张图。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难点:禅让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 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历史;知道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来的;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插图初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 3.情感目标 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教学要点 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提问:东西方对人类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你 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吗? 提问:科学事实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 讲述: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故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 它是如何进化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是谁?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寻这些问题。 【回答】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回答】人是由古猿进化 来的 倾听 由学生熟知且感 兴趣的内容入手, 既可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密 切联系本课所讲 内容引入主题。 通过思维定向, 引出本课所讲的 主要内容。 环节二:明确课标、认识重点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程标准与重难点,让学 生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真听讲、明确课标,知 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 明确展示课标,让 学生首先知道这 节课应该学什么、 重难点是什么,明 确学习目标后,为 课堂学习指明方 向。 环节三:讲授新课一、人类的起源识图:观察教材中《我国境 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并回答思 考问题。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珠江流域。 锻炼学生识图、分 析能力,并使其感 受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密切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 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多媒体展示 2.炎帝 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无答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以及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相关知识。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以及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________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___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__”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________和蔬菜;还制作________,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________交换。还会制作乐器________,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________以避寒暑,制作________,挖掘________,制造________,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黄帝时期,__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__制作音律,________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________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________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________之人。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讨论: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禅让制选择部落首领的条件有哪些?能过大禹治水的事例反映了大禹什么样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相关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结合史料,区别“黄帝”和“皇帝”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 展,炎黄子孙的由来。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难点) 目标3: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 出贡献,理解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知道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联系及传说的意 义。(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明确“禅让制”的实质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讲述大禹治 水的故事,进而得出启示及值得学习之处,培养对比概括能力,并以史为鉴。(难点) 、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炎黄联盟 1.背景: (1)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等部落。 2.形成: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 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

2.重要发现: (1)内容:发现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等。 (2)意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时代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泛滥,为抵御,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2.禅让制:原始社会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方法。 3.首领成就: (1)尧:鼓励,适时耕种。 (2)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 1. 讲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故事。 2.思考探究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材料(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任务三:【小组探究】1.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他们有哪些发明?2. 做游戏,并思考传说为什么会有很多版本?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相关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结合史料,区别“黄帝”和“皇帝”,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难点) 目标3: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出贡献,理解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知道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联系及传说的意义。(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明确“禅让制”的实质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进而得出启示及值得学习之处,培养对比概括能力,并以史为鉴。(难点)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炎黄联盟 1.背景: (1)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等部落。 2.形成: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 2.重要发现: (1)内容:发现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等。(2)意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时代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泛滥,为抵御,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2.禅让制:原始社会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方法。 3.首领成就: (1)尧:鼓励,适时耕种。 (2)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1.讲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故事。2.思考探究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材料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1 川教版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授课时间授课人课题: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教 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知道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其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历史学习必备的证据意识。 2. 知道“北京人”这个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部发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北京人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①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看书 看图,学方法 初步了解本节课 内容 学会识读历史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验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8年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交换物品、制作

2019-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新人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初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二、自主预习 1.炎黄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结成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 3.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文字,制作音律, 发明算盘。 4. ,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三、合作探究 1.说说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四、随堂演练 1. 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 门第 2.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3. 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 B.尝百草,寻药物 C.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 D.发明陶器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能力与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传说。 教学难点:“人文始祖”的含义;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准备:电脑和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这两幅反映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祭祀大典,我们看道,海峡两岸同胞在一起展开炎黄的祭祀活动,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二、讲授新课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探究1:炎帝与黄帝为华夏族做了哪些贡献? 点拨1: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的用具。 探究2: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点拨2:回顾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相关内容,再对比炎黄关于农业发明的传说。 探究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点拨3:炎黄部落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探究4:什么是“禅让制”? 点拨4: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制度为“禅让”。 探究5: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点拨5: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洪水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在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人们团结在领导者的领导下,终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成功的人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二)成果展示 炎帝:姜号神农耕种陶器尝百草 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 黄帝:姬号轩辕创制历法发明用具 禅让制:尧舜禹治水 (三)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