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一、炎黄联盟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时期。

2.在阪泉,与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失败,炎帝、黄帝两大部落结成。

3.琢鹿之战:炎黄部落最终打败东方的。

4. 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教民,种植和;还制作生产工具,发明,学会,教人们。

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知识。

2.黄帝:姓,名。制作,挖掘,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和

。相传在黄帝时期,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发明算盘,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和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的人,实行。

3.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他继位之后,扩大了

的势力和影响。

【合作探究】

1.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达标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请回答

(1)上述史料讲述的“他”是谁?

(2)材料中描写了“他”的哪一事迹?从“他”的故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

(3)“他”后来通过哪一制度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2. xx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

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下列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黄的融合是华夏族形成的原始基础;能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使学生感知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在华夏族、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呢?你知道“人文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师:教师出示黄帝、炎帝、蚩尤人物图像,使学生对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有关三位的传说故事。

教师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做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师: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使地域扩大;他们之间的结盟,包括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现在我们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就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让学生从中认识华夏族的形成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师: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生: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等;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下属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缫丝技术。 师: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生:炎帝教民农耕,种植五谷和蔬菜,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由于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对上述这些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发明怎么看?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到底怎样看才更科学?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许多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尤其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这些发明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的功劳。但是,在黄帝、炎帝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雏形——部落联盟的出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起来,从而出现了一些总结性、提高性的发明成果,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因为黄帝、炎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

初中历史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你研究华夏族的起源历史,选择实地考察,你首选的地方应该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青藏高原 D.成都平原 2.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阪泉大战的示意图,应该选择图中的( ) 3.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 A.黄帝和尧 B.黄帝和炎帝 C.黄帝和舜 D.黄帝和禹 4. 海内外华人总是自称为“炎黄子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炎帝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 B. 炎黄时期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晚期 C. 远古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2015年10月5日,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传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大禹 D. 尧 6.2016年4月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2016(丙申)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下列成就可以入选黄帝时期文化的有( ) ①建造宫室②开垦耕种③制作衣裳④挖掘水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历史传说B.真人真事C.亲身经历D.考古发现

8. 课堂上,王老师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并给出结论:传说时代人们已经会制作陶器,已经使用船做交通工具,出现了原始音乐。可见() A.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 B.传说有时也能证明历史 C.这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 D.考古发现是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 9.《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10. 大禹是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国的一位伟大先祖,他的杰出贡献,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对这位伟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继承尧的位置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领导人民成功治理洪水 D.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1.(12分)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有何共同点? 12.(13分)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我们就走近历史,探究下列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部编

3《远古的传说》 一、预习导学 1.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2.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3.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性质。 四、精讲释疑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 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因此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传说炎帝教 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 们。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 的。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以避寒暑,制作,挖掘,会,并发明了。仓颉创 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嫘祖擅 长,并会。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 为。 五、引导点拨 探究: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六、反馈矫正: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1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理解“禅让”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始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放《祭黄大 典》的视频。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炎黄华夏的由来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阅读教材,简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在东方。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通过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优质课导学案_1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材分析】 《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炎黄联盟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二、难点: 禅让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我们再看这幅图,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我们知道,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华人都会定期来祭祀黄帝和炎帝,看第三张图。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传说、神话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这段话中所说的“轩辕”指的是谁呢?“中华开国五千年”又是从何时算起的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发现答案的。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炎黄部落联盟是怎样形成的?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各有哪些发明? 3.有哪些考古遗迹印证了远古传说? 4.尧舜禹是如何依次禅让的? 5.大禹有哪些历史功绩?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炎黄联盟 1.指导学生在《距今四五千年时中原地区部落分布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 2.阅读课本第12页讲述“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对征战的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 3.引导学生对炎黄战蚩尤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经过涿鹿之战以后,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我们世代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4.组织学生讨论。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第13页内容,复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炎帝和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后人把这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炎帝和黄帝名下,认为他们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些有关他们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们的尊敬。至今,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仍旧到炎帝陵、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们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无答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以及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相关知识。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以及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________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___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__”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________和蔬菜;还制作________,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________交换。还会制作乐器________,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________以避寒暑,制作________,挖掘________,制造________,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黄帝时期,__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__制作音律,________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________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________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________之人。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讨论: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禅让制选择部落首领的条件有哪些?能过大禹治水的事例反映了大禹什么样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相关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结合史料,区别“黄帝”和“皇帝”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 展,炎黄子孙的由来。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难点) 目标3: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 出贡献,理解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知道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联系及传说的意 义。(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明确“禅让制”的实质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讲述大禹治 水的故事,进而得出启示及值得学习之处,培养对比概括能力,并以史为鉴。(难点) 、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炎黄联盟 1.背景: (1)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等部落。 2.形成: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 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

2.重要发现: (1)内容:发现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等。 (2)意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时代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泛滥,为抵御,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2.禅让制:原始社会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方法。 3.首领成就: (1)尧:鼓励,适时耕种。 (2)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 1. 讲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故事。 2.思考探究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材料(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任务三:【小组探究】1.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他们有哪些发明?2. 做游戏,并思考传说为什么会有很多版本?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①黄帝部落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夏部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6、2004年4月4日,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前祭拜,这是为了纪念()A.黄帝 B.尧 C..舜 D.禹 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盘古 B.女娲 C.黄帝 D.炎帝 8、“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舜→禹 C.禹→舜→尧D.舜→禹→尧 9、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

C.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10、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11、下列不是由“禅让”方式选举出来的领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2、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 A.堵塞决口B.加高堤坝C.顺势疏导D.加宽河道13、“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与下面哪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4、传说中的“禅让”,首领地位顺利更替的实现方法是 A.经过民主推选 B.按亲属关系 C.比试个人武功强弱D.按年龄大小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 ①没有贵贱之分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7、下列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治理黄河有功 18、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创新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 远古的传说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相关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结合史料,区别“黄帝”和“皇帝”,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难点) 目标3: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出贡献,理解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知道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联系及传说的意义。(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明确“禅让制”的实质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进而得出启示及值得学习之处,培养对比概括能力,并以史为鉴。(难点)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炎黄联盟 1.背景: (1)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等部落。 2.形成: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 2.重要发现: (1)内容:发现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等。(2)意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时代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泛滥,为抵御,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2.禅让制:原始社会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方法。 3.首领成就: (1)尧:鼓励,适时耕种。 (2)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1.讲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故事。2.思考探究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材料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