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契约理论及其思考
企业的契约性与企业价值理论探讨

企业的契约性与企业价值理论探讨陈金龙【摘要】根据现代企业理论观点,将企业看成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透过企业表面深入分析企业契约的特征,从企业的契约性角度讨论企业的价值特性,探讨企业内部的价值源,然后据此分析企业的价值构成及企业融资行为对其价值的影响途径.【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3(000)001【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企业理论;契约;企业价值;融资理论【作者】陈金龙【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4传统的企业价值理论一般只是将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从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所得的现金流及其风险状况来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价。
由于有权参与企业现金流分配的利益关系人只局限在股东和债权人,因此自然将股东和债权人预期获得的现金流的现值作为企业定价的依据。
本文将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企业的价值。
据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透过企业的外表,探讨企业内部结构特征和企业价值源,由此来解释企业价值构成内容及企业融资行为对其价值的影响途径。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流行的观点是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个人交易产权的一种形式。
[1]在企业与所有契约关系人中,企业处于签约中心的地位,企业的契约关系人通过企业与其他契约关系人发生联系。
依据研究分析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企业的契约特性,如为了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差异及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可以将契约分为完备契约和不完备契约。
相对而言,市场是完备的契约,而企业是不完备的契约,正是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才使得企业所有权显得重要。
据科斯的观点,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手段,企业的形成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由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
为了分析需要,我们将组成企业的契约做如下分类:1.明确契约和隐含契约明确契约是契约当事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和建立起来的,它一般表示为正式书面文件或口头承诺。
威廉姆森-从选择到契约-作为治理结构的企业理论

从选择到契约:作为治理结构的企业理论〔美〕奥立弗・E.威廉姆森赵 静 丁开杰 译内容提要:威廉姆森主张从选择视角转向契约视角,对企业组织理论进行研究。
他针对理性体系中的宏观组织理论,提出了从组织理论到契约经济学的五个内容:(1)在更现实的条件下对人类行为者进行描述;(2)对所有重要的行为规范保持警觉;(3)治理的替代模式具有分立的结构方式;(4)多数属于微观分析法的行为分析;(5)合作适应性的重要性。
最后,威廉姆森认为,采用契约视角来分析企业组织,就很自然地要求对企业进行重新的定义,作者认为,企业不是作为选择理论传统所说的一种生产功能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治理结构出现的。
关键词:治理结构 契约 交易成本经济学 组织理论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03)03—0079—16 长期以来,“组织是重要的,并且是可以分析的”等命题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怀疑。
当然,也有明显的例外,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产业与贸易》(Alfred Marshall,1932),约瑟夫・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Joseph Schum peter,1942)以及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945)关于知识的论著。
像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904)、约翰・R・康芒斯(John R.C omm ons,1934)和罗纳德・科斯(R onald C oase,1937)等制度经济学家,以及罗伯特・米歇尔斯(R obert Michels,1915)、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938)、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 on,1957)、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1958)和理查德・斯科特(Richard Scott,1992)等一些组织理论学家,也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组织问题。
人们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认识到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一是指出组织的重要性要比分析组织怎么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容易得多①,二是选择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流行也对此产生了阻碍作用。
契约理论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契约理论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契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理性分析和解释。
契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契约,指人们通过交换,达成一定的协议和合约,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
契约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经济活动,还可以用于解释和指导企业经营中的决策,尤其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契约理论与企业经营契约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交换时,会遵循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根据交换对方的条件和自己的条件来确定合适的价格和交换量。
同样的,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制定合适的契约和协议,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契约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决定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契约理论通过对契约关系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指导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决策。
企业可以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制定,来约束员工和经营者的行为,实现管理目标的达成。
例如,许多企业在雇佣员工时,会与员工签订雇佣合同,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工作。
同样的,企业在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建立业务关系时,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和协议,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防范合同风险。
2.契约理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投资风险和回报率之间的平衡,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契约理论认为,投资活动同样具有契约性质,企业可以通过签订投资合同和协议,规定投资方向、投资金额、投资收益等内容,以避免投资方面出现风险和争议。
例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或新设施建设时,可以与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投资方资金的安全和合法性,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保障。
3.契约理论在企业合并收购中的应用企业合并收购是全球性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契约理论指出,企业合并收购同样具有契约性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并购协议、股权交易协议等契约合同,规定并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并购的目的和范围,以进行合理的企业并购。
论企业契约理论中的德与治

中心概念。 “ 德”首先是一种 人生伦理 的修养 ,而经过这 种修 养来治理 的各种关 系出现道 德风 险。 这便 是儒 家德治思想最能发挥作用的环节。 天下 ,又成为一种政治 目标 的追 求。所谓 “ 德治” ,正是 由这种 伦理与 政 治的结合而来。周初统治者 的 “ 天命无常” 敬 德保 民”的思想 ,成 、“ 为儒 家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开端 , 直接启迪 了儒家德治思想 的发展。 31 .管理层 和企业 出资人 的关 系 这一层关 系产 生了公司治 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权是出资人的 , 而 经营管理权 却在 管理 层 , 这样 的两 权分 离, 使得管理层 明显处 于信息优
治 思想和 契约理论相 结合 的理论 平台上 , 讨儒家德 治思想在 契约理论 、公 司治理等经济管理 问题的现代价值 与启示。 探
关键词 :契约理论 ;儒 家;德治思 想
1 引言 .、 来自可 以有两层含意 : 第一 , 当然是指老百姓或者说是社会 关系 , 是直 接指
体进行 “ 治”的方法 ,而不是直 接指示 ” 德治”的客体。本 文更倾 向于 主张第二 种理解 ,这样 ,“ 德治”和 “ 之以德”的客体就分化 了 ,因 道
维普资讯
论 业约 论的 与 企契理 中德 治
经营管理
论企业契约理论中的德与治
许烨锴 怀娜 (. 1 浙江财经 学院会计 学院 浙 江杭 州 30 1; 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江苏南京 2 10 ) 10 8 . 110
摘
.
要: 该文通过对儒 家德治基本 内涵的探 讨及 理论环境的综述 ,将德 治思想的精 髓融入现代公 司契约理论 的解剖 分析 中,站在儒 家德
概念 ,即 “ 统治者品德端正 ,体恤百姓“( 寿灿,2 0 ) 陈 0 5 ,这被赋予 了 层 出现 了信息 不对 称, 由于契 约的不完整性 , 又 即企 业的契约 中是 不可 伦理上和玫治 二 的深刻内涵 , 为中国古代伦理 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一个 能 穷尽管理 层的所 有显性和隐性的行为 , 成 使得公 司管理 层会 对它所 面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对于构建和维护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基本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心理契约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心理契约理论是对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和建构,它是由美国学者Rousseau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中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双方约定的工作任务和薪酬水平,还包括了双方的期望、信任和责任等方面。
中心理契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员工对于组织给予的工作、职位和保障等方面所持有的心理预期。
中心理契约理论强调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心理认同和情感投入,强调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认为员工的投入和积极行为都需要组织的支持和回报。
1. 员工招聘与选择在企业进行员工招聘与选择时,中心理契约理论强调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建构和心理契约的形成。
企业需要在招聘过程中充分了解员工的期望和心理预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2. 员工培训与发展中心理契约理论提倡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强调员工的情感投入和认同感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在员工培训与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长感,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融入组织,并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3.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中心理契约理论强调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期望,而组织也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和激励。
在企业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上,需要考虑员工的心理契约,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和薪酬激励,使员工感到被认可和重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组织沟通与员工关系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契约的形成和维护。
以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企业与员工关系

以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企业与员工关系在当今社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与员工关系,不仅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祉,更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契约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企业与员工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契约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互利。
契约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和分析个体之间的合作行为。
在企业与员工关系中,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即劳动契约。
一般来说,劳动契约可以被视为一种双向的合作协议,约定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首先,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基于互利原则。
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和相应的薪酬,员工则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和专业知识。
这种互利关系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然而,契约理论也揭示了企业与员工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在劳动市场上,员工比企业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水平,而企业则更容易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和市场动态。
因此,在劳动契约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合作困难和利益冲突。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透明的招聘和选拔机制来提高信息对称性。
这包括公开招聘岗位、明确招聘标准、实行公正的竞争机制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员工的信息能力。
其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也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
传统上,劳动契约被视为一种雇佣关系,强调的是劳动力的交换。
然而,在现代社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向着长期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双方应该不只是单纯地以雇佣关系来定义契约,而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匹配。
为了实现长期稳定性,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契约理论视阈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再思考

契约理论视阈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再思考摘要:公司契约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公司法契约理论来解读股权转让制度,我们认为,维护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就是维护股东在签订契约时的合理预期。
公司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公司参与者提供全面的选择菜单。
关键词:股权转让;契约理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必须要保持对市场经济的高度的适应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公司法》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并不如我们当初所期待的那样完美,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相关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从公司契约理论出发,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必要性入手,探究了公司契约理论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中的立法体现。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必要性分析禁止股东以任何方式转让股权与公司制度相悖,是无效的。
但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在被允许转让的同时,其人合性又决定了对其进行限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公司人合性保护的需要。
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介于股份有限公司与合伙企业之间,兼具资合性和人合性”。
[1]有限责任公司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资本的联合,但正如上文所述,其因为有股东人数上限的规定,资本又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股东之间具有人身信任因素,所以具有”人合”的色彩,股东之间依靠良好的信赖关系和一致的追求宗旨共同出资建立公司并维持公司经营。
若股东向他人转让股权,就可能打破了原有的良好信赖关系,使其他股东产生危机感,老股东对新股东产生不信任感,有可能危及公司经营,造成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损害。
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进行限制是对其人合性的最好保护。
其次,股东期待利益保护的需要。
如果股权转让行为不受限制,那么极有可能对公司存续股东合理的心理预期造成巨大打击。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多以股东间的信任关系为基础,公司为各个股东合意的结果。
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契约理论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共同意愿,通过契约达成合法行为的一种理论。
在企业运行中,契约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本文将从契约理论的概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契约管理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契约理论的概念契约理论是指通过契约达成合法行为的一种理论。
契约是一种双方愿意遵守的协议,通常包含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契约理论的观点,企业管理就是一种契约关系的管理,契约就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二、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支持合同约束在企业管理中,契约理论支持合同约束。
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遵循每一个合同的规定,从而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违反了合同规定,就会面临受到法律规定的制裁,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维护契约精神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还能够维护契约精神。
在契约关系中,双方都在契约的约束下,相互尊重、诚信合作,从而达成和谐的合作关系。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契约的精神也能够使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遵守企业的文化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管理风险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降低风险。
契约中通常包含着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如对违约方的惩罚措施、风险分担机制等等。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契约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应对,有效降低风险。
三、契约管理的优化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契约管理,以使企业运行更加高效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优化契约管理的方法:1、精简契约在制定契约的时候,应当精简合同内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条款和文字,使契约易于理解和执行。
这能够提高契约的有效性,减少纠纷的发生。
2、完善契约培训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契约培训,让员工了解契约内容和契约精神,从而提高员工的契约意识。
这能够帮助员工养成诚信合作的习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持续监管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契约进行持续监管,及时检查契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