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插花艺术浅论

合集下载

日本平面插花设计理念

日本平面插花设计理念

日本平面插花设计理念平面插花是东京理学院草月流创始人拉近兼次郎先生的创造,其设计理念以鲜花和植物为基础,将传统的插花工艺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首先,日本平面插花设计强调和谐与平衡。

设计师注重在空间中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花朵和植物的组合、色彩搭配和形状构造,创造出平衡美和和谐感。

设计师会在设计前先考虑场地的特点和环境,例如空间大小,色调,光线情况等,以确保插花作品与场地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其次,日本平面插花设计注重自然与简约。

设计师强调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尊重植物的独特性。

插花作品中,设计师会使用自然姿态的花束,避免过度修剪和雕饰,保留植物的原始美。

此外,日本平面插花设计注重简约和精致,设计师会剔除多余的元素,追求简洁明快的造型。

再次,日本平面插花设计强调动感和流动感。

设计师在插花作品中追求动感和流动感,通过设计中的线条和形状构造,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效果。

为了营造动感,设计师善于运用曲线、弧形等元素,同时注重创造出层次感。

在平面插花作品中,设计师会追求线条的顺畅,给人一种自然流动的感觉。

最后,日本平面插花设计强调创新与对比。

设计师注重在插花作品中创造对比效果,通过不同颜色、形状、尺寸的花束和植物的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设计师还善于运用对比的配色,例如鲜艳与柔和、冷暖色之间的对比,以营造出更加鲜明的效果。

此外,创新也是日本平面插花设计的重要一环,设计师不断尝试新的花材、材料、工艺等,以创造出独特的插花风格。

总而言之,日本平面插花设计以和谐、自然、简约、动感和创新为核心理念。

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设计师创造出独特的插花作品,感染人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日本本土流传广泛,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欣赏和追捧。

日本插花艺术

日本插花艺术

日本插花艺术在博大的日本文化中,插花是颇受日本女性喜爱的一种,特别是地位较高的日本女人,插花是炫耀的资本。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美丽的花盆,花篮,花束都插花艺术。

插花的概念:是一门以花卉的自然美经过艺术加工构成装饰美的造型艺术。

是一种以花为主体的艺术设计。

它主要是以具有生命的植图物的一部分,如枝、叶、花、果等为主要材料,以一定的技法为基础,配合生活的场合、时间及用途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按照艺术的构图原则和色彩搭配进行设计,将其插在能盛水的容器或保水的基质上,组成一件既有一定内在的思想情愫,又能充分展示花的自然美的外观形式的艺术品,这是插花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插花应用的花材和场所在不断扩大,可以是新鲜的花材,也可以是干花、人造花和其他装饰性材料,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包括装饰室内外环境用的摆设花和装饰人们仪容用的服饰花、手捧花及各种花环、花篮,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一贯来往密切,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人佛前供花后,插花即在日本生根、发芽,逐渐成长,直到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走向西方,风靡世界。

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

20世纪后,吸收了西方文化才逐渐脱离中国的影响。

这除了由于地理和民族血统相近的自然因素外,还与其国策有关。

日本曾于17世纪(163年)颁布一项“锁国令”,既禁止本国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贸易、传教。

为防止西欧殖民主义的渗透,一直锁国200多年。

这就造成日本长期的封闭状态,使其文化意识中具有浓重的中国色调。

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许多插花的概念和术语都与此有关。

日本的插花也曾经历大起大落,低潮时也濒临绝境,但却仍能较快地起死回生,不断走向高峰,这确实值得我国插花界借鉴,为便于了解日本的插花艺术,现把日本插花的兴衰分为几个阶段:一、15世纪前僧侣中流传的供花二、16-19世纪初,日本插花的黄金时代三、20世纪迎来第二次插花高潮。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摘要】中日两国插花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既展示了美学价值,又承载了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异同之处,并分析了其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女性在插花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插花文化也促进了女性自我提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通过总结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共同点和区别,探讨了插花文化对女性教育的积极影响,并展望了中日插花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和女性教育的进步,引领女性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插花文化不仅是传统艺术,更是传递着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为女性赋予更多自信和力量,助力其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日插花文化、女性教育、历史、发展、异同比较、影响、地位、自我提升、社会地位、共同点、区别、积极影响、未来发展、进步。

1. 引言1.1 介绍中日两国插花文化及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插花文化是中日两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插花文化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统,反映出不同国家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插花文化中,女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家庭主妇和家庭生活的管理者,女性在插花过程中展现出的优雅和细致不仅体现了她们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她们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

插花也是女性展示自己的美感和艺术天赋的舞台,为她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

插花文化对女性教育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插花技艺,女性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智慧,提升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插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女性的耐心、细心和创造力,为她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及其对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传统艺术的了解,更能够启发我们关于女性地位与教育的思考,促进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认可和尊重。

2. 正文2.1 比较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底蕴。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插花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它不仅是一种美学表达,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中日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插花传统,而这种传统对于女性教育和社会地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出发,探讨其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有着明显的异同。

在日本,插花艺术被称为“華道”,意为“花道”,强调花材的自然状态和生命力。

日本插花注重的是造型的简洁和意境的表达,追求“枯山水”的简约美。

而在中国,插花被称为“插花艺术”,强调的是花卉的色彩和形态,注重寓意和象征。

中日两国的插花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日本强调简约高雅,中国则追求色彩靓丽。

这种差异也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

插花文化对女性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日本,插花一直被视为一种优雅的女性修养,被广泛地应用于女子教育。

日本的学校和社会机构会专门开设插花课程,以培养女性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日本的插花也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女性在插花课上不仅可以学习艺术,还可以结识朋友,扩展人脉。

插花的传统也影响了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她们更加注重修养和美感。

在中国,插花也是一种受到推崇的艺术形式,但对女性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在古代,中国的贵族女性也会学习插花、织锦等技艺,但这种传统已经逐渐淡化,而在现代社会中,插花更多地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而非一种教育手段。

中国的插花文化对女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不可否认的是,插花文化在中日两国都有着一定的传统和历史,这种传统对于女性的修养和审美情趣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插花都被视为一种妇女的雅趣,同时也成为了女性社交和展示的一种方式。

插花文化,无论是中式的色彩缤纷还是日式的枯山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方女性的高雅和修养。

在当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插花文化也已经越来越多地以一种休闲娱乐的形式存在。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插花都正在蜕变成一种新的时尚和生活方式,而其传统的意义和影响也在慢慢地被重新定义和解释。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花道在日本称为“华道”,起源于奈良时代,最终在平安时代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自然艺术。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摆放和堆积,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不仅要表达花的美态,还要展现出“美而不艳,媚而不妖”的矜持与谦和,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品味造型的艺术。

(华,古汉语为“礼”之意,代表着人的修养,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道,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人理解自然万物的智慧,也是华夏民族感悟人生的哲学。

随着时代流变,日本人继承了“道”的精神,并彻悟了“道”的智慧,将其当作人生之中最高的事业,作用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花道便是其一。

花道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流传至今。

与欧洲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的是插花的线条美、观赏的结构感,以及被赋予的人文精神。

花道艺术是将花器、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的境界,以量感、质感和动感的视觉艺术直至人心。

欧洲花艺使用花朵数量之多,其作品主要强调色彩的浓郁和视觉的感观。

与此相对,日本花道的花朵数量之少,是依靠线与面来表现的“省略美”,还有利用空间,衬托花朵以表现出的“空境”之美。

这种特有的“美学”传承,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花枝最佳的定位技法,更是磨练五感,体会自然,陶冶高品位审美观的过程,从中领悟人文与自然的精华所在。

日式花道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有时会以花的含苞、待放、盛开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概念。

他们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便是天人合一、宇宙与精神永恒的缩影。

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花道艺术的表达,自然体会到花道艺术家对植物本性的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花道的变迁过程,孕育出众多的流派,但多数以三枝构成基本形式,其本质都是以三点为中心的结构追求美的极致。

三枝连接而成的线,构成的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具有稳定的平衡感。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摘要:日本花道是日本传统特色文化之一,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技艺,同时更可以陶冶情操、修炼精神,从中反映出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其间作为插花曾被日本人认为是具有生灵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 日本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美的意识也随之变化, 但是通过花来追求自然的美这一花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伴随着科学及因艺技术的发达,一方面维护着自己的传统, 另一方面则适应着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前进.关键词:日本文化、花道、自然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它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

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和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术,插花爱好者更是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我们对日本花道精神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去挖掘去日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有利与这个国家及人民打交道。

本论:一、花道--综合文化所谓“花道”就是截取树木、花草的技、叶、花朵, 艺术地播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 从而达到锻炼技艺、修养精神的境地。

它和歌道、书道、武道、茶道一样是日本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技艺之一。

日本主要地处温带. 季风气候明显. 但由于四面临海. 具有海洋性特征, 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 冬季较温暖, 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沛, 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 培育了日本人独特的市美意识, 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对大自然及人生的看法。

日本人认为花道是各个时代的人和大自然的叶话,是他们的人生观的反映。

二、花道—历史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

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

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

《万叶集》、《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

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

探究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异同以及对女性教育的影响1. 引言1.1 介绍插花文化在中国,插花始于古代,被称为“插花艺术”。

插花的原始形式是将花卉摆放在花瓶中,后来慢慢演变成将花卉插入花瓶,形成了更加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插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在历史上还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贵族们经常在宫廷中进行插花活动。

而日本的插花文化则起源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被视为一种修行和礼仪。

日本的插花注重自然、简约和平衡的美感,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美好。

插花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茶道、庭院设计以及庆典活动中,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虽然在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有所差异,但都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美的追求。

插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使之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强调中日两国插花文化的重要性插花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花卉的巧妙搭配和摆放,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美的追求。

中日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插花传统,这种文化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插花文化在中日两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

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感悟到生命的深刻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中日两国的插花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更在当代社会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命。

2. 正文2.1 插花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插花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常常出现在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中。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插花已经成为贵族妇女的日常活动之一,且在春秋战国时期更加盛行。

在唐宋时期,插花逐渐风靡于庶民之中,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插花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许多文人墨客也将插花作为诗词题材,赋予插花更深的文学意义。

到了明清时期,插花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日本传统花卉艺术的象征意义与装饰

日本传统花卉艺术的象征意义与装饰

日本传统花卉艺术的象征意义与装饰日本传统花卉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更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达。

通过花卉的选择、摆放和插花的技巧,人们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花卉被视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它们不仅可以点缀环境,还能够传递出人们对自然、生命和美的独特理解。

首先,日本传统花卉艺术中的花卉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花卉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樱花被视为日本的国花,它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举办赏樱活动,感受花开花落的瞬间,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而菊花则是日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尊贵和高雅。

在日本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用菊花来装饰场所,以示庄严和庆祝。

因此,花卉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传递出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

其次,花卉的摆放和插花技巧也是日本传统花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的插花艺术中,人们注重花卉与容器的相互呼应和平衡。

他们会选择合适的花卉和容器,通过精心的摆放和组合,创造出一种和谐而美丽的视觉效果。

同时,插花艺术还注重表达出花卉的生命力和动态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剪枝、折叠和绑扎等技巧,人们能够使花卉呈现出流畅而自然的姿态,给人以生动和活力的感受。

这种独特的插花技巧不仅能够增加花卉的装饰效果,更能够传达出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日本传统花卉艺术还与季节和自然息息相关。

日本人非常注重季节的变化,他们将不同的花卉与不同的季节联系在一起,以表达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热爱。

例如,在春天,人们会用樱花、杏花和桃花来装饰场所,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而在秋天,人们则会使用菊花和枫叶来装饰,以庆祝丰收和感受秋天的美好。

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的变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总之,日本传统花卉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式插花艺术浅论(1)概论日本式的插花,虽然传自中国,但这种艺术在日本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花道。

日本花道发展蓬勃、流派特别多,且各具特色。

要了解日本式插花各流派的特点,可先从其插花的基本造型开始。

日本式插花的造型原则上以三主枝为骨干而构成的。

最长的花枝为第一枝,次长的花枝为第二枝,最短的花枝为第三枝。

三主枝高低不一,分别作用于上段、下段和中段,然后加上装饰的枝梢,达到造型上的立体化。

由于三主枝在表现插花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又称为“役枝”,并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才。

天地人在构成花型上也发挥了定位作用。

上段役枝的位置在“天”,下段的役枝的位置在“地”,而中段役枝位置则在“人”。

这种以天地人三线条构成的花型,称为“三线形式的插花”或“三角形式的插花”。

由三役枝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就把插花的造型分为真、行、草三种。

“真”取立姿形态,表示端正静肃的美感;“草”取潦草形态,表示自由奔放的美感;“行”取“真”与“草”的中间形态,表示宽舒快畅的美感。

概括而论,日本式插花以象征天地人的三役枝构成基本花型,并以真行草三方面求取花型的变化。

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古流、宏道流、远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

各流派对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并不统一。

(2)日本式插花流派简介①池坊流“池坊”称插花为“立华”,并把作用于上段的役枝叫“真”,中段的叫“副”,下段的叫“体”。

池坊插花的特色是:“真”强壮有力,“副”从后角插入,“体”在前面扎根,全部役枝组合成轻松舒畅的花型。

此外,辅助真、副、体的其他枝梢,统称为“对待”。

池坊插花按照弯曲的“真”枝角度,决定对后角的“副”枝角度,以及对前角的“体”枝角度,并依照角度的大小,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种,而真行草三者又各自三种变化:真有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行有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草有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

真的花型大多使用筒形花瓶,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来决定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三种变化。

行的花型使用薄面、宽口、壶状等花瓶,与真的花型一样,它也是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来区分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的。

不过行的花瓶比真的花瓶口径大一些;真枝的弯曲度也可以加大,花貌也就较有动感。

草的花型使用的花器分为水盆与双层的筒、舟、月、挂等所谓草本花瓶。

使用水盆时,像真与行一样地区别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但是使用草木花瓶时,则要依照真枝的下垂度来决定。

②草月流草月流是日本式插花现代化、大众化的代表,插花时特别讲究心正意诚的精神,内涵着崇高的理想,型态要生动,色调要调和,布置要适合,这就是草月流插花与众不同的特色。

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应用花型”。

基本花型是花型构成的原则,分为纵长插法的“立真型”,横长插法的“倾真型”,水平插法的“平真型”,低于水平插法的“垂真型”等四种。

“应用花型”是由“基本花型”中花枝位置与角度变化所得,要考虑到花材、花器、摆放位置及装饰环境的调和。

“应用花型”是插花者表现自己个性与构想的重要手段。

草月流插花中以三枝主枝构成花型轮廓的主体,第一主枝为“天”(或称真),第二主枝为“地”(或称副),第三主枝为“人”或称“控”。

“天”是主枝的中心,也是决定其他主枝及作品大小的基准,“天”的长度依花器口径加高度而定。

大致上大型花型是口径加高度的两倍,中型是一倍半,小型则相等。

“天”决定后,“地”是“天”的四分之三长,“人”是“地”的一半或四分之三长。

主枝以外的花枝,通称为从枝,能起到辅助主枝的作用,使作品趋于完美。

③古流古流以作用上段的役枝为“真”,中段的为“流”,下段的为“受”。

除这三役枝外,还有作“真”补助的真前(前添)及副真(外添、后添、背添)作“受”补助的留,由此构成五枝插,也即古流插花的基本形态。

“真”以弧形插在花器中心,斜对前方,“流”插在前隅的一边,“受”在另一边,而把“留”插在与“流”相反的方向,起到平衡的效果,“真前”与“副真”则分别置于真枝的前面与后面。

古流插花可以很好地表现流动性较强的美感,这是它的一大特色。

古流插花的花型分为真、行、草三种,插法则有本手插、受流插、中流插、留流插、流插等五种。

真的花型为本手插也是古流插花的基本形态。

在“本手插”中计各枝长度间的比例关系,以真100为标准,则流80,受50,真前70,留40。

把“受流插”与“本手插”相比,“受流插”中真80,流65,都短于“本手插”,而受约50至80,留50则稍微长些。

“受流插”是强调天地人三者中“地”这部分的插法。

“中流插”又谓“中段流”。

这种插法的“受”与“流”同“受流插”的情况正好相反:受枝缩短,插入本来是流的位置,流枝则加长。

“中流插”是强调天地人三者中的“人”这部分插法。

“留流插”与“受流插”的处理相类似,只是比“受流插”较为强调“留”的部分。

“流插”如以真枝为100,则流枝为120,明显长出许多,表现出其流畅之美,主要插花在月、舟、双层筒、三层筒的花器上。

④宏道流宏道流插花的特点是不采用天地人的理念,而把上段役枝名为“一枝”,中段名为“二枝”,下段名为“三枝”,另增小角、控、月同内、留内等而促成花型立体化。

宏道流的代表花体是“清操体”,其他尚有“将离体”、“涧翠体”、“邱壑体”、“蒲飒体”、“惹尔体”、“幽寂体”、“艳阳体”、“抄茂体”、“重阴体”等。

这些体并不是以真行草划分的,而是由花材的特色、插法的意向与趣味、剪插的时间、场所及目的等几方面所决定的。

其中“清操体”始终被采用为宏道流的基本体。

⑤远州流远州流与池坊一样,把插花称为“立华”,天枝名“真”,人枝名“行”,地枝名“留”。

远州流花型即以真、行、留为骨干,并辅以其他必需的衬枝而组成,并变化出各种不同的花型。

在真(天)、行(人)、留(地)三枝之外再增加真添(日)、肩(月)、内胴(星)、小隅(辰)四枝,由这样七役枝构成的花体称“七段”。

如果再加上外胴(乾)、留真(坤)两枝,则有九役枝,构成的花体称“九段”。

远州流把“七段”与“九段”的花体作为它的基本花型。

远州流的役枝以筒形花瓶两倍直径的圆(圆相)为基准。

我们假定这圆置放在花瓶之上,真枝须成弧形伸展,尖端突破圆圈;真添与肩枝,各沿着真枝的方向在前后发展;行支插在真枝弯曲凸面的前隅;留枝则插在其相反方向,全部都包含假定的圆圈内。

远州流的花型由役枝数量及形态变化,分成真、行、草三种。

真又称“正格花矩”,除真枝以外花枝都要收入圆内;行又称“变格花矩”,除真枝外有其他役枝突破圆的范围;草也称“破格花矩”,真枝突出圆外并显示出弯曲的形态之美。

远州流插法另有本胜手(右胜手),反胜手(左胜手)、右花、左花的区别。

总之,以丰富的曲线表现出清秀艳丽的花艺,乃是远州流插花的特色。

⑥松月堂古流松月堂古流同样称插花为“立华”,由“正花”、“相令”、“通用”、“体”、“留”五枝构成花型。

“正花”位于整个花体的中心,“相令”显示出深度,“通用”决定花体的宽度和深度,“体”向前伸出,与“留”一起收紧花体。

“正花”与“相令”相当于“天”,“通用”相当于“人”,“体”与“流”则相当于“地”,因此松月堂古流也是离不开天地人三才的理念。

“正花”的高度被限制在花瓶高度的一至两倍范围之内。

“正花”较短时,以其总高度为十,在下四上六的位置,作最大的弯曲,并引出“通用”枝,其他役枝也以此为标准来确定位置。

“正花”较长时,则以其高度作十五计算,在上六下九的位置弯曲,并引出“相令”枝。

这就是称为“四六分”、“九六分”的五体分割插法。

前者适宜作秋冬,后者适宜作春夏的基本花型。

各役枝可以附副枝以增加变化,此叫“分体”,最多能展开到二十五体;又“正花”枯萎后,其他四枝继续剪插者,叫做“送体”;枝的下部不发生作用,要从上花腰叫过来垫补者叫“呼礼”。

这也就是松月堂古流的“分体送呼”插花特色。

松月堂古流的花型分为“真”、“行”、“走”,分别象征着月亮的圆缺情况。

“真”指的是满月,“正花”沿着中墨(中心垂直线)耸立。

“行”与“走”象征着不同时间的弦月。

“行”的正花弯曲,其弧线偏离垂直线满月直径的1/8,“通用”枝作45°角向前倾斜。

“走”的正花弯曲,其弧线偏离垂直线达满月直径的1/4以上,“通用”枝则40°向前倾斜。

⑦未生流未生流又把插花称为“格花”,以象征天的圆和地的方,及由这两者位置所决定的直角等腰三角形来构成基本花形,并比喻作鱼鳞而名为鳞形。

设定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为立姿者,叫立鳞(直鳞),而为横姿者,叫横鳞。

在这三角形鳞中配置“体”、“留”、“用”所谓天地人三段枝:最高枝叫“体”,中间枝叫“用”,最低枝叫“留”。

三才格就是使用这三役枝所构成的基本性花型。

“体”呈弧线,插于前隅,顶部恰好在根部的正上方;“用”沿着“体”的弧线而伸到中间,插在与“体”同方向的前隅;“留”插在“用”相反方向的前隅,位置比“用”更低。

这三才格加上“相生”、“挖”两枝,更构成五行格的花型。

“相生”位置在“留”的相反方向,作用于“体”与“用”之间;“挖”则入“用”的相反方向,作用于“体”与“留”之间。

花型有真、行、草的三态变化,更各自展开为三姿,称为“三态九姿”。

真的花型,犹如人立正般严肃端方,在三态中格调最高。

体枝的弯曲度很小,以一活线为限度,用枝也限于二活线。

行的花型,就好像人走路的姿态,活动空间扩大,体枝的弯曲要大于真,达到二活线的限度,用枝的大概位置在三活线前后。

草的花型,如人奔跑的姿态,活动空间更加扩大,体枝弯曲度再要大于行,达到三活线的限度,而用枝则更在五活线处。

潇洒洗练,有紧张感,这即为未生流格花的美学特征。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生命中有你,感觉姿彩;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旅途中有你,感觉骄傲;失落中有你,感觉坚毅;沉默中有你,感觉灿烂;朋友中有你,感觉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