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新的冠心病预测标记-心外膜脂肪

新的冠心病预测标记-心外膜脂肪

E i r il dp s i u : e ma k ro o o a yh a t i a e pc da ioet s e an w r e f r n r e r ds s a a s c e
W ANG Jn rve i g,W U Z n . u ,JANG S i e c e kn i g e iw n o gg i I h . n h c ig s
dsa e ie s
0 引

织 和大 血管 周 围有 心外 膜 脂 肪 组织 存 在 , 其 病 理 但
生理 和代谢 作用 却 鲜 为人 知 , 至 最 近 才有 研 究 提 直 示 , 与冠状 动 脉 粥样 硬 化 的 发 展相 关 。心 外 膜 脂 它 肪组织 可 表 达 许 多 与 粥 样 硬 化 相 关 的 细胞 因 子 和
s b p e r i lc r n r e s l. hl it s k o b u h ah p y ilgc a d mea o i oe f u e ia d a o o a y v se s W i ltl i n wn a o tt e p t 0 h so o i n tb lc r l s o e e e ia d a t p e r i f .Epia d a d p s is e e pr se ume o e e o y o n sa d p o en s o it d l a c r ila i o e t u x e s sn s rusg n sf rc tkie n r ti s a s cae wi t e o c e o i. Ep c r i la i o e tsue ma e v s a n w r d ci e ma k r o o o ay he r t ah r s lr ss h i ad a d p s is y s r e a e p e i t r e f c r n r a t v die s n oe t lt e a e i a g ti h t b lc s n r me. s a e a d p t n i h r p ut t r e n t e mea oi y d o a c Ke wo d Ep c r a d p s is e; Vic r lf t I fa y r s: ia dila i o e t u s s e a a ; n mmain; At e o c e o i ; Co o a l to h r s lr ss rn r y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4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年 1 月第 33 卷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秦秀娇 闫百灵1 赵慧颖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脂肪因子;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3) 01-0244-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3. 01. 0120
研究。
获和储存血管内游离脂肪酸,在冠状动脉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过 程中,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在心肌 和局部血管床之间起缓冲作用,能保护心脏对抗过高的脂肪酸 水平,避免其 干 扰 心 脏 的 电 生 理 活 动,造 成 严 重 的 心 律 失 常。 另一方面,心外膜脂肪的高脂肪分解活性可使其成为心肌细胞 的能量储备源,以满足心肌能量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缺血条 件下〔2〕。心外膜脂肪组织的高分解可能归因于内脏脂肪组织 中胰岛素的抗脂肪分解效应下降和 β-肾上腺能受体活性的增 加,特别是 β3 受体〔3〕。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传 统意义上的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 组织可分泌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α、IL-6、纤溶酶原激活 物抑制剂-1( PAI-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 等众多的脂 肪细胞因子及蛋白,其中许多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 展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和代谢 综 合 征 的 一 个 重 要 危 险 因 素。而 心 外 膜 脂 肪 ( EAT) 作为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 脏脂肪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 与冠心病相关。

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影响

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影响

2020年第30卷第5期/index.php/kfxb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影响邢星8,葛新颖,耿敖,姜红岩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20*通信作者:邢星:;i*nguoli23@/ina..co:收稿日期:2020-05-14;接受日期:2020-06-30基金项目:中国中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主选题研究项目(YZ-1632)DOI:10.3724/SP.J.1329.2020.05005摘要目的:研究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EAT)厚度的影响。

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运动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12周的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根据该组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无氧阈时的代谢当量制运动度,运动内容以有氧运动为主(行走、踏车),合运动和柔韧平衡训练,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每30〜90min o对照组仅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

测量并收集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EAT厚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脂[甘油三酯(TG)、(TC)、度脂蛋(LDL-C)]O EAT厚度的测量心动图,心,在左心室舒张末期测量右心脏层心的相对,连续测量5心动周期,为的EAT 厚度。

统计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EAT厚度的,脂参数(、量、BM I)和脂的变化,分EAT厚度脂和血脂的相关性。

①运动康复组患者心脏运动康复后EAT厚度(!=0.001),对照组患者EAT厚度无意(!>0.05);治疗前2组EAT厚度■无意(!>0.05),治疗后运动康复组患者EAT厚度对照组(!%0.044)。

②运动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量、BMI、TC、LDL-C均无显著变化(!>0.05),TG较治疗(!<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无统计学意义(!>0.05)。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位于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组织,近年来因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与生理心外膜脂肪组织直接覆盖在心肌表面,与冠状动脉、心肌细胞紧密相邻。

它不仅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肪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影响心肌和冠状动脉的功能。

二、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冠心病大量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心外膜脂肪组织可以释放游离脂肪酸,导致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它分泌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可加重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心律失常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堆积可能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尤其是心房颤动,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的纤维化和电重构有关,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3、心力衰竭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参与心肌重构的过程,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进而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

三、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评估方法1、影像学检查(1)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

但其准确性可能受到操作者经验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精确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是目前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3)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但检查费用较高,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2、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生物标志物如瘦素、脂联素等的水平变化可能反映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Xa x n L ini , I a
, H NGZ aq, HO i seg Z A i Dp r etfE d cn , ai l dcl Z A h oi Z U Y ghn , H O Y n eat n n or e C p a i m o i t Me a
U i r t a ia dB in nhnH si l B i gIstto H at L n n l dVs l iae, ei nv sy fl t eigA ze o t , ei tu er, uga Bo e e Ds ss B r g ei ie j pa j ni e n f d o s e n
003 ; .0 ) 冠状动脉 3支病变者 E T体积 , 1 A 较 支及 2支 病变者 明显增多 ( 0 0 ) 冠 状动脉单纯 低密 P< .5 ; 度斑块者 E T体积较无斑块和单纯 钙化者 明显增大 ( 0 0 1 。P asn相关分 析显示 : A A P< .0 ) e o r E T体 积与
me s rd a u e .T a sh r cc e h c r ig a h c e a n t n wa ef r e o a s s h etv n r u a i s l r n to a i c o a do rp i x mi a i s p r m d t s e s t e lf e ti l da t i o o c r oc
5 8
心 肺 血 管病 杂 志 2 1 0 2年 1 第 3 卷 第 1期 月 1
Ju a o adoaclr P lo a i ae , n a 0 2 V 13 , o 1 or l f rivsua & um nr Ds ssJ u r 2 1 , o. N , n C y e a y 1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笑非;赵莹佳;殷小平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2017(034)006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愈发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组成部分,已被多名中外研究学者进行临床探讨与分析,现针对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总页数】7页(P53-59)
【作者】刘笑非;赵莹佳;殷小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CT/MRI室, 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CT/MRI室, 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CT/MRI室, 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J], 刘瑛琪;费军;刘莉;刘军华;王晓非;郑冬;张朝利
2.双源CT心周脂肪组织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研究 [J], 孙璇
3.64层CT对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何彪;郭庆乐
4.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张雨;李振山
5.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J], 王亚柱;郭云飞;司月乔;刘超;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外膜脂肪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心外膜脂肪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冠状动脉 ( 简称 冠 脉 ) 粥 样 硬 化 是 由环 境 和遗 传 因素共 同作 用 引起 的一 种 慢 性 炎 症 反应 性 疾 病 , 其 发 生 的具 体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大 量研 究 表 明 , 内脏 脂 肪 组织 不仅 可用 于 能量 储 存 , 还 可 作 为一 个 内分 泌 器 官, 分泌 多种 脂肪 细胞 因子 , 促进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发 生 和发 展 。心 外 膜 脂 肪 组 织 作 为 内脏 脂 肪 组 织 的 一 部
[ 摘 要 ]心 外膜 脂肪 组 织 由于其独特 的 解剖位 置 和病理 生理 学特 点 , 使 其 与冠 状动脉 粥样硬化 的发 生发 展 密
不 可 分。作 者就 心 外膜脂 肪对 冠状 动脉 粥样硬 化 分子机 制 的影 响作 一综 述 。
[ 关 键词 ]心 外膜脂 肪 ;冠状 动脉 粥样硬 化 ;分子机 制 ; 文 献综 述
脂 肪组 织 , 其生理 功 能主要 有 : ( 1 )可分 解为 游离脂 肪
酸为心 脏供 能 ; ( 2 )属于棕 色脂 肪 的一部 分 , 可调 节心
下黏 附 到血管 内壁 , 尔后 MC P 一 1与单核 细 胞上 的趋 化
因子 受 体 2 (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s 2 , C C R 2) 结 合, 使 单
p r o t e i n 一 1 , MC P ’ 1 ) 的水 平 与 其脂 肪 细 胞 的 大小 呈 负相
关 。虽然 对 心外 膜 脂 肪 体 积 和 B MI 关 系 的报 道 不

致, 但 目前大 多数 研 究认 为 心外 膜 脂 肪 体 积 与冠 脉
粥样硬 化是 密切 相关 的 。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发布时间:2021-04-02T13:57:54.7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作者:陈关海吴柱国[导读]陈关海1 吴柱国2通讯作者(广东医科大学、通讯地址;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广东湛江524000)【摘要】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 )是位于心肌与心包脏层之间独特的内脏脂肪组织。

在生理状态下,EAT显示出生物化学和能量供应、心脏保护的特性。

病理状态下,EAT是一个系统性炎症和代谢性疾病不良反应在心脏的换能器,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

本综述旨在介绍EAT生理、病理与其在心血管疾病过程的作用。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冠心病房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Abstract】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is a unique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located between the myocardium and the pericardium.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EAT shows the properties of biochemistry, energy supply, and heart protection.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EAT is a heart transducer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eas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is review aims to introduce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EAT and its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发达国家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肪组织可分为E盯、心包内脂肪组织(Pcri∞rdial
adipose
tissue,PAT)以及心包外纵隔内脂肪组织。
PAT位于心包囊内,起源于原始胸腔间质,由乳内动
脉分支和心包膈动脉供血;E盯分布在心肌表面,是
心肌和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与心肌之间没有肌肉筋 膜划分,和肠系膜、网膜脂肪组织均来源于与消化道相 关的内脏中胚层,由胚胎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而来刚,由 冠状动脉的分支供血。&订覆盖了80%的心脏表面, 主要集中在房室沟和室间沟及右心室,特别是沿着右 心室游离壁、前壁和左心室尖部分布,少部分位于心 房游离壁和心耳周围。因此,基于与心肌、冠脉血管
理i讯作者:邱
强。E—mail:Hxj53532l@sin&com
溶血和产生气泡。加样时必须做到:加量准确、角度 规范、用力匀称、速度恒定、样圈圆滑、不带气泡。红 细胞有变形能力,当这种变形能力降低时使高切变率 下的全血粘度增高n-。测量每一标本后,必须认真、 多次的冲洗毛细管内壁,严防残留液对结果的影响。 测定冲洗时必须使用去离子水,水中可适当加市售白 猫洗涤精l ̄2 m此,洗涤效果更好。对检测结果有疑 问时应重新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检验报告内容必须完整,出具中文报告。在规定 时间内发出报告,保证临床及时获得检验信息。经常 加强与临床联系听取临床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定期 对仪器进行标定、维护和保养。不断总结经验、找出 差距、制定措施使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heart
【2]Djab耐心洲fJD,瑚W。汹}ov∞JM etal.Rel蚯onof印i∞
哇mic Smdy ofA血.
8dip。孵dsg∞协co∞【脚.y砌l粼leros【刀.Am
CaIdi叽
2008,102(12):怕吆一160r7. 【3]IBc0_bdlis
缸也妣嘲8 and co啪丑ly
536-539.
t皇叮∞Icj鼬曲n
[1 4】Dhlg
in
p∞t-m伽怫舢8al
wom∞【J1.h矾唾'e蚰H∞rt
a唧di8嘲e明.劬fcllladon,2007,71:

J伽皿al。2008。29:777—783.
J,IhuFGHarIisTB,etal.The嘲∞觚on ofpa啦-rd湖fht

著冠心病患者脒r内的趋化因子一l以及几种炎症细
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一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l、白 介素一1B、白介素-6、白介素一6可溶受体)比皮下脂肪 的水平高;同时,勘虹内的炎症因子与血液中的炎症 因子以及几种临床变量(如肥胖、糖尿病及长期的他 汀类药物、ACEI药物治疗)无关嘲。而EAT与大网膜 脂肪组织内均有明显巨噬细胞浸润的致病作用 ln】lNA,证实了局部炎症潜在的冠状动脉病变致病机 理19】。因此。B盯在预测冠心病方面可能有着腹部内 脏脂肪组织等一些传统危险因子所不具有的价值。 2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检测方式 目前的研究显示,勘叮检测主要有CT、MRI及超 声心动图三种方法;CT、MRl可以通过检测勖盯的体
有研究发现,E盯可以作为心脏疾病预测或者风 险评估指标o“1舶;E盯与腰围、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糖尿病等心血管 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o“。573 名围绝经期妇女的CT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体
E盯与PAT的组织生化特点存在有较大差异,以致
对EAT的定量评估在各研究中存在一些差异陆蜘,
胆固醇呈负相关(产一O.203,P如.05);冠脉正常组、冠凸
病单支病变组、冠心病多支病变组的EAT厚度与颈动 脉IMT相关系数分别为O.678,O.713,O.737【”。近期研
势1sl显示,D蛆的放射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独
立的相关性,可能说明更高放射密度的队r可能有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发现为D叮评估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0_be∞飘蚵ecb明.
of她sea∞h舭d“nic越applicado∞[】].Am暇ic阻socie可of
‰si吼2008,16:1693一1697.
[16】Ah
Echoc耐ogmphy,2009,22(12):1311一1319.
【4]knbcllis G,cc棚ldi D,Sh柏mAM Epi∞ldial
素以及冠凸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作为将来 的冠凸病危险标记物,甚至成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临
床指标。 1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及生理基础 1.1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基础心脏周围脂
相似的位置及组织学特点,E盯才是与心肌及心脏周
作者简介:罗春生(19阱—_).男。重庆市人。住院医师,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nl丑iI:450466299疃呐.oom
围的冠状动脉关系最密切的内脏脂肪库。 1.2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生理基础EAT与其他 内脏脂肪组织相比,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的合成和脂 肪酸的分解率更高,而葡萄糖的利用率低;正常脂肪 含量情况下,B虹能调节心脏的脂肪酸水平,使心脏 的代谢功能处于平衡的水平Ⅲ。勘蛆像其他的内脏脂 肪组织一样,通过多种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分泌肿瘤 坏死因子一理、白细胞介素一6、抵抗素以及脂联素等多 种激素和细胞闪子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阳,而EAT 还可能分泌抵抗素、脂联素、血管紧张素原、内脂素等 因子引起多种代谢紊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 EAT组织学研究显示,抵抗素是EAT分泌的众多脂肪 因子中最主要的内皮功能破坏诱导因素川。患有显
积来定量评估,而超声心动图可通过检测E觚的厚
度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脂肪体积测量来评估,超声心 动图的目前研究主要采用右心室游离壁的脂肪厚 度。CT特别是MRI被认为是测量心包脂肪组织的 金标准技术,具有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同时二者 均有价格昂贵、普及受限的特点,CT还有射线辐射 危害的弊端。而超声心动图是目前高危心脏病患 者的重要的、普及率高的辅助检查,是检测右心室 游离壁的脂肪厚度易操作、可靠的手段【1“,但超声 心动图检测受到心脏位置变异等影响,出现的位 置不同而增大误差。 3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以E盯值≥5.35姗诊断冠心
病(CIAD),诊断敏感性为87.13%,特异性为80。43%。 5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多数研究均认为队r可
以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诊断预测的良好指标, 其主要可以通过cT、MRJ和超声心动图三种方式来
检测,其中超声心动图可能成为临床工作中可行性
较高的检测方法。但关于EAT的定义以及定量检 测还存有争议,一些研究将勘蛾与心包内脂肪组织 总称为心包脂肪组织来探讨与冠心病的关系,而
20∞.
【4】胡金麟,李贵山,钱自奋,等.临床血液流变学常用指标检测规范 化的建议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叨.2000,23(5):3 18—320. (收稿日期:201l,12—1 9)
万方数据
《海南医学>加12年第23卷第9期
HAⅨAN
M哐DIGAL JOU瑚町也、k1.23 No.9 M町∞12
tonlia
Bj锄01∞m盯丑Dd c捌cal
Id础螂硒lh
adil岣∞tis沁:胁
dle
血乳尬by∞ho咖舶glap崎幻c咖Iy
2008.94:7.
SG,Lim
HS,J∞D■甙a1.Relalionship
of印ic删试ad呻8e
artacy
dise丑∞田.H毗
be眦明. [17】夏洪波,邓又斌,杨好意。等.高频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刃_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l,
重、腰围、吸烟、血糖是E舡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
・1】4・
这需要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E蛆定量检测的合
万方数据
遵翌坐:!坠墅!!!!
些塾垒墨些!垦些鲤望垦!!些
5163.5168.
!墨塞堕兰!丝!!堡苎箜堂苎!塑
理方案。值得关注的是,EAT作为冠心病的临床标 记物需要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研究以及前瞻性研 究进一步证实。
心外膜脂肪组织预测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心外膜脂肪组织预测诊断冠心病成为EAT研究 的主要热点,国内外多数研究均认为&虹有预测诊 断冠心病的潜在临床价值。国外一些研究显示,EAT
与冠凸病的相关I生独立于其他人体脂肪测量标记、年 龄等冠心病危险因蔡1町;同时,其可能与急性冠脉综
合征、冠脉狭窄相关例。可以作为严重心脏事件的预 测指标04。Ycm匝asu等‘211的研究发现,CT测量的
view
e嘲cl衄0sis(MEsA)嗍.Am J clinNu晦2009,90:499.504. [15】I∞obe蕊G,sjn_gh N’Wh咖n s,ec a1.S曲蛐m血l ch眦g朗inepi.
G,晰1l锄町.E妇砌9鲫hic印icardial妣A∞-
c砌ial盘t thjcIm髑s aft盯weighc lo鹃in辩v锄ely
EAT与冠脉钙化积分存在等级相关性㈨钔。EAT随着 体重的减轻而减轻o”,还可能反映内脏脂肪量,与胰 岛素抵抗及炎症有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
可能为患冠心病风险、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冠0病事件
的预测带来额外的帮助“6】。另有研究显示。E盯厚度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D、年龄、体质量、腰围、体 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呈正相 关(产O.124 ̄o.790,P如.05或P<O.01),与高密度脂蛋白
VOL23 No.9
May加12ⅡAINAN
M功ICAIJ
JOImNAL《海南医学)加12年第23卷第9期
doi:lO.396明.is阢.1003—6350.2012.09.050
・综
述・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罗春生综述,刘克坚,邱强’审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科,新疆石河子832000)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学检测与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极其复杂,我们严格掌握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 控制,检验质量得到了临床和患者的认可,室间质量 评价也取得优秀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发奋努力,向标 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检测质量才 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