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公开课
《望岳》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分组讨论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阅读 《望岳》后的心得和感悟,互相启发 和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小组对诗歌的 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过程,体验诗歌情感
角色分配
学生分别扮演杜甫等诗人,通过模拟诗人的创作过程,深入 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歌情感。
格。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创作主题
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与《望岳》类 似的自然景象作为创作主题,如 高山、大海、森林等,激发学生
的创作灵感。
意象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现自 然景象的壮美和神韵,如通过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山的高峻 、水的浩渺。
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体验,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之情,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同类作品比较阅读推荐
《登高》
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另一首代表 作《登高》,并与《望岳》进行 比较,分析两首诗在主题、意境
、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春望》
介绍杜甫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篇《春望》,引导学生比较其与 《望岳》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
等方面的差异。
其他诗人的山水诗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山 水诗作品,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 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的山水诗风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句子赏析
对诗歌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赏析,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通过欣 赏句子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文本主题思想探讨
主题思想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诗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讲解:对《望岳》的诗句进行逐句解析,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指导: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增强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望岳》的信息,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杜甫的其他诗作或者自然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讲解诗歌:对《望岳》的每一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诗歌朗诵与创作: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讲解诗歌:20分钟分组讨论:15分钟诗歌朗诵与创作: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诗歌表达: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自我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杜甫诗集:提供杜甫的诗集,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关于《望岳》的论文和评论,供学生深入研究。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详细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诗歌内容解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3. 诗歌鉴赏技巧: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的深层含义。
2. 能够分析《望岳》的诗歌结构,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理解《望岳》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爬山的经历,引导大家思考登顶后的心情。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杜甫的生平及《望岳》的创作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望岳》的意境、主题、意象、结构等。
4. 诗歌鉴赏技巧讲解: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望岳》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尝试分析《望岳》的意境。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
六、板书设计:《望岳》杜甫意境:壮志凌云、胸怀壮志主题:攀登高峰、追求理想意象:泰山、日出、云海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分析《望岳》的意境。
2. 学习《望岳》的诗歌结构,尝试创作一首以“登山”为主题的诗歌。
答案:1. 《望岳》的意境是壮志凌云、胸怀壮志,通过描绘泰山、日出、云海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2. 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杜甫的《望岳》,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意境和结构,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岳》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的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泰山雄伟磅礴景象的诗句。
(2)体会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学习诗歌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同学们,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雄伟壮丽的山就是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赞美之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起领略泰山的魅力。
2、作者及背景介绍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被后人称为“诗史”。
这首诗写于杜甫青年时期,当时他游历齐赵,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精读诗歌,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写了诗人远望泰山时的所见,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诗是如何描绘泰山的?(“造化钟神秀”写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在了泰山,“阴阳割昏晓”写泰山高大雄伟,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就像被分割成了早晨和黄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陶醉和惊叹,心情激荡。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

望岳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岳》;(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诗歌韵律、节奏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望岳》;(2)激发学生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思考泰山象征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望岳》;3. 画出自己心中的泰山,并配以文字描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在课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通过分析《望岳》中的典故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2)学习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3)探讨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赏析诗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神奇秀丽。 割,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诗人抓住两个景物细节(层云、归鸟), 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六,探究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也抒发了攀 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
分别请学生释义并释疑。(注意关键词)
巍 峨 高 大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 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夫fú,语气助词。
前句写初见泰山时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后句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神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 奇 秀 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 丽 部分。
写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 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 的。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三,携情诵读
1,尝试:一女同学先读,一男同学再读, 老师分别给予适当积极的评价(停顿,轻重音)
望
岳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有感情的朗诵诗文,能够背诵默写。(重) 二、理解诗的意思, 学会抓关键词赏析诗句。(难) 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源自一,课文导入
由“杜甫草堂”出发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 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要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 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会当:应当,凌:登上,绝顶:最高峰。
深刻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请同学简单介绍下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 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 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 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 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诗史”,他本人也被看 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 “诗圣”。有《杜工部 集》,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
2,体验:男女生分别齐读(感情,节奏) 3,示范:老师范读,请同学评价。(音韵)
4,听读:静听音频,然后跟读(关键字词) 5,感知:全班携情齐读
听名家朗诵录音, 初步感知诗歌魅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 胸 生 曾 云
决眦入归鸟
四,体会诗意
老师对第一句详加解释,以此作为示范
七,背诵默写
再听音频,并跟读,而后自由朗读5-6遍。 全班默写,请学生上台书写,师亦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