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MIC漂移(Judy)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万古霉素PPT精选课件

28
• 仅在下列况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 1.病人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2.病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改变 • 3.病人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 4.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万古霉素治疗 • 5.病人有肾功能不全 •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测量血药最低浓度
29
• 近年来学界改变了治疗时万古霉素血药浓 度水平的标准。早期的学者认为治疗期间, 万古霉素的血药峰浓度应该在30-40mg/L, 最低浓度在5-10mg/L。最新的建议为,在 用于治疗炎症感染是,不需要限制血药峰 浓度,最低浓度应该在15-20mg/L。
33
耳毒性
• 确定万古霉素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的几率更 加的困难,因为缺少有说服力的病例。普 遍的观点是,万古霉素极少引起耳毒性症 状。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耳毒性的相关性 也是不确定的。有的病例在万古霉素血清 浓度超过 80 µg/mL时产生耳毒性症状,可 是同样有在治疗安全范围的血清浓度下产 生耳毒性病例的报告。因此,不能证明使 用治疗药物检测的方法保持治疗安全范围 的血药浓度可以防止耳毒性症状的发生。
• 6、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极少耐药菌株。主要用 于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 7、药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 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 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有 严重耳毒性及肾毒性,故只宜短期用于抢救。
24
•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万古霉素从来没有成 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34
谢谢关注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3w5ps
• 仅在下列况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 1.病人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2.病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改变 • 3.病人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 4.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万古霉素治疗 • 5.病人有肾功能不全 •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测量血药最低浓度
29
• 近年来学界改变了治疗时万古霉素血药浓 度水平的标准。早期的学者认为治疗期间, 万古霉素的血药峰浓度应该在30-40mg/L, 最低浓度在5-10mg/L。最新的建议为,在 用于治疗炎症感染是,不需要限制血药峰 浓度,最低浓度应该在15-20mg/L。
33
耳毒性
• 确定万古霉素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的几率更 加的困难,因为缺少有说服力的病例。普 遍的观点是,万古霉素极少引起耳毒性症 状。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耳毒性的相关性 也是不确定的。有的病例在万古霉素血清 浓度超过 80 µg/mL时产生耳毒性症状,可 是同样有在治疗安全范围的血清浓度下产 生耳毒性病例的报告。因此,不能证明使 用治疗药物检测的方法保持治疗安全范围 的血药浓度可以防止耳毒性症状的发生。
• 6、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极少耐药菌株。主要用 于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 7、药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 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 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有 严重耳毒性及肾毒性,故只宜短期用于抢救。
24
•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万古霉素从来没有成 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34
谢谢关注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3w5ps
颅内感染与万古霉素的应用ppt课件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325谷浓度谷浓度15mgl15mgl是是肾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hidayatlkarchinternmed2006常规剂量单药引起常规剂量单药引起肾毒性少见肾毒性少见hidayatlkarchinternmed2006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于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时可产生具有万古霉素低耐药金葡菌visa样特点的菌株推荐其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0mgl以避免发生耐药tdmtdm适用于接受大剂量治疗以持续维持谷浓度在1520mgl或具有发生肾毒性危险的患者对于肾功能不稳定肾功能恶化或显著改善的患者和接受长期治疗35天的患者推荐tdm短期治疗5天或低强度治疗目标谷浓度15mgl的患者不推荐频繁监测复杂感染要充分考虑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应特别关注具体病例感染菌株的mic值不仅要考虑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及药动学与药效学对治疗的影响还应考虑到临床更复杂的情况延长给药间歇时间而每次药物剂量不变简便适用治疗浓度范围广和血浆半衰期长的药物计算公式为
对于肾功能不稳定(肾功能恶化或显著改善)的 患者和接受长期治疗(>3-5天)的患者,推荐 TDM
短期治疗(<5天)或低强度治疗(目标谷浓度< 15mg/L)的患者,不推荐频繁监测
提示
尽量避免小剂量应用万古霉素
复杂感染要充分考虑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应特 别关注具体病例感染菌株的MIC值
常用于治疗院内感染的抗生素
亚胺培南(泰能) 头孢他定(凯复定)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吡肟 头孢曲松
均不能有效覆盖G+中占相当比例的MRSA 和MRSE
李家泰,金少鸿,汪复,张秀珍
MRSA/MRSE感染可能是致命的
MRSA/MRSE 感染: 程度重、病程长、持续发热、伤后 不愈合 使用多种抗生素感染仍旧难以 控制 死亡率可高达34~50%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Formula
• actual body weitht,ABW • IBW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 (kg)
Males: IBW = 50 kg + 2.3 kg for each inch over 5 feet. Females: IBW = 45.5 kg + 2.3 kg for each inch over 5 feet. • ABW 调整体重 adjusted body weight (kg) If the actual body weight is greater than 30% of the calculated IBW, calculate the adjusted body weight (ABW): ABW = IBW + 0.4(actual weight - IBW) • The IBW and ABW 用于肥胖病人的药物剂量计算
最低血药浓度持续超过 30μg/mL以上,可出现 肾、听力损害等副作用。
10-20ug/ml(共识)
给药途径
• 口服不吸收:125mg qid;500mg,qid • 静脉滴注 • 脑室内注射:10mg/d*9d,浓度可达
606mg/L
• 输注顺序:PH3-5稳定 • 氨茶碱、磷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及碱性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
• 正确的病人: • 正确的药物: • 正确的用法: • 正确的时间: • 正确的途径:
正确的病人
• 说明书:MRSA及其它细菌所致的感染
• 对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多数革兰氏阳性菌 包括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菌株具有杀菌作用;
• 对肠球菌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 革兰阳性杆菌如白喉杆菌等棒状杆菌; • 厌氧革兰阳性杆菌:艰难梭菌,放线菌属,李斯
外科用“来可信”-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PPT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切口浅部感染
#2022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 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
其中MRCNS占75.7%,MRSA占55.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9)
03
添加标题
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
04
住院患者MRSA检出率逐年升高
全国60家三甲医院数据
中检所和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数据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
MRSA感染的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或免疫缺陷患者
新生儿、老年人
有创口的外科患者、严重烧伤患者
粒细胞减少者、恶性肿瘤患者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物简介PPT文档共22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物简介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精选PPT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被认为是最顽 固的耐药菌,它对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耐药性;对大部分四环 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等其它抗生素也产生耐药
至1982年,有报道称在 大医院中,MRSA引起的感染已 由原来的2%上升到20%。国内的研究表明,1998~ 2000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敏感金葡菌的比例高达30% 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万古霉素(国内生产的为N-去甲基万古 霉素)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由 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并被国际抗生素 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和 “王牌抗生素”。
作用机制:
就细胞水平而言万古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 的合成最终使细菌细胞发生溶解。
从分子水平上讲,万古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第二 阶段(类脂结合)中一个关键的转化反应,并在脂II 分子中通过五个氢键形成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复合 物,这些氢键从糖肽类抗生素分子的下表面与肽 聚糖末端的酰胺基和羧基结合。
万古霉素与 N-Acyl-D-Ala-D-Ala 生交互作用时的氢键
万古霉素在细胞壁 上作用位点及细胞 壁中间体发生交互 作用时的氢键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是由一厚厚的肽聚糖层构成,其位于 细胞质膜(内膜的外侧);而革兰阴性菌在一薄薄的肽聚 糖层外面还有一完整的细胞外膜,可以阻止万古霉素和替 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渗透到肽聚糖。
因此,这类抗生素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重点用于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一 般为三线用药。
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比较
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使用很少。 (3)伴有衰弱、营养不良或无活动能力者。
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局部疼痛和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很高,以及为了避免一些输液反应如红人综合症(或称红脖综合症)的发生。 静脉给药时,万古霉素必须在溶剂稀释的条件下缓慢给药,最短给药时间为60分钟(一次总给药量大于500mg时最大给药速度小于10
至1982年,有报道称在 大医院中,MRSA引起的感染已 由原来的2%上升到20%。国内的研究表明,1998~ 2000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敏感金葡菌的比例高达30% 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万古霉素(国内生产的为N-去甲基万古 霉素)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由 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并被国际抗生素 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和 “王牌抗生素”。
作用机制:
就细胞水平而言万古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 的合成最终使细菌细胞发生溶解。
从分子水平上讲,万古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第二 阶段(类脂结合)中一个关键的转化反应,并在脂II 分子中通过五个氢键形成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复合 物,这些氢键从糖肽类抗生素分子的下表面与肽 聚糖末端的酰胺基和羧基结合。
万古霉素与 N-Acyl-D-Ala-D-Ala 生交互作用时的氢键
万古霉素在细胞壁 上作用位点及细胞 壁中间体发生交互 作用时的氢键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是由一厚厚的肽聚糖层构成,其位于 细胞质膜(内膜的外侧);而革兰阴性菌在一薄薄的肽聚 糖层外面还有一完整的细胞外膜,可以阻止万古霉素和替 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渗透到肽聚糖。
因此,这类抗生素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重点用于MRSA(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一 般为三线用药。
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的比较
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使用很少。 (3)伴有衰弱、营养不良或无活动能力者。
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局部疼痛和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很高,以及为了避免一些输液反应如红人综合症(或称红脖综合症)的发生。 静脉给药时,万古霉素必须在溶剂稀释的条件下缓慢给药,最短给药时间为60分钟(一次总给药量大于500mg时最大给药速度小于10
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简介PPT课件

l连续腹膜透析15h以上可清除40%
一般感染患者
目标谷浓度 剂量方案 >10mg/L
重症感染*
15-20mg/L
常用剂量为1g q12h或 负荷剂量: 0.5g q6h(说明书) 25-30mg/kg 15-20mg/kg,q12h (实际体重)
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 量一般不超过4g
*对于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 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
万古霉素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 • 腹腔注射:38% • 口服:几乎不吸收
分布 • 蛋白结合率:30%-55% •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 • 脑膜无炎症:0-4mg/L、脑膜有炎症:6.4-11.1mg/L •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万古霉素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是指导剂量调整最关键 和最实用的方法。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
–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可靠的分 析技术,测定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 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之间 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1.5h-2h.
万古霉素概述
在输液过程中,溶液每毫升的滴数(滴/毫升)称为该 输液器的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的外包装上。 每小时输入量100ml,滴系数15滴/ml,计算 每分钟滴数=100/4=25滴
万古霉素概述
稳定性:室温保存,配置后溶液尽早使用,
若必须保存,室温或冰箱中,24小时内使
用。
•由于血液透析方式、透析时间、透 析剂量、透析器膜的特性存在差异, 药物浓度监测是指导万古霉素给药方 案及调整剂量的主要方法,尽量使血 药谷浓度维持在15mg/L以上。
万古霉素ppt课件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 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七)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八)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九)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十)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十一)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 丙胺类、氮唑类。 (十二)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三)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特别的是,万古霉素阻止N-乙酰胞壁酰基(NAM-)和n-乙酰葡糖酰基(NAG-)参与肽聚糖骨架的形成,而肽聚
糖骨架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万古霉素中大量的亲水基团可以形成氢键,与NAM-肽和NAG-肽中D-丙氨酰丙氨酸末端的部分相互作用。通常这是 一种有5个作用点的反应。这样万古霉素分子就被氢键“捆绑”在了D-丙氨酰丙氨酸上,阻止了NAM-肽与NAG-肽参 与肽聚糖骨架的形成。 万古霉素存在阻转异构现象。由于氯酪氨酸残基旋转特性的限制,万古霉素有两种典型的旋转异构体。此种构象 异构的药物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更高的药效。
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七)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八)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九)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十)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十一)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 丙胺类、氮唑类。 (十二)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三)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特别的是,万古霉素阻止N-乙酰胞壁酰基(NAM-)和n-乙酰葡糖酰基(NAG-)参与肽聚糖骨架的形成,而肽聚
糖骨架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万古霉素中大量的亲水基团可以形成氢键,与NAM-肽和NAG-肽中D-丙氨酰丙氨酸末端的部分相互作用。通常这是 一种有5个作用点的反应。这样万古霉素分子就被氢键“捆绑”在了D-丙氨酰丙氨酸上,阻止了NAM-肽与NAG-肽参 与肽聚糖骨架的形成。 万古霉素存在阻转异构现象。由于氯酪氨酸残基旋转特性的限制,万古霉素有两种典型的旋转异构体。此种构象 异构的药物具有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更高的药效。
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SA是临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种之一
2004-2006年美国ZAPPS/LEADER监测项目结果显示1-5
60%
54.2% 56.6%
50%
40%
34.2% 33.1%
20%
MRSA分离率(%)
0%
2004 2005 2006(年)
ZAPPS
2004 2006 (年) LEADER
1.
Jones
MSSA
29%
40 30.2
26.5 30
20
百分比(%) 天数
20
15%
10
P=0.00
0
1
28天
死亡率
P=0.01
住院 死亡率
9.7
6.4 P=0.04 机械通气 减少天数
10
0 ICU 住院天数
* VAP:呼吸机相关肺炎
6
Combes A.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2004;170:786-792
11
Chemother. 2007;60:788-94
金葡菌对万古霉素MIC越高,治疗成功率越低
1.0≤ MIC≤2µg/mL,万古霉素的治疗MRSA菌血症成功率差别极为悬殊
60%
55.6%
治疗成功率(%)
40%
46.1%
20%
P=0.01
9.5%
n=9
0%
n=21
MIC≤0.5
1.0≤ MIC ≤ 2.0 (µg/mL)
RN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57:279-87;2.
Ross
JE
4
et al.
Int
MRSA是导致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 最主要原因之一
MRSA感染死亡率(%)
MRSA导致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达40%左右
60% 45%
44%
38%
30%
15%
0%
28/64
院 内 M R S A 肺 部 感 染1
2002-03-04年 2004年总用量
10
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高漂
百分比(%) 既往CLSI标准2
100
90
2001
2003
2005(年)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25 0.19 0.25 0.38 0.5 0.75 1 1.5 2 3 4 万古霉素MIC1(mg/L)
1.Steinkraus G et al. J Antimicrob
100 90
2001
2003
2005(年)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25 0.19 0.25 0.38 0.5 0.75 1 1.5 万古霉素MIC(mg/L)
为了保证 治疗风险 性降到最 低,将万 古霉素 2 M3IC值予4 以调整
Steinkrau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2/32 MRSA肺炎2
1.吴本权等.中国结核和呼吸杂
志.2000.23(7):413-416
5
2 .Wahara T et al. Chest 1994;105:826–
MRSA感染导致VAP*患者病情加重
MRSA感染导致VAP患者死亡率增加,治疗时间延长
60
50
40 32%
30
MRSA 49%
13
2007;60:788-94
万古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AUC/MIC是与疗效密切相关的PK/PD*参数1
*PK:药代动力学;PD:药效动力学
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版
14
万古霉素AUC/MIC比值越高,疗效越佳
治疗成功率(%)
100% 80%
治疗呼吸道感染,万古霉素 AUC24/MIC >345时,疗效更佳
9
全球万古霉素使用量逐年增加
世界每年万古霉素的需求量总计约20~25吨
• 美国每百万张病床万古霉素使用量为
8.0吨
100
• 35%用于预防
• 32%用于经验治疗
• 33%用于感染症治疗
• 我国临床广泛使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主 要有
• 万古霉素
• 去甲万古霉素
• 替考拉宁
0我国糖肽类药物使用量逐年加 95万支15万古霉素AUC/MIC比值越高,疗效越佳
治疗金葡菌肺炎,万古霉素 AUC24/MIC >400时,细菌培养阳性率更低 100
细菌培养阳性率(%)
80
AUC24/MIC<400(n=16)
60
AUC24/MIC≥400(n=18)
40
20
0
10
20
30
治疗时间 (天数)
一项对160例金葡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评价万古霉 16 素MoAiUseC-/BMrIoCd与er临P床A疗et效a关l. C系li的n 研Ph究armacokinet.
78%
60%
40% 20%
24%
(n=21) 0%
AUC/MIC≤345
(n=32) AUC/MIC >345
一项对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进行剂量调整达到血药浓度
M在o1i0s-e30PmAge/tmaLl.,A评m价J 万He古al霉th素SAysUtCP/hMaICrm与. 临20床00疗1效5;关:S系4-的研究
n=1551 n=2546
n=4744 n=1839
耐氟喹诺酮 耐3代头孢菌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耐菌万古霉素肠耐球亚菌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 耐药菌株增长百分比
3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 System
MRSA临床分离率日益升高
治疗MRSA感染的挑战及机会 金葡菌对万古霉素MIC
1
MRSA*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危害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
近年来临床耐药菌株检出率增长迅速
1999年与1994-98年相比, ICU中耐药菌株检出率明显增高
60%
49%
48%
40%
40%
40%
20%
20%
增长率*(%)
0% n=2657
S一ak项ou自la1s99G8年et7a月l. 至Jo2u0r0n1a年l o1f1C月li,ni对ca3l 0M例ic菌ro血bi症og进og行y的. 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2004;42:2398-2402
12
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折点调整≤2ug/mL
百分比(%) 2006年CLSI标准
既往CLSI标准
治疗MRSA感染的现状及挑战
7
1996年
ATS指南推荐MRSA感染治疗策略
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唯一选择
致病菌
抗菌药选择
厌氧菌 MRSA 军团杆菌属
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 红霉素+/-利福平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6;153:1711-25
8
万古霉素使用量增加,导致金葡菌对万古霉素MIC值升高,临床治疗失败率 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