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文本答题技巧及分析

新闻类文本答题技巧及分析
新闻类文本答题技巧及分析

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分)【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

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

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

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

会料到有这样的落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立仆……也立仆……《纪念刘和珍君》

语言表达特色及作用:

多用短句,表达简洁明快,坚定有力,突出表现了作者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炉火》的短句效果。

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共出现了七个“哭”字,简要分析连用七个“哭”字的作用。

一、报秋(高考阅读题)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

没几天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不管是那种文体的考察,都会涉及内容筛选整合、概括内容要点,分析重点词句含意等考点,在此,我们不就这些问题做细致分析,我们只就实用文本阅读中比较有文体特色的考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同学们熟悉文体特征,把握更有针对性的答题思路。 范例一:10年广东卷(详见复习资料) 19.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 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19【答案】①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的重重阻力。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之修辞的能力。分析修辞方法需要我们把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

征及作用。考生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并能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②是反问。③句式相同,是排比。4分。第1句,拟人1分。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1分。第2句,反问1分。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分。第3句,排比1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1分 启示:修辞手法只是一种表达的技巧,运用技巧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为作者的观点(情感)服务!这也是我们在复习古诗鉴赏时一直强调的。 类题链接:20.这篇社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试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①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我们将歌声献给爱和罗曼司、夜半的忧伤、落日时的帆影”等。 运用这些排比,加强了语势,强调了美利坚人民所拥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的可贵,强化了人们的爱国感情。 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反复出现,增强了语势,对“国家”“国土”等概念起到了强调作用。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

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附例题) 一、拟标题。 拟标题是给出一段新闻,要求学生给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这种题很多,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把握的程度,也就是考察学生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如: 例1、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能超过10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 拟标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读新闻时,要抓新闻的主要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导语。通过阅读这则新闻的导语,我们就知道它主要是讲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了。我们抓住这一句内容再缩句就得到答案了:“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二、补写类。 一般有补写导语与补写结语。补写导语就是在给出的新闻上空缺新闻的导语,要求学生补写出新闻的导语。补写结语就是所给新闻空缺结语,要求补写上结语,补写结语也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这种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补写导语的如: 例2、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2005年5月19日《彭城晚报》,有改动。) 这种题也是考察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因为导语是新闻的开头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做这种题时,首先抓住新闻的主体部分,再浓缩它的信息,压缩语段就成功了。或者抓住新闻的标题进行扩展,因为新闻的标题也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是更浓缩些,更概括些,它是新闻最核心的内容。这段新闻的导语就可以写为:“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三、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为所给的新闻概括主要内容。如: 例三、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就是考察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其实我们读后就可以知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讲“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 四、语言交际运用类。 这种题实际就是一种情景交际题。阅读有关材料后,按情景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如:

新闻类文本答题技巧及分析

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分)【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 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 词语并举,使语言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 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 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 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 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 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

会料到有这样的落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立仆……也立仆……《纪念刘和珍君》 语言表达特色及作用: 多用短句,表达简洁明快,坚定有力,突出表 现了作者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炉火》的短句效果。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 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 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 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共出现了七个“哭”字, 简要分析连用七个“哭”字的作用。 一、报秋(高考阅读题)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 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

高考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题型与答题技巧

高考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题型与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 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 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

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辩叙述方式: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析表现手法: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新闻新闻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 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 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 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指导】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二)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 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三)语言简明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总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12分,包含两道3分单选题、一道6分问答题。 涉及阅读形式多样,常考题型有: 1、新闻、访谈类文本。 2、传记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内容和结构及语料选取方面的处理技巧。值得一提的是,答案的总结概括要立足于文章,再加以陈述。 此道大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容易提高,老师可以考前多些练习和答题模式的总结。 二、综合建议 实际答题过程中,建议40-80分程度的学生仔细读题,通常这篇阅读选择题中内容均能从文中找打,尽量找到选择题中每一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子,对比判断,作为整张卷子的一个得分关键点; 建议80分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做好选择题的同时也要抓住文章作者对传记传主的态度、评价;或是材料阅读的中心思想,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或材料中反映出的典型意义入手组织语言做问答题。 三、实际教学要点 1.选择题判断技巧 1.1、找原句。选择题中各个选项基本是从文中原句提取、整合出来的,有些选项是将原文调换语序,有些选项是多句话的综合。因此,想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准确从文中找到原句。考生应当注意,选项如果综合了多点原文内容,需要在文中找到每一个相应的个句子。 1.2、联系上下文。部分难度大的选项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推论、评价或主题思想的判断,这就需要考生在找到原句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再进一步判断选项正误。

1.3、排除法答题。做选择题时首先应看清题目让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 错误的选项。实际进行判时,建议都将错误的选项挑出,通过排除法答题。 2.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1、审读。审读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也就是筛选的标准、特别是对题干中为某些关键词句做到了然于心。看清试题要求筛选并整合的是哪方面的信息。解题时要围绕要求,结合材料,筛选答案要点。 2.2、筛选。明确筛选的标准后,浏览全文,找准答题区间,筛选相关信,考生着眼于全文来分析,尽量把问题涉及的信息找全。带着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在原文中圈点勾画出相关的内容。筛选信息时,还要关注原文中的细节,如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等提示性信息。另外,还要关注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 2.3、提取。在提取信息、组织答案时,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抄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按题干要求将从文中筛选的信息重新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且符合题干要求约答案。 3.归纳、整理技巧 3.1、整合。整合信息时,要善于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考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重组(组织文字时,可采用直接摘用法、摘抄拼接法、要点相加法、揣摩提炼法)。如果不用原文中的重要词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 3.2、改造。摘引关键词句,删除次要语句。筛选并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将提取的中心词、关键语句进行组合、改造、变换,然后分条作答。 4.总结、语言表达 归纳整理好知识要点后,需要有效组织答案。首先选用恰当句式,选择适宜的角度作答。同时,利用原文关键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

江苏省泰州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7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

江苏省泰州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7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与新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8题;共73分) 1. (6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的答题技巧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讨文本(通讯) 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每当我思绪万千,想起这场龙卷风给我们城市及其居民带来的灾难时,我就会从现在起哭上一百年。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体会到:现在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我的存在,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我的生命,我的孩子的生命,我的妻子的生命。 我们今天都会死去,就像许多悲惨的生命一样。但是,我们活下来了,我们会重返家园并且继续活下去,包括我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和你们的城市。

初中语文之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的文体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 1 把握新闻结构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 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XX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 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 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标题的好处: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2018高考实用类文本之“非连续性文本”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相关知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高考命题热点】 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 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备考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7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

-2018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 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 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

最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 —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完整word)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材料(老师)培训讲学

实用类文章阅读之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复习目标】 1、整理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知识系统和答题技巧 2、找出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瓶颈及其解决办法 3、适当训练,提升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解题能力,提高分数。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 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 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 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 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 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 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 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 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又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