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性危害的防治》课件

《放射性危害的防治》ppt课 件
CONTENTS
• 放射性危害概述 • 放射性危害的种类与影响 • 放射性危害的防治措施 •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与
标准 •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放射性危害概述
放射性危害的定义
01
放射性危害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 释放出的辐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 的危害。
02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放射性设施的智能化监控
和管理。
02
跨界合作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在放射性危害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不断完善放射性危害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防治工作的
规范性和有效性。
提高公众对放射性危害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01
02
03
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放射性 危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的科学素养和自我保护意 识。
社会参与与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放射性设施 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社会 监督,促进防治工作的透 明度和公信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放射性危害 防治的交流与合作,借鉴 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 防治工作的水平。
放射性物质通过核反应、核衰变 等过程释放出辐射,包括α粒子、 β粒子、γ射线、X射线等。
放射性危害的来源
天然放射性来源
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镭等,通过
衰变释放出辐射。
人造放射性来源
核武器试验、核能发电、 核医学等领域的人造放射 性物质,如核废料、医疗
废物等。
工业放射性来源
CONTENTS
• 放射性危害概述 • 放射性危害的种类与影响 • 放射性危害的防治措施 •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与
标准 •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放射性危害概述
放射性危害的定义
01
放射性危害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 释放出的辐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 的危害。
02
放射性危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放射性设施的智能化监控
和管理。
02
跨界合作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在放射性危害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不断完善放射性危害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防治工作的
规范性和有效性。
提高公众对放射性危害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01
02
03
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放射性 危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的科学素养和自我保护意 识。
社会参与与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放射性设施 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社会 监督,促进防治工作的透 明度和公信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放射性危害 防治的交流与合作,借鉴 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 防治工作的水平。
放射性物质通过核反应、核衰变 等过程释放出辐射,包括α粒子、 β粒子、γ射线、X射线等。
放射性危害的来源
天然放射性来源
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镭等,通过
衰变释放出辐射。
人造放射性来源
核武器试验、核能发电、 核医学等领域的人造放射 性物质,如核废料、医疗
废物等。
工业放射性来源
放射性污染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4
5
日本地震后核辐射
第一部分
1
引入
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核危机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放射性的来源
2
3
4
7
放 射 性 污 染 的 定 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放射性是指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 β、 γ 射线的现象 ,放射性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在空气中射 程只有几 cm , β粒子是高速运动的负电子 ,在空气中射程可达 几 m ,但α、 β粒子不能穿透人的皮肤;而γ粒子是一种光子 ,能 量高的可穿透数 m厚的水泥混凝土墙 ,它轻而易举地射入人体 内部 ,作用于人体组织中原子 ,产生电离辐射。除这3种放射线 外,常用的射线还有 X射线和中子射线。这些射线各具特定能量, 对物质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间离能力,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 一些物理、 化学、 生化变化。放射性来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我们的环 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所谓的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造成的环境 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13
第二部分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 射 性 污 染 的 危 害
危害: 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 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 水和食品 ,都有可能产生放射性疾病。放射病是由于放射性损伤引起的一种 全身性疾病 ,有急性和慢性2种。前者因人体在短期内受到大剂量放射线照 射而引起 ,如核武器爆炸、 核电站的泄漏等意外事故 ,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 头晕、 步态不稳等) 、 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 食欲减退等) ,骨 髓造血抑制、 血细胞明显下降、 广泛性出血和感染等 ,严重患者多数致死。 后者因人体长期受到多次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 ,有头晕、 头痛、 乏力、 关节疼痛、 记忆力减退、 失眠、 食欲不振、 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甚 至有致癌和影响后代的危险。白血球减少是机体对放射性射线照射最为灵 敏的反应之一。 放射性辐射可诱发致癌机理目前有2种假说:一是辐射诱发机体细胞突变 ,从 而使正常细胞向恶细胞转变;二是辐射可使细胞的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有利 于病毒的复制和病毒诱发恶性病变。除致癌效应外 ,辐射的晚期效应还包括 再生障碍性贫血、 寿命缩短、 白内障和视网膜发育异常。
放射性危害与防护课件

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继续进 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事故得到 有效控制。
05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方法
辐射剂量监测
通过测量辐射剂量,评估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 响。
环境监测
对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确保环境 安全。
个人剂量监测
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 保符合安全标准。
成严重威胁。
放射性物质泄漏
包括核设施、放射源、医疗设备 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物
质泄漏事故。
辐射源丢失或被盗
由于管理不善或人为破坏等原因 ,可能导致辐射源丢失或被盗,
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快速响应
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应立即 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科学评估
放射性危害与防护课件
目录
• 放射性危害概述 • 放射性危害的种类与影响 • 放射性防护措施 •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01
放射性危害概述
放射性基本概念
01
02
03
放射性
指某些元素或核素能够自 发地放出射线或粒子的特 性。
放射性衰变
指放射性核素自发地转变 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伴 随着射线的放出。
派遣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 调查和评估,了解事故的性质 、范围和危害程度。
实施应急处理措施
按照应急处理方案,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减少危 害程度。
报警与接警
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相关人 员应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响 应程序。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评估结果,制 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
事后监测与评估
05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方法
辐射剂量监测
通过测量辐射剂量,评估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 响。
环境监测
对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确保环境 安全。
个人剂量监测
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 保符合安全标准。
成严重威胁。
放射性物质泄漏
包括核设施、放射源、医疗设备 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物
质泄漏事故。
辐射源丢失或被盗
由于管理不善或人为破坏等原因 ,可能导致辐射源丢失或被盗,
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原则
快速响应
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应立即 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科学评估
放射性危害与防护课件
目录
• 放射性危害概述 • 放射性危害的种类与影响 • 放射性防护措施 •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 放射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01
放射性危害概述
放射性基本概念
01
02
03
放射性
指某些元素或核素能够自 发地放出射线或粒子的特 性。
放射性衰变
指放射性核素自发地转变 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伴 随着射线的放出。
派遣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 调查和评估,了解事故的性质 、范围和危害程度。
实施应急处理措施
按照应急处理方案,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减少危 害程度。
报警与接警
一旦发生放射性事故,相关人 员应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响 应程序。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评估结果,制 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
事后监测与评估
放射性污染及防护ppt

C
D
辐射防护 最优化
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 在考虑经济和社会条件下, 所有辐射都应保持在可合理 达到的水平。
放射性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
①时间防护 ②距离防护 ③屏蔽防护:α射线的屏蔽
β射线的屏蔽 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 中子的屏蔽
注意: 上述屏蔽方法只针对单一射线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和措施是切断放射性物 质进入体内的各个途径
放射性评价方法
评价整体模式
确定整体模式的目的 绘制方框图
鉴别和确定位移参数 预示体系的响应 模式和参数的检验
03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
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浓 度或比活度大于审管部门确定的 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 用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按使用方法分,放射性废物主要 有核设施、伴生矿和技术应用三 个来源。
按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短分: 长半衰期(大于100天) 中半衰期(10~100天) 短半衰期(小于10天)
放射性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
实践之前,必须经过正当性 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 当的理由,获得利益大于代
辐射实践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 射加以限量
个人剂的 量限值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固化技术
固化是指在放射性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 不易向环境扩散的固体的过程。
固化的一般技术: 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
化。
减容技术
固体废物减容的目的是减少体积,降低废物 包装、贮存、运输和处置的费用。 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压缩或焚烧
放射性废液、废气处理技术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ppt课件

(3)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 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在放 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中提出了九条 基本原则: (1)保护人类健康:工作人员和公 众受到的照射在国家规定的允许 限值之内。 (2)保护环境:确保向环境的释放 最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 的水平。 (3)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他国人 员健康和环境影响。及时交换信 息和保证越境转移条件。
2.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
•
核工业放射性工艺废液一般 需要多级净化处理,低、中放 废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絮凝沉 淀、蒸发、离子交换(或吸附) 和膜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 超滤膜)。高放废液比活度高, 一般只经过蒸发浓缩后贮存在 双壁不锈钢贮槽中。
处理技术 絮凝沉淀、 吸附 蒸发 离子交换 反渗透
去污 系数 1~10
(4)保护后代:后代的健康。 (5)给后代的负担:不给后代造 成不适当的负担。应尽量不依赖 于长期对处置场的监测和对放射 性废物进行回取。 (6)国家法律框架:放射性废物 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 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定独 立的审管职能。
(7)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尽可能少。 (8)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相依性: 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 的各阶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9)设施的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 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 据此原则我国制定了放射性废物管 理的40字方针: 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 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 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 监测。
•
1960年2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放射 卫生法规《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 定》。依据此法同时发布了《电离辐射的 最大容许标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 卫生防护细则》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 康检查须知》三个执行细则。1964年1月, 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 办法》;1974年5月发布了《放射防护规 定》(GBJ8-74)集管理法规和标准为一 体;1984年9月5日发布了《核电站基本 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8年3月11 日发布《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 88);1989年10月施行《放射性同位素 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2003年10 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 防治法》。 • 我国现已发布实施的辐射环境管理的 专项、标准等计50多项。
《放射性污》课件

《放射性污》PPT课件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来源以及应对措施。了解这些知识 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定义与危害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人工或自然来源的放 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释放出辐射,对人类、动 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危害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很大威胁。 可能会导致突变、致癌,还会严重破坏环境的生 态平衡。
3
寿命和降解
放射性物质的寿命不同,有的可以在几小时内分解,有的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降 解。
防治
初期控制
对放射性物质泄漏现场进行隔 离、封锁和除污,限制污染范 围和减少危害。
中期控制
对一些固定源的放射性物质, 比如核电站、废弃核武器等进 行长期的监测和控制。
长期控制
长期控制主要是对放射性废弃 物和核设施等进行安全无害的 处理和长期隔离。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事故
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试验等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
运输和加工
运输过程、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泄漏放射性物质。
自然界
土壤、岩石甚至空气中都存在自然的放射性元素。
扩散和迁移
1
排放途径
放射性物质排放途径主要有不同类型的核事故、核电站、通过空气、水、土壤等各种渠道扩散和迁移,会引起辐射污染。
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针对核事故、放射性物质 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部 门需要有预案和演练。
应急处理流程
对于突发事件,需要及时 采取措施,比如疏散、隔 离、封锁等。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包括补给清 洁水源、防止污染物质进 入水源、污染土地和降低 辐射量等。
结语
危害
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危害不可小视,必须尽早进 行防治。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来源以及应对措施。了解这些知识 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定义与危害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人工或自然来源的放 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释放出辐射,对人类、动 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危害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很大威胁。 可能会导致突变、致癌,还会严重破坏环境的生 态平衡。
3
寿命和降解
放射性物质的寿命不同,有的可以在几小时内分解,有的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降 解。
防治
初期控制
对放射性物质泄漏现场进行隔 离、封锁和除污,限制污染范 围和减少危害。
中期控制
对一些固定源的放射性物质, 比如核电站、废弃核武器等进 行长期的监测和控制。
长期控制
长期控制主要是对放射性废弃 物和核设施等进行安全无害的 处理和长期隔离。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事故
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试验等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
运输和加工
运输过程、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泄漏放射性物质。
自然界
土壤、岩石甚至空气中都存在自然的放射性元素。
扩散和迁移
1
排放途径
放射性物质排放途径主要有不同类型的核事故、核电站、通过空气、水、土壤等各种渠道扩散和迁移,会引起辐射污染。
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针对核事故、放射性物质 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部 门需要有预案和演练。
应急处理流程
对于突发事件,需要及时 采取措施,比如疏散、隔 离、封锁等。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包括补给清 洁水源、防止污染物质进 入水源、污染土地和降低 辐射量等。
结语
危害
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危害不可小视,必须尽早进 行防治。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预防培训课件

加强生产环节的卫生监管
定期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
建立食品溯源体系
通过溯源信息,追踪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源。
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01
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02
培训专业检测人员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确保检测数 据的可靠性。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检测 水平。
03
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相关标准,制定合理 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案例教训
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料的把控,定期对原料进行放射性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案例
01
案例介绍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
环节的监管,以确保食品安全。
02 03
监管措施
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现场检查,开展食品抽检和风险评估等 。
质谱仪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离子能谱,推算出各元素 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X射线荧光光谱,推算出 各元素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 物质。
04
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合格原料、规范加工、有效保质。
放射性物质会作用于人体组织器官,导致细胞损 伤、变异和癌变等问题。
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感染 疾病。
对生殖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损伤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导致 不孕不育、胎儿畸形等问题。
03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限量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定期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测。
建立食品溯源体系
通过溯源信息,追踪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源。
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01
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02
培训专业检测人员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确保检测数 据的可靠性。
加强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检测 水平。
03
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相关标准,制定合理 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案例教训
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料的把控,定期对原料进行放射性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案例
01
案例介绍
某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
环节的监管,以确保食品安全。
02 03
监管措施
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现场检查,开展食品抽检和风险评估等 。
质谱仪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离子能谱,推算出各元素 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通过测量食品中的X射线荧光光谱,推算出 各元素的含量,从而检测出食品中的放射性 物质。
04
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合格原料、规范加工、有效保质。
放射性物质会作用于人体组织器官,导致细胞损 伤、变异和癌变等问题。
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感染 疾病。
对生殖系统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损伤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导致 不孕不育、胎儿畸形等问题。
03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限量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讲义(PPT 36页)

• 3.6.1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 1.放射性废液的来源
•
(1)工艺废水
•
(2)化学废水
•
(3) 地面废水
2 处理方法
3.6.2 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 1.措施
• 1)把放射性这一质量标准加入 墙体材料的标准中,监测墙体 材料产品质量时,同时监测放 射性指标。
• 2)各企业废渣前必须掌握废渣 的放射性含量,禁止使用放射 性超标的废渣,对产品的天然 放射性比活度每年必须进行一 次例行检查,更换原料或配比 时,必须先进行放射性监测。
2.半衰期
• 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 • 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
T12 0.693/
3照射量
照射量是对射线在空气中电离量的一种量度,是 X、 辐射场的定量描述,而不是剂量的量度
X dQ
X—照射量,C/kg
dm
dQ—射线在空气完全被阻止时引起的质量 为 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
3.4 放射性监测与评价
3.4.1 放射性监测
1.放射性检测的分类和内容
放射性监测按对象分为现场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环境监测
放射性监测的内容是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2.放射性检测的检测器
1)电离型检测器 2)闪烁检测器 3)半导体检测器
3.放射性检测的方法
1)样品的采集 2)样品的预处理 3)样品的测定
• 从群体中选出的具有某些特征的组
• 4.关键照射途径
• 某种照射途径比其他途径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的途径
• 5.关键核素
• 比其他核素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核素
3.2.3辐射效应 的有关概念
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指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的概率与
• 1.放射性废液的来源
•
(1)工艺废水
•
(2)化学废水
•
(3) 地面废水
2 处理方法
3.6.2 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 1.措施
• 1)把放射性这一质量标准加入 墙体材料的标准中,监测墙体 材料产品质量时,同时监测放 射性指标。
• 2)各企业废渣前必须掌握废渣 的放射性含量,禁止使用放射 性超标的废渣,对产品的天然 放射性比活度每年必须进行一 次例行检查,更换原料或配比 时,必须先进行放射性监测。
2.半衰期
• 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 • 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
T12 0.693/
3照射量
照射量是对射线在空气中电离量的一种量度,是 X、 辐射场的定量描述,而不是剂量的量度
X dQ
X—照射量,C/kg
dm
dQ—射线在空气完全被阻止时引起的质量 为 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
3.4 放射性监测与评价
3.4.1 放射性监测
1.放射性检测的分类和内容
放射性监测按对象分为现场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环境监测
放射性监测的内容是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2.放射性检测的检测器
1)电离型检测器 2)闪烁检测器 3)半导体检测器
3.放射性检测的方法
1)样品的采集 2)样品的预处理 3)样品的测定
• 从群体中选出的具有某些特征的组
• 4.关键照射途径
• 某种照射途径比其他途径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的途径
• 5.关键核素
• 比其他核素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核素
3.2.3辐射效应 的有关概念
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指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的概率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在两个不同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可以 换算。
二、辐射量及单位
• (四)当量剂量
• 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 因为生物效应受到辐射类型、剂量与剂量率大小、 照射条件、生物种类和个体生理差异等因素的影 响。
•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 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 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 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
二、辐射量及单位
• (四)当量剂量 • 把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称
为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用符号 H表示。当量剂量只限于防护中应用。
– 当量剂量H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
SI单位专名是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雷姆,符号为
– 1、宇宙射线 – 宇宙射线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外层空间。由外
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层的高能粒子称为初级 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质子组成,具有极大 的动能;这些粒子与大气中的氧、氦原子核 碰撞产生了次级宇宙射线粒子。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 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或γ射线。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三)吸收剂量
•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dε除以dm
所得的商,其中dε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 的受照物质的平均能量。即D=dε/dm。
– 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
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拉德,符号为rad。
rem。1Sv=1J/kg=100rem。1rem=10-
2J/kg。
辐 射 量 SI单位
放射性活 度
秒-1 (s-1)
照射量
库伦·千克-1 (C·kg-1)
吸收剂量
焦耳·千克-1 (J·kg-1)
当量剂量
焦耳·千克-1 (J·kg-1)
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SI单位专名 贝可勒尔(Bq) 1贝可勒尔=1秒-1 (1Bq=1s-1)
– 2、宇生放射性核素 –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高能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
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种类不少,但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对环境 辐射的实际贡献不大。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 3、原生放射性核素 – 原生放射性核素是从地球形成开始,迄今为
注: SI,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国际单位制,来自法语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一)放射性活度 •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指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次数。
– 它的SI单位是“s-1”,SI单位专名是贝可[勒尔] (Becquerel),符号为Bq。1Bq=1次衰变/
• 单位质量(固体)或单位体积(液体气体) 的放射性物质的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 衰变的次数称为放射性比活度(specific radioactivity),简称比活度。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照射量(exposure dose)X是dQ除以dm所
得的商,其中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 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 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 子总电荷的绝对量,X=dQ/dm。
放射性污染与放射性污染物
•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 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
• 放射性污染物是指人类释放的各种放射性核素, 它和一般化学污染物的显著区别是放射性与化 学状态无关。
–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能放射具有 一定能量的射线。
– 除了在核反应条件下,任何化学、物理或生化的处 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这一特性。
• 1Gy=1J·kg-1=100rad, • 1rad=10-2J·kg-1=10-2Gy。
二、辐射量及单位
• 照射量X与吸收剂量D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辐射量。
– 照射量只能作为x或γ射线辐射场的量度,描述电离辐射
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 – 而吸收剂量则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反映被照介
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单位为库仑·千克-1(C/kg) ,目前尚无 SI单位专名。
– 暂时与SI并用的照射量的专用单位名称
是伦琴(Roentgen),符号为R,与SI单
位的关系为1R=2.58×10-4C·kg-1。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伦琴的定义是:在1Rx或γ射线照射下,在 0.001293g(相当于0℃和760mm汞柱大气压力 下1cm3干燥空气的质量)空气中所产生的次级 电子在空气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电单位的正离 子或负离子。
止还存在于地壳中的那些放射性核素.其中 最主要的有铀(U)、钍(Th)以及钾 (K)、碳(C)和氚(H)等。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人工辐射源是指由生产、研究和使用放 射性物质的单位所排放出的放射性废物 和核武器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是 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 1、核爆炸的沉降物 – 2、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 – 3、医疗照射 – 4、其他方面的污染源
秒。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符号为 Ci。
• 1Ci=3.7×1010Bq • 1Bq=1s-1≈2.703×10-11Ci。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一)放射性活度
– 可用克镭当量来表示γ放射源的相对放射性活
度。
• 1克镭当量表示一个γ放射源的γ射线对空气的电离 作用和1克的标准镭源(放在壁厚为0.5毫米的铂铱 合金管内,且与其子体达到平衡的1克镭)相当。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天然辐射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辐射 源,来自宇宙辐射、地球和人体内的放 射性物质。这种辐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地 辐射。
– 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当 量约为2.4 mSv(毫希)。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二、辐射量及单位
• (四)当量剂量
• 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 因为生物效应受到辐射类型、剂量与剂量率大小、 照射条件、生物种类和个体生理差异等因素的影 响。
•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 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 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 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
二、辐射量及单位
• (四)当量剂量 • 把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称
为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用符号 H表示。当量剂量只限于防护中应用。
– 当量剂量H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
SI单位专名是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雷姆,符号为
– 1、宇宙射线 – 宇宙射线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外层空间。由外
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层的高能粒子称为初级 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质子组成,具有极大 的动能;这些粒子与大气中的氧、氦原子核 碰撞产生了次级宇宙射线粒子。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 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或γ射线。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三)吸收剂量
•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dε除以dm
所得的商,其中dε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 的受照物质的平均能量。即D=dε/dm。
– 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
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拉德,符号为rad。
rem。1Sv=1J/kg=100rem。1rem=10-
2J/kg。
辐 射 量 SI单位
放射性活 度
秒-1 (s-1)
照射量
库伦·千克-1 (C·kg-1)
吸收剂量
焦耳·千克-1 (J·kg-1)
当量剂量
焦耳·千克-1 (J·kg-1)
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SI单位专名 贝可勒尔(Bq) 1贝可勒尔=1秒-1 (1Bq=1s-1)
– 2、宇生放射性核素 –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高能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
的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种类不少,但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对环境 辐射的实际贡献不大。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 3、原生放射性核素 – 原生放射性核素是从地球形成开始,迄今为
注: SI,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国际单位制,来自法语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一)放射性活度 •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指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次数。
– 它的SI单位是“s-1”,SI单位专名是贝可[勒尔] (Becquerel),符号为Bq。1Bq=1次衰变/
• 单位质量(固体)或单位体积(液体气体) 的放射性物质的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 衰变的次数称为放射性比活度(specific radioactivity),简称比活度。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照射量(exposure dose)X是dQ除以dm所
得的商,其中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 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 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 子总电荷的绝对量,X=dQ/dm。
放射性污染与放射性污染物
•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 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
• 放射性污染物是指人类释放的各种放射性核素, 它和一般化学污染物的显著区别是放射性与化 学状态无关。
–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能放射具有 一定能量的射线。
– 除了在核反应条件下,任何化学、物理或生化的处 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这一特性。
• 1Gy=1J·kg-1=100rad, • 1rad=10-2J·kg-1=10-2Gy。
二、辐射量及单位
• 照射量X与吸收剂量D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辐射量。
– 照射量只能作为x或γ射线辐射场的量度,描述电离辐射
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 – 而吸收剂量则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反映被照介
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单位为库仑·千克-1(C/kg) ,目前尚无 SI单位专名。
– 暂时与SI并用的照射量的专用单位名称
是伦琴(Roentgen),符号为R,与SI单
位的关系为1R=2.58×10-4C·kg-1。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二)照射量
– 伦琴的定义是:在1Rx或γ射线照射下,在 0.001293g(相当于0℃和760mm汞柱大气压力 下1cm3干燥空气的质量)空气中所产生的次级 电子在空气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电单位的正离 子或负离子。
止还存在于地壳中的那些放射性核素.其中 最主要的有铀(U)、钍(Th)以及钾 (K)、碳(C)和氚(H)等。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人工辐射源是指由生产、研究和使用放 射性物质的单位所排放出的放射性废物 和核武器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是 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 1、核爆炸的沉降物 – 2、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 – 3、医疗照射 – 4、其他方面的污染源
秒。
–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符号为 Ci。
• 1Ci=3.7×1010Bq • 1Bq=1s-1≈2.703×10-11Ci。
二、辐射量及单位
• (一)放射性活度
– 可用克镭当量来表示γ放射源的相对放射性活
度。
• 1克镭当量表示一个γ放射源的γ射线对空气的电离 作用和1克的标准镭源(放在壁厚为0.5毫米的铂铱 合金管内,且与其子体达到平衡的1克镭)相当。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天然辐射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辐射 源,来自宇宙辐射、地球和人体内的放 射性物质。这种辐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地 辐射。
– 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当 量约为2.4 mSv(毫希)。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