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循证医学课件)第9章疾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的循证分析与评价(A)

否定了其因果效应。
☻上述情况说明——
病因/危险因素的证据,只有通过人体试验的 RCT最为可靠,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求证病因是可以或可能的。
☻如果找不到人体的RCT病因证据,那么应 检索与评价观察性研究的证据。
图 流行病学三角
二、轮状模型 又称车轮模型(wheel model) ☻此模型强调病因来自宿主及环境两方面。
宿主处于环境包围之中,类似轮状。 宿主是遗传作用的内核。 环境包括生物的、理化的和社会的环境 各部分的大小是有伸缩性的,以不同疾病而异。若环 境因素作用大,则图中的外环可变大些。若是遗传病 ,则表示遗传作用的核要变大些,环境“环”相应缩 小些。
(一)不同等级研究设计的证据
1.真正的人体试验性研究——RCT
以健康人体或特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试验制订 纳人与排除标准,以及科学的假设要求,选择一定数 量的合格研究对象,并随机暴露于病因/危险因素,然 后观察一定时间、分别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目标疾病的 发生率,以探求该致病因素发病对危险度RR值为223( 40/3414:1/19525)。
☻又如:
20世纪90年代,北美年轻妇女为美胸,整形医 院开展了硅酮注入乳房成形术,颇受欢迎,于 是接受整形手术的妇女竞达1400万人次之多, 术后有数百人发现局部症状或周围纤维病变, 也有发生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患者,对 此,引起了患者向法院诉讼。
WHO确定国际一流的医学检验中心对该 病的病因病原体进行国际协作研究,终 于通过国际广泛合作,弄清了引起该病 的病因是一种冠状病毒变异株。 定名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急性重 度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简称“非典”(severe
循证医学(5-病因循证)

精选2021版课件
42
4、是否符合病因推断的某些标准?
A、暴露是否发生在结局之前
有害因素的暴露是否发生在不良结局之前对确定因果时序是非常重 要的。例如,一份自杀与抗抑郁药氟西汀相关的报告曾引起争论: 到底是由于使用氟西汀而使人产生了自杀念头?还是这些人原本就 心理抑郁,有自杀倾向,因此才给予氟西汀进行治疗?对所有抗抑 郁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也没能肯定这一关联。
精选2021版课件
4
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能引起疾病, 称之为直接病因 结核菌与结核病 HIV与爱滋病
★与发病有关的间接因素,它们的存在, 能促进发病
居住条件差、营养不良、 社会经济环境恶劣、心理精神刺激等
精选2021版课件
5
危险因素
★某些疾病(如:发病率低的、潜伏期长的、危
四条标准: 1. 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案? 2、两组对治疗/暴露和临床结局的测量方法相同吗?盲法? 3、 对研究对象的随访期是否足够长? 4、 对危害的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推断的某些标准?
l 暴露是否在结局发生之前 l 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l 是否有治疗与不治疗正反两面的证据 l 不同研究之间关联是否一致 l 此关联是否有生物学意义
否 1/4 否 1/4
有
0/4
有
0/4
有
0/4
有
1/4
有
0/4
有
0/4
3/8 1/32 6/8 5/32
4.52 <0.05
8.0
7.16 <0.01
10.5
此次怀孕时使 用过雌激素
病例 对照
有 0/4 有 0/4 有 0/4 有 0/4 否 0/4 有 0/4 有 0/4 有 0/4 7/8 0/32
循证医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25以上
吸烟与肺癌的剂量反应关系
3. 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 即:危险因素存在 该病的三间分布
例:反应停事件
▪ 时间:59年上市,60年销售量
60年底,61年初新生儿畸型 61年12月停售,62年下半年以后新 生儿畸型
▪ 地点:西德、 英国、
欧洲其他国家、美国
▪ 使用人群:医师、教师、工程师
4. 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反映出一致性?
本节重点
▪ 评价某一病因学研究是否符合因果关联的
判断标准主要有哪几条?
▪ 病因学研究中,因果关联的强度有哪些?
OR/RR/AR/NNH各代表什么意义?
▪ 医疗决策的依据有哪些?
▪ (四)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
1.因果效应的时向顺序是否正确? 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因果关系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
2. 剂量-效应关系是否存在?
随着假定因素的量或暴露时间的增加,疾 病发生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亦相应增加。
251
死
亡
率
127
1/10
78
万
10
不吸烟 1~4
15~24
每日吸雪茄支数
二、临床意义:关联的精度与强度
▪ (一)因果关联的强度指标
OR :优势比(odds ratio) 见于病例对照研究 一般认为OR>4才有临床意义
R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见于RCT和队列研究
一般认为RR>3才有临床意义
▪ RR或OR=1:
露于某因素和非暴露者患某病危险性相同
循证医学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循证医学
第三部分: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严格评价
1.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2. 诊断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3. 治疗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4.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严格评价 5.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在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联的时序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有因才有果,作为原因一定发生在结果之前。
这是病因判断中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2. 关联的强度: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OR或RR值来描述。
在除外偏倚和随机误差的条件下,关联的强度可作为判别因果关系和建立病因假说的依据,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3. 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约可获得一致性的结论。
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
4. 关联的特异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也就是说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有某种因素的暴露才会出现。
从传染病的病因研究角度来看,常可确立某病原微生物与某疾病之间的特异性因果关联。
而从慢性非传染病角度来讲,大多情况下不易确立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特异性。
5. 剂量-反应关系:指某因素暴露的剂量、时间与某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的一种阶梯曲线,即暴露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则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6. 生物学合理性: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即所观察到的因果关联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解释。
7. 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
8. 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某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灭,则表明该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论证强度很高。
实验证据可来自人群现场试验,也可来自临床试验或基础医学实验。
9. 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一般来讲,在因果关联论证强度上,实验性研究大于观察性研究,有对照的研究大于无对照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于以群组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总之,在病因研究中,根据上述标准综合评估和判断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得出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直接在患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队列研究、前-后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非传统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及叙述性研究等。
3
2
1
按研究方法分类
定义:采用随机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或环境下,同步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评价试验设计。 用途:主要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用以探讨某一新药或新治疗措施与传统的、有效的治疗或安慰剂相比较,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或是否有效。它是目前公认的临床治疗性试验的金标准方法。在特定条件下也可用于病因学因果效应研究。
A
B
B
A
对象1
对象2
洗脱期
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对暴露因素不能进行控制,分组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是群体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01
也叫前瞻性研究,以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暴露程度进行分组,然后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疾病效应T,但可行性好,是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证据的较科学的研究方案,是非随机对照治疗试验证据的常用方案之一。
适用于病因学研究、防治研究、预后研究。
通过比较两组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可以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或特征)之间是否却是存在联系,联系的性质以及联系强度。
病例-对照研究原始研究证据
在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研究方法。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病例对照研究、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病例-双亲对照研究、病例-亲属对照研究以及单病例研究。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例题)

饮用咖啡 尿失禁
因-果效应顺序的确定主要有赖于前瞻性研究, 而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在因-果效应时相顺序 的确定上论证强度低。
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当暴露因素在剂量、暴露时间、暴露频度等方面与疾病的 发生和损伤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则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和个案报道
设计类型
性质
可行性
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多数前瞻性 少数回顾性 回顾性 断面
差
较好
++++
+++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
好 好 好
+ + +/-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相关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p
检索的数据库: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index0.htm) Pubmed () ……
病因学(etiology): 是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 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单一病因致病
单一病因
一种疾病
单一病因 多种疾病
多病因致病
多种病因
一 种 疾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宿主
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
循证医学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三角区3枚乳头状新生物,术前诊断膀胱肿瘤。 在积极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3天行经尿道膀胱肿
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出院前患者询问:
吸烟史和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是否与膀 胱癌有关?
术后是否必须戒烟并改用其它类型的 抗高血压药物?
各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在各个病人 不尽相同。
自然病史对病因学研究的意义
纳入病因学研究的对象要排除处于临床 前期的早期病例
正确确立观察期, 防止产生假阴性的结 果
内容
一. 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 病因学研究的方法 三. 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例
女性、64岁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吸烟20年,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钙
研究二、
Pahor M, Guralnik JM, Ferrucci L, et al.
Calcium-channel blockade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in aged populations.
Lancet, 1996,348: 493-497
主要内容
这是一项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该研究收集了美国3个地区71岁以上的未患癌症 的老年队列,分为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组和未服 用钙通道阻滞剂组。随访3.7年,在服用钙通道 阻滞剂的451例患者(1549人年)中,发生47例 癌症,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两组的癌症 发病率分别为 3.03%和2.17%,相对危险度为 1.4。
设计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描述性研究
性质 前瞻性
可行性 差
前瞻性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四、证据的评价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是否评价和报道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8)描述了如何评价和(或)控制混杂因素的措施;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研究目的 例:某医生欲了解目前关于激素类药物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如何?是否有合适的药物可以治疗、治疗效果是否肯定?
退出与失访 恰当: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 详细的描述 不恰当:没有提到退出和失访
计分 2 1 0
2 1 0
1 0
表4-5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评价指标
选择偏倚 随机序列产生 分配隐藏
实施偏倚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测量偏倚 研究结果盲法评价
随访偏倚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报告偏倚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 1.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 2.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标准 3.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熟悉: 1.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证据评价的基本内 容 2. 常用的证据评价工具
了解: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证据的来源 三、证据的分类 四、证据的分级 五、证据的评价 六、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七、证据评价举系统评价 2.临床实践指南 3.临床决策分析 4.临床证据手册 5.卫生技术评估 6.健康教育材料
三、证据的分类
(三)按照临床研究问题的类型分类
1.病因研究 2.诊断研究 3.治疗研究 4.预后研究 5.预防研究 6.临床经济学研究
四、证据的分级
Ø NOS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NOS量 表通过研究人群选择、可比性、暴露评价或结果评价三方面 共8个条目的方法,评价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Ø Ø 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 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 推荐评价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标准包 括11个条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目前流行病学对于艾滋病和乳腺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通
过对西非科特迪瓦阿比让的人群做了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是评估HIV感染
和侵袭性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其他的潜在因素也纳入了考虑范围。
本研究历时两年半,通过在科特迪瓦,阿比让的两家医院获得132个病例
组女性和120个对照组女性,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
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入选标准和条件是一致。有相同的机
会接触HIV。
2.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 否采用了盲法?
是,两组人员的血样和组织学标本都在Cytyc进行检查
分析,并且其他的如年龄,性伴侣个数,初次性生活时间,
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等都是通过专业人员通过严格
规范的问卷调查获得。此研究是否应用盲法对研究无影响。
10. 是否对影响结局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统计 学的校正?
巴瘤,宫颈完好,无宫颈疾病的病史。(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不单独按照年龄,社
会和经济地位单独分组)
排除标准:无组织学明确证据和宫颈发育不良的
宫颈癌诊断标准:由Cytyc给出宫颈组织学报告和HIV,HPV血清学报告,年龄,
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性伴侣人数等由专业研究人员通过规范的问卷调查形式
获得。
样本量:276例
(OR 49.3; 95% CI 8.2-295.7); 产次> 2 (OR 7.0; 95% CI 1.9-25.7) ,还有HIV
感染(OR 4.5;95% CI 1.5-13.6)。在大于40岁的女性中,危险因素是高危
HPV亚型感染(OR 23.5; 95% CI 9.1-60.6) ,产次 > 2(OR 5.5; 95% CI 2.3-
研究设计方案: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场所:阿比让两家教学医院。
研究对象:
1.
入选标准:实验组:1997-1999年,所有18-70岁的在 妇产科和肿瘤科诊断出
有宫颈 癌的女性
对照组:1997-1999年内所有在这两家医院普外科和肿瘤科由于肿
瘤,乳腺癌或者腹部手术接受治疗18-70岁的女性,无卡波西氏肉瘤和非霍奇金淋
3. 结果是否纳入了全部病例?
研究中对病例的排除率小于10%,故可接受
4.此项研究由于人数的限制,所取病例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结果会有潜在偏倚
5.病因学研究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不完全合理,本次研究未阐明HI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
的先后顺序,不能说明HIV感染是在宫颈癌发病之前还是
发生宫颈癌后才有HIV感染。
13.4),而HI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以上数据支持HIV
病毒感染是促进原有HPV感染的女性患宫颈癌的一个辅助因素的假说,因
此在HIV病毒流行区域推进宫颈癌筛查很有必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对于HI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文采用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阿比让两家医院的病例进行比较,揭示HIV感染对宫颈癌发病 的作用,从而达到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存在高危HPV DNA之间的关系。潜在因素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采用比值比和各
自的95%置信区间
结论:
HI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其会促进HPV感染的患者发生宫
颈癌,并且在年轻女性中更明显
评价
1.病因学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 设计方法?
是,其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且实
法获得。通过资料所得,HIV感染在病例组为16.7%,对照组为8.3%,,高
危HPV亚型感染在比例组为89.4%,对照组为31.1%。通过逻辑回归分析,
HIV感染与有高危HPV亚型感染的宫颈癌有关( (OR 3.4; 95% CI 1.1-
10.8),在40岁以下的女性中,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有高危HPV亚型感染
患者疑问:HIV感染是否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系?
提出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HIV感染是否增加宫颈癌的发病危险
问题词根 疾病
HIV感染+增加 宫颈癌
病因学研究的评价
GEORGETTE ADJORLOLO-JOHNSON, ELIZABETH R UNGER, EDITH BONI-OUATTARA, KADIDIATA TOURÉ-COULIBALY, CHANTAL MAURICE1, SUZANNE D VERNON5, MARCEL SISSOKO, ALAN E GREENBERG, STEFAN Z WIKTOR, TERENCE L CHORBA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IN CÔ TE D’IVOIRE: A CASE-CONTROL STUDY
ADJORLOLO-JOHNSON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10:242
6.危险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有否剂量效应
关系?Leabharlann 无7.病因学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 规律?
本研究不存在这种关系
8.病因致病的因果关系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 反映出一致性?
有多项研究涉及HI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但是
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9.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怎样?
此研究结果可促进和推动HIV高危人群的宫颈癌筛查。
主要结果的测试指标:
HIV感染分组: HIV-1-positive or dually reactive, HIV-2-positive,HIV-
negative
主要统计方法:逻辑回归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
1.在单因素分析中,比较了两个医院宫颈癌患者之间的区别,然后比较了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区别。又评估了对照组之间HIV的变异,以及HIV感染和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南开大学医学院 王勇
病例:
女性,34岁,主诉“阴道血性分泌物”,量多,腥臭,入院后行宫颈刮 片细胞学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异常,进而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宫颈鳞状细 胞浸润癌,入院抽血行血常规检验时,发现其手臂有密集针孔,部分溃烂, 怀疑患者有吸毒史,故行HIV病毒检测,发现HIV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