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与评价

合集下载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制定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如问卷调查、生物样本检测、统 计分析等。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按照研究计划,通过合适的方式收 集数据,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暴露
和结局信息。
数据清洗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 效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 行分析,评估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
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VS
详细描述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可以增加个 体患肺癌的风险,且吸烟的危害程度与吸 烟量、吸烟年限等因素密切相关。吸烟可 以导致多种类型的肺癌,其中鳞状细胞癌 和腺癌与吸烟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吸 烟还可以加速肺癌的发展和恶化。
统计方法
使用的统计方法是否合适、科学,以评估数据分析的可 靠性。
01
数据解读
对结果的解读是否客观、准确,以避 免对结果的误读。
02
03
可重复性
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以验证其可靠 性。
05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流程
研究问题的确定
明确研究主题
在评价病因学研究证据之前,需要明确研究主 题和目标,以便为研究设计提供方向。
临床试验证据的评价方法
单臂试验
只有一组受试者接受试验药物或治疗措施, 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估疗效。
双臂试验
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试验药物或对照治疗,以评估 试验药物或治疗措施的效果。
交叉试验
受试者在两个治疗周期之间转换,以评估两 种治疗措施的效果。
04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研究设计的质量
随机化分组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案例】
该患者出现的无明显诱因心绞痛发作,是否 和近期布洛芬的服用有关?
病因学问题,如何回答?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概 述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病因概念的演变
鬼神、上帝、天意
人 水
迷信阶段
木 金
火 土


朴素唯物主义
活的传染物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病原物
单病因学说
多病因学说
Lilienfeld的病因定义
(二)暴露因素与疾病间关联强度的精确度 如何?
除采用RR或OR值判断因果关联的强度外,还可采 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 关联强度的精确度,通常方法是计算RR或OR的 95%可信区间(95% CI),如果下限和上限值 不包括1.0,95%CI范围越窄,则其精确度高, 有统计学意义。
一、提出问题(PICO式问题)
P——patients or population(患者或人群):首发心梗 的老年患者 I/E——intervention/exposure(干预措施/暴露因素) :服用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 C——comparison(对照):未服用NSAIDs。 O——outcome(结局指标):心梗复发或死亡的风险。
优点:省时省力、可用于罕见病的病因研究、一果多 因的探讨。 缺点:容易受到各类偏倚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一种 可以施加干预措施,并可控制研究条件的 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给予不同干 预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局,从而判 断干预措施对结局的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RCT):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人为控制干预措施 ——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强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03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研究问题明确
总结词
病因学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研究问题。
详细描述
在进行病因学研究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包括研究的目的、重点和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 问题的明确有助于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设计合理
总结词
合理的研究设计是病因学研究的基础。
详细描述
研究设计需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来制定,包括样本大小、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研究人员需 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详细描述:研究终点是肺癌,需要确定研究过程中所涉 及到的肺癌类型和分期,以便更好地分析病因与疾病发 生发展的关系。
详细描述:在明确研究问题后,需要确定研究因素,即 与吸烟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吸烟年限、吸烟量、烟龄、 吸烟习惯等因素。
研究设计合理
总结词:设计合理
详细描述:针对这种病因学研究,需要采用多 种不同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探 讨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可重复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条件重复该研究,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是保证病 因学研究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相符合
总结词
符合现有知识体系的研究结果是病因学研究的必备要素。
详细描述
病因学研究结果应该与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符合,否则就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新的 研究成果也需要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互验证,促进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性研究
包括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等,通过随机对 照试验等方法,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明确因 果关系。
评价的目的和应用
评价目的
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系统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 些证据,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内容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内容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内容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是对某一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通过病因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病因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因研究的基本概念病因研究是指通过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病因研究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种类型。

观察性研究主要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找出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实验性研究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某个因素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二、病因研究的研究设计病因研究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病因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横断面研究是指在某一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其暴露和疾病的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选取已患病人群和未患病人群,回顾其暴露史,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情况。

队列研究是指选取一组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随访,比较两组人群的疾病发生率。

三、病因研究的数据收集病因研究的数据收集是指通过问卷调查、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收集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数据。

问卷调查是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采集人群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暴露史等数据。

医学检查是通过体检等方法,对人群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和检查,收集相关的生理指标和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验是通过对人群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化验,检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指标。

四、病因研究的数据分析病因研究的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通过计算频数、比例、均值、中位数等指标,总结和描述疾病发生的基本特征。

推断统计则通过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推断和分析,得出显著性检验和风险估计等结果。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疾病的原因和起因,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现代病因学的研究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分子生物技术、基因的检测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寻找疾病的起因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来寻找疾病的根源。

一、病因学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原因,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就是病因学的研究成果之一。

只有通过详细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及致病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现代技术在疾病病因学研究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疾病病因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找到一些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不同物种基因组的变异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同时,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自动化和高吞吐特点,也使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三、病因学中的遗传学分支病因学中的遗传学分支,是致力于研究遗传性疾病起源和发生机制的学科。

目前,遗传性疾病已占到所有疾病的50%以上。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与定位以及DNA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变得更加精准。

四、病原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病原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是疾病病因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探讨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发生机理和致病机制。

付诸现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例子。

病原微生物与人的宿主关系非常复杂,对于不同的人和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病效应也是不同的。

因此,基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结语总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医学领域的研究模式、方法和手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例题)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例题)
1.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
饮用咖啡 尿失禁

因-果效应顺序的确定主要有赖于前瞻性研究, 而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在因-果效应时相顺序 的确定上论证强度低。


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当暴露因素在剂量、暴露时间、暴露频度等方面与疾病的 发生和损伤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则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和个案报道

设计类型
性质
可行性
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多数前瞻性 少数回顾性 回顾性 断面

较好
++++
+++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
好 好 好
+ + +/-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相关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p


检索的数据库: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index0.htm) Pubmed () ……

病因学(etiology): 是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 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单一病因致病
单一病因
一种疾病
单一病因 多种疾病
多病因致病
多种病因
一 种 疾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宿主
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人群进行比较 ,分析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 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地区的特征 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从而推测其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 联。
汇报范围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种类
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等研究证据。
评价方法
包括证据的质量评价、一致性评价、适用性 评价等。
汇报பைடு நூலகம்容
包括评价结果、结论和建议等。
02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分类与特点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通过描述某一特定人群中疾病或 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从而推测 其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分析性研究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分类与特点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获取与筛选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应用与决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评价,为疾病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病因学研 究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需要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评价 。

循证医学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循证医学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 入院后经B超、膀胱镜等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
三角区3枚乳头状新生物,术前诊断膀胱肿瘤。 在积极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3天行经尿道膀胱肿
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出院前患者询问:
吸烟史和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是否与膀 胱癌有关?
术后是否必须戒烟并改用其它类型的 抗高血压药物?
各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在各个病人 不尽相同。
自然病史对病因学研究的意义
纳入病因学研究的对象要排除处于临床 前期的早期病例
正确确立观察期, 防止产生假阴性的结 果
内容
一. 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 病因学研究的方法 三. 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例
女性、64岁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吸烟20年,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钙
研究二、
Pahor M, Guralnik JM, Ferrucci L, et al.
Calcium-channel blockade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in aged populations.
Lancet, 1996,348: 493-497
主要内容
这是一项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该研究收集了美国3个地区71岁以上的未患癌症 的老年队列,分为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组和未服 用钙通道阻滞剂组。随访3.7年,在服用钙通道 阻滞剂的451例患者(1549人年)中,发生47例 癌症,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两组的癌症 发病率分别为 3.03%和2.17%,相对危险度为 1.4。
设计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描述性研究
性质 前瞻性
可行性 差
前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校正卡方检验X2=6.84
3. 95%可信限(上、下限)为1.23~4.16
分析方法(1:1配对)


暴露 病例
非暴露
暴露 r t
非暴露 s u
1.优势比(OR)=s/t 2.校正卡方检验X2=(s-t-1)2/(s+t) 3.95%可信限(上、下限)
分析方法(1:2配对)


++
+-
--
+r
s
t
病例
-u
v
w
1.优势比(OR)=(s+2t)/(2u+v) 2.校正卡方检验 3. 95%可信限(上、下限)
请教统 计老师
复杂统计分析
• 请教统计老师,利用计算机运算 – 分层法(消除混杂因素) – 剂量效应梯度 – 多变量分析(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法)
4.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3.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优点 – 样本量小,适用于潜伏期长的疾病 – 用于病因/危险因素、预后/预后因素、 防治/效果等研究
• 缺点 – 由果推因,属于回顾性研究 – 不是随机化、不能计算发病率,OR估 算RR
分析方法(不配对)
疾病组 暴露 a 非暴露 c 合计 a+c
1.成组病例研究(case series)
• 优点 – 对认识罕见并或新出现疾病有益 – 为研究提供有关线索与假使
• 缺点 – 属于描述性研究 – 无对-sectional study) 研究目标人群
普查或抽样 研究对象
有有 暴
病露
有无 暴
病露
无有 暴
病露
解: =0.05, =1.96, p=16%, q=1-p=84%, d= p 20%=3.2%,代入公式
N= 2pq/d2 =1.962 0 .16 0.84 /0.0322=504.21 所以需要调查500人左右。
3.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研究对象
病例组
对照组

研究(前瞻性研究、无合适对照组)
• 缺点:两组SMR相等不意味死亡规律相等
(七)比例死亡比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s,PMR)
• PMR=100%(观察组某原因死亡数/观察人 数总死亡数)/(对照组某原因死亡数/对照人 数总死亡数)
• 优点: – 适用于人口统计资料和死亡统计资料不 全的研究, – 当两组死亡率相等时,PMR=SMR
无无 暴
病露
2.现况调查
(cross-sectional study)
• 优点 – 研究疾病或事件发生率及其暴露状况 – 不产生选择偏倚 – 主要用于诊断试验评价 – 为病因提供粗线条的线索
• 缺点 – 无时序证据,因果关系不清
样本大小(均数)
• 公式:N=(s/d)2
• 例如:欲调查1岁婴儿血红蛋白含量,根据 以往经验标准差为35g/L,希望误差不超过 5g/L,并定=0.05,问需要调查多少样本?
混入病人血清 乙性肝炎病毒引起
(四)危险因素
• 概念:受其暴露后患病危险性增加的因素 • 意义:
– 可为病因,也可不是病因,仅为伴随因素 – 因果关系较难确定,如吸烟是冠心病的危
险因素,但对个体来说,并非吸烟者100% 患冠心病 – 准确性和重复性因具体危险因素而异 – 但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五)交互作用
(二)病因组分
• 充分病因=必要病因+补充病因 • 例如:肝癌的病因
– 内因、乙肝感染、黄曲霉素、水污染 – 内因、乙肝感染、酗酒 – 内因、黄曲霉素、丙肝感染 必要病因:内因 补充病因:乙肝感染、黄曲霉素、水污染、 酗酒、丙肝感染
(三)直接和间接病因
新胂凡纳明治疗梅毒引起黄疸的病因学研究 药物引起 不洁注射器
• 正交互(增效) – 作用结果大于各因素单独作用
• 负交互(拮抗) – 作用结果小于各因素单独作用
• 效应修饰 – 联系强度随第三变量的增减而发生改变
(六)标化死亡比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SMR) • SMR=100实际死亡例数/期望死亡例数 • 期望死亡例数=观察人数年标准人口死亡率 • 优点:适用于观察不能立即计算死亡概率的
非暴露 c 合计 r
-
Py0
-
Py
暴露组发病率p1=a/Py1 非暴露组发病率p0= c/Py0 总计人群发病率p= r/Py
研究目标人群 研究对象
暴露组
未暴露组




发 观察期





4.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优点 – 前瞻性研究 – 不易有回忆性偏倚 – 可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RR)
• 缺点 – 样本量要求大,周期长、不是随机化 – 失访偏倚
分析方法
发病组 不发病组 人年
暴露 a
-
Py1
解: =0.05,=1.96,s=35,d=5,代入公式 N=(s/d)2=(1.9635/5)2=188 所以需要调查190人左右。
样本大小(率)
• 公式:N=2pq/d2
例如:欲 研究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调查新生儿该 病毒宫内感染率,文献报道其感染率为16%,希 望误差为p的20%,问需要调查多少样本?
病因学研究与评价
授课内容
• 病因的基本概念 • 病因的确定方法 • 病因研究 的设计和分析 • 病因研究的评价和利用
(一)病因
• 概念:导致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 意义:
– 诊断、预防、治疗的基础 – 单因(一因一果):传染病、中毒 – 多因(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
果):慢性疾病 – 了解一个病因组可显著预防或控制疾病
• 缺点:不能计算死亡率
(一)确定病因的步骤
解释
结果
选择 测量 偏倚
机遇
有联系


有可能
不可能
混杂


原因
(二)确立因果关系的要素
• 先因后果 • 联系强度 • 剂量-效应关系 • 反证法 • 一致性、合理性和特异性 • 类比
(一)方案选择及其优缺点
随机对照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成组病例研究
对照组 b d
b+d
合计 a+b c+d
N
1. 优势比(OR)=(a/c)/(b/d)=ad/bc 2. 校正卡方检验 3. 95%可信限(上、下限)
例如
饮酒
饮酒和心肌梗死的关系
梗死组 对照组
合计
71
52
123
不饮酒 29
48
合计
100
100
77 200
1. 优势比(OR)=(a/c)/(b/d)=ad/bc=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