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
临床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临床研究的内容和要求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医疗实践和促进患者的健康。
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研究病因、病理生理学等问题,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临床研究的内容和要求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临床研究的内容1. 病因学研究:临床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探究疾病的成因,寻找疾病的风险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
例如,在癌症领域中,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模型,来研究致癌物质、基因突变等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
2. 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临床研究中,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揭示疾病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通过对人群的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特定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
临床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科学的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二、临床研究的要求1. 整体设计合理:临床研究需要有合理的研究设计,包括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群体的选择标准、样本容量的确定等。
研究人员应遵循伦理原则,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准确可靠:临床研究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人员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误差的发生。
3. 统计分析严谨可信: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需要遵循统计学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人员应正确选择适用的统计学方法,并遵循统计学的假设和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4. 伦理审查合规:临床研究涉及人体或动物实验,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和法规。
研究人员应提交研究计划和伦理申请书,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后方可进行实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应保护患者和动物的权益,并确保他们的知情同意。
病因学研究

从某病因的多效应来看是正确的
多因单果: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耐量异 常、高胰岛素血症与吸烟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多因多果:高脂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和饮 酒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大肠癌和乳腺癌。
病因有联合作用 1、独立作用 2、协同作用 相加、加强、拮抗作用 3、相继作用
第九章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 价
Evidence-based etiology/harm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掌握评价病因性研究的真 实性原则(validity) 掌握评价病因性研究重要 性原则(importance) 学会应用病因性研究证据 的结果,解决临床问题 (applying)
持均衡,或对不均衡进行校正。研究结果
发现宫内雌二醇暴露与阴道腺癌之间有很 强的联系(P <0.00001),无需在2O年后就 可得出结论。
如同队列研究一样,病例对照研究也容易 受到未识别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所得 结果的论证强度较低。
➢ 适用于少见病、有很长潜伏期疾病的研究 ➢ 时间短、省钱省力 ➢ 对病人无害
术后是否必须戒烟并改用其它类型的 抗高血压药物?
步骤一:提出临床上需解决的问题
吸烟是否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危险?
问题词根:
吸烟+增加
疾病或不良反应: 膀胱移行细胞癌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癌症的危险?
问题词根:
钙通道阻滞剂+增加
疾病或不良反应: 癌症
步骤二、根据问题检索相关的最佳临床 研究证据(寻找证据)
病因包括
★直接病因: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 能引起疾病,称之为直接病因 结核菌与结核病 HIV与爱滋病
《病因学研究》课件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病因学为我们提供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基础。通过了解病因,我们可以采取 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影响。
病因学与临床诊断
病因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病因学的前沿研究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为病因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病因学的发展趋势
未来,病因学将与精准医学相结合,实现个性化治疗和疾病预防。这将为人类健康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病因学研究》PPT课件
探索病因学,揭示人类健康之谜。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病因学的起源、分 类、研究方法,以及与遗传、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关系。
什么是病因学?
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机制的学科。通过探索病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发展出预防 和治疗疾病的策略。
病因学的发展历史
从古代的四体论到现代的分子病因学,病因学在不同时期和文化中得以演变 和发展。它的进步推动了医学和人类健康的进步。
病因学的分类
遗传病
探索基因对疾病发生的作用。
肿瘤
揭示癌症的致病机制。
感染性疾病
研究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自身免疫疾病
了解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病因学的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研究源自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来发现疾病与因素之间的关联。
2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病因假设。
3
基因编辑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

1、病因学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 、 计方法
该文章采取的是病例对照研究,吸烟作为对 照的暴露因素,把1987 年~1994 年县人民 医院等确诊的113例肺癌病例作为病例组,对 照组采用1∶1配比法,同时收集来院就诊的无 肺部症状、体症的非呼吸系统疾病 113 例男 性病人作对照。做到了病例与对照在配比因 素上均衡。 该调查严格控制混杂因素 ,病例与对照组 之间性别、民族全部相同 ,职业相同者占 97.35 %,年龄相差在 2岁以内者占 47.78 %, 在5岁以内者占99.98 %。病例和对照均无接 触石棉、放射物质等职业史。 因此,该研究的可比性好,设计方法论证强度高。 因此,该研究的可比性好,设计方法论证强度高。
(5)吸烟方式与肺癌的关系。以口
腔吸烟为浅吸烟,肺吸烟为深吸烟,深 吸烟患肺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浅吸 烟,OR = 27 , (χ2= 22. 32 ,P < 0101) , 见表7 。
总结:由以上研究可知,吸烟 与肺癌的联系强度高。特别是 由表 7 可以看出 ,肺吸烟方式 引起肺癌危险性最大 ,肺吸烟 危险性是口腔吸烟的 27倍 ,因 果联系强度为“很强”。
7、病因学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 、 该篇没有对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用 现代的生物医学知识加以解释。所以病因 学效应的生物学依据不充分。
8、病因的致病效应是否特异 、
特异性是指某一致病因素仅能引起专一的疾病。 文章中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包括: 吸烟量与 肺癌的关系 开始吸烟年龄与肺癌的关系 吸烟年 限与肺癌的关系 吸烟方式与肺癌的关系 肺结核、 但是吸烟也是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 肺结核 慢性支气管炎、 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所以吸烟这个 肺疾病 病因的致病效应不具有特异性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

生 机体 社
物
会
遗传内核
理化
2021/3/29 星期一
10
致病因素网:(web of causation)
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错 各有前因后果 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构成一个致病因素网
2021/3/29 星期一
11
直接病因或主因( proximity of cause ): 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能引起疾病,具 有特异性。
③化学因素,如农药、化学药品、各种营养要素 等。
2021/3/29 星期一
19
(二)多病因概念 multiple-factorial etiology
一病多因(相乘、相加、拮抗), 一因多病, 多 因多病
弄清每个致病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强弱及 其相互关系,便于采取综合措施,打断病因链。 病因链Causal chain:一种疾病的发生常常 是多种致病因素先后或同时连续作用的结 果。
EF暴露组=
a/(a+b)
=(RR-1)/RR
其意义表示病因暴露组的这部分患者确为该病 因所致。
2021/3/29 星期一
36
4、总体的病因学分数:将病因暴露组的EF 乘以病因暴露组发病人数与患者总数之比 [a/(a+c)]所得的值,它表示在总体的发病 者中,这一部分患者确实与被研究的病因 有关。
2021/3/29 星期一
31
干预性研究:采取禁止生产、销售反应停, 教育孕妇停止服用反应停等措施,使海豹 肢畸形患儿发生率相应锐减。
基础试验研究:用小鼠、大鼠及猴子作动 物实验,结果均能发现致畸作用,而且猴 子的畸形综合症与人类相似。
2021/3/29 星期一
关于病因学案例

关于病因学案例——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首次爆发的病因学研究一、流行病学关于病因研究的一般步骤描述——分析——实验三部曲:1.提出假设:常用Mill J S的逻辑推理方式①求同法:在相同事件间找共同点。
如在待研究病因的所有患病者之间找共同点。
②求异法:在不同情况间找不同点。
如在患病与未患病间找差异点。
③共变法:看疾病发生频率及强度是否与某因素的变化相关。
④类推法:若所研究疾病与已知病因的某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可推想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
⑤排除法:对多种可疑病因一一排除,剩余的最难排除的因素很可能就是病因。
2.分析性检验假设:一般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后作队列研究3.实验验证病因:指基础医学实验研究,可有①生化实验:对营养代谢药物毒物等进行鉴定②微生物学实验:当疑为传染性病源微生物致病时可用③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从分子水平研究可疑病因及其致病机制。
④动物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证实病因假设。
另外还有临床研究。
二、1.病因假设的建立:①求同法寻找共同点:最初出现的病例以病因未明的临床少见病例加以处理,随着相似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的病例不断出现,临床医生开始将患者作为一群体共同研究。
开始查阅文献,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动员患者认真详尽回顾并前1个月接触史,以查找可疑病因。
②早期病例发病危险因素的排查,寻找可疑病因线索:由参加H饭店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人员聚集发病现象找到可疑病原地——H饭店,继而发现可疑传播途径——特色生拌凉菜③排除法依次排除可疑病因:W市卫生局组织大会诊,分析疫情,对可能病因进行一一排除。
对病因做出初步推断: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蠕虫蚴移行症),以广州血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幼虫移行症可能性最大。
④病因假设建立:通过文献调查,在高度怀疑“神经系统蠕虫蚴移行症”的前提下,经调查证实有明显“聚集发病现象”、“集体聚餐”食用“特色生拌凉菜”的暴露接触史,“生食螺肉感染蠕虫蚴”的病因假设成立。
2.病因假设的论证:①病例调查研究:拟定调查表,指派调查人员对早期患者患病前的生活接触史进行全面细致的回顾性询问调查,尤其生活饮食方面的暴露情况。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内容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内容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是对某一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通过病因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病因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因研究的基本概念病因研究是指通过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病因研究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种类型。
观察性研究主要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找出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实验性研究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某个因素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二、病因研究的研究设计病因研究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病因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横断面研究是指在某一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其暴露和疾病的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选取已患病人群和未患病人群,回顾其暴露史,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情况。
队列研究是指选取一组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随访,比较两组人群的疾病发生率。
三、病因研究的数据收集病因研究的数据收集是指通过问卷调查、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收集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数据。
问卷调查是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采集人群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暴露史等数据。
医学检查是通过体检等方法,对人群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和检查,收集相关的生理指标和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验是通过对人群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化验,检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指标。
四、病因研究的数据分析病因研究的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通过计算频数、比例、均值、中位数等指标,总结和描述疾病发生的基本特征。
推断统计则通过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推断和分析,得出显著性检验和风险估计等结果。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疾病的原因和起因,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现代病因学的研究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分子生物技术、基因的检测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寻找疾病的起因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来寻找疾病的根源。
一、病因学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原因,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就是病因学的研究成果之一。
只有通过详细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及致病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治疗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现代技术在疾病病因学研究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疾病病因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找到一些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不同物种基因组的变异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同时,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自动化和高吞吐特点,也使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三、病因学中的遗传学分支病因学中的遗传学分支,是致力于研究遗传性疾病起源和发生机制的学科。
目前,遗传性疾病已占到所有疾病的50%以上。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与定位以及DNA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变得更加精准。
四、病原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病原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是疾病病因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探讨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发生机理和致病机制。
付诸现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例子。
病原微生物与人的宿主关系非常复杂,对于不同的人和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病效应也是不同的。
因此,基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结语总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医学领域的研究模式、方法和手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 Morbidity is a contributing cause of diagnoses, which are recorded in medical charts or death certificates, as well as self-reported on questionnaires. These diagnoses and recordings have varying sensitivities and specificities.
Epidemiology. 2001,12(1):114-122.
• A. The original cause of the imag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episcope is the association (if it exists) between the causal agent and morbidity.
– 因素(factor)存在→人群疾病发生的概率(risk)↑ – 因素(factor)消失→人群疾病发生的概率(risk)↓
Abraham Liliendeld
病因模型
• 生态学模型 • 疾病因素模型 • 病因网络模型 • 充分病因集合模型(Rothman’s pie)
影响健康的因素
政治 生物
病因学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方卫纲 黄晓明
病因学研究
• 前言 • 基本概念 • 研究方法 • 测量指标 • 评价原则
前言
• 流行病学
–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 随机 • 非随机
– 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research)
•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 分析性研究(analytic epidemiology)
推断标准(Bradford-Hill Criteria)
• 剂量-效应关系(biological gradient)
– Are increasing exposures (i.e., dose and dura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risks of disease?
因素E + 因素B
或
因素D + 因素A
或
因素F + 因素C
疾病X
病因的分类
• 直接病因(近因)
– 引起疾病的直接因素
• 间接病因(远因)
– 与发病有关的间接因素
直接病因与间接病因
因素A
疾病X
因素A
因素B
因素C
疾病X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 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 • 使疾病发生概率(风险)增高的因素
• 一致性(consistency across investigations)
– Have the results been replicated by different studies, in different settings, by different investigators, an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误差(error)
• 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地方 • 误差的分类
–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机遇(chance)
• 随机抽样/测量时随机出现的变异 • 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呈正态分布
–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偏倚(bias)
• 对象选取/测量/分析时的方法学缺陷 • 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 Is the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a very specific disease rather than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 类比性(Analogy)
– The effect of similar factors may be considered
• 试验证据(experimental evidence)
– Is there evidence from true experiments in humans?
• 生物可能性(biological plausibility)
– Is there a credible biological or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can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推断标准(Bradford-Hill Criteria)
"None of my nine viewpoints can bring indisputable evidence for or against the causeand-effect hypothesis and none can be required sine qua non”
推断标准(Bradford-Hill Criteria)
常用 • Strength • Consistency • Temporality • Biological gradient
不常用 • Coherence • Experiment • Analogy • Specificity • Plausibility
偏倚
•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 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 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
– 如:志愿者,方便样本,研究对象不同意/失访
•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由于测量、观察或资料收集过程中存在方法问 题,使获得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 Hill
Hill, Austin Bradford (1965). “The environment and disease: association or caus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58: 295–300.
Berkman et al. Soc Sci Med. 2000 Sep;51(6):843-57
Glass & McAtee. Soc Sci Med 2006;62:1650
Healthy People 2010
Association is NOT Cause
机遇Chance (random error) 偏倚Bias (systematic error)
DAGs的作用
• 用图代表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 有效组织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 找出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 找出混杂因素 – 找出中介因素
• 分析时可避免过度调整
Causation of Bias: The Episcope
FIGURE 1 . “The Episcope.” A user of epidemiologic evidence sees a “known” RD (kRD) that results from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like light rays through a telescope, from a causal (“aetiologic”) RD (aRD) in a target population, through layers of “lenses” and “filters.” Each layer is a distinct domain where certain types of biases operate, potentially adding additional distortions to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est. Domains a through k are illustrated in Figures 2-10.
行为
遗传 年龄
性别 种族
民族 经济 物理 化学
社会 宗教 政策
文化 医疗
环境
…… …… ……
生态学模型
宿主
生物环境
社会环境
遗传内核
宿主
致病因子
环境
流行病学三角
理化环境
轮状模型
疾病因素模型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疾病
远因
近因
病因网络模型
Rothman’s pie
推断标准(Bradford-Hill Criteria)
• 符合性(coherence)
– Is the associ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 特异性(specificity)
因果推断标准
• 单病因致病
– 科赫假说(Koch, 1882)
• 患者体内均能检出引起该病的 病原体(必要病因)
• 其他疾病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 原体(效应特异性)
• 该病原体能够从患者体内分离 培养,接种易感动物能复制该 病(充分病因)
• 能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到相同 病原体
• 多病因致病
Robert Koch
– 如:回忆偏倚,调查者偏倚
混杂(Confounding)
• 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程度受其他因 素的干扰
Exposure
Outcome
Confounding
Exposure
Out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