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考试易错点

合集下载

巧记高考易错的十大标点符号

巧记高考易错的十大标点符号

巧记高考易错的十大标点符号“。

”句号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同样很值得尊敬。

【常见错误】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问号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1.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3: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用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示例2: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标点符号易错集锦

标点符号易错集锦

常见标点符号用法1.顿号(1)概数内部不能用顿号。

如:这个xx大约十二三岁。

(2)句子内部并列的词、短语之间能用顿号,而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甚至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观光旅游。

在这里,“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等都是句子而不是短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2.分号分号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二是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用分号。

这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的可能性大些。

另外还要注意,若干个分句,只要其中有一个分句后面用了分号(分句内部有逗号),那么其他分句的后边也要用分号(尽管它们的内部没有逗号)。

如: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3.冒号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和总结上文。

大家要注意的是,冒号应管到它后面那个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末尾的不能用冒号。

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xx、xx、xx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冒号应删去或改为破折号。

4.问号(1)在选择疑问句中,问号要打在末一个分句之后。

如:这次旅游,你是去瞻仰故宫呢,还是去攀登泰山?(2)倒装句的问号打在句子的末尾。

如:是不是肚子疼呀,小朋友?(3)句中虽然出现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

如:我也不知道他明天会去哪儿。

(4)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如: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5.引号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引号的使用问题。

引用别人的话,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种情况。

独立引用,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里边。

如:xx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非独立引用,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中间,引文后不加标点;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末尾,句末的标点要放在引号之外。

标点符号易错点分析

标点符号易错点分析

标点符号易错点分析河北易县中学刘丽华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我们首先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用法,掌握了基本用法后还要熟悉易出错的地方,这样才易于在较短的时间做出准确判断。

为此,我对标点符号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总结,针对易出错的几种标点进行了整理。

1、问号问号容易出错的有四种情况,倒装句、选择问句、连续问句和有疑问词的非疑问句,因此谨记:(1)倒装句只在句末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如:怎么了,你?(2)选择问句一般中间用逗号,句末才用问号。

如: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连续问句每问都要用问号。

如:你叫什么?住在哪里?(4)有疑问词不一定是疑问句,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如:我不知道谁拿走了我的书。

2、叹号叹号需注意两种情况(1)倒装句中叹号用在句尾,句中用逗号,如:多么美丽呀,我的祖国!(2)感叹句子前边有叹词,只在句尾用叹号,前面的叹词后面用逗号不用叹号。

如:唔,这令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3、顿号顿号需注意的情况比较多,有六种(1)并列词语相互联系紧密又为人们熟知的,读时不需停顿,不用顿号。

如: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青红皂白、中小学、教职员工、中西部(2)概数中间不能停顿。

如:三四里、八九岁(3)不是概数而是相邻数字,中间需用顿号。

如:退居二、三线,我教三、四班(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我买了许多水果,苹果呀,橘子呀,香蕉呀,哈密瓜呀…(5)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可以递升为逗号。

如:过去、现在、将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6)并列短语做定语时用顿号停顿,做补语、谓语、状语时用逗号停顿。

如:她头发很长,衣着时髦,走路一扭一扭的。

4、分号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也用分号,分号使用时要注意两种情况(1)分句内部用了逗号的基础上,分句间才能用分号(2)该用分号时不要误用句号。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顿号1.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考点、易错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考点、易错点

顿号1.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二年级语文:标点符号十大易错点解析

二年级语文:标点符号十大易错点解析

二年级语文:标点符号十大易错点解析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

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高考标点符号题中常见的易错点例析

高考标点符号题中常见的易错点例析

高考标点符号题中常见的易错点例析了解高考标点符号题的常见易错点有助于考生抓住标点符号知识复习重点,从而快速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及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下面就标点符号常见的易错点举例加以解说。

1.概数中间加顿号。

例题: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

例如: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

例题: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

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

例如: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非疑问用问号。

例题: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解析〕: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中)才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该句是陈述语气,因而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无疑而问,但常需要表示强调,所以,句末要用问号。

例如:“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标点符号易错用法优质课件27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标点符号易错用法优质课件27张

7.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放在书名号之外。8.“指南”“手册”“白皮书”作为书名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9.报社、杂志社名,为明确报刊的名字,通常在报刊的名字上加书名号;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也可省去书名号;10.报刊等传媒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包括报刊名、专刊名、专版名、栏目名、文章消息报道标题,都应用书名号而不用引号。如果报刊名和专刊名、专版名一起使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加书名号。

句号、问号和叹号
1、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句末。例:①怎么啦,你?②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小祖宗!(错误)2、选择问,有三种情况(变化点1)(1)一般情况下,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例: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2)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以不用逗号。例:①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3)当选项较长或较多,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例:①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②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注意:区别选择问和连续问。例:①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呢,还是我呢?你我都不能去吧?(选择问)②你要走了吗?几时?我陪你去吗?(连续问)
3、同一句话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竞争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应将后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4、“说”在引文之前用冒号,“说”在引文之中用逗号,“说”在引文之后用句号。例:①张老师说:“学习就怕‘认真’二字。”②“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③“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间的逗号改成顿号。)
2.逗号和冒号的功用混淆。
例如:
你们看,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三句话的总括,应将其前面的“,”改为“: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是转述,两个“?”应改为“。”)
3.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连续问要句句用问号,但选择问句各句表达的是一个语意连贯的意思,所以只在句末用问号,句中各项间用逗号。
例如:
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一枚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上的裂纹?(前两个“?”均要改成“,”)
2.标点与功能相同的的文字并用,诸如“冒号”与“是”,“破折号”与“即”、“就是”,“省略号”与“等等”。
例如: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省略号和“等”作用相同,应删去一个。但若省略部分做定语,则必须删去省略号。)
九、“说”后标点不明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①放在引用话前,后用冒号;②放在引用话之间,后用逗号;③放在引用话后,用句号。
”)
3.书名号和引号功用混淆。如:
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准不会跑题。(主题、考试、活动名称,只可用引号。
将“《》”改为“”)
五、层次含混
例如:
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B、草堂留后世,诗圣著春秋。上面这幅对联,对仗非常工整。
C、生活中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相对立而斗争,相依赖而共存,我们不能因为幼稚的爱憎而一味向往、追求那美好而虚幻的世外桃源。上面这句话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
D、香菱笑道:
“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上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二、标点滥用
1.冒号滥用。有两个表现:
①用冒号,破坏了语意表述的连贯性,②一个句子中连用两个冒号。
例如:
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
“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属第①种,“:
”去掉)
2.引号滥用。引号用法主要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③指明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
xx对灾民说:
“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有道是„团结就是力量嘛。‟”(句中“有道是”的内容不含“嘛”,弄清了这个范围,“嘛”应置于单引号外。
八、使用重复
1.具有相同功能的标点并用。
例如:
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句中破折号和括号作用相同,均表解释说明,应删去其中一个。)
2.句内注释与被注离位。只注释句中某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内注释须紧贴被注释的词语,句外注释须放在句子之后。
例如:
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括号内容应紧贴“六气”)
七、范围不清
1.书名号使用范围不清。
例如:
怎样进行国学研究?怎样振兴国学?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编发了“重振国学”的一组争论文章(两个“?”应改为“,”)
2.间接转述用问号。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是讲述者的间接转述,不是当事人的直接发问,所以其后不能用问号。
例如:
xxxx念何书?xx道:
“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
A.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答案:
C(2011贵州省遵义市)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她笑笑说:
“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第一个“!”改为“,”)
xx语文标点符号精华试题汇编
(2011北京市)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括号里的文字不能注解“详细地址”,属滥用,删去。)
4.顿号滥用。集合名词、概数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二、三十米”,是概数,顿号去掉。)
5.逗号滥用。滥用逗号会导致语意不连贯而出现歧义。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答案:
C
(2011湖北潜江„)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法。(1分)①曾几何时,“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流行全国。②这句褒贬不一的谚语,既说明湖北人聪明,又暗含着湖北人狡猾的意思。⑦其实,聪明与狡猾只有一墙之隔,这墙就是诚信。④诚信之上是聪明,是大智慧,诚信之下则是狡猾,是小肚鸡肠。⑤诚信是什么?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诚信是招商引资的软环境,也是一个地方的魅力所在。⑦湖北有建设诚信体系的基础,古有“季布一诺”,今有“信义兄弟”,这些都是讲诚信、重承诺。
C.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
D.黄莺儿羞涩地躲在绿柳深处,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花喜鹊高兴地站在高枝上,向人们报告着激动人心的喜讯。
答案:
B
(2011陕西)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C
(2011湖北黄冈)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答案:
C
(2011福建省三明市)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场帝扬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D.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
例如:
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依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并”前用逗号,导致语意不连贯而出现歧义,删去逗号,意思可明确为:
“依照法律规定”同时限制“征用”和“补偿”。)
6.句号滥用。主要指句内括号末句、作定语的非独立引用末句和省略号后面不能用句号。例如: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引号内的句号多余,删去。)
(点号作用之一是表明层次,避免语意含混。句中第四、六个“、”应改为“,”)
六、位置不当
1.引号与句末点号错位。①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②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如: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本句属于②情况,应将“。”放在后“”外)
答案:
B
(2011山东泰安)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B.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例如: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比例。(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影视歌曲名等的符号,诸如产品、奖品、单位、活动、课程、竞赛、展览会、讨论会、交流会等名称均不能使用书名号。句中“《》”应改为“”)
2.加引范围不清。
A.“哎呀。xx美了!”xx说:
“我非常满意!”
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