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史的感受
数学史读后感

数学史读后感《数学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而《数学史》这本书则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展示了数学的演变历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在《数学史》这本书里,作者从古希腊开始,一直讲述到现代数学的发展,详细介绍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学、埃拉托色尼的筛法、阿拉伯数字的传入、无理数的发现等重要的数学成果和事件。
这些成果不仅引领了数学的发展方向,也对其他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我更加明白了数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史》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数学家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不放弃,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创新。
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不为困难和挫折所动摇。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数学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对我而言,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我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放弃自己,并且持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阅读《数学史》,我也意识到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中,我们需要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概念来解决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史》这本书也揭示了数学的美感和哲学价值。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更是一门追求真理和美的学问。
在数学中,有很多美妙的理论和公式,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导和计算,更蕴含着深奥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数学发展史课程的心得体会

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 极限理论,加上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从而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
体会二:激发精神:数学大师的执着、爱国
学过数学的人应该都知道勾股定理吧!那你知道是谁最早发现的吗?在西方的文献中一直把勾股定理称作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是希腊论证数学的另一位祖师,并精于哲学、数学、天文学、音乐理论;他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学当作一种思想来追求,去追求永恒的真理。你知道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人谁吗?当我们学校组织高一段的同学去平阳春游,参观了苏步青的故居后,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决。而且对苏步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他身上发现爱国
最后,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念而得到解决。两个几何线段,如果存在一个第三线段能同时量尽它们,就称这两个线段是可通约的,否则称为不可通约的。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就不存在能同时量尽它们的第三线段,因此它们是不可通约的。很显然,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其实我翻了一下有关数学史的资料,微积分的雏形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阿基米德的逼近法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无限小分析的基本要素,直到2100年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开辟了新的天地——微积分。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
数学史学习体会范本

数学史学习体会范本数学史是一门既有深厚学问又有广阔视野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史,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历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思想方法,对我的数学学习和素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数学史给我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数学思想的迭代和进化过程。
通过研究古代数学家的贡献,我明白了他们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发展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是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得出的,而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是从解决农田测量问题开始的。
这些案例使我认识到数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每个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都有它自身的背景和场景,这为我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其次,数学史使我了解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集体努力的结果,不是个别天才的创造。
虽然我们经常听到像欧拉、高斯、牛顿这样的数学巨匠,但实际上,数学的进步是通过多个数学家的合作和互动取得的。
例如,勾股定理是在古希腊时期由不同数学家提出和证明的,而无理数的发现也是由不同数学家的努力积累而得出的。
这种合作和互动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醒我在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数学的发展需要集体智慧和合作,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数学史给我展示了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和古印度的代数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
这使我认识到数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这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方式和途径,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和思考数学的本质。
最后,数学史给我提供了一个全局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
数学是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明白了数学对科学、工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学数学史的收获和感悟4000字

学数学史的收获和感悟4000字☆ 第1篇:学数学史,就像是挖宝一样,每次都有新发现。
你想想,从古埃及人用绳子量地,到希腊人开始琢磨几何图形,再到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每一个进步背后都藏着一群聪明绝顶的人。
我就记得有一次,研究阿基米德怎么算圆周率,那可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竟然能想到用多边形逼近的方法,这得多大的脑洞啊!话说回来,学数学史的时候,我还真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了解到费马大定理,那个困扰了数学家们几百年的难题。
听说费马在一本旧书的边缘随手写下了这个猜想,还说他自己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证明方法,可惜地方太小写不下。
这下好了,给后世的数学家留下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直到1994年安德鲁·怀尔斯才真正证明了这个定理,这一路走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它废寝忘食。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微积分之争。
这两位都是天才级别的大佬,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
但当时两人谁也不服谁,争论得不可开交。
后来呢,历史证明微积分确实是个好东西,不管是谁先发明的,现在都成了我们学习的基础工具。
想想看,要是没有微积分,那些复杂的物理问题该怎么解决?简直不敢想象。
我特别喜欢数学史里的一个小故事,是关于高斯的。
据说小时候的高斯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老师让全班同学计算从1加到100的总和,大家都埋头苦算,只有高斯很快就算出来了。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原来他发现了配对求和的方法,把数列首尾相加,一下子就得到了答案。
这种思维跳跃性真是太厉害了。
有时候我觉得,学数学史就像是在读一部部英雄传记。
每个数学家都在自己的时代里发光发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花费一辈子的时间。
而这些努力的结果,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
比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告诉了我们任何足够强大的逻辑系统都会有其局限性,这对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次,我在研究图灵机的时候,深深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图灵提出的这个概念,虽然简单,但却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数学史读后感

数学史读后感数学史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史读后感1首先,看到这本书后,第一个感觉是这本书太厚了,肯定无聊。
而第二个印象是在每一个概念后的“见数学概念小史某某页”,然后这最重要的事是这书讲了这我不曾了解的事。
从过去到现在,先是古埃及人,他们的方法对于现代太不实用了,但是他们还是聪明,知道用符号,用两个符号来表示1()和10(),这东西就是幂,在生活中肯定很少用,而且我还发现这数学呢我一直认为是想从简单到复杂,但是并不是如此,可以说是相反的。
比巴伦的数学家们特别有趣,造的题目也有趣,不实用,但是很好玩,在本书的15页,有这原题,这大概就是用一根芦苇去测量田有多大,其实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但是看完头都大了,不知到底在讲什么。
继续读着,诶!看见了老熟人——欧几里得,从小学周围的人都在谈论着他,给我讲他的旷世巨作《几何原本》,过去经常说“好,好,好,《几何原本》好。
”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书居然是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写的,我一直认为他是希腊人,但是他居然是埃及人,这好奇怪,据书中说有很多的希腊数学家都不是希腊人。
继续读,数学也和天文学有关,从天文学中又出现了三角学,原来三角学是从天文学出来的,在读阿拉伯数学时,看见了“杨辉”三角形,但是这书中的是“帕斯卡三角形”,其实也是“杨辉”三角形,所以后者好记些。
微积分里面看见了伽利略,但是似乎不是他的主场,所以不管他,微积分这里知道了流数和微分基本上都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导数。
他们的发明者分别是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这特别熟悉了,这莱布尼茨是个律师和数学家,他最可以的是他的公式几乎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写下。
在各个学科每每留下了著作。
还有一个人让我记住了,叫做欧拉,不光名字好记,他自己也是一个喜欢记的人,据书上所说,他可以说是一个论文天才也是数学天才,因为只要他有一个好的方法,自己马上就写一篇论文,来记下自己的观念。
2024年数学史学习体会

2024年数学史学习体会2024年,作为一个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我对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不仅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现代数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2024年数学史学习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
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几千年来数学家们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的结果。
从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到近代的欧洲数学家们,每一位数学家都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才能使数学不断发展。
其次,学习数学史让我对数学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运算的集合,而是一门有机的学科,其内在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是其发展的基础。
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代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数学家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注重证明和推理,都追求简洁而优雅的解决方法。
这使我对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进行数学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另外,在学习数学史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数学成就。
例如,古代希腊人在几何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严密的推理和证明,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几何学体系。
在代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家在中世纪时期对代数学进行了重要的贡献,开创了代数学的新篇章。
这些成就不仅仅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对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期待。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我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普适性和应用性。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数学始终是一门普遍的语言,它不仅存在于纯粹的数学理论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和实际问题中。
数学的应用不仅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还延伸到经济、金融、医学等领域。
这使我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数学的学习机会。
最后,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我对数学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将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精选9篇)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精选9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简史》心得体会篇1数论专家写的数学历史简史,条理性,逻辑性强,作者奇才博学,读书多,文字精彩,有大手笔。
整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精彩。
特别是他对于过去世界数学历史的回顾,没得说。
它都是些“经典”的诠释与介绍。
读数学历史的意义?如同哲学家,思想家。
布莱士·帕斯卡曾说过:“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局部,同样,不认识局部也不可能认识整体。
”这像中国常言道,“不观全局,不足以为谋”。
同时他还强调“一叶知秋”的重要。
其实,在学习所有学科领域应该都是如此。
尽管作者涉及介绍数学历史内容太广,太丰富,他在关注数学思想美或者算法思想本身及将来数学发展的前景或者未来数学发展思想萌芽方面的介绍,居然都不欠缺。
特别是面对将来,数学毕竟更多,更大的挑战是要面对未来,像量子物理,AI算法等,它也都有介绍。
只是好像如何对于控制调节“复杂系统”之全新数学缺乏有挑战的系统思考,或者似乎需要有更多或者大手笔对于未来数学发展,像能够有“一叶知秋”的深思熟虑,或者列出还有哪些数学有待证明难题挑战?如果作者能够有一个简单清单,可能就更精彩。
因为现在似乎不缺对于一个不是数学家都可以总结内容书。
例如,过去的数学。
特别是用如此多笔墨与精力介绍已经知道的数学历史,多少有点像是一种人才极大浪费。
因为介绍数学家们及其数学或者八卦故事小册字已经成堆了。
当然,本作者下半部分有关现代数学内容介绍及数学应用部分最精彩!这也可能正是他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
它能够开人的数学大眼界。
如此有上建议,是因为来自对于数学吃瓜读者的兴趣或者好奇心,及未来新一代读者,更关心的可能是哪些有挑战或者未知的,激发人想象力东东。
因为人对精神包括数学领域的创造是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渴求,也许就不会有下一位“新的爱因斯坦”式人物,也不会有新一代有影响力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大数学家。
数学史学习体会

数学史学习体会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感数学的丰富性和深奥性。
数学史不仅仅是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更是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通过学习数学史,我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了解到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数学思想的起源。
比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德几何原理,中国古代的算筹术和九章算术,印度的零与无穷大概念等。
这些数学成就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位数学家的贡献都是基于前人的工作,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其次,学习数学史培养了我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史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往往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智慧之光。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了解到数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的。
例如,阿基米德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了π的近似值,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数学思想不仅仅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学会了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通过学习数学史,我还深刻感受到数学领域的交叉和融合。
数学史中的数学发展往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数学和物理学的交叉产生了微积分和矩阵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产生了计算机算法和密码学等。
这些交叉和融合不仅丰富了数学的应用领域,更为数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体会到数学的创新需要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数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通过学习数学史,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优秀的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数学史的意义——听刘教授讲《数学史》的感受数学的各个分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部分数学概念的形成并不就是偶然的,现在数学的分支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深入研究到数学的各各方面,通过数学史,可以对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也可以对整个数学有个全局的了解。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状况来瞧,很多数学老师还就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时,经常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省略不讲,这就极大的忽视了数学史对中学数学的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并通过挖掘数学史的文化价值进行教学,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中,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历史文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那么什么就是数学史呢?我们要理解数学为什么要先了解数学的历史呢?学习数学史对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作为历史上的科学,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
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或者就是对历史上科学难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
数学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就是积累性科学,其概念与方法更具有延续性,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与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就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大师都具有深厚的数学史修养或者兼及数学史研究,并善于从历史素材中汲取养分,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早年在拓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数学史,在中国数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特别就是在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思想的启发下,建立了被誉为“吴方法”的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她的工作不愧为古为今用,振兴民族文化的典范。
科学史的现实性还表现在为我们今日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教训与历史借鉴,以使我们明确科学研究的方向以少走弯路或错路,为当今科技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就是我们预见科学未来的依据。
多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也不会致使我
们出现诸如解决三等分角作图、证明四色定理等荒唐事,也避免我们在费尔马大定理等问题上白废时间与精力。
同时,总结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数学发展不无益处。
(二)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
"数学不仅就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就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与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与神学家的学说"。
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思想,就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因而数学史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人类文化史,又就是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她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古希腊(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数学家强调严密的推理与由此得出的结论,因此她们不关心这些成果的实用性,而就是教育人们去进行抽象的推理,与激发人们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通过希腊数学史的考察,就十分容易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以及理想化的建筑与雕塑。
而罗马数学史则告诉我们,罗马文化就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
(三)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1、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的专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又就是激励人、推动人去学习的一种力量。
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学习兴趣可分为两个部分:①人的好奇心、求知欲、爱好构成了有利于学习的内部原因;②社会责任感构成了学习的外部原因。
目前,由于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很不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但这并不就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无趣,而就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
如果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克服我们学习数学的消极影响。
2、数学史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材就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简洁。
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我们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这样就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
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就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得出解决问题的错误结论。
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
然而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
因此,把数学史融入日常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
3、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就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英国数学家与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美,在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
4、数学史可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既创造了夺目的文化,又造就了自身不屈不扰、奋发向上的优良品德。
以顽强的生命力、意志力及宽大的胸怀,汲取与消化外来的优秀文化,使几千年的文化连绵不断.这样长的文化史就是其她文明古国不能相比的。
就数学而言,其她文明古国的发展史都没有中国长。
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贡献就就是当今进行爱国教育的绝好教材,古代数学家的那种实事求就是,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攀登高峰的高尚品德,可以激励我们振兴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
然而,在我们现行的中学教材中提得我国数学成就的知识很少, 其实我国古代数学就是有着光辉的历史,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的祖暅公理、杨辉的杨辉三角、秦九韶的剩余定理、朱世杰的“招差术”、“垛积术”与“四元术”等都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她们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都就是非常大的。
许多成果都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如圆周率与杨辉三角等。
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5、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就是许多数学家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与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榜样激励作。
用牛顿22岁发现一般的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学。
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
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35位小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
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她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以致由于她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她去世之后的10年内,她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就就是在上中学时, 听了她的数学老师沈元向学生介绍了,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难倒无数数学家的难题后, 其心灵受到了震撼,点燃起了她攀登高峰、摘取桂冠的热情, 从而她一生醉心于数学, 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前辈的同时反思自己,激励自己不断的奋发向上,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数学史的学习对本就枯燥的数学课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共同了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美、、、、、、、所以我们把数学史的一些辉煌的成就与一些感人的事例,以一种精神的力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非常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