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花样枣馒头

合集下载

以蒸花馍写作文

以蒸花馍写作文

以蒸花馍写作文花馍,是一种淳朴风情的农家艺术。

就是用一些面粉加上一些使用色素制成形态各异、造型多姿的面粉模型。

现如今的人们接触到的花馍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古代花馍可算是走进很多农家,连贵富人家也经常会弄一些花馍。

就在今年的2月3日,家乡闻喜就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花馍节。

“我活了这么大半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花馍啊!”这是家乡市民王先生在参观花馍节时候发出的感慨,我当时正巧也在场。

看到有一个花馍用8000斤的面粉制成,制成了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巨龙。

记忆当天花馍节的现场,真是一派欢腾景象啊。

群众们纷纷聚集在市民广场,有些人拍照,有些人鼓掌,还有一些看着一个个花馍不禁直流口水。

这样的一次花馍节,真是叫当地人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有了全新感受。

我们家的餐桌面是玻璃的,从桌子的上面可以看到下层摆放着一个小花馍。

它是一个娃娃鱼,听大人说,是用小麦的白面粉做的,娃娃鱼的眼睛是两颗棕色的小豆。

背上有一些刺,有六个翅膀,三个在左边,三个在右边。

它的尾巴像一个小小的白萝卜,上面有一个粉红色的圆点。

今天晚上,我从桌子底下拿出它,让它在桌子上游。

我又用手捉着它,让它跳起来,又让它落下来。

我觉得挺好玩,很喜欢它。

我用英语说:“This is a fish,a beautiful fish.She's a baby fish.It's cute.”最后我把它放回了原来的地方。

这个娃娃鱼花馍,做的可真精致,真漂亮啊。

“年馍”是家家户户春节期间的必备食品。

过春节蒸年馍是中华民族由来以久的习俗。

这些年,自己动手蒸馍的人少了,在外面预订馍的人多了,我家从农村搬到县城虽然已经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但是奶奶平时一直都坚持自己蒸馒头,每逢过年蒸年馍亦是如此。

腊月二十六日似乎是蒸年馍的好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蒸年馍,一是酬慰一年的辛劳,二是祈祷来年幸福,意义可重大了!说起蒸年馍可有讲究。

蒸年馍不兴蒸实心的,里面要包点豇豆、红薯豆之类的东西,意味着生活充实,吃着也津津有味。

山东春节的民俗

山东春节的民俗

山东春节的民俗山东的春节那可老有讲究了,老热闹了。

一到腊月,这年味就开始慢慢浓起来喽。

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各种年货。

比如说蒸馒头,这可不是简单的蒸馒头哦。

山东的馒头那花样可多了,有枣馒头,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上面点缀着红红的大枣,看着就喜庆。

还有面鱼,那形状像鱼一样,寓意着年年有余呢。

这蒸馒头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像变魔术似的,把面团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面食。

小孩们就在旁边看着,有时候还会忍不住揪下一块面团来玩,这时候大人就会假装生气地说“可别捣乱啊”,但其实心里也是觉得好玩的。

再说说扫房子吧。

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把那些个旮旯角角的灰尘都给清扫掉,这就像是把过去一年的不好的东西都给清扫出去一样。

窗户要擦得透亮透亮的,家具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这时候家里就会弥漫着一种清新的味道,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可是小年。

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呢。

在灶台上会摆上糖瓜,这糖瓜可甜了,为啥要摆糖瓜呢?就是希望灶王爷吃了糖瓜嘴甜,到天上去汇报的时候只说家里的好事儿。

这时候小孩子们就会偷偷地想,灶王爷会不会真的吃了糖瓜呀?年三十这天,那是最热闹的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这饺子里还会包上硬币呢,谁要是吃到了包硬币的饺子,那可是来年有福运的象征。

大家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说说这一年的收获,讲讲对来年的期望。

男人们就会把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那春联上的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充满了对新年的祝福。

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桌子的好菜,什么红烧鱼啊,四喜丸子啊,每一道菜都有它的寓意。

吃完饭,就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小孩子们可坐不住,就会跑出去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村子里或者小区里响起来,那可太有过年的气氛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早早地起来给长辈们拜年。

长辈们就会给晚辈们发红包,小孩子们可高兴了,拿着红包就盘算着能买多少好吃的和好玩的。

然后大家就会走街串巷去给邻居们拜年,互相说着新年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陕西花馍作文

陕西花馍作文

陕西花馍作文
花,是一种很美的东西。

花开得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在绽放。

但是在陕西,有一种花却有着不一样的美,那就是花馍。

花馍的种类有很多:馒头、花糕、花馍……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花馍。

在我们家,每年过春节时,爷爷奶奶都要做花馍,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花馒头了。

因为我觉得它不仅好看而且还很好吃。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就要蒸花馒头了。

爷爷先把面粉和好面,然后开始揉面,在揉面时他会把那些面粉搓成一个一个小球,然后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团。

等这些面团都揉好后就该蒸花馒头了。

爷爷把那些面团拿到一旁待用。

在爷爷奶奶把那些面团做成一个个小球后就要放到锅里蒸了。

只见爷爷先往锅里倒入一些油,再把那些小球一个一个地放到锅里炸,等它们都炸成金黄色后就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花馒头看起来是金黄色的,可吃起来却是甜甜的。

刚出锅的花馍既好看又好吃,我和爸爸妈妈每次吃都会吃上好几个呢!
除了做花馍,爷爷奶奶还会做一种叫“枣山”的面食。

—— 1 —1 —。

春节花馍的种类范文

春节花馍的种类范文

春节花馍的种类范文
春节花馍是一种特色的传统糕点,常见于中国北方的春节期间。

花馍制作精细、造型美观,代表着丰收和美好祝愿。

下面将介绍几种春节花馍的种类。

1.人物花馍:人物花馍是最常见的一种春节花馍,它通常以神仙、动物、舞蹈者、戏剧角色等各种人物形象为设计主题。

人物花馍造型丰富多样,通常采用面粉、红枣等材料制成。

2.动物花馍:动物花馍是以动物形象为设计主题的一种花馍。

常见的动物花馍有鸡、鸭、鱼、猪等。

动物花馍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3.植物花馍:植物花馍是以各种植物形象为设计主题的一种花馍。

常见的植物花馍有花朵、果实、树木等。

植物花馍的制作需要细致入微的手工操作,尤其是对于花瓣、叶片等的处理需要十分用心。

除了以上几种春节花馍,还有一些特色的地方花馍种类,如:
5.香花馍:香花馍是一种通过植物糕点制作工艺制成的花馍。

它的特点是口感香甜,外观美观,常见的有花形、叶形、果形等。

香花馍通过添加各种香料和调料来增加香味,家庭主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添加。

总结:春节花馍是中国北方春节期间的一道传统糕点,种类繁多,制作精细。

不同种类的春节花馍,有各自的特点和制作要求。

以上介绍的几个代表性的花馍种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多样丰富的春节花馍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

无论是制作还是欣赏春节花馍,都可以感受到春节浓郁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喜庆心情。

花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

花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

花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作者:肖寒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7期胶东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蒸大饽饽。

过大年,蒸饽饽,这一习俗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饽饽由原来为了满足食用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胶东独有的地域饮食文化。

其中尤以胶东花饽饽为极致,现已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方桌放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大早,一家人喜滋滋围坐在一起。

这边大人们揉面的揉面、搓馍的搓馍,那边小孩子添柴拉风箱,帮着拿笼屉,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眼巴巴就等着热乎乎的“大饽饽”出笼,孩子们知道这一吃就到了正月十五……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在山东人的记忆里,这是每年春节的时候才有的温暖画面。

大约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各家就开始蒸大饽饽,一直持续到年根,每家都蒸上好多,整个正月都不用做面食。

如今,山东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凝聚了300多年来胶东人巧思的大饽饽,又好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十二生肖、金玉良缘、石榴花开、马上封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饽饽,为山东人的春节锦上添花。

“饽饽”一词源于明朝,又叫“波波”,清代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用优选上等精粉即头道面制作,刻上红殷殷的印记。

时光轮转,人们透过这些饽饽,仿佛看到百年来烟台、威海、青岛等胶东地区的人家浓浓的乡情,也能感悟到胶东民间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对于每一个胶东人来说,饽饽就像是陪伴味蕾多年的知己,一日三餐离不了饽饽,逢年过节、人生大事都有它的身影。

这种散发着独特麦香的饽饽,是每一个胶东人儿时记忆中的香味。

这种用面粉做成的传统味道的背后,是胶东人对百年技艺的传承与守护。

饽饽的制作过程比馒头要复杂一些。

在面团发好后加入干面反复揉,用胶东话说叫“守面”,这是个力气活儿,不常干的人,揉一会儿就会腰酸、胳膊痛。

胶东人常说,面守得好,蒸出的饽饽才会自然裂口,才会“笑”,才筋道、好吃。

面和好后,就到了巧媳妇们施展才艺的时候了,十八般武艺在此刻都被施展出来:把面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花开”“玉如意”等,就看做饽饽的人手巧不巧,心灵不灵。

蒸枣花馒头作文

蒸枣花馒头作文

蒸枣花馒头作文在我们家,每逢过年,蒸枣花馒头可是一项充满欢乐和温馨的传统活动。

这不仅仅是为了准备过年的美食,更是一家人团聚、共同创造美好回忆的时刻。

记得去年过年前,家里就早早地开始筹备蒸枣花馒头的事儿了。

一大早,妈妈就把面和好,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

那一大盆白白胖胖的面团,像是在睡梦中等待着被唤醒,变得更加蓬松柔软。

醒面的功夫,妈妈开始准备红枣。

她把红枣仔细地洗了好几遍,然后一颗一颗地挑拣,把有瑕疵的红枣都放在一边。

我在旁边看着,忍不住问妈妈:“为啥要这么仔细挑啊?”妈妈笑着说:“这枣花馒头啊,过年吃的,就得用最好的枣,图个吉利,也让大家吃得开心。

”面醒好啦,那面团软乎乎的,散发着淡淡的面香。

妈妈把面团拿到案板上,开始用力揉搓。

我也想帮忙,伸手就去揪了一块面团,结果被妈妈打手了:“别捣乱,这面得揉匀了,不然蒸出来的馒头不好吃。

”我只好在旁边看着,妈妈那有力的双手,把面团揉得光滑细腻,看着都让人觉得舒服。

接下来就是做枣花馒头的造型啦。

妈妈先揪下一块面团,搓成一个长条,然后再把长条围成一个圈,这就是枣花馒头的底座。

接着,她在圈里均匀地放上红枣,一颗、两颗、三颗……放好红枣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面皮,然后继续放红枣。

就这样一层面一层枣,一个漂亮的枣花馒头就初见雏形了。

我在旁边看得心痒痒,终于又忍不住央求妈妈让我试试。

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搓面团、围圈、放枣,可是那面团在我手里就是不听话,不是搓得粗细不均,就是围的圈歪歪扭扭。

好不容易放上红枣,结果盖上面皮的时候,红枣又滚得到处都是。

妈妈看着我的狼狈样,笑得前仰后合:“你这小手啊,还得多练练。

”经过一番折腾,我总算是做出了一个勉强能看的枣花馒头。

虽然和妈妈做的比起来差远了,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做好的枣花馒头一个个摆在蒸笼里,准备上锅蒸。

这时候,爸爸也来凑热闹了,他自告奋勇地要负责烧火。

于是,厨房里就热闹起来,妈妈忙着整理蒸笼,我在一旁期待地盯着蒸锅,爸爸则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和我们说笑。

花样馒头ppt课件

花样馒头ppt课件
多元化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快速发展,花样馒头的销售渠道将会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体店 销售外,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线上销售,同时也可以开展定制化服务 和礼品赠送等业务,以增加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
06
花样馒头的文化意义和社会 影响
文化意义
01
传统文化的传承
花样馒头作为中国传统的面点制作技艺,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
花样馒头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花样馒头的起源和历史 • 花样馒头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 花样馒头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 花样馒头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 • 花样馒头的创新和未来发展 • 花样馒头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01
花样馒头的起源和历史
花样馒头的起源
1 2
3
起源传说
花样馒头起源于中国北方,据传是由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为 逗笑孩子而发明的。
历史记载
最早关于花样馒头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的文献 中已有关于花样馒头的描述和制作方法。
地域特色
花样馒头在北方地区特别流行,尤其是山东、河北和山西等 地,因其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
花样馒头的历史发展
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的花样馒头制作工艺比较繁琐,需要手工揉捏、剪裁和蒸制等步骤,因此制作周期较长。
02
感。
酵母
用于发酵,是制作 馒头必不可少的原
料。
04

可选择性添加,增
03
加馒头的甜味。

适量的水,根据面 粉的吸水性适量增
减。
制作工具
蒸锅
用于蒸制馒头,选择密封性好的 锅。
搅拌器
用于搅拌和面,可用手动或电动 搅拌器。

关于花饽饽的谚语

关于花饽饽的谚语

关于花饽饽的谚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做春燕、捏龙凤,描花画叶欢吉庆”、“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等谚语,正是胶东花饽饽的鲜明写照。

2. “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贴枣花,一年更比一年高。

”民谣里,“发”字寓意来年财源滚滚,“蒸”字寓意生活蒸蒸日上。

3. 烟台人对饽饽有一套顺口溜,“发”面蒸枣饽饽,来年“枣”发;神虫放面缸,粮食越吃越多;猪头放锅台,财源滚滚来;丫丫葫芦压窗台,福禄一起来。

这些谚语和顺口溜都体现了花饽饽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花样枣馒头
过了十五,春节就算是过完了,往年品起年味来,总是感慨没了小时侯的那份喜悦与激动,总感觉过年的味儿越来越淡了。

但是今年春节不同以往,我在一位远房亲戚家里吃到了多少年不曾吃过的红枣馒头。

我将诱人的红枣馒头拿在手中久久盯着不舍得吃,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小时候姥姥做枣馒头的情形涌上心头。

小时候一到腊月二十九,姥姥一大早就起床了,面肥是头天晚上就用凉水泡上了,在一个大盆里放入面粉,然后把泡好的面肥倒进去,再倒入一定比例的热水,开始发面,快到中午了,盆里的面已经发得溢出盆沿了,姥姥把发好的面从盆里拿出放在面板上,揉成几大块。

姥姥做的枣馒头分为两种,不仅样式不同寓意也不同。

先拿一团面,搓成一个长条,压扁,然后在两端分别放上两个红枣,相对着方向卷,碰到一起的时候一端压在另一端的上面,拿一根筷子从中间一压,抽出筷子后,馒头的四个角分别有四个红枣,寓意为“四季发财”。

另一种是把面揉成一个个小剂子,压成饼状,两层之间放五个红枣,然后在上面点个红点,寓意为“五谷丰登”。

姥姥把面食都吃出了文化,给新年的餐桌增添许多快乐、情趣。

姥姥和妈妈做枣馒头,姥爷和爸爸则负责烧水添柴。

蒸馒头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不亚于像过除夕一样兴奋,因为看着大人在一起忙忙碌碌,我们也跟着掺和着玩,每次我也试着做几个,但形状总是不好看,妈
妈总说我捣乱,因为蒸好的枣馒头会给左邻右舍送上一些,做得样式不好看怕别人笑话。

等锅里的水开了,姥姥把做好的枣馒头放入蒸笼,大火十分钟就好了,打开笼罩,空气里都弥散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年味顿时出来了。

热乎乎的红枣馒头传递着我们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希望来年过得甜甜蜜蜜、红红火火。

而我经常喜欢偷偷把红枣掏出来吃了,剩下的干馒头悄悄放回缸里,等姥姥发现的时候总会对我发上一顿牢骚。

一大缸的馒头整整可以吃到元宵节,到最后,吃不完的馒头都干裂了。

心灵手巧不老松,红枣馒头贺新春。

想起馒头就想起了年,馒头是年到来的前奏。

如今过年蒸馒头的场景渐行渐远,我已习惯了从市场里买馒头回来,而那淡然的味道愈加会让自己怀念儿时过年的馒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