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应用实例

实验一醋酸溶液的浓度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测定醋酸溶液浓度的反应原理。

2、明确判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掌握用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样品浓度减少测定误差的方法。

二、原理

醋酸为一元弱酸,其离解常数K a = 1.8×10-5,因此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等当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在水溶液中显弱碱性,可用酚酞作指示剂。反应如下:HAc十NaOH = NaAc 十H2O

三、试剂

(1)0.1 mo1·L-1 NaOH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见实验二、实验三);

(2)0.1%酚酞指示剂。

四、步骤

用清洁移液管吸取少许试液洗移液管内壁,重复三次。然后吸取试液一份①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塞上瓶塞摇匀(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操作参阅§2-2"容量器皿的准备和使用")。

用清洁的25mL移液管吸取稀释后的试液,淋洗内壁三次,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直到加入半滴NaOH标准溶液,所呈现的红色在摇匀后半分钟之内不再褪去即为终点。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NaOH和滴定时消耗的体积V NaOH,可以计算所取醋酸试样中醋酸的总含量(以克表示)。

三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2%,否则应重做。

若时间许可,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醋酸溶液,并与以酚酞为指示剂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将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

1.测定醋酸为什么要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甲基橙或中性红是否可以?试说明理由。

2.应如何正确地使用移液管?若移液管中的溶液放出后,在管的尖端尚残留一滴溶液,应怎样处理?

3.草酸、拧橡酸、酒石酸等多元有机酸能否用NaOH溶液分步滴定?

4.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是滴定分析中量取溶液体积的三种准确量器,记录时应记准几位有效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试液的取用量应根据试液的大致浓度来决定,一般滴定每份稀释后的试液,约耗用标准溶液

20~30mL。

实训二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中和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苯甲酸(M C7H6O2 = 122.12)属芳香羧酸类药物,电离常数Ka=6.3×10-3,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计量点时,生成物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微碱性,应选用碱性区域变色的指示剂,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三、操作步骤

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加中性稀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C7H6O2。

附:一、中性稀乙醇的配制

取95%的乙醇53mL,加水至100mL,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淡红色,即得.

二、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贮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内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与钠石灰相连,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注意事项:

1.配制本滴定液,采用量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新沸过的冷水制成,其目的在于排除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干扰。

2.取用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时,宜用刻度吸管插入溶液的澄清部分吸取,避免吸入液面上的碳酸钠膜状物。

3.标定过程中所用的水均应为新沸过的冷水,以避免二氧化碳的干扰。

4.滴定近终点时需缓缓滴加,避免滴过,溶液呈粉红色后,可能由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之褪色。粉红色能维持一分钟以上不变即为终点。

5.本滴定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贮藏时应按药典规定执行,否则常需重新标

定。

6.计算公式:

m

F = ——————————

V×20.42

式中 m为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称取量(mg);

V为滴定中本滴定液的用量(mL);

20.42为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以毫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四、数据记录示例

思考题

1、什么叫精密称定。

2、分析化学中使用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实训三水总硬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水的硬度常用的表示方法。

2.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二、原理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镁盐和钙盐的含量。国内外规定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标准分析方法是EDTA滴定法。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时,一般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计量点前Ca2+和Mg2+与EBT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当用EDTA滴定至计量点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现出纯蓝色。

滴定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Ti4+;以Na2S或巯基乙酸掩蔽Cu2+、Pb2+、Zn2+、Cd2+、Mn2+等干扰离子,消除对铬黑T指示剂的封闭作用。

对于水的总硬度,各国表示方法有所不同:

(1)德国硬度1德国硬度(o d)相当于CaO含量为10mg·L-1;

(2)英国硬度1英国硬度(o e)相当于CaCO3含量为14.3mg·L-1;

(3)法国硬度1法国硬度(o f)相当于CaCO3含量为10mg·L-1;

(4)美国硬度1美国硬度相当于CaCO3含量为1mg·L-1,日本硬度与美国相同。

我国通常以10mg·L-1CaO或1mg·L-1CaCO3表示水的硬度。例如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硬度以1L水中含有CaCO3的mg数表示,并不得超过450mg·L-1。

三、试剂

1.0.01mol·L-1EDTA标准溶液:见实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称取5.4g氯化铵,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35mL 氨水,再加水稀释至100mL。

3.铬黑T指示剂:称取0.1g铬黑T,加入10g氯化钠,研磨混匀,贮于磨口试剂瓶中,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四、步骤

1.试样的准备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待测水样25.00mL,注入250mL锥形瓶中,稀释至约50mL,加入pH=10缓冲溶液(氨-氯化铵)1-2mL,加铬黑T指示剂少许,摇匀,此时溶液呈酒红色。

2.滴定

用0.01mol·L-1 EDTA标准溶液对试样进行滴定,并用力摇动溶液,滴定速度约3-4滴/秒,直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15秒不褪色,既为终点。

五、注意事项

控制滴定时间,也即从加入缓冲溶液起,整个滴定过程不超过5分钟,在临近终点前,两滴之间应间隔3-5秒,或半滴地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思考题

1.水的硬度表示方法由哪些?我国通常用什么来表示水的硬度?

2.在测定水的硬度时,现于三个锥形瓶中加水样,再加氨性缓冲溶液,加……,然后再一份一份地滴定,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3.络合滴定中加入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4.水中若含有Fe3+、Al3+离子,为何干扰测定?应如何消除?

实训四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熟悉配位滴定的特点,掌握金属指示剂终点判断。

3.掌握定量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二、操作步骤:

精密量取本品5.0mL,置锥形瓶中,加水稀释使成100mL,加NaOH试液15mL与钙紫红素指示剂0.1g,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2.42mg的C

H22CaO14·H2O。

12

附:一、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9g,加适量的水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于约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0.12g,精密称定,加稀盐酸3mL使溶解,加水25mL,加0.025%甲基红的乙醇溶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微黄色,加水25mL与氨-氯化氨缓冲液(pH10.0)10mL,再加铬黑T指示剂少量,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069mg的氧化锌。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氧化锌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贮藏:置玻璃塞瓶中,避免与橡皮塞、橡皮管等接触。

注意事项:

1.铬黑T在水或醇溶液中不稳定,因此采用铬黑T-氯化物固体指示剂。

2.标定时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液后,溶液的pH值需在10左右,由于络合反应速度不如离子反应快,因此应缓缓滴定并振摇,近终点时更应如此,防止终点滴过。

3.计算公式:

m

F = —————————————

(V1-V2)×4.069

式中 m为基准氧化锌的称取量(mg);

V1为滴定中本滴定液的用量(mL);

V2为空白试验中本滴定液的用量(mL);

4.069为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以毫克表示的氧化锌的质量。

二、药典说明

本品含葡萄糖酸钙(C12H22CaO14·H2O)应为9.00%-10.50% (g/ml)

[规格] 10%

三、试液

1、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

2、0.025%甲基红的乙醇液:取甲基红0.025g,加无水乙醇100mL,即得

3、氨试液:取浓氨水400mL,加水使成1000mL

4、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取氯化铵5.4g,加水20mL溶液后,加浓氨溶液

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5、铬黑T指示剂:取铬黑T0.1g,加绿化钠10g,研磨均匀,即得

6、氢氧化钠试液:氢氧化钠4.3g,加水溶解成100mL

7、钙指示剂:取钙紫红素0.1g,无水硫酸钠10g,研磨均匀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做空白实验?

2.标定EDTA标准溶液时,已用氨试液将溶液调为碱性,为什么还要加NH3·H2O-NH4Cl 缓冲液?

实训五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Vc),分子式为C6H8O6,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此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其滴定反应式为:

C6H8O6 +I2C6H6O6+2HI

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等中的Vc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是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易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三、试剂

1.0.05mol·L-1I2溶液:称取13.5gI2,加36gKI、50mL水,溶解后加入3滴盐酸及适量稀释至1000mL,用垂融漏斗过滤,置于阴凉处密封、避光保存。

2.0.1mol·L-1Na2S2O3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见实训。

3.0.2%淀粉溶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匀,加入100mL沸水,搅匀。若需放置,可加少量HgI2或H3BO3作防腐剂。

4.2mol·L-1醋酸溶液。

5.维生素C药片。

四、步骤

1.I2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5mL0.2%淀粉溶液,然后用I2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30s内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计算I2溶液的浓度。

2.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2g研磨碎的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mL 2mol·L-1HAc溶液和5mL0.2%淀粉溶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蓝色,且在30s内不退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I2溶液体积。平行滴定三份,计算试样中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

五、注意事项

1.碘在水中几乎不溶,且有挥发性,所以配制时加入KI,生成KI3络合物,以助其溶解,并可以降低碘的挥发性。

2.由于滴定时反应速度较慢,应徐徐滴加,猛烈振摇直至溶液呈持久的蓝色终点为止。

3.碘液具有挥发性与腐蚀性,应贮存于具有玻塞的棕色(或用黑布包裹)玻瓶中,避免与软木塞或橡皮塞等有机物接触;并应配制后放置一周再行标定,使其浓度保持稳

定。

4.因碘能与橡胶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5.配制淀粉指示液时的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并应快速冷却,以免降低其灵敏度;所配制的淀粉指示液遇碘应显纯蓝色,如显红色,即不宜使用;此指示液应临时配制。

思考题

1.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什么?

2.溶解维生素C固体试样时,为何要加入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

3.测定维生素C时,为何要在HAc介质中进行?

4.碘量法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实验六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原理。

2、明确碘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原理

苯酚又名石炭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苯酚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常加入NaOH,使其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苯酚的测定是基于苯酚与Br2作用生成稳定的三溴苯酚:

C6H6OH + 3 Br2 == C6H3OH·Br3↓+ 3H+ + 3Brˉ

由于上述反应进行较慢,而且Br2极易挥发,因此不能用Br2溶液直接滴定,一般使用KBrO3(含有KBr)标准溶液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反应以产生游离Br2:BrO3ˉ+ 5Brˉ+ 6H+= 3 Br2 + 3 H2O

所生成的溴与苯酚发生溴代反应后,剩余的Br2用过量的KI还原,置换出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Br2 + 2Iˉ== 2Br- + I2

I2 + 2 S2O32ˉ== 2Iˉ+ S4O62ˉ

由此可见,1mo1苯酚在溴化反应中与3mol Br2作用,而每个Br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因而1分子苯酚相当于转移6个电子。

三、试剂

(1)0.017 mol·L-1 KBrO3 -KBr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7g 基准级(或A.R.)的KBrO3和3g KBr于小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定量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0.1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见实验二十);

(3)10% NaOH 溶液;

(4)1+1 HCI溶液;

(5)20% KI溶液;

(6)0.2%淀粉溶液。

四、步骤

准确称取0.2~0.3g 工业苯酚于小烧怀中,加入NaOH 溶液5mL,再加入少量水溶解,定量地转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mL 试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再准确吸取25mL KBrO3 -KBr溶液于其中,然后加入10mL HC1溶液,立即盖好,摇匀,放置5~10min。此时生成白色三溴苯酚沉淀和棕褐色的Br2。加入KI溶液5mL,摇匀,放置5min,用少量水冲洗瓶盖,再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加入淀粉溶液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

同时作空白试验:准确吸取25mL KBrO3 -KBr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蒸馏水及6~l0mL HCl溶液,迅速加盖振摇1~2min,静置5min,以下操作与测定苯酚相同。根据测定数据计算苯酚含量。

思考题

1.苯酚试样取样量应怎样估算?

2.配制KBrO3-KBr溶液250mL时,为什么要准确称取KBrO3 7g?而KBr的用量

又是如何确定的?

3..如果配制KBrO3-KBr标准溶液时只有台秤和已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是

否能测定苯酚含量?怎样进行?

4.在测定过程中,加KI 溶液的操作应注意些什么?

5..如何计算苯酚的百分含量?

6..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实训七样品中氯离子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莫尔法测定氯离子含量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操作方法和计算。

2.学会以K2CrO4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二、实训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3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氯离子,以K2CrO4作为指示剂,其反应如下;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Ag+与CrO42-反应析出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三、试剂

1、0.1mol/LAgNO3 标准溶液(已标定)。

2、K2CrO4指示液(50g/L,即5%)。配制:称取5g K2CrO4溶于少量水中,滴加AgNO3溶液至红色不褪,混匀。放置过夜后过滤,将滤液稀释至100mL。

四、实训步骤

准确称取氯化物试样若干克(控制其量的1/10,需消耗0.lmol/L AgNO320—30mL)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定量地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吸取25 mL氯化物试液于 250 mL锥形瓶中,加入 25 mL蒸馏水,lmL K2CrO4指示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即为终点。

根据AgNO3标准溶液浓度及耗用休积计算样品中的氯含量。

注意事项

1、AgNO3试剂及其溶液具有腐蚀性,破坏皮肤组织,注意切勿接触皮肤及衣服。

2、实验完毕后,盛装AgNO3溶液的滴定管应先用蒸馏水洗涤2~3次后,再用自来水洗净,以兔AgCl沉淀残留于滴定管内壁。

五、结果计算

样品中氯离子含量按下式计算:

C V ×35.5×10-3×10

w(Cl--) = ×100%

m

思考题

1、AgNO3标准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还是碱式滴定管中,为什么?滴定过程中为什么要充分摇动溶液?

2、根据 AgCl及Ag2CrO4的溶度积,试比较两者的溶解度。

习题第四章滴定分析法

、A 1、溴百里酚蓝的pK In 为7.3,其变色范围是 A、4.4 ?6.4 B、6.3?8.3 C、7.6?8.8 D、8.1?10.1 E、9.5?10.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重点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n±1 。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弱酸需符合下列哪个条件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 -8 A、C*Ka< 10 B、C*Ka> 1O8 C、Ka> 108 D、Ka< 1O8 E、C*Ka< W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当溶液浓度一定时,Ka愈小,滴定突跃范围愈小;当Ka v 10-8时,已没有明显 突跃,即使弱酸的浓度为1mol/L ,也无明显的突跃,此时很难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当弱酸的K 一定时,溶液的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也愈大。反之则小。根据滴定误差应V 0.1%的要求,若以强碱直接滴定弱酸,只有当C*Ka> 10-8时, 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用盐酸滴定液滴定氨水时,使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 B、铬黑T C、酚酞

D、淀粉 E、硫酸铁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基橙是在酸性区域变色,酚酞是在碱性区域变色;淀粉是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铬黑T 是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硫酸铁铵是沉淀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建议考生掌握常用指示剂的用途。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4、用氢氧化钠滴定液(O.IOOOmol /L)滴定20.00ml盐酸溶液(O.IOOOmol /L), 滴定突跃范围的pH 值是 A、 1.OO—3.OO B、3.OO ?4.3O C、8.OO?9.7O D、4.3O?9.7O E、9.7O?1O.OO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越及突越范围的概念和计算。根据强酸 (碱) 的滴定曲线四个阶段(滴定开始前、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和化学 计量点后)不同的计算公式,可求得化学计量点±).1 %的范围内,溶液pH由4.3O 增大到9.7O,即可确定此滴定的突越范围。另外,此题是典型的强酸(碱)滴定例 题,考生亦应熟记此类数据,考试时略加验证即可节约答题时间。建议考生掌握典型酸碱滴定法中有关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等概念及计算。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5、酸碱滴定法所选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A、pH=pKIn±1 B、pH=pKIn ±2 C、pH=pKIn±3 D、pH=pKIn±4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①根据滴定分析的方式不同,滴定分析法可分为:(1)直接滴定法。(2)间接滴定法。(3)返滴定法,又称剩余量滴定法或回滴定法。(4)置换滴定法。②根据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1)酸碱滴定法,又称中和法。(2)配位滴定法,旧称络和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医药行业:进行简单,快速,具有重现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成分,药品及其原料的分析(含量测定)。滴定尤其适合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常规分析。以下为一些主要的应用: 1.具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纯度分析 滴定主要用于测定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如:阿斯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或复合维他命片剂中的维生素C,以及用于药物合成的药物添加剂的含量测定和纯度控制。酸碱中和反应等酸碱滴定是医药行业用得最多的滴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盐酸麻黄碱的纯度控制[1]。该成分通常出现在咳嗽糖浆中,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其含量的测定是在含有无水醋酸和醋酸汞的有机溶剂中,用高氯酸作滴定剂进行滴定: 2R-NH3+-Cl-+Hg(OAc)2 =2R-NH2+HgCl2+2HOAc R-NH2+HClO4 =R-NH3+-ClO4- 2.用氧化还原滴定进行成分分析 氧化还原滴定通常被用来检测原料、填充物和防腐剂的纯度。例如,4-苯甲酸甲酯(一种对羟基苯甲酸酯)中溴值的测定。这种化合物作为防腐剂被应用于眼药制剂和外用眼药膏中。硫代硫酸钠被用作滴定剂。整个分析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 2.1 酯与氢氧化钠的皂化作用(水解) 2.2 羟基氧化到酮基的过程 2.3 苯环的(亲电)溴化 2.4 过量的溴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滴定过程中所需的游离碘 2.5 碘经硫代硫酸盐滴定,还原成碘离子:I2+2S2O32-=2I-+S4O62- 3.沉淀滴定 某些药品由于其结构的关系,在滴定过程中会有沉淀析出。例如,氯化亚苄翁。通常用四苯基硼酸钠或是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滴定剂,用梅特勒-托利多DS500表面活性剂电极或是DP550光度电极就可以进行滴定。 4.恒pH滴定 恒pH滴定主要用于鉴定药品、检测酶制品纯度以及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恒pH表示pH值恒定,即在某一特定时段内保持pH值恒定。这项技术尤其被用于测定诸如酶的活性等反应动力学参数。 生成或消耗H+的酶反应可以通过pH电极来跟踪。这些生成或被消耗的H+可以通过分别添加一定量的碱或酸来中和,由此来控制使pH值恒定。滴定剂的

《分析化学》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组织教学】 1、师生互致问候语 2、考勤、组织教学。 【导入】 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3.能够用适当地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滴定地终点。 其中,银量法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将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发扬司法,本次课程主要学习这三类方法,并通过习题巩固本章知识点。 【课堂教学】 7.4沉淀滴定法 7.4.1摩尔法(Mohr)-用铬酸钾作指示剂AgNO 3 滴定NaCl 1.原理:Ag+ + Cl- = AgCl↓(白色)—滴定反应 Ag+ + CrO 42- = Ag 2 CrO 4 ↓(砖红色 ) —指示剂反应 计量点时:[][] 4.7 10 Ag Cl +-- ===1.25?10-5mol/L 2.指示剂浓度:K 2CrO 4 的最佳浓度为5.0?10-3mol/L3. pH:最宜范围为6.5-10.5(中 性或弱碱性). 4.适用范围:直接滴定Cl-、Br-。 5.干扰:凡能与CrO 4 2-或 Ag+生成沉淀的离子都干扰测定。如:Ba2+、Pb2+、Hg2+以 及PO 43-、AsO 4 3-、S2-、C 2 O 4 2-等。

7.4.2佛尔哈德法(Volhard)-铁铵矾(NH 4Fe(SO 4 ) 2 )作指示剂1.直接滴定法 -在硝酸介质中,用NH 4 SCN标准溶液滴定Ag+。(1)原理:Ag++ SCN- = AgSCN↓(白)滴定反应 Fe3+ + SCN- = FeSCN2+(红)指示剂反应 (2)溶液酸度控制在0.1-1mol/L之间 (3)Fe3+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 mol/L 2.返滴定法-测定鹵素离子(1)优点:选择性高。 (2)缺点:终点时,过量的SCN-易使下列反应发生: AgCl + SCN-=AgSCN+ Cl– 所以,溶液出现的红色不稳定,随着不断地摇动溶液,红色又逐渐消失,得不到正确的终点。 解决措施:分离AgCl沉淀 b.用有机溶剂将AgCl沉淀表面覆盖,使其不与溶液接触。 C.提高Fe3+的浓度以减小终点时SCN-的浓度,从而减小滴定误差。 7.4.3法扬司法(Fajans)-吸附指示剂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燃料,当它被吸附在胶粒表面之后,可能是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AgNO 3 滴定Cl-,用荧光黄作指示剂。HFI=H++FI- AgCl?Ag++ FI-(黄绿色)=AgCl?Ag+?FI-(淡红色) 注意: (1)应尽量使沉淀的比表面大一些。 (2)被滴定离子的浓度不能太低 (3)避免在强的阳光下进行滴定。

药物分析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习题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单选题 1、下列玻璃仪器不能用直火加热的是() A.烧杯B.量瓶C.锥形瓶D.试管 2、滴定终点指的是() A.滴定液和被测物质质量相等时B.滴定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反应完全时 C.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D.被测物质与滴定液体相等时 3、精密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的量器是() A.量筒B.移液管C.滴定管D.量瓶 4、T T/A是指() A.1ml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B.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C.100ml滴定液所含溶质的质量D.以上均不对 5、用基准物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a/t为() A.1 B.1/2 C.1/3 D.1/5 6、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 A.两者含义相同B.两者必须吻合C.两者互不相干D.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7、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 A.分析纯试剂B.标定溶液C.滴定液D.基准试剂 8、1L盐酸溶液中含溶质HCL3.646g,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000mol/L B.1.000 mol/L C.0.3646 mol/L D.0.003646 mol/L 9、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滴定液应使用的容器为() A.锥形瓶B.量筒C.量瓶D.试剂瓶 10、利用茶碱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定量的硝酸,再用氢氧化钠滴定硝酸,计算茶碱的含量的滴定属于下列哪种滴定方法() A.直接滴定B.返滴定C.置换滴定D.间接滴定 11、用0.100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25.00ml的氢氧化钠溶液,终点时消耗20.00ml,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A.0.1000mol/L B.0.1250 mol/L C.0.08000 mol/L D.0.8000 mol/L 12、滴定分析法适用于下列哪种分析() A.微量B.半微量C.常量D.超微量 二、多选题 1、滴定分析法常用的滴定方式有() A.直接滴定法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E.酸碱滴定法2、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反应速度快B.适宜的指示终点的方法C.无干扰反应 D.反应进行完全E.确定的计量关系 3、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有() A.组成与化学式相符B.为无色结晶C.纯度应在99.9%以上 D.性质稳定E.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4、可用酸式滴定管盛放的滴定液有() A.硫酸滴定液B.氢氧化钠滴定液C.碘滴定液 D.硝酸滴定液E.盐酸滴定液 5、下列仪器用水洗涤干净后,必须用待装液洗涤的是() A.移液管B.锥形瓶C.量瓶D.刻度吸管E.滴定管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 (Ac -)Ka=1.75×10-5;H 3PO 4(H 2PO 4-)Ka 1=7.52×10-3; NH 3(NH 4+)Ka=5.7×10-10;HCN (CN -)Ka=6.2×10-10 HF (F -)Ka=6.8×10-4;(CH 2)6N ((CH 2)6NH +)Ka=1.4×10-9 HCO 3-(CO 3-)Ka 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 3PO 4>HF >HAc> (CH 2)6N 4H +>HCN> NH 4+> HCO 3- 碱的强弱顺序: CO 3->NH 3>CN ->(CH 2)6N 4>Ac ->F ->H 2PO 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 (2)Na 2CO 3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2[PO 43-]+[OH -] 3. 欲配制pH 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 二氯乙酸(1.30)二氯乙酸(2.86) 甲酸(3.74) 乙酸(4.76) 苯酚(9.95)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 ≈pKa=2.86) 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著影响。由Hcl NaOH NaOH Hcl V V c c 得:用NaOH 滴定HCl ,V NaOH ↑,c Hcl 偏 高;用HCl 滴定NaOH ,V Hcl ↓,c Hcl 偏高。 6. 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2)部分吸湿的Na 2CO 3;(3)在110℃烘过的Na 2CO 3,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偏高还是准确?为什么? 答:(1)偏低 (2)偏高 (3)不影响 7.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蚁酸(HCOOH ) Ka = 1.8×10-4 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 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 Ka 2 = 2.5×10-6 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Ka 3 = 4.1×10-7 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解释并记忆(14分) 1、滴定液(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2、滴定:用滴定管滴加溶液的操作过程。 3、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之点。 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 5、终点: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操作之点。 6、终点误差:终点与计量点之间的差别。 7、标定: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 二.填空题(20分) 1、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应用广泛,适于常量分析。 3、滴定分析法可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非水溶液滴定法。 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5、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1)基准物质标定法:①多次称量法②移液管法;2)滴定液比较法。 三、简答题(26分)

1、简述滴定反应的条件。(4分) 答: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要快、要定量地完成(≧99.9%)(无副反应)(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要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什么是基准物质?它应具备什么条件?(6分) 答:基准物质是可用来直接配制滴定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 对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有:(1)纯度要高: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 (2)组成要固定: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3)性质要稳定; (4)摩尔质量(M)要较大。 3、简述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答:方法有:1)直接法:用分析天平称量基准物质,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步骤:称量→溶解→转移→定容→计算,根据称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公式:cV=m/M。2)间接法(标定法):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质来确定或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的方法。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4、简述滴定度的概念。(6分) 答: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1)指每毫升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m B=T B·V;2)指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ml),以T B/A表示。m A=T B/A·V。

(完整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doc

WORD 格式整理版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习题 4-1 4.1下列各种弱酸的pK a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 b; (1)HCN(9.21) ; (2)HCOOH(3.74);(3) 苯酚 (9.95) ;(4) 苯甲酸 (4.21) 。 4.2 已知 34 的K a ,K a =7.20 , K a =12.36 。求其共轭碱3- 的b1, 4 H PO p =2.12 p p PO pK 2- - 的 p K b3。 HPO4 的 pK b2.和 H2 PO4 4.3已知琥珀酸(CH2COOH)2(以H2A表示)的pK al=4.19,pK b1= 5.57。试计算在 -2- pH4.88 和 5.0 时 H2A、HA和 A 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0。若该酸的总浓度为 -1 0.01mol ·L,求 pH=4.88 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4.4 23 K a1 , a2 在,及 9.50 时,23, 分别计算 H CO(p =6.38 pK =10.25) pH=7.10 8.32 H CO - 2- 的分布系数δ2` δ1 和δ 0。 HCO3和 CO3 4.5 已知Ka ,3· 2 的。计算下列各溶液的 pH 值:HOAc的 p = 4.74 NH H O pKb=4.74 (1) 0.10 -1 (2 -1 mol·L HOAc ;) 0.10 mol ·L NH3·H2O; (3) 0.15 -1 (4) 0.15 -1 mol·L NH4Cl ;mol·L NaOAc。

4.6 计算浓度为 -1 括号内为 p Ka 。 0.12 mol ·L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 pH( ) (1) 苯酚 (9.95) ;(2) 丙烯酸 (4.25) ;(3) 吡啶的硝酸盐 (C5 H5NHNO3)(5.23) 。解: (1) 苯酚 (9.95)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填空题 1、滴定分析方法按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四种类型。(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2、滴定分析法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有、、 和四种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3、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纯净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4、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和;常用 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和。 (硼砂和无水碳酸钠、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二、简答题 1. 基准试剂(1)H 2C 2 O 4 ·2H 2 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 2 CO 3 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 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 用(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时结果偏低, 用此HCl溶液测定有机碱时结果偏高。 2. 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 H 2SO 4 , KOH,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 解:H 2SO 4 ,KOH用间接配配制法配成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用直接配 制法配成标准溶液。 H 2SO 4 选用无水Na 2 CO 3 ,KOH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 3. 下列情况将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1)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使用的基准物Na 2CO 3 中含有少量Na HCO 3 ; (2)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3)加热使基准物溶解后,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马上进行标定; (4)配制标准溶液时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 (5)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 (6)称量时,承接试样的锥形瓶潮湿。 解:(1) A (2) A (3) B (4) D (5) B (6) C 三、计算题 1. 配制浓度为 2.0 mol·L-1下列物质溶液各5.0×10-2 mL,应各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 (1)氨水(密度0.89 g·cm-3,含NH 3 29%) (2)冰乙酸(密度1.05 g·cm-3,含HAc100%) (3)浓硫酸(密度1.84 g·cm-3,含H 2SO 4 96%)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习题解答知识交流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习 题解答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 1.M1| M1n+|| M2m+|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1) 正极 (2) 参比电极 (3) 阴极 (4) 阳极 解:(4) 2. 下列强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λ∞/S·m2·mol-1分别为: λ∞(NH4Cl)=1.499×10-2,λ∞(NaOH)=2.487×10-2,λ∞(NaCl)=1.265×10-2。所以NH3·H2O 溶液的λ∞(NH4OH) /S·m2·mol-1为( ) (1) 2.721×10-2 (2) 2.253×10-2 (3) 9.88 ×10-2 (4) 1.243×10-2 解:(1) 3.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 1.0×10-5mol/L K+,浓度为 1.0×10-2mol/L Mg溶液时,由 Mg引起的 K+测定误差为( ) (1) 0.00018% (2) 1.34% (3) 1.8% (4) 3.6% 解:(3) 4. 利用选择性系数可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若,干扰离子的浓度为0.1mol/L,被测离子的浓度为 0.2mol/L,其百分误差为(i、j均为一价离子)( ) (1) 2.5 (2) 5 (3) 10 (4) 20 解:(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晶体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1)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2) 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3) 与试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无关 (4)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 解:(1) 6.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1%,则试液的 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 ) (1) 3 (2) 5 (3) 7 (4) 9 解:(4) 7.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1)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2)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3) 校正方法误差 (4)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解:(2) 8.在电位滴定中,以?E/?V-V(?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 (1) 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 (2) 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 (3)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 打印 大中小 一、A 1、溴百里酚蓝的pK In为7.3,其变色范围是 A、4.4~6.4 B、6.3~8.3 C、7.6~8.8 D、8.1~10.1 E、9.5~10.7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270072,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 考查重点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n 【您的答案】 B【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弱酸需符合下列哪个条件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 A、C*Ka≤10-8 B、C*Ka≥10-8 C、Ka≥10-8 D、Ka≤10-8 E、C*Ka≤10-10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270071,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溶液浓度一定时,Ka愈小,滴定突跃范围愈小;当Ka<10-8时,已没有明显突跃,即使弱酸的浓度为1mol/L,也无明显的突跃,此时很难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当弱酸的K一定时,溶液的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也愈大。反之则小。

根据滴定误差应<0.1%的要求,若以强碱直接滴定弱酸,只有当C*Ka≥10-8 时,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 【您的答案】 B【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用盐酸滴定液滴定氨水时,使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 B、铬黑T C、酚酞 D、淀粉 E、硫酸铁铵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145668,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基橙是在酸性区域变色,酚酞是在碱性区域变色;淀粉是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铬黑T是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硫酸铁铵是沉淀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建议考生掌握常用指示剂的用途。 【您的答案】 A【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4、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000mol/L)滴定20.00ml盐酸溶液(0.1000mol/L),滴定突跃 范围的pH值是 A、1.00—3.00 B、3.00~4.30 C、8.00~9.70 D、4.30~9.70 E、9.70~10.00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145667,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越及突越范围的概念和计算。根据强酸(碱)的滴定曲线四个阶段(滴定开始前、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和化学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名词解释: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2.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基准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什么是滴定曲线?滴定曲线有何特点? 4.什么是突跃范围?什么是指示剂变色范围? 5.物质的量的法定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又是什么? 6.滴定度T T/B的含义是什么? 7.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可使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为什么? NaOH、HCl、H2SO4、K2Cr2O7、KMnO4、AgNO3、NaCl、NaS2O3 答:NaOH、HCl、H2SO4、KMnO4、NaS2O3不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8.基准试剂(1)H2C2O4?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水分。用(1)标定NaOH溶液或用(2)标定HCl溶液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用此NaOH(HCl)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还是偏高?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结果偏低,用(2)标定HCl溶液浓度时结果偏高 用此NaOH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 用此HCl溶液测定某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 9.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l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低,无影响)? (1)滴定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上的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2)称取Na2CO3时,实际质量为0.1238g,记录时误记为0.1248g; (3)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l溶液淋洗滴定管; (4)使用的Na2CO3中含有少量的NaHCO3。 答: HCl CO Na CO Na HCl 3 2 3 2 2 V V c c ? = (1)偏低;(2)偏高;(3)偏低;(4)偏高 10.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NH4)H2PO4;(2) H2SO4(c1)+HCOOH(c2);(3)NaOH(c1)+NH3(c2); (4) HAc(c1)+NaAc(c2);(5)HCN(c1)+NaOH(c2)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 中的应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①根据滴定分析的方式不同,滴定分析法可分为:(1)直接滴定法。(2)间接滴定法。(3)返滴定法,又称剩余量滴定法或回滴定法。(4)置换滴定法。②根据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1)酸碱滴定法,又称中和法。(2)配位滴定法,旧称络和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医药行业:进行简单,快速,具有重现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成分,药品及其原料的分析(含量测定)。滴定尤其适合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常规分析。以下为一些主要的应用: 1.具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纯度分析 滴定主要用于测定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如:阿斯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或复合维他命片剂中的维生素C,以及用于药物合成的药物添加剂的含量测定和纯度控制。酸碱中和反应等酸碱滴定是医药行业用得最多的滴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盐酸麻黄碱的纯度控制[1]。该成分通常出现在咳嗽糖浆中,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其含量的测定是在含有无水醋酸和醋酸汞的有机溶剂中,用高氯酸作滴定剂进行滴定: 2R-NH3+-Cl-+Hg(OAc)2 =2R-NH2+HgCl2+2HOAc R-NH2+HClO4 =R-NH3+-ClO4- 2. 用氧化还原滴定进行成分分析 氧化还原滴定通常被用来检测原料、填充物和防腐剂的纯度。例如,4-苯甲酸甲酯(一种对羟基苯甲酸酯)中溴值的测定。这种化合物作为防腐剂被应用于眼药制剂和外用眼药膏中。硫代硫酸钠被用作滴定剂。整个分析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 2.1 酯与氢氧化钠的皂化作用(水解) 2.2 羟基氧化到酮基的过程 2.3 苯环的(亲电)溴化 2.4 过量的溴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滴定过程中所需的游离碘 2.5 碘经硫代硫酸盐滴定,还原成碘离子:I2+2S2O32-=2I-+S4O62- 3. 沉淀滴定 某些药品由于其结构的关系,在滴定过程中会有沉淀析出。例如,氯化亚苄翁。通常用四苯基硼酸钠或是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滴定剂,用梅特勒-托利多DS500表面活性剂电极或是DP550光度电极就可以进行滴定。 4.恒pH滴定 恒pH滴定主要用于鉴定药品、检测酶制品纯度以及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恒pH表示pH值恒定,即在某一特定时段内保持pH值恒定。这项技术尤其被用于测定诸如酶的活性等反应动力学参数。 生成或消耗H+的酶反应可以通过pH电极来跟踪。这些生成或被消耗的H+可以通过分别添加一定量的碱或酸来中和,由此来控制使pH值恒定。滴定剂的添

(2020年7月整理)第4章 滴定分析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 思考题与习题 1. 什么是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是经典的化学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溶液与被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类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主要的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及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反应必须定量完成;(2)反应速度要快;(3)有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 什么是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应具有足够的纯度;(2)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3)性质稳定;(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4. 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NaOH 、H 2SO 4、HCl 、KMnO 4、NaCO 3、AgNO 3、NaCl 、K 2Cr 2O 7。 答:直接法配制:NaCO 3、NaCl 、K 2Cr 2O 7;间接法配制:NaOH 、H 2SO 4、HCl 、KMnO 4、AgNO 3。 5. 以HCl 溶液为滴定剂测定样品中K 2CO 3的含量,若其中含有少量Na 2CO 3,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 答:偏高。 6. 已知浓硫酸的相对密度为1.84,其中含H 2SO 4约为96%,求其量浓度为多少?如欲配制1L 0.1mol/L 的H 2SO 4溶液,应取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 解:浓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242424H SO H SO H SO 1.8496%1000mol /L 18mol /L 98.01 c M ρω?==?= 配制浓度为0.10mol/L 溶液1L 需要浓硫酸体积为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及主要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例如,将NaOH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一定体积的硫酸试样中,直到所加的NaOH标准溶液恰好和H2SO4溶液完全作用为止,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C NaOH)、所消耗的体积(V NaOH)及反应的摩尔比可计算硫酸试液的浓度。 当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简称计量点。到达化学计量点时常常没有任何外观现象的变化,为此必须借助于辅助试剂—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通常把指示剂变色而停止滴定的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指示剂并不一定正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符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小的差别,由此而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为了减小这一误差,应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终点尽量接近化学计量点。 滴定分析法通常适用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的常量组分的分析,有时也可用于一些含量较低的组分的测定。与质量分析法相比,该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适用范围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在0.2%以下。 二、主要的滴定分析方法 根据反应类型不同,滴定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酸碱滴定法 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以用标准酸溶液测定碱性物质,也可以用标准碱溶液测定酸性物质。滴定过程中的反应实质可以用以下简式表示。 2.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 的应用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滴定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①根据滴定分析的方式不同,滴定分析法可分为:(1)直接滴定法。(2)间接滴定法。(3)返滴定法,又称剩余量滴定法或回滴定法。(4)置换滴定法。②根据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1)酸碱滴定法,又称中和法。(2)配位滴定法,旧称络和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沉淀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医药行业:进行简单,快速,具有重现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成分,药品及其原料的分析(含量测定)。滴定尤其适合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常规分析。以下为一些主要的应用: 1.具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纯度分析 滴定主要用于测定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如:阿斯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或复合维他命片剂中的维生素C,以及用于药物合成的药物添加剂的含量测定和纯度控制。酸碱中和反应等酸碱滴定是医药行业用得最多的滴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盐酸麻黄碱的纯度控制[1]。该成分通常出现在咳嗽糖浆中,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其含量的测定是在含有无水醋酸和醋酸汞的有机溶剂中,用高氯酸作滴定剂进行滴定: 2R-NH3+-Cl-+Hg(OAc)2 =2R-NH2+HgCl2+2HOAc R-NH2+HClO4 =R-NH3+-ClO4- 2.用氧化还原滴定进行成分分析 氧化还原滴定通常被用来检测原料、填充物和防腐剂的纯度。例如,4-苯甲酸甲酯(一种对羟基苯甲酸酯)中溴值的测定。这种化合物作为防腐剂被应用于眼药制剂和外用眼药膏中。硫代硫酸钠被用作滴定剂。整个分析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酯与氢氧化钠的皂化作用(水解) 羟基氧化到酮基的过程 苯环的(亲电)溴化 过量的溴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滴定过程中所需的游离碘 碘经硫代硫酸盐滴定,还原成碘离子:I2+2S2O32-=2I-+S4O62- 3.沉淀滴定 某些药品由于其结构的关系,在滴定过程中会有沉淀析出。例如,氯化亚苄翁。通常用四苯基硼酸钠或是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滴定剂,用梅特勒-托利多DS500表面活性剂电极或是DP550光度电极就可以进行滴定。 4.恒pH滴定 恒pH滴定主要用于鉴定药品、检测酶制品纯度以及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恒pH 表示pH值恒定,即在某一特定时段内保持pH值恒定。这项技术尤其被用于测定诸如酶的活性等反应动力学参数。 生成或消耗H+的酶反应可以通过pH电极来跟踪。这些生成或被消耗的H+可以通过分别添加一定量的碱或酸来中和,由此来控制使pH值恒定。滴定剂的添加速率与被测样品(如酶)的反应速率成正比。脂肪酶的活性测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恒pH 滴定在制药工业中的另一个应用领域则是用来测定解酸药[2]的缓冲能力。解酸药作为治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准确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3.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试样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得待测试样中组份含量的一种方法。 NaOH+HCl = NaCl+H2O 计量点:pH:;突跃范围:pH:~ 甲基橙(MO)变色范围:(橙色)~(黄色); 酚酞(pp)变色范围:(无色)~(红色) 计算:C1V1=C2V2 C1/C2=V2/V1 强酸HCl强碱NaOH溶液的滴定反应,突跃范围的pH约为~,在这一范围中可采用甲基橙(变色范围~)、酚酞(变色范围~)等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间接配制法: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作为滴定剂,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故此滴定剂无法直接配制,只能先配置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

浓度。本实验分别选取甲基橙和酚酞作为指示剂,通过自行配制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在HCl(L)溶液与NaOH(L)溶液进行相互滴定的过程中,若采用同一种指示剂指示终点,不断改变被滴定溶液的体积,则滴定剂的用量也随之变化,但它们相互反应的体积之比应基本不变。因此在不知道HCl和NaOH溶液准确浓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VHCl/VNaOH体积比的精确度,可以检查实验者对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掌握的情况。 三、试剂和仪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试剂瓶台秤 试剂:6mol·L-1 HCl溶液 NaOH(固体级)甲基橙指示剂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粗称): L的NaOH溶液:在台秤上取约2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约50 mL 的蒸馏水,溶解,转入橡皮塞试剂瓶中,加水至500 mL,盖好胶塞塞,摇匀,贴好标签备用。 L的HCl溶液:在通风厨内用量筒量取浓HCl mL,倒入500mL 试剂瓶中,加水稀至500mL,置于试剂瓶中。 2、滴定操作练习 重点讲解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主要讲解如何排空气泡,酸式滴定管可快速的旋转活塞,让溶液将气泡带走;碱式滴定管,用右手拿

2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 1.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另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 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2.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和T B/A%各自的意义如何?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答: B A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B % A 3.基准试剂(1)H2C2O4 ·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 H2C2O4 ·2H2O风化,失水,有效成分H2C2O4增加 m A/M A=c B V B m大→V大→c小 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 M A= m A/(c B V B)c小→M大 用(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 Na2CO3吸潮,有效成分Na2CO3减少, m A/M A=c B V B m小→V小→c大 用此HCl溶液测定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 M A= m A/(c B V B)c大→M小 4.有一在空气中瀑露过的氢氧化钾,经测定知其含水7.62%,K2CO32.38%及KOH 90.00%。将此试样1.000g 加1.000 mol·L-1 HCl溶液46.00mL,过量的酸再用1.070

04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用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该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 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2.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和T B/A%各自的意义如何?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答:A B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B A % 3.基准试剂(1)H2C2O4 ·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分析】H2C2O4·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以此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使用量比正常情况下使用的量少,故结果偏低;由于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所有用(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的用来比正常情况下的用量多,由此认为被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