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1.一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的实质是A.争夺该地区的贸易利益B.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C.维护和破坏“门户开放”政策D.争夺该地区的霸权2.1928年8月,美法等国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这()A.顺应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基本原则C.促进了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D.遏制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3.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对整个大战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项中对“三大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三大战役”的战场都涉及法国北部①“三大战役”都是德军主动发起的①法军总司令霞飞曾指挥凡尔登战役①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4.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第一个具有广泛职能的世界性组织。

下列关于这一世界性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的出现与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有密切关系B.为促进战后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C.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D.它的存在使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5.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

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6.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了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关于这两个组A.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B.体现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C.都形成了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D.宗旨都包含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7.在北京的古观象台,保存着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由德国归还中国的古天文仪器(如图),这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分得的唯一战利品。

但该和约却使中国失去了收回山东权益的权利。

这种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A.在弱肉强食的近代,弱国无外交B.北洋政府腐朽无能C.一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日本国力迅速增长8.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上独立,以防御外来之侵犯”。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信息,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告片,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基本信息,如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5.案例分析:分析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事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6.情感教育:通过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中考)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

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H9203001)()A.组成三国同盟B.建立三国协约C.签署《九国公约》D.实施马歇尔计划2.【史料实证】(2023北京石景山一模)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以上材料说明一战(H9203001)()①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②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④极大地削弱了欧洲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辽宁望花三模)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H9204002)()A.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种族主义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2023山东历城一模)如图年代尺上标注有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正确的是(H9204003)()A.①时间段:莫斯科保卫战B.②时间段:凡尔登战役C.③时间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④时间段:诺曼底登陆5.(2023云南曲靖一模)“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德军突袭波兰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日本偷袭珍珠港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6.【周年热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2023广东蓬江期末)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伤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第7课同步练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C 萨拉热窝事件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A 克里米亚半岛B 地中海地区C 巴尔干半岛D 欧洲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A 德国B 意大利C 俄国D英国4、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7、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A奥匈帝国的首府B塞尔维亚的首府C黑塞哥维那首府D波斯尼亚的首府8、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二、填空题1、一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结束得标志——————————,战争的性质—————————————。

运动的描述_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新

运动的描述_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新

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2、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小时.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k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颗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相对于____________是静止的.4、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_的.5、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6、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7、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8、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9、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10、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1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1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14、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15、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课后延伸】16、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与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与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与答案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文中的“帝国”指的是 ( )A.沙皇俄国B.德意志帝国C.英国D.奥匈帝国6.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 学习制造军火),海报反映了妇女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

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

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

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C.一战改变了美国的外交策略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单选题1.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辜鸿铭曾说,“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

因为他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

而这种新文明的奥秘就是我所谓的良民宗教。

这种良民宗教的第一条原则,是要相信人性本身是善的。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良民宗教”是指佛教B.冲击了西方种族优越论C.表明西方文明已经没落D.有利于文明交流与互鉴2.有学者就一战期间各国媒体的宣传指出:整个战争中一个最惊人的事情就是一个政府很容易用近代技术使人民相信谎话,尽管这个民族是有理智的,是有自由主义和民主化背景的。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战争摧毁了民主和自由主义B.近代技术助推了歪曲的宣传C.群众意志决定了战争的进程D.媒体宣传促进民族主义兴起3.1918年德国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

1920年,赴欧洲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提出要用东方的精神拯救西方物质文明。

这些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欧洲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D.东方文化比西方更优秀4.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波兰希望恢复第一次被瓜分前的领土,英国首相不同意将当时属于德国的西里西亚无条件割让给波兰,提出该地去留由当地居民投票决定,最终西里西亚由波兰和德国各占一部分。

据此推知,英国()A.阻扰波兰实现统一B.试图维持大陆均势C.独掌了国联话语权D.践行人民主权学说5.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这个“开端”应该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C.和平主义运动D.殖民主义扩张6.“战争的代价还没有被充分估算,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填空题
1.为了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与争夺酝酿着战争;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突出。

2.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指的是英国、法国、俄国。

3.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撒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5.一战中著名的战役有1916年“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二、选择题
7. 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
A.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进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C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9.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D )
A. 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10. 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

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B )
A.日和美 B.英和德 C.美和俄 D.德和法
11.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B )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2. 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为与邻国争夺“曝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C)
A.三国协约 B.法兰西同盟 C.三国同盟 D.反法西斯同盟
13. 2018年很不平静:才见“朝核问题初显缓和曙光”,又担忧“美英法又向叙利亚发动精准打击”。

人们担心突发事件会威胁世界和平,因为历史上有“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的先例。

这“一把抢”挑起的战争是:(A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14.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此时,一场被后人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渐近尾声,这场战役发生在( A )
A.凡尔登
B.凡尔赛
C.萨拉热窝
D.慕尼黑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6. 一名德国士兵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凡尔登,令人胆战的单词。

无数怀抱希望的年轻人就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尸首腐烂在战壕、乱葬岗、墓地……”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C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C.战争过程的残酷性 D.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17. 2010年11月11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2周年纪念日,人们将这一天称为“休战日”。

请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一军事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C ) A.协约国 B.轴心国 C.同盟国 D.反法西斯联盟
18. 在1882年形成的同盟国集团中,摇摆不定的国家是( C )
A.英国B.德国C.意大利 D.法国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C )
A.交战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是( B )
①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②改变了帝国主义的性质
③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材料题
2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说说你对上面这两幅漫画的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崛起,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英德矛盾最为突出。

(2)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

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正确。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虽然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但是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如德国的飞艇、英国的坦克等。

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分析这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有何认识?
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应用到战争中,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