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5号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正文:----------------------------------------------------------------------------------------------------------------------------------------------------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5号《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已经国家档案局局长办公会议、科学技术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公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2020年9月11日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以下简称科研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科研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科研工作和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承担科研项目(包括科研课题,下同)研究、计划管理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科研档案是指科研项目在立项论证、研究实施及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绩效评价、成果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标本、样本等实物。
第四条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应当把科研档案工作要求纳入科研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与科研项目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将科研档案管理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予以考核。
第五条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各单位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进行审查或验收。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在人员、库房、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保证科研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可用、安全。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1、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声像、图表、照片、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科研文件材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
科技档案工作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研质量,促进科技工作高质量为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重要保证。
2、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对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
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晋职考核与档案部门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3、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1)、科研准备阶段:项目申报书,开题报告,技术合同书,协议书或委托书,经费预算报告等文件。
(2)、研究阶段: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分析测试报告,临床观察报告,项目技术规范及技术说明书,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材料、照片、录音带,研究年度进展情况报告等。
(3)、总结鉴定验收阶段:项目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专著,用户使用报告,申请鉴定(验收)报告,技术鉴定证书,经费决算报告等。
(4)、成果奖励申报阶段: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成果奖励申报书,审批文件,奖状(原件),获奖证书,奖品材料(照片),专利申请材料,专利受理通知书及专利审批文件材料,专利证书等。
(5)、推广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方案,扩大生产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生产定型鉴定材料,转让合同,技术培训总结材料,技术转让工作验收证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广应用方案,技术培训总结材料,技术转让工作验收证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广效益证明用户反馈意见,推广应用总结等。
4、实行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的责任制,每项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所形成的科研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并交医院科教科存档,凡列入各级科研计划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实行由课题组立卷建档,由科教科管理的制度。
科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本)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二○○一年八月科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院科技档案的管理,健全科技档案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度本办法。
第二条本院科技档案是指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学术活动、人才培养、基本建设、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理、新材料试验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中试资料、声像等科技文件材料。
这些科技档案是本院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成果开发和推广的依据,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储备,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三条根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本院设立档案室,管理全院档案,由一位副院长分管,科技档案管理业务上接受科研处指导,并受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第四条科技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属科技人员的职责范围,并作为奖励、晋级、授予技术职称的条件之一。
1、各研究所有一名副所长分管本所的科技档案工作。
并配备一名兼职档案员,协助、督促本所的归档工作。
2、各研究所的研究室主任、专题组的负责人负责审查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的质量。
重点科研项目的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质量须经所长复审。
3、立档单位在每项科研、设计、基建、监理、材料配方、仪器设备研制等工作开始时,应指定专人系统地收集、积累、保管本项目的科技材料。
工作告一段落或结束后负责整理归档。
第五条各研究所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课题管理和成果管理。
1、各课题组在制订科研计划时,即列入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的计划。
2、科研处及各研究所在检查科研计划执行情况时,同时检查科技材料的收集、积累、保管、整理的情况。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

(四)工程概算、预算、决算;
(五)工程改建、扩建、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等。
第八条 仪器设备档案归档范围主要包括:
(一)订购仪器设备合同、协议书等文件;
(二)仪器设备的图纸、说明书、技术操作规程、合格证、装箱 单、验收安装、调试记录、测定数据、性能鉴定等材料;
(三)项目总结鉴定验收阶段:项目总结报告、技术报告、专家 评审意见、查新报告、论文、专著、成果鉴定申请表(函审表)、鉴 定(验收)报告、鉴定证书、经费决算报告等。
(四)成果奖励申报阶段:科技成果登记表、成果奖励申报书、 获奖证书、奖品(照片)、专利申请材料、专利受理通知书及专利审 批文件材料、专利证书等原件。
第十七条 科研成果鉴定验收前,由档案室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进行检查验收,并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文件表》上签字、盖章。课 题或项目结束后两个月内应按归档要求将文件材料整理移交档案室, 档案整理不符合要求的不能组织鉴定验收,不能申报新课题。
第十八条 科技人员在调动前,须将本人承担的科研任务形成的 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并向项目部移交,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调 离手续。
(一)卷内文件的排列,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同顺序排列。 研究工作文件,按科研程序或重要程度排列;文字材料在前,图表在 后。
(二)卷内文件页码的编写。卷内文件页码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蓝或黑墨水)编写。单面书写的科技文件材料的页码编写在右上角 1 厘米处;双面书写的科技文件材料,正面编写在右上角 1 厘米处, 背面编写在左上角 1 厘米处。案卷封面、卷内目录不编写页号。
第三条 科技档案包括科研、基建和仪器设备等档案。项目管理 处全面负责统一管理全院的科技档案。档案室负责科技档案接收、整 理、保管和统计工作。项目部为科技文件形成单位,负责科技文件和 材料的积累、立卷和归档工作。
沈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沈政发[1987]146号
![沈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沈政发[1987]146号](https://img.taocdn.com/s3/m/86649d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沈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正文:---------------------------------------------------------------------------------------------------------------------------------------------------- 沈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沈政发(1987)146号1987年12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以下简称科研档案)管理,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象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科研档案必须统一管理,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便于开发利用。
第四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应同步进行,做到:(一)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进行;(二)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进行;(三)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进行;(四)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提职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进行。
第五条凡在本市境内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单位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形成和归档第六条收集、整理科研文件材料必须从课题(项目)开始,按照科研工作程序,分阶段进行。
第七条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一)上级指示性文件(包括计划、批复、领导批示、讲话等);(二)科研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书、合同等;(三)专题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决定;(四)国内外技术调查(考察)报告或总结;(五)科研课题情况简介;(六)科研课题论证报告;(七)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或大纲;(八)技术条件、工艺要点、材料规格;(九)试验原始记录、理化分析报告、计算材料;(十)试验阶段小结、总结、报告;(十一)研究成果报告、论文;(十二)科研成果鉴定材料(申请报表、专家建议、评价、会议纪要等);(十三)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奖章、奖状、贺信、XXX等;(十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报告;(十五)其它需要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
最新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最新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最新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档案管理目标:确保科研档案的科学、规范、高效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档案分类管理:将科研档案按照主题、类型、年代等进行分类,建立科研档案分类编目系统。
3. 档案采集与整理:对科研项目进行档案采集和整理,包括项目立项资料、实验数据、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
4. 档案存储与保管:建设科研档案存储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采取电子存储和实体存储相结合的方式。
5. 档案查询与利用:建立科研档案查询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和利用服务。
6. 档案保密与权限控制:对涉及机密信息的科研档案进行保密处理,并设立权限控制机制,确保科研档案的安全。
7. 档案审批与归档:对科研档案的内容、格式、签字等进行审批,并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可追溯性和可审查性。
8. 档案销毁与报废:对不再需要保留的科研档案进行销毁和报废处理,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9. 档案培训与督导: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
10. 档案管理评估与改进:对科研档案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持续优化。
以上是一个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最新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二)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指针对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
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研究数据、研究成果等信息,对于保证研究的可追溯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一、科研档案管理的背景和意义科研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档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研究的可追溯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档案不仅包含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等信息,还包括科研过程中的各类交流记录、会议纪要、专利申请、论文出版等信息。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
我院的科研档案是我院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研储备的一种形式和重要的信息资源。
为了保证科研档案的及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便于管理利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科研档案的管理第二条科学研究的归档工作应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应协助科技档案主管部门做好科研工作的归档工作。
科研人员应当在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后,将该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按照科研档案的要求装订成册,在项目验收和鉴定前归档。
第三条科研档案工作要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同步;检查科研计划执行情况与检查科研档案同步;验收、成果鉴定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技成果、申请科研奖励与档案室出具证明材料同步。
第四条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对医院和社会发展具有长远与现实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的文件都应归档。
归档的材料有:1 .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的依据材料:课题申请书、合同书、项目批准书、科研协议书、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领导批示、经费拨款通知、修改合同报告与批复等;2 .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载体形成的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材料等;3 .科研结题和成果鉴定材料:课题总结报告、科研论文、论著、申请鉴定和鉴定过程形成的全部材料、报奖材料及审批材料、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材料、有关新闻报道简报等;4 .取得负结果或因故中断的重要课题的科研文件材料,也应归档。
第五条档案立卷工作实行科研课题( 项目) 负责人责任制。
按课题组进行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在课题完成后,按照科技档案收集范围,对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按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内在联系和便于利用查考的组卷原则,加以系统整理,注明密级,填写卷内目录及保管期限。
科研档案管理办法

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一.目的为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提升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水平,根据《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单位科研档案的管理。
三.定义科研档案--是指企业在建筑、建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生产技术应用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研文件材料。
四.管理职能(一)各单位档案室有责任检查和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工作。
并负责本单位科研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工作。
(二)企业在科学研究及科研技术在生产(施工)应用中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由产品的试验、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积累、整理后归档。
五.归档要求与归档范围(一)归档要求1.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完整,准确反映企业科研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2.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层次分明,符合其形成规律。
3.科研档案由技术部门在成果鉴定前,按归档范围收集齐全,否则不予鉴定,鉴定后按科研项目或专题进行整理、立卷。
(二)归档范围:开题报告;协议书、委托书、合同书、计划任务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实验记录、试验报告、观察记录;实验配方与分析资料,测试数据;本专题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研究过程中拍摄的各种照片、底片、录像带等资料;专题研究成果报告、专题总结报告;专题研究应用情况报告;技术鉴定证书;成果使用说明书、技术条件或标准、规程(草案);专题负责人及各阶段参加人员名单;研究成果获得各种奖励记录;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六.管理、整理、编目、归档时间、移交(一)各单位应当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研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工作,达到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二)一个科研课题、一个试制产品、一项工程或其他技术项目,在完成或告一段落以后,必须将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加以系统整理,组成保管单位,填写保管期限,注明密级,由课题负责人、产品试制负责人、工程负责人等审查后,及时归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条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应同时附有“科研成果档案归档情况证明”,否则,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科研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按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
第十四条科研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要求:执行科技档案案卷构成及常用表式标准,科技档案准确性、系统性标准。
一、归档时间与要素。科研课题(项目)要在档案科发出归档通知的一个月之内完成归档工作。归档材料必须是原件和正(协作单位可复制一套副本存档)。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重新抄写与补救,以达到齐全、完整、真实。每份材料须标明时间、地点和作者,依据性材料必须使用正式文本填写,按规定签署、盖章、总结性材料须将正文与原稿一并归档,发表文章归出版物原件并注明出处,译文须标明复制、译者。审核者与日期。
三、科研材料整理。必须遵循科研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科技文件材料的成套性。以课题(项目)为单位,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案卷。卷内文件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结合内容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列,要求结构严密,系统条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
四、科研材料移交。整理完毕后移交档案室归档,造具移交清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签名,同时发送电子移交清单给档案室。
第七条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是完成科研任务的一个指标,要纳入各级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纳入工作成绩和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作为晋升、受奖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第八条实行由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责任制和“预立卷”制度。由课题(项目)负责人提出本课题(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计划安排,并负责(或指定专人即兼职项目档案员)集中管理所形成的全套文件材料。科研人员负责做好本人在科研活动中的材料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每项课题(项目)自立题之日起,必须建立科技文件材料“预立卷”,统一使用文件材料专用档案盒,记录纸采用国标A4型。
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的归档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国家、省及档案工作标准、法规、管理办法,结合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实验数据、图纸、图表、照片、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
八、全省性、大范围、重大的联合攻关或调查项目的档案材料,在任务完成鉴定验收后,由各承担单位分别整理归档,并复制副本送主持单位一式两份。
第三章鉴定结束后科研档案的管理和检查
第十四条档案室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便于利用。
第十五条做好科研档案鉴定工作。建立由分管领导,科研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按照本科研档案保管期限表,确定本单位科研档案的保管期限,依据科研保密条例及(所)划密文件分密级,对超过保管期限和密级的档案定期调整,提出处理意见,报批准后实施。要销毁的档案应填列清单。经有关领导批准,并指定监销人,由档案室实施。
第三条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形式。是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擅自处理或自己保存。科研人员调动工作前。须将本人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进行整理,交本单位或档案室归档,同时还清所借的档案。否则,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手续。
第四条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将其纳入计划管理、课题管理和成果管理之中,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科研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科研成果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以及科技人员晋级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
第十六条对已归档的科研档案如有新的材料要及时补充,须履行批准手续,由档案人员签字或加盖印记,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改动。
第十七条库房管理。库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温、温度和良好的卫生环境,采取有效的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措施。对于密级性的科技档案,必须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对破损、变质档案、会同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修补或复制。
第五条要把科研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在经费、库房、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档案科协同各单位部门加强对科研档案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科研档案员业务素质。
第二章 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
第六条每项科研活动必须按照科研工作程序,形成相应的科研文件,确保归档材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五、案卷装订。必须去掉金属物,破损文件修裱完好,不同尺寸的材料要折叠或裱贴成统一幅面,案卷厚度以1.5公分为宜,即100-150张左右。装订整齐划一、结实美观。
六、归档完成。档案室按照项目组整理情况将案卷组卷,由档案室会同课题(项目)负责人或兼职项目档案员进行审查、签字后方正式归档。
七、协作课题(项目)、由主持单位保存全套科研档案,参加单位除保存自己承担任务的档案正本外,应复制副本交主持单位保存。如涉及参加单位或有关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在协议书或委托书中明确档案的归属,参加单位应将承担项目的档案目录送主持单位,主持单位向参加单位提供全套档案目录。
二、制成材料及常用表式标准化
1、科研档案产生的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记录本到档案室统一登记领取,记录可使用铅笔,禁用圆珠笔、纯蓝(纯红)等不耐久的颜色笔记录、修改档案材料。
2、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文字排列整齐美观,页面整洁,四周留有空格,左测要留出2.5公分的装订线,不得乱画和污损,不得在正文上修改,如需修改要使用复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