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影像学概论
分子影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分子影像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准确的检查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分子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探测人体内生物分子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状态,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成为了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一大热点。
本文将从国内外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影像学国内研究现状分子影像学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分子影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ET、SPECT、MRI和荧光成像等方面。
1、PET分子影像学PET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PET技术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PET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
2、SPECT分子影像学SPECT分子影像学也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SPECT技术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SPECT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
3、MRI分子影像学MRI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新兴研究方向之一。
MRI技术可以通过注射磁共振造影剂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MRI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4、荧光成像分子影像学荧光成像分子影像学是国内分子影像学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荧光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分子影像学类型

分子影像学类型
分子影像学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
其主要的成像方法包括四大类:
1. 光学成像:包括生物发光成像和荧光成像。
2. 放射性核素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3. 磁共振成像(MRI)。
4. 超声分子影像。
每种成像方式各有优缺点,单一的显像方法往往存在局限,难以同时满足对灵敏度、特异性、靶向性等的要求。
结合多种显像方式的多模态成像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结合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更精确全面的分子影像学信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分子影像学专业书籍或咨询该领域专家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能够观察人体和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发生的机制。
在药物研究中,分子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几种应用1.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是一种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减,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当放射性同位素被注射到体内时,它们会放射出正电子。
当正电子碰到体内的负电荷分子时,会释放出两个伽马光子,并且这两个光子是互相背向的。
接下来,这两个光子就可以被检测器探测到了,从而通过计算机还原出体内分子的分布情况。
在药物研究中,PET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
2.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是一种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减,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与PET不同的是,SPECT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性核素。
这种放射性核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够诱发射出一束伽马光子,从而检测区域内的放射元素。
在药物研究中,SPECT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
3.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外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影响磁场的能力的一种技术。
在MRI中,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分子会受到磁场的作用,从而发出无线电波信号。
这些信号被接收并处理后,就可以生成一张视觉化诊断图片。
在药物研究中,MRI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计算机断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来检测人体或动物体内分子的技术。
在CT中,人体或动物会被置于一台旋转的X射线机内,从而生成多个二维图片。
这些图片可以由计算机进行重建,从而生成一张三维视觉化诊断图片。
分子诊断

分子杂交箱
分子诊断学 Molecular Diagnostics
1.4 分子诊断学技术平台
2. PCR技术基础的DNA诊断阶段:特别是定量PCR和实时PCR的应用,既可 检测宿主中的多种DNA和RNA病原体载量,亦可检测多基因遗传病细胞
中mRNA的表达量。
PCR :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诊断学 Molecular Diagnostics
1.2 分子诊断学产生的背景
分子医学产生:40年代末,Pauling及其同事发现镰形贫血病,分子疾病出现。
基因诊断时代来临标志:70年代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籍华裔科学家Kan等应用液 相DNA分子杂交成功地进行了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70年,DNA测序技术产生,80年代中期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问世以及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分子诊断学的成熟标志: 1999年11月,美国研究病理学 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创刊出版了《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 2005年,Elsevier出版商出版Molecular Diagnostics。
分子诊断学 Molecular Diagnostics
1.3分子诊断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研究空间
1.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病原微生物(病毒、病原菌、衣原体、螺旋体等)
2. 遗传疾病的分子诊断——分子遗传疾病(血友病、血红蛋白病、产前婴儿检查
3. 复杂疾病分子诊断——肿瘤、原发性高血压等 4. 采血输血和器官移植的分子诊断——DNA分型 5. 药物遗传的分子诊断
1.1 分子诊断学的定义和特点 1.2 分子诊断学产生背景 1.3 分子诊断学的研究对象和空间 1.4 分子诊断学技术平台 1.5 分子诊断学的重要意义 1.6 分子诊断学的发展和前景
《急诊影像学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急诊影像学概述 • 急诊影像学检查技术 • 常见急诊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急诊影像学诊断流程与规范 • 急诊影像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急诊影像学概述
急诊影像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急诊影像学是利用影像技术手段 对急症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和评估 的学科。
MRI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且对金属植入物患者存在禁忌症 ,因此在急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
制。
US检查技术
US检查技术即超声检查技术, 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腹部、心血管 和浅表器官的检查。
US检查能够快速获取实时动态 的图像,对急诊患者的初步诊 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US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对深部组 织和气体较多的部位成像效果 较差,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 较高。
。
颅脑超声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 于评估颅脑损伤的病情,如脑
室出血、脑脊液漏等。
急性腹部损伤影像学表现
急性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疾病 ,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 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对于进一步明确病因和评估腹 腔脏器损伤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X线检查是初步评估腹部损伤的重要 手段,可发现腹腔游离气体、肠梗阻 等异常表现。
重要性
为急症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 供关键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急诊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X线、超声等基础影像技术应用于 急诊诊断。
发展阶段
CT、MRI等高级影像技术逐渐应用 于急诊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当前阶段
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技术在急诊 影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急诊 影像学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分子影像概论ppt课件

相关的基因型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们对于疾病的认
识以及诊断和治疗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Phenotype
Genotype
9
Labeled ligand
Protein metabolism
Ab receptor
Glucose metabolism
18F-FDG
Glut ASON
Amino acid metabolism gene probe
In Vivo Proof of Concept and Optimization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22
23
基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Genes and disease-related research
特定基因区 删除 致基因突变物质
表 现 型 与 基 因 的 关 联
蛋白质结构、生化反应改变
插入特定 段落的碱 基配对
表现型
观察功能回复情况
分子影像学研究
24
Imaging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Control
Tumor
Control
Tumor
未治疗的肿瘤动物 模型P53未激活
药物治疗后 P53激活
25
Radioimmunoimaging, RII
Normal saline 1 h 生理盐水1h
Normal saline 24 h Cyclophosphamide 1 h Cyclop. 24h 环磷酰胺1h 环磷酰胺24h 生理盐水24h
6 h after I.V. 99mTc-HYNIC-ANNEXIN V
30
核医学作业习题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核医学的定义是( )。
A.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 )。
A.同位素B.放射性衰变C.人工放射性核素D.放射现象二、多项选择题1.临床核医学包括( )。
A.显像诊断B.体外分析C.核素功能测定D.核素治疗2.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
A. 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B.仅显像诊断C.仅在内分泌系统应用D.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三、名词解释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四、问答题1. 核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一章核医学物理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同位素具有( )。
A.相同质子数B. 相同质量数C. 相同中子数D. 相同核能态2. 5mCi等于( )。
A. 185kBqB.1.85MBqC. 185MBqD.18.5MBq3.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居里(Ci)B.希沃特(Sv)C.戈瑞(Gy)D.贝可(Bq)4. 18F的中子数为是( )。
A.10B.9C.18D.365. 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
A.α射线照射B. β射线照射C.γ射线照射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6. 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
A.中子和电子B.质子和核外正电子C.质子和中子D.质子和核外负电子7. 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其名称为( )。
A.同位素B.原子核C.同质异能素D.核素8. 核衰变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是哪类衰变( )。
A.β-衰变B.α衰变C.γ衰变D.β+衰变9. 剂量单位贝可勒尔是( )。
A.照射量的单位B.剂量当量的单位C.放射性活度的单位D.半衰期的单位10.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h,生物半衰期为4h,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
A.2.4hB.6/4 hC.4/6 hD.2 h E、9 h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影响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 )。
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

・学科交叉・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王霄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功能成像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关键词]诊断显像;分子生物学;分子探针[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67X(2007)0520555202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与医学科学紧密相连。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50年代中期,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发现,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
到上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 m aging)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影像技术最早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逐渐完备和多样化,形成了自身的科学规律,进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分子影像学的定义是用影像技术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的描述和测量。
与经典影像诊断学不同,分子影像学探测的是疾病的分子异常,而不是对由这些分子改变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大体病理改变进行成像。
分子影像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研究领域,远未达到成熟,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是发展和测试新的工具、试剂在活体中进行特殊分子路径的成像方法,尤其对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进行成像。
本文从分子影像学成像设备、探针及应用方面对这一新兴学科给予简要综述。
1 分子影像学常用成像技术分子影像学成像必需借助成像设备,不同的成像设备敏感性、分辨率、组织特异性不同,可相互补充,常用的分子影像学设备如下:111 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无射线辐射,对人体无害,可重复曝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核医学
分子核医学能提供那些生物学信息
– 代谢 – 增殖 – 缺氧 – 凋亡 – 基因表达 – 血供的优势在于在于可以获得解剖生理信息以极高组织分辨率。一般意义的MR 是以组织的 生理特征、多种物理作为成像对比的参照。
• 分子水平的MR 成像是建立在以上传统成像技术基础上, 以在MR 图像上可显像的特殊分子 作为成像标记物,对这些分子在体内进行具体的定位。"MR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完整的微循环 下研究病理机制,并可提供三维信息。
• MR 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基因治疗成像与基因表达、分子水平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显微 成像、活体细胞及功能性改变等方面。暂时用磁共振技术进行的基因表达显像
MRI分子成像
3.荧光分子成像
• "光学成像"是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最常用、最 早的成像方法。
• "光学成像”无射线辐射,对人体无害,可重复 曝光。
2.能够发现疾病早期的分子细胞变异及病理改变过程; 3.可在活体上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的机理和效果。通
常,探测人体分子细胞的方法有离体和在体两种,分子 影像技术作为一种在体探测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以连续、 快速、远距离、无损伤地获得人体分子细胞的三维图像。 它可以揭示病变的早期分子生物学特征,推动了疾病的 早期诊断和治疗,也为临床诊断引入了新的概念。
18F-FDG 心肌代谢断层显像
SOS!
心肌不存活—灌注-代谢匹配
13NH3-H2O血流灌注显像 18F-FDG代谢显像
匹配
太晚了 ...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二节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条件 • 第三节分子影像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 第四节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
• 将制备好的分子探针(Molecular probe) 引入活体组织细胞内,在后体内标记的分 子探针与靶分子相互作用,利用先进的成 像设备检测分子探针发出的信息,经计算 机处理后生成活体组织的分子图像、功能 代谢图像或基因转变图像。
• 主要包括传统的磁共振技术和功能磁共振及核磁共振波谱。其中功能磁共振包括灌注成像、 扩散成像、局部血容积、局部脑血流和血氧水平依赖性对比度成像。
• 磁共振技术中由于磁共振检测靶向对比剂的敏感度较低,MRI分子成像需要强大的信号扩增 系统,一种是用超顺磁转铁蛋白探针标记的转铁蛋白受体,另一种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在 酶的催化下形成其他产物被磁共振探测到。
分子影像学概论 Molecular imaging
目录
•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二节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条件 • 第三节分子影像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 第四节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出现的背景
• 近20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 提供了人类启动疾病发生、促进疾病发展、疾 病预及评估治疗效果的分子系列变化研究的基 础。
目录
•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二节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条件 • 第三节分子影像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 第四节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 第五节 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一)在诊断方面
• 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标记分子进 行成像,可在活体内直接观察到疾病起因、 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特 征; 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学、心血管、神经 系统等方面疾病的诊断。
• ER+ primary • FES-negative bone met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Rx
FES
FDG
Post-Rx
FDG
(Linden, J Clin Onc, 2006)
EGFR高表达肿瘤: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 胰岛细胞癌、肺癌、结肠癌等。
疗 “The right patient, right time, the right treatment”
Example 1
• Recurrent sternal lesion • ER+ primary • Recurrent Dz strongly FES+
Example 2
• Newly Dx’d met breast CA
• 同时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结构成像、功能成像 和分子影像三个阶段的发阶段逐渐成熟起来。
•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分子生物学与不断创新的现 代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在分子及基因水平诊断 和指导疾病治疗的模式-----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早期定义为应用影像学方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活体内状态下 的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
“分子探针”分类
• "分子探针"大致可分为4 种:用化学分子合 成法合成的小分子探针、肽类分子探针、 核酸类探针和"智能"分子探针。 根据所有 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同,可将之分为核医 学探针、光学探针、MRI探针、光学成像及 超声探针等。根据所用对比剂种类分为靶 向性探针和可激活探针。其中靶向性探针 最为常用。
• 一般以为,可通过提高靶结构的浓度或利 用“RecA蛋白 互补单链DNA探针”与固定 的肽核酸 (bis PNA)探针相结合把结果作用后 物理特性改变等方法实现。
3. 敏感、快速、高分辨的成像技术
目前有多种敏感、快速、高分辨的成像技术。 其中最常用者核医学(PET和SPECT)、MRI、 超声及光成像等。也有各种技术相结合的 成像技术。如PET/CT、PET/MRI、SPECT/CT 等。
•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将光学过程与一定的分子性 质相结合,用于组织病理变化的早期研究。这 项技术可凭借软组织对光波的不同吸收与散射 识别不同成分,对浅表软组织分辨高,并且可 利用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获得功能信息。" 光学分子影像"用于体内基因表达,
光学成像的方法及特点
• 光学成像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多光子成像、近表面共 聚焦成像、弥散光学成像、紫外线荧光成像和活体 内显微镜成像等。
• "近紫外线荧光成像"依靠界定波段一个荧光分子的 光源,它的探针能将靶目标与背景率提高几百倍。
• 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活体进行的肿瘤组织中蛋白酶表 达水平的研究表明, 肿瘤的恶性程度与之后和组织 蛋白酶表达水平相关, 进而实现了从分子水平来预 测肿瘤侵袭的想法。
• 组织蛋白酶B 与H 活动成像可以发现亚毫米肿瘤,在 与癌、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及退行性疾病相关 的内源性基因产物成像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分泌治疗 监测疗效
提高氧含量 多药耐药
个体化医疗
乳腺癌
精准医疗
分 子
ER/PR
分 型
原发+ 转移+
原发+ 转移-
HER2+
EGFR
ER- PRHER2-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诊 疗
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化疗/放疗
决
策
精
准 治
合适病人?合适时间?合适方法?
目录
•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二节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条件 • 第三节分子影像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 第四节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的分类
• 根据探针及成像仪器分为核医学、MRI、荧 光及超声分子成像
第三节 分子影像学主要内容
核医学分子成像
仅50%-63%的肺癌患者有EGFR表达
EGFR表达
EGFR抑制剂
VEGFR抑制剂:贝伐单抗等;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易瑞沙(Gefitinat)、特罗 凯、凯美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rh-Endostatin)
贝伐单抗(Avastin)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 在对于新药的临床研究中,能够验证新型药物的靶 标,提高新药质量 。
• 微泡造影剂拥有特定的物理特性,如微共振、非线 性振荡等,并在超声的触发下破裂释放;其空化效应 能使血脑屏障短暂开放,表现出了综合诊断治疗的 潜力。
• 微泡的大小将其限定于血管腔内,应用于超声分子 影像学中观察炎症、血栓及血管生成时,可明显增 强图像对比度。
4.超声分子成像
• 超声分子成像主要是指将微泡造影剂通过血 管进入靶组织,观察靶区在组织水平、细胞 及亚细胞水平的成像,从而表明病变区组织 在分子基础方面的变化。靶向性造影剂是一 种特殊类型的超声造影剂,是超声分子影像 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超声靶向造影剂
• 靶向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可以定向增加病灶区 域的药物浓度,使药效得以提高,并能减少药物全 身不良反应;
超声靶向造影检测前列腺癌
目录
•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二节分子影像学成像基本原理及基本条件 • 第三节分子影像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 第四节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 第五节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分子影像学特点
1.分子影像技术可无创的将基因表达、生物信号传递等复 杂的过程变成直观的图像(可视化),使人们能更好地在 分子细胞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特征;
最新定义
• 随着对分子影像学认识的不断发展,认为 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 实时成像,了解体内特异性基因或蛋白质 表达的部位、水平、分布及持续时间的新 兴交叉学科,能直接或间接监控和记录分 子或细胞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19-20世纪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1)分子核医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 体内所需的某一种代谢产物上制成探针,然后将这 种探针注入人体后观察一定时间内同位素在体内的 代谢、分布、排泄情况,从而知道人体内某种特定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