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屈辱的岁月课件 人教版

看图 说一说,图中审理案件的是什么人? 会审公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会审公廨设在哪里?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审理案件的是外国领事和清朝官员,受 审的是中国人。 ○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实 际上完全被外国领事把持,严重损害了中国 司法主权。
甲午战争 时间: 1894年
交战双方: 中国和日本 结果: 中国战败,双方于1895年签订 《马关条约》
你知道,林则徐是如何处理收缴的鸦片吗?
虎门 销烟
你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外 国侵略者,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 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向中国开战, 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 其为“通商战争”。
• 内务大臣罗素如此表明开战目的:“为商务监督 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 ,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 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 ,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 的情况之下经商”。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 鸦片输入(箱)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779
1820
18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30 1838 年份
林 则 徐 禁 烟
•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下 令全面禁烟。林则徐严正声 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 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 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么危害?
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 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影响 破坏领土完整 增加中国人民负担
开放五处为通商 口岸
英商的货物关税 ,须同英协商
打开了中国沿海门 户,侵犯经济主权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 权,侵犯经济主权
八年级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三课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1. 鸦片战争的影响。
- 巨额的战争赔款使得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 自然灾害严重。
- 1846 - 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 洪秀全的个人因素。
-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不中后,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号召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1. 金田起义。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 永安建制。
-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
在永安,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3. 定都天京。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这表明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 北伐和西征。
- 北伐。
- 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
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但由于孤军深入,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 西征。
- 西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天京大本营。
西征军在石达开等将领的指挥下,在鄱阳湖大败湘军水师,夺取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 内容。
- 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例如,“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 产品分配方面,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 评价。
- 积极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 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 内容。
八年级历史书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书第三课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书第三课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的“礼”与“法”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将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礼制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制度,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礼制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兄弟之礼、夫妻之礼、朋友之礼。
1. 君臣之礼君臣之礼是对君主和臣子之间的礼仪规范。
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忠、孝、义、仁为核心,臣子要尊重君主,为君尽忠,君主要尊重臣子,关爱臣民。
2. 父子之礼父子之礼着重强调孝道,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
3. 兄弟之礼兄弟之礼是兄弟之间的礼仪规范,它强调兄弟互助、亲密无间、忠诚于家族。
4. 夫妻之礼夫妻之礼强调家庭和睦、夫妻相敬相爱、忠诚于家庭、平等协调。
5. 朋友之礼朋友之礼强调朋友之间的信任、友爱、互助、无私奉献等品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法制法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以法律为基础、以监督为手段、以惩罚为手段的制度。
法制分为三个方面:刑法、律令制度和官制。
1. 刑法刑法是古代法制的核心,包括十三条刑律,如“斩立决”“流放”等,这些刑法规定了违法行为所要承受的种种惩罚。
2. 律令制度律令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制度,以律法、令敕、诏命等为主要内容。
它规定了官员的品级、职责等,保证了政府的稳定和有序运作。
3. 官制官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它规定了官员的等级、职称、地位以及权利和责任,它发挥着统治和管理社会的作用。
三、结语本文介绍了八年级历史书第三课所讲到的中国古代的“礼”与“法”制度,其中包括了礼制和法制。
这些制度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礼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法制是以法律为基础、以监督为手段、以惩罚为手段的制度。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制度,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课

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课1.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功击败了黄河流域的洪水,并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夏朝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一带。
夏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封建制度,君主分封了许多贵族,让他们统治自己的地区。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还有手工业和商业。
夏朝使用了青铜器,这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
夏朝还发明了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夏朝的文化主要以祭祀和礼仪为主,它对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发扬光大的王朝,它使用了青铜器,并且在贸易和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商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封建制度,君主掌握着最高权力,但是权力逐渐向贵族集团转移。
商朝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之中。
商朝发明了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对后来的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朝也以商代、甲骨文著称于世,尤以甲骨卜辞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对历史民俗、宗教以及远古社会风貌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3.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共有15个君主。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文王,他在发动了西周商朝之战后从商朝手中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标志着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的国都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东周时期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核心的分封制度,它把国家划分成许多封地,封地有动、伯、子等多个等级,作为王的亲戚、功臣和贵族的赏赐。
这种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秦朝。
周朝发明了礼乐制度,这是古代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History Lesson 3 in Grade 8 covers the topic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which is a fascinat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这个时期的中国历史讲述了中世纪中国的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时期。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wa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of society, with the emperor at the top and peasants at the bottom.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特点是社会的等级结构,皇帝在顶端,农民在底部。
This structure defined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social class, creating a stable yet rigid society. 这种结构定义了每个社会阶层的角色和责任,创造了一个稳定但僵化的社会。
While the emperor held ultimate power, he relied on a bureaucracy of officials to govern the vast empire. 虽然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但他依赖官僚机构来统治广阔的帝国。
This system allowed for more efficient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led to corruption and abuses of power. 这种体制促进了更有效的治理和管理,但也导致了腐败和权力滥用。
Another aspect of feudal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was the importance of land ownership and agriculture. 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方面是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的重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土地改革课件

—(—48)刘0 巩少固奇政《权关的于需土要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迎喜来儿70土 逃改居后深第山一多个年丰,收头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
同时60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
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
那么50,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实在什么时期。
人口
1实9行5400地—主19减52租年减底息,农民交租交息
“ 耕 者愿 有望 其: 田 ”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 年底实现了。
毛泽东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 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解决了农民问题,就是解决了 中国革命问题。
那么,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实在什么时期。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结论:土地改革标志着我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彻 底完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最彻底的社会变革。
(三)学习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 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 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 —毛泽东
“1950年辽宁金县经土改后现状是:梅家村的农民,昼 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全部种上了花生 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 年增长了26.9%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探究四: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学习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导入新课
歌剧《白毛女》讲述 了这样一个故事: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 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 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 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 传说为“白毛仙姑”。八 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 霸,喜儿获得翻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要点1.目的(原因):(1)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满足广大农民想要获得()的要求,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2.时间:()— ()年。
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废除()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4.过程:1950年起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同时分给()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制度,消灭了()阶级;(2) ()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 ()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解放了农村(),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难点释疑1.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1)相同点:土地都归私人所有。
(2)不同点:①土地占有者不同:前者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后者农民占有土地;②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不同:前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后者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③产品分配不同:前者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后者农民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
(3)无论是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还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都属于私有,这两种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剥削。
2.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翻了身,新中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同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区分三个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个单位);“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
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1、武昌起义
(重新播放视频最后一小段,请学生注意一句话:“武昌起义成功了,而此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
”并补充当时同盟会高层如宋教仁、黄兴等都不在国内。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小细节所折射
的历史大问题,也就是中华民国从建立之初就没有一个强有力掌控
政局的核心,组织涣散,各派势力缠绕纠结,为以后丢失革命果实
买下了隐患。
)
2、中华民国成立
师:成立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
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
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
师:前面我们通过一个历史小细节发现了新政府存在的巨大隐患,果然出现了问题。
(ppt展示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师:看课本P39动脑筋,思考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
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
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三、课后作业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