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水利工程

合集下载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小浪底是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它不仅起到了水利调节的作用,还在黄河上游的泥沙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原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黄河上游水沙特点的分析。

黄河上游水沙特点主要表现为年内水沙变化大、年际水沙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

这就要求小浪底在调水调沙时要根据不同的水沙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控。

其次,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

水沙运动规律是指水流对河道床面的冲刷、沉积作用,以及泥沙在河道中的输移、淤积、冲刷等规律。

小浪底通过科学地研究水沙运动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水沙调控,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泥沙调控。

再次,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小浪底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调水调沙原理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研究和实践。

只有在实际工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调水调沙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小浪底的作用。

最后,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进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水沙调控,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需要根据水沙特点进行调控,遵循水沙运动规律,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水利调节和泥沙调控中的作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及水利知识

黄河及水利知识

黄河及水利知识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经区域-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 其流域范围大致介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全长达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 黄河的地形地貌影响- 上游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

例如龙羊峡、刘家峡等峡谷段,这种地形使得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河床不断抬高,使得黄河下游的堤防面临巨大压力。

3. 黄河的气候影响-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这种降水的季节性分布不均,导致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 冬季黄河部分河段会出现结冰现象,由于凌汛的存在,在初春或初冬时节,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容易发生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洪水泛滥的情况,如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二、黄河的水利工程1. 上游的水利工程- 龙羊峡水电站- 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 它具有多项功能,如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

龙羊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78米,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左右。

- 刘家峡水电站-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

- 其水库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

刘家峡水电站在发电、防洪、防凌、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16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

2. 中游的水利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的黄河干流上,处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中国人在黄河治沙取得的成就

中国人在黄河治沙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治理黄河流域沙漠化和荒漠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治沙史上的里程碑。

该工程于1960年开工,1961年建成,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上游的泥沙流失,减少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同时还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2. 毛乌素沙漠治理: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毛乌素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 库布齐沙漠治理:库布齐沙漠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库布齐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黄河治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

小浪底大坝是我国黄河流域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和济源县之间。

该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为主,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之一。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树立了榜样,下面将从工程施工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的最后一段出口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这对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其次,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

这些地质条件给大坝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

二、工程施工新技术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

在防渗措施的选择上,大坝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的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此外,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科学合理,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大坝工程的质量。

同时,施工方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工程进度得到了保障。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大坝工程的顺利完工,为我国黄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坝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黄河中游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泥沙下泄,保护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大坝的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摘要:伴随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将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维修掩护部门、施工单位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区分,利用集检修、养护、管理、经营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替换传统的基层水利管理部门,确保各个部门具有明确清晰的职能与责任,保证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完善;近些年来,伴随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日益深入,导致黄河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作者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前言:中国地大物博,地理位置复杂,包含丘陵、平原地带、山区等,因为气候条件、降水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我国水资源从整体方面来看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而人均可运用的水资源数量并不理想。

因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大众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利用,所以,中小水利工程的修建现已成为必然趋势,是和人们生活关联密切的基础设施,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带来严重影响,是尤为重要的水利设施。

1水利工程养护的重要作用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较早,为了提高这些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就应开展维修养护工作,为在工程安全和质量的条件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水利工程项目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中,因为水利工程修建的时期不同,建设标准存有差异性,在因为对于施工质量拥有不同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中,不但要对当时的设计、施工技术进行充分考虑,还要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充分考虑,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质量。

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民生大计,加强水利工程的养护维修,从管理方面加强维修养护工作的互相协调,在确保养护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当前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维修养护工作人员管理的缺失因为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人员缺少专门的培养机制,通常是从原来的管理单位中安排具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兼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3]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4]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汇总

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汇总

我国历代水利工程汇总(一)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一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1古江南河一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邛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一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一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邛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一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土,治理黄河。

【公基常识】我国历代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1)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2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3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4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5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中国首个百万级水电站。

1974年投入使用
6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7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8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黄河流域目前最大水电站。

1992年投入使用
9大峡水利枢纽:甘肃白银,1998年投入使用
10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11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12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

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

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