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在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在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在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在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通过对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软件的研究探索来实现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化,同时创建更多拥有鲜明特色的多功能实验室,在这个基础上,精心设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教学环节以及对实验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对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创设创造性实验室,以及对医学影像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调动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不仅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促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得以培养的要求。本文主要是探讨医学影像学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在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标签: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影像技术;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一、应用结果

(1)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实验课程在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中的应用,有利于实验教学模式额改变,教学模式由人工教学向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进行转变,这能促使教学流程得到优化,以往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教师主要是借助胶片开展教学,而胶片图像较小,数量有限,难以对大量的学生实施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再就是,实验教学方式由以往的临床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向网络化模拟教学进行转变,这避免学生无法动手操作情况的产生,在实习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应用网络学习以及复习医学影像技术学知识。第三,以往主要是教师传授的实验教学开始向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转变,每一个学生都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操作,这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习效率的提高。

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实验室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也能把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再就是,把该实验软件有效利用起来,实施科研分析,能获取理想的科研成果。学生随时都能难实验室开展学习,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使得个性化得到培养,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学习。

(3)教学管理的优化。

在学校里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與此同时,还能为学校节省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模拟实验教学最为显著的一个优势就是他一改以往繁琐复杂的管理模式,在进行临床实验时,避免学生损坏昂贵实验设备情况的出现,能减轻学生

医学影像技术考试题汇总

医学影像技术考试题汇 总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资格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历年真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试题1]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 A、腕关节轴位 B、腕关节侧位 C、双腕关节斜位 D、双腕关节正位 E、双腕关节侧位 [答案](D) [试题2]膝关节侧位摄影,关节需屈曲 A、1050 B、1150 C、1250 D、1350 E、1450 [答案](D) [试题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服钡的目的是观察 A、右心房压迫食管情况 B、右心室压迫食管情况 C、左心房压迫食管情况 D、左心室压迫食管情况 E、全心压迫食管情况 [答案](C) [试题4]扁平足,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A、足侧位 B、足轴位 C、足斜位 D、足负重水平侧位 E、双曝光全足正位[答案](D) [试题5]膈上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 A、浅呼吸屏气 B、深呼气屏气 C、深吸气屏气 D、平静呼吸屏气 E、腹式呼吸屏气

[答案](C) [试题6]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A、髌骨骨折侧位及轴位 B、膝内翻正位,双侧对照 C、膝关节副韧带损伤正位,双侧对照 D、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双侧胫骨结节侧位对照 E、小儿髋关节脱位双髋正位 [答案](C) [试题7]心脏右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 A、450~550 B、560~650 C、660~700 D、710~800 E、810~850 [答案](A) [试题8]胸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的栅比不应小于 A、8:1 B、10:1 C、12:1 D、16:1 E、18:1 [答案](C) [试题9]上颌窦摄影,常规首选位置是 A、柯氏位 B、瓦氏位 C、斯氏位 D、劳氏位 E、瑞氏位 [答案](B) [试题10]正确选择乳突梅氏位的摄影角度,应是 A、双250 B、双350 C、双450 D、双550 E、双650 [答案](C) [试题11]下面组合,正确的是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与答案(磁共振试题)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磁共振试题) 磁共振试题 1 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 ) A. 1946 年 B.1952 年 C.1972 (w D.1977 年 E. 1978 年 2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 A. 1946 年 B.1952 年 C.1972 年 ( D.1977 年 E.1978 年 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A. 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 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 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 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 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4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 A. 13C B.31P C.2H D.23Na E.19F w 5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 B. 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 C. 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顺,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 D .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 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B. 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C. 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D. 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 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 7 下列等式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1T=10G B.1T=102G ( C.1T=103G D.1T=104G E.1T=105G 8在0.5Tesla的场强中,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w A. 6.4MHz B.21.3MHz C.42.6MHz (w D.63.9MHz E.85.2MHz 9 横向弛豫是指( ) A.T1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 D. 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10 纵向弛豫是指( ) A.T2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 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11 磁场梯度包括( ) A.层面选择梯度 B.相位编码梯度 C.频率编码梯度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12 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用上,下述哪一项正确(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A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0分) 1. 解剖学姿势: 2. MR 水成像: 3. 造影检查: 4. 增强扫描: 5. 伪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为40时,其CT 值范围为 _________ 。 8. 按显示回声方式, _________ 将超声仪器分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 ) A.明胶海绵 B.无水乙醇 C.螺圈 D.可 分离球囊 2、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 ) 3、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 A.基底节区 B. 丘脑 C.颞叶 D. 脑桥 A ) A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 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 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 A、密度比周围高 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 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D肾脏内有尿液 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

A . MRI B . DSA C . ECT D . CT 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 A空气 B 钡剂 C碘化油 D 泛影葡胺 E盐水 7、右前斜位时, 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 内。 A右前 B右后 C左前 D左后 E右侧 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 A增强扫描 B 造影检查 C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多曲面重组 E窗宽窗位 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 A碘过敏实验 B 清洁灌肠 C镇静安定D 肌注654-2 E无需准备 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 B 髂嵴向上3厘米处 C脐孔向上6厘米处 D 脐孔向上3厘米处 E脐孔 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位 B 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 股股颈前后位 E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加压 B 、使用单乳剂胶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 D 、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 A、颅底侧位 B 、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 D 、头颅半轴位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

2010年下半年医学影像技术试题一、填空 1.下列医学技术中不属于医学影像技术范畴的是:C A.超声技术B.核医学技术C.分子诊断技术D.CT技术 2.下列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对人体无放射性损伤的是:C A.放射技术 B.CT技术 C.MRI技术 D.放射治疗技术 3.下列不是常规X线透视检查范围的是:D A.胸部透视B.腹部透视C.四肢透视D.头部透视 4.与X线图像比较,CT图像在哪一方面明明占优:A A.密度分辨力B.空间分辨力C.成像速度快D.检查价格较低 5.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常用技术:D A.TOF法 B.PC法 C.黑血技术 D.MRCP技术 6.下列哪种体位不是超声检查常用体位:D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站立位 7.下列哪种设备不是放疗常用设备:A A.钼靶机 B.深部X线机 C.直线加速器 D.钴-60机 8.下列哪种设备不能作为介入技术设备使用:D A.超声设备 B. CT机 C.血管机 D.心电图机 9.下列哪项技术在现代分子影像学中占主导地位:A A.核医学技术 B.电生理技术 C.放射技术 D.分子诊断技术 10.下列哪种造影剂不是高密度造影剂:

A.硫酸钡粉末 B.泛影葡胺 C.碘海醇 D.氧气 二、名词解释 1.造影检查:人体组织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只依靠它们本身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在普通 检查中显影,需要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造影检查。P136 2.CT平扫:CT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P139 3.MR水成像: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P142 4.放射治疗学:是主要研究放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学科。P146 5.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 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P148 三、简答题 1.简述DR的操作流程?P135 答:1.用户登录2.病理录入与选择3.核对患者资料4.摆位及对准中心线5.曝光 6.接受或拒绝 7.图像后处理 8.打印胶片 9.影像发送 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优点:P142 答:1.为无创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 2.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反映问题, 3.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no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主编

《X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 《CT与MRI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10%,理论知识考核占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60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 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 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X线、CT、MR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X、CT、MR图像的特点 2观察异常X、CT、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 (二)熟悉: 1.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知识点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知识点整理 我们影像技术专业的报考初级技士时间是十二月十五号至次年元月,考试时间是次年五月,考试分笔试和人机对话。我在家做了几套题,发现考得影像诊断和医学解剖比较多,我总结了一些重点,是常出现的地方,有些不对的欢迎积极指出。这些只是部分,我会继续更新……争取一年考过! 碘剂过敏试验方法:舌下试验、皮内试验、静脉注射试验、结膜试验、口服试验的优点:1、密度分辨力高;2、可做定量分析;3、直下的断面图像;4、无层面以外的结构的干扰 对比剂的使用:胆道造影—胆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医用硫酸钡;心血管造影—泛影葡胺、双碘肽葡胺、甲泛葡糖;脑室造影—空气;尿路造影—泛影葡胺;肾盂造影—泛影酸钠;脑血管造影—泛影葡胺;椎管造影—碘曲伦、碘苯酯;输卵管造影—碘化油 普通与螺旋: 相同点:X线管连续旋转 不同点:螺旋采集数据扫描方式是X线管由往复旋转运动改为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扫描。受检者(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 螺旋的优点:一、提高了扫描速度,减少了运动伪影;二、由于可进行薄层扫描,故可提供较好的三维图像重建的容积数据 图像的质量参数:一、对比度与对比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二、高对比度分辨力和低对比度分辨力;三、空间分辨力;四、噪声;五、均匀度 属于投射纤维的是内囊和外囊 属于脑室系统的是:左右侧脑室、第三四脑室、中脑导水管 高血压常见的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临床上应用的X线的特性是: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 透视和摄片各有什么优缺点? 1、透视的优点:1、可以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角度透视观察; 2、可观察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 3、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4、立即可以得到检查结果; 5、可以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操作。 透视的缺点:1、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观察不清;2、不能留下永久记录;3、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大。 2、摄片的优点:1、图像清晰反衬度好;2、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观察清晰; 3、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 4、有永久性记录,供复查对比; 摄片的缺点:1、不便于观察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2、技术复杂,费用较高; 3、出结果的时间较长。 常用的特殊摄影有:体层摄影和软X线摄影 如何做好X线检查的防护? 工作人员的防护:1、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2、控制原发射线;3、减少散射线;4、定期健康检查; 受检者的防护:1、皮肤至焦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5,非投射野用铅橡皮遮盖,尤其是生殖腺和胎儿;2、缩小照射野。 选择性血管造影:经皮穿刺动脉或者静脉置入导管,在电视屏的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送入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 :利用射频电磁波对置于静磁场B0中的自旋不为零的质子的原子核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用感应线圈检查技术获得组织弛豫信息和质子密度信息,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经图像后处理得到磁共振模拟影像的方法和技术。 简述的优缺点: 和比较,优点是: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C T试题)CT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CT的发明者是( ) A. Cormack B. Ambrose C. Hounsfield D. Ledley E.Roentgen 2 第一台CT扫描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 A.1971年9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4月 D.1974年11月 E. 1979年8月 3 CT扫描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病人接受X线量少 B.密度分辨率高 C.空间分辨率高 D.显示的范围大 E.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 4 CT扫描的优点不包括( ) 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可作定量分析 D.极限分辨率高 E.图像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5 关于CT机的工作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A.利用窄束X线穿透被检部位

B.X线穿透被检部位时,其强度呈负指数关系衰减 C.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 D.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 6 CT设备硬件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A.扫描机架系统 B.扫描检查床 C.X线及数据收集系统 D.计算机及阵列处理机 E.自动洗片机 7 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 ) A.第一代CT机 B.第二代CT机 C.第三代CT机( D.第四代CT机 E.第五代CT机 8 关于CT机的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正确的叙述是( ) A.重建的矩阵越大,所需的重建时间越短 B.CT机扫描机架孔径越小越好 C.硬磁盘容量大小决定着对图像数据的存储量 D.探测器的数目越多,扫描时间越长 E.X线球管的热容量越小越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六)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含答案)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解剖学姿势: 2.MR水成像: 3.造影检查: 4.增强扫描: 5. 伪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等。2.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3.普通X线检查主要指和。 4.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 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6.静脉肾盂造影时,注药完毕后于,和时各摄肾区片一张。7.CT值的单位,取窗宽为100,窗位为0时,其CT值范围为,当窗位为40时,其CT值范围为。 8.按显示回声方式,将超声仪器分为、、、、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 A.明胶海绵 B.无水乙醇 C.螺圈 D.可分离球囊 2、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 A .基底节区 B.丘脑 C.颞叶 D.脑桥 3、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A.好发于脑底动脉环 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 A、密度比周围高 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 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 D、肾脏内有尿液 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

A.MRI B.DSA C.ECT D.CT 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 A空气 B钡剂 C碘化油 D泛影葡胺 E盐水 7、右前斜位时,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内。 A 右前 B 右后 C 左前 D 左后 E 右侧 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 A增强扫描 B 造影检查 C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 多曲面重组 E 窗宽窗位 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 A 碘过敏实验 B 清洁灌肠 C 镇静安定 D肌注654-2 E 无需准备 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 B髂嵴向上3厘米处C脐孔向上6厘米处 D脐孔向上3厘米处E脐孔 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位 B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股股颈前后位 E 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加压 B、使用单乳剂胶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 D、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A、颅底侧位 B、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 D、头颅半轴位 E、高颈椎颅底侧位 14、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68 理论课学时:34 实验学时:34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20世纪70-80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CT、MRI、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X线、超声、CT及MRI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掌握】1、X线的特性。 2、X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X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1、X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DR、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X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磁共振试题样本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 磁共振试题) 磁共振试题 1 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 ) A.1946年 B.1952年 C.1972 ( w D.1977年 E. 1978年 2 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 ) A.1946年 B.1952年 C.1972年 ( D.1977年 E.1978年 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 A.不使用任何射线, 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 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能够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4 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 ) A.13C B.31P C.2H D.23Na E.19F w 5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由于静磁场的作用, 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 B.由于静磁场的作用, 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 C.由于静磁场的作用, 氢质子顺, 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 D.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B.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C.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D.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 7 下列等式中, 哪一项是正确的( ) A.1T=10G B.1T=102G ( C.1T=103G D.1T=104G E.1T=105G 8 在0.5Tesla的场强中, 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 ) w A.6.4MHz B.21.3MHz C.42.6MHz ( w D.63.9MHz E.85.2MHz 9 横向弛豫是指( ) A.T1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 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10 纵向弛豫是指( ) A.T2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 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11 磁场梯度包括( ) A. 层面选择梯度 B.相位编码梯度 C.频率编码梯度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12 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用上, 下述哪一项正确( ) A. 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相位编码梯度能够互换 B.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 C.只有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 D.三种梯度磁场均不能互换 E.三种梯度磁场均能互换 13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梯度场越大, 层面越薄 B.梯度场越小, 层面越厚 C.梯度场越大, 层面越厚 D.射频频带宽度越窄, 层面越薄 E.射频频带宽度越宽, 层面越厚 14 在MR成像过程中, 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 ) A.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 B.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 C.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层面选择 D.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层面选择 E.相位编码—层面选择—频率编码 15 在MR成像过程平面信号的定位中( )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班级 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实验一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一、实验目的(1)了解医学图像开窗显示在临床中的应用。(2)熟悉医学图像开窗显示中窗宽和窗位与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关系。二、实验设备微机。三、实验内容(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开窗显示。四、实验步骤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DICOM格式的图像(后缀为.DCM或.dcm)。 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开窗显示”单击鼠标左键,打开开窗显示对话框。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位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亮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宽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固定窗宽为一适中的值(即图像对比度适中),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窗位4次,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开窗显示后的图像保存在: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5、整理所得图像,然后,将D:\\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保存的8幅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

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a) c=1015,w=252(b) c=1015,w=849(d) c=1015,w=2180(f) c=1015,w=3178 (g) c=900,w=500(h) c=1061,w=500(i) c=1200,w=500(j) c=1281,w=500 图中, c表示窗位, w表示窗宽。分析:窗位不变时,窗宽越小,对比度越大;窗宽越大,对比度越小,窗宽对应开窗显示的对比度。窗宽不变时,窗位越小,亮度越大;窗位越大,亮度越暗,窗位对应开窗显示的亮度。六、思考题1、一幅开窗显示后的医学图像中,病变显示不清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太差,应该怎样调节窗宽和窗位? 答:应该首先调节窗宽,将窗宽变小,然后调节窗位到适中的值(即将图像亮度调节适中),最后微调窗宽和窗位到最佳值。 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报告班级 xxx 专业医学影像学姓名XXX学号xxx实验二医学图像的缩放一、实验目的(1)了解医学图像的缩放在临床中的应用。(2)熟悉医学图像直接缩放法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 二、实验设备微机。三、实验内容(1)应用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进行医学图像的缩放,并比较直接放大法同双线性插值放大法的优缺点。四、实验步骤1、开启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双击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文件夹中的文件“医学影像后处理实验用软件.exe”),在 菜单中选中“文件”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打开”单击鼠标左键,通过打开的对话框,打开医学影像后处 理实验图像文件夹中的一幅位图格式的图像(后缀为.bmp)。2、在菜单中选中“图像处理”选项单击鼠标左键,在下拉 菜单中选中“空间变换”单击鼠标左键,打开空间变换对话框。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直接缩放法,首先从小到大依 次调节缩放系数2次,其中1次小于1,1次大于1,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利用直接法缩放后的图像保存在:D:\\ 缩放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缩放后的图像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 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双线性 插值放大法,首先从小到大依次调节缩放系数2次,2次缩放系数都大于1,并点击“保存图像”按钮,将双线性插值放 大法放大后的图像保存在:D:\\缩放后的医学图像文件夹中。然后,将该文件中保存的2幅放大后的图像用Windows系 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打开,将打开的图像复制拷贝到本实验报告的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技士精彩试题库完整

基础知识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试题1]组成肌腱的主要组织是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网状组织 D、脂肪组织 E、肌组织 [答案](B) 答对率66.67% [试题2]下列关于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B、骨质分骨密质、骨松质两种 C、骨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成人骨干骨髓腔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答案](E) 答对率80.63% [试题3]下列位于颅后窝的结构是 A、筛孔 B、圆孔 C、卵圆孔 D、棘孔 E、舌下神经孔 [答案](E) 答对率49.55% [试题4]动眼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 D、眶上裂 E、视神经管 [答案](D) 答对率64.86% [试题5]变移上皮分布于 A、血管的表面 B、胆囊的表面 C、气管表面 D、膀胱的表面 E、胃的表面 [答案](D) 答对率64.71% [试题6]颈椎最主要的特征是 A、椎体较小 B、棘突分叉 C、有横突孔 D、关节突不明显 E、椎孔较小

[答案](C) 答对率49.17% [试题7]胸骨角平对于第几肋前端 A、第一肋 B、第二肋 C、第三肋 D、第四肋 E、第五肋 [答案](B) 答对率70.42% [试题8]与肱骨小头相关节的是 A、尺骨头 B、滑车切迹 C、鹰嘴 D、冠突 E、桡骨头 [答案](E) 答对率35.89% [试题9]关于胫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小腿外侧 B、胫骨体呈圆柱形 C、上端膨大形成、外侧髁 D、两髁之间形成髁间凹 E、下端膨大外侧面形成外踝 [答案](C) 答对率53.75% [试题10]一块椎骨的椎体和椎弓围成 A、骶管裂孔 B、椎管 C、骶管 D、椎孔 E、椎间孔 [答案](D) 答对率49.62% [试题11]食管的第二狭窄位于 A、起始处 B、穿膈处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D、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 E、与胃相接处 [答案](C) 答对率87.84% [试题12]十二指肠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E、十二指肠球部 [答案](B) 答对率58.33% [试题13]成人肝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A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54/3 适用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A Medical Imag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影像诊断学主要内容除包括各种医学影像设备(X线影像、超声影像、核医学影像、DSA、CT和核磁共振影像)的基本原理、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等内容外,还有影像介入医学的内容。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掌握上述影像设备的基本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影像诊断、诊断价值及限度,以使医学生能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合理地使用这些影像设备检查。通过课间分组见习,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建立医学影像与基础课程建立联系,掌握运用所学影像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教学方法由集中授课及课间见习组成。 集中授课讲授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对影像学的最新学术进展予以介绍。课间见习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库病例的讲解和识读,复习理解理论知识。在授课中开展PBL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部分理论课开展双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影像后处理和多媒体技术,真实的再现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及病理变化,以及相应的影像学征象。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笔试进行影像理论方面的笔试考核和读片考试,两项成绩的均分为期末考试成绩。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的相呼应,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影像诊断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金征宇主编,《医学影像学》(供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王滨、贺文主编,影像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第3版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 1.医学影像的类型特点 2.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分析方法、检查方法、选择原则及综合应用、限度 二、熟悉 1.X线成像及防护

影像技术学试题

医学影像专业《影像技术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发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装置的是() A、Forssmann B、Seldinger C、Hosfider D、Sodder E、Marconi 2、摄影时管电压必须在40KV以下,是哪种检查方法() A、体层摄影 B、计算机X线摄影 C、造影检查 D、乳腺摄影 E、普通摄影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缩写为() A、MRI B、CT C、DSA D、USA E、DR 4、有关中心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摄影方向 B.多与被检部呈切线关系 C.中心线即X线束 D.定通过病灶中心 E.一定与胶片垂直 5、临床上常用“X线的硬度”表示() A.X线的量 B.X线的质 C.摄影条件中的曝光量 D.摄影条件中的电压 E.摄影条件中的管电流 6、在临床的摄影中,大体规定胸部的摄影距离为() A.90cm B.100cm以内 C.100~120cm D.150~200cm E.200cm以上 7、透视可用于观察() A、各部骨骼形态

B、心脏大血管搏动 C、膈肌的运动 D、肝胆位置 E、膈下游离气体 8、计算机X线摄影的英文表达是() A、Center x-ray B、Control recognizer C、Control reader D、Center radiation E、Computed radiography 9、IP是哪项的英文缩写 A、暗合 B、屏胶体系 C、成像板 D、激光胶片 E、增感屏 10、CR系统与原有X线机匹配使用时() A、需要更换原有的X线机 B、需改造原有的X线机 C、摄影技术与原有的不同 D、不需做任何处理 E、需更换X线球管 11、CR系统的宽容度比普通屏胶系统的() A、小 B、相同 C、大 D、不确定 E、以上都不是 12、CR系统所获得图像是() A、模拟图像 B、数字图像 C、三维图像 D、四维图像 E、都不是 13、数字摄影(DR)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A、data recognizer B、dynamic range C、digital radiography D、data reader E、degree of radiation 14、DR系统所用射线剂量 A、比屏/胶系统多 B、比普通摄影剂量小 C、与普通摄影剂量相同

医学影像学教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教学习题及答 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学影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空气支气管征: 2.半月综合征: 3.肾自截: 4.原发综合征: 5.跳跃征: 6.骨质增生硬化: 7.反“3”字征: 8.骨龄: 9.心胸比率: 10 介入放射学: 二.选择题 1. x线摄影主要利用X线特性的( ) A穿透性与荧光作用. B穿透性与电离作用 C穿透性与胶片感光作用 D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 2,属于生理排泄法使器官显影的( ) A支气管造影 B口服胆囊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子宫输卵管造影 3.骨折不愈合的主要标准是() A骨折线模糊 B两断端骨质吸收 C骨折端假关节形成 D骨折线变宽 4.化脓性骨髓炎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主要X线依据是() A骨破坏的大小 B骨膜反应的程度 C死骨的有无和大小 D软组织肿胀的程度 5.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X线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关节破坏的程度 B关节面破坏的部位 C有无骨性强直 D有无关节脱位 6,阻塞性肺炎的x线片征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炎症 B吸收迅速 C体积缩小 D无支气管气象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最有诊断价值的x线征象() A肺不张 B大叶实变 C肺气囊 D肺纹理增多

8,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空腔性病变( ) A肺脓肿 B肺囊肿 C肺大泡 D囊性支气管扩张 9,双极现象出现于() A 一型肺结核 B 二型肺结核 C 三型肺结核 B 四型肺结核 10.横“S”征出现于( ) A左上叶中心型肺癌 B右下叶中心型肺癌 C左下叶中心型肺癌 D右上叶中心型肺癌 11.相反搏动点上移出现于( ) A高血压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D房间隔缺损. 12.正常时出现逆蠕动者为( )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回肠 D结肠 13.肠结核跳跃征的病理基础是( ) A炎症、溃疡 B肉芽组织增生 C肠管狭窄 D纤维组织增生 14、慢性胃溃疡病时胃的形状可出现( ) A牛角型胃 B钩型胃 C 葫芦型胃 D革袋状胃 15.肾自截的原因是( ) A 先天性肾缺如 B肾结石 C 肾结核 D肾动脉狭窄、肾萎缩 16.肠结核最好发于() A.横结肠 B.直肠 C.回盲部 D.乙状结肠 17.下列哪项不是食道静脉曲张的表现() A.串珠状充盈缺损 B.张力降低 C.管壁僵硬 D.蠕动减弱 18.可出现骨膜三角的是() A.骨囊肿 B.骨巨细胞瘤 C.骨肉瘤 D.骨折 19.下列哪项不是肺癌的征象() A.脐凹征 B.肿块 C.实变 D.胸膜凹陷征 2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平片 B.血管造影 D.气脑造影 21.患儿5岁,发热咳嗽2天来诊,T38.5。听诊右肺下野呼吸音弱,但可闻及细小水泡音,2天前有吃花生米后呛咳史,此时最可 能的诊断是: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内膜结核 C.支气管异物 D.先天支气管狭窄 E.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22.患者出现周身骨痛、尿中Bence—Jones蛋白阳性,支持下列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在对X线影像成像成像特点、医学影像增强技术的 基本原理及相关算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展示了对为肋骨骨 折图进行了逆灰度编码处理的效果图以及对乳腺癌病灶图进行了伪彩色处理得 到的效果图。 关键词: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伪彩色处理 1 X线影像特点 X线影像的成像机理不同于一般的摄像图像(利用物体对光的反射原理而形成的),它 是建立在当X线透过人体时,各种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不同吸收程度的原理上形成的。沿着 X线传播方向,X射线被吸收的程度是各种组织对X射线吸收的叠加,每个方向上组织的不 同和组织个数的多少,都会影响X射线吸收程度。基于此,所得的X线图像是把三维结构的 人体在二维空间中投影成像的技术,是人体内各层结构重叠后的图像。正是由于X线影像的 成像机理特殊性,以及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复杂性,使得X线医学影像表现为动态范围宽、重 叠度大、噪声高、细节丰富、数据量大和对比度差等特点,从而增加了X线影像后处理的难 度。 2 医学影像增强技术简介 在分析和阅读医学影像时,影像的对比度、边缘特征和信噪比等对病症的正确诊断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各类医学影像在传输和转换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变弱、降质, 为了提高影像的对比度、突出目标的轮廓、衰减各种噪音等,需要对影像进行增强处理。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是利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变换,提高图像中的对象与非对 象的对比度与图像的清晰度。这里,对象(Object)是指图像中所含的需要寻找和研究的内容, 如病灶、肿瘤、阴影等。图像增强的目的是采用一系列技术去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或将图像 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处理的形式。通过处理设法有选择地突出某些人或机器 感兴趣的信息,抑制一些无用的信息,提高图像的使用价值。由于它是在不了解图像降质的 具体原因的情况下,用试探的方式对图像加工,以改善图像质量的,因此需要同时提供几种 方式以适应具体的图像。 3图像增强技术分类 根据图像增强采用算法所属技术范畴的不同,可将增强技术分为空域法增强和频域法增 强两类[13]。空间域增强是指增强构成图像的像素,是直接对这些像素操作的过程。空域法 基本上是以灰度映射变换为基础的,所用的映射变换取决于增强的目的。空间域处理可以用 下式来描述: (1)g(x,y)=h(f(x,y)) 式中f(x,y)是输入图像,g(x,y)是输出图像,定义在(x,y)某个邻域的h是作用在f 上的一个算子,它也能作用于一串输入图像。 图像增强的频域法就是在图像的某种变换域中(通常是频率域)对图像的变换值进行某 种运算处理,然后变换回空间域。它是一种间接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用图1来描述该过程。 图1频域增强模型 其数学描述如下: (2) F(u,v)=R{f(x,y)} (3) G(u,v)=H(u,v)·F(u,v)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eology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72;学分:4.5;其中理论学时:37 ;实验(实习)学时:32;自学学时:3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使用。该课程的医学影像学主要涉及普通X线、CT、MRI成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学习任务主要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次要内容为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作一名临床医生打下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功,为今后活学活用影像学知识用于临床服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态度:认真积极,思想端正,一丝不苟,务实深研,勤学、勤思、勤问、勤动。 (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身体各个组织结构按系统划分,分成胸部组织器官,腹部组织器官,中枢、五官组织器官,骨骼、关节与肌肉组织器官,又将这些组织器官分成六个系统: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肌、关节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枢五官系统。对这六个系统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和常见病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 (三)基本技能:学习透视方法和拍片基本技能、胃肠道检查方法、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 五、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址 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2.参考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一版主编:高元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9月,临床CT诊断学主编:李果珍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3.专业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 4.学习网站: (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 程: ://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 (2)中华放射学杂志: ://https://www.360docs.net/doc/7a4657347.html,/default.html (3)临床放射学杂志: lcfs@https://www.360docs.net/doc/7a465734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