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寓言和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童话与寓言有何区别

童话与寓言有何区别语言和童话都是将生活哲理和智慧应用在简单的文字上,使大家易于接受,但是童话是更通俗一些,更娱乐一些。
1、从文体上:童话是优美的记叙文《卖火柴的小姑娘》;寓言是说明文或带有说明性质的记叙文。
《自相矛盾》2、从侧重上:童话侧重于叙事《皇帝的新装》;寓言侧重于说理。
《骆驼和羊》3、从字数上:童话通常比寓言多。
《神笔马良》和《黔驴技穷》4、从对象上:童话面对儿童;寓言面对成人,也面对儿童。
5、从情节上:童话的情节曲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的情节直白。
《塞翁失马》6、从创作上:童话大部分是文人创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大部分来自民间。
《揠苗助长》7、从效果上:童话大部分是歌颂美德;《神笔马良》;寓言大部分讽刺时弊。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8、从来源上:童话多写古代;《猎人海力布》;寓言多写当代。
《龟兔赛跑》9、从角色上:童话多写人;《神笔马良》;寓言多写物。
《陶罐和铁罐》掩盖过失的猫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不得了,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它捕.(pǔbǔfǔ)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
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
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
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
伙伴们打算救它。
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没.(m...ò.).了。
“走吧!”伙伴..ò.m.é.i mu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阅读练习:1、划掉短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过错——()惊奇——()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声音延续B、解释说明C、意思转折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意思省略B、说话断断续续C、话语突然停止5、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A、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童话寓言阅读童话特点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
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1.鲜明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童话与寓言的区别: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和童话的阅读方法

寓言和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一、学习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篇幅虽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把握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
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
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3、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二、学习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导读: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儿童文学中常用到的三种文学样式童话、寓言和神话,到底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也许大家都不太清楚。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其实,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02 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阅读方法梳理-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与能力训练

02 童话、寓言、神话阅读方法梳理一、童话1.童话及其分类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话一般分四种:(1)常人化童话: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
(2)拟人化童话: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
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
(3)超人化童话: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
(4)知识童话(科学童话):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2.童话的特点文学体裁:儿童文学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最重要特点:拟人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如何阅读童话(1)欣赏故事现在的中学生大都从婴幼儿时代就开始浸润在童话的纯美意境中,从而欣赏优美,理解智慧,感悟善良,关爱生命。
童话往往借助最奇特的想像以夸张的手法,用最鲜明的是非对错观念,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个故事:或质朴可爱,如托尔斯泰的《拔萝卜》、格林童话《小红帽》;或优美感人,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或讽刺幽默,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大斯特劳斯和小斯特劳斯》。
而且童话常常把动物、植物甚至静态的事物比拟成人,赋予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这样,猫狗鸡鸭,花草树木,沙石月星,一旦进入童话领域,就“活”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
读这样的故事,我们欢愉,我们忧伤,我们热爱,我们憎恨,我们赞美,我们鞭挞……于是我们渐渐学会了审美和关爱。
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是两种常见的儿童文学形式,它们在文学形式、故事结构
和寓意表达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
首先,从文学形式上来看,童话故事通常是一种虚构的故事,它以夸张、夸大
的手法来渲染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以奇幻、梦幻的感觉。
而寓言故事则更多地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通过动物或其他形象来代表人物,寓意更为明显,更具有启发意义。
其次,在故事结构上,童话故事往往以“从前有一个……”“从前有一座……”开头,通过描述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展现出善恶对立、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而寓言故事则更注重通过寓意来表达道理,它往往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手法来表达对人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思考,故事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再者,从寓意表达上来看,童话故事往往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的夸张和
想象,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幻想,给人以激发想象力、勇气和希望的感觉。
而寓言故事则更多地通过对动物、植物等形象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对人性、道德、生活哲理等方面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警示。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在文学形式、故事结构和寓意表达上都有着明
显的区别。
童话故事更注重通过夸张、梦幻的手法来渲染故事情节,激发想象力和希望;而寓言故事则更注重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对人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警示。
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两种形式的故事时,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启发和思考。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小学中、高年段,学生们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关于童话、神化、寓言的文学作品,从书中获取了不少的知识。
但我发现他们在做这方面练习的时候,却对神话、寓言和童话的概念模糊不清,有时甚至指鹿为马,混为一谈。
为明确概念,在此我从三方面来略谈一下三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一定深度的思想教育。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寓言常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2.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19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产生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和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背后有个操纵一切的神,于是他们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
这便是最早的神话。
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稍微晚些。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1、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阅读童话时,绝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②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4、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
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5、词语解释(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童话】道理、词语解释【主题阅读1】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童话 话的联系与区别
寓言与童话的联系性:
◆ 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 象征等艺术手法。
◆ 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童话寓言或寓 言童话 。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 主题设置上的重心不同 。寓意重说理,诸要素都以 说理为核心而铺设。童话超“理”而存,重在以想象性的 故事表现精神性的梦想与游戏般的狂欢,营建童年的家园, 对现实生活的折光反射是间接的。
狼和山羊 捷克 恰佩克
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订一项协定: 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 我。
【评析 】用一句话讲一个故事,透视一个道 理,幽默而深刻。
◆ 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着眼于从现实事物 与虚构事物中找到相同点,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限于理性 逻辑的框架。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在真 中求幻、幻中求真,形成真幻结合、似真似幻、富有奇幻 色彩的童话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