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0年)环境影响报

合集下载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26•【字号】十政发〔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十政发〔2019〕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3月26日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2019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年,是建国70周年和建市5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2019年,国内外宏观经济总体呈现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增多、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的局面,但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有变。

全省经济工作会提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战略布局,为全省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十堰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稳的格局没有改变、进的趋势明显。

综合判断,全市经济运行短期有下行压力,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下半年会有缓和,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打下良好基础,未来两年汽车产业将迎来政策红利。

因此,要抓住关键期,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五个坚持”和“六个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打造区域性增长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以推进汉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补短板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推进“六个十堰”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市50周年。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9•【字号】黄政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黄政发〔2021〕15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黄石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9日黄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业作为黄石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是支撑黄石经济发展的脊梁,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黄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黄石“工业再造”,根据《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黄石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十三五”工业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是黄石工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工业增速跌入谷底,环保压力不断增大,转型阵痛逐步显现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石举全市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清发展思路,保持转型定力,久久为功砥砺前行,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企稳,奋力赶超,逆势上扬”三大跨越,工业转型成绩斐然,制造业升级亮点纷呈。

1.规模效益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黄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诸多考验,工业经济总体规模不断壮大,指标增速保持平稳持续增长态势。

2016-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7.7%、19.2%、12.4%、9.8%,实现年均增长1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8.2%、9%、9.8%,实现年均增长8.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达到76.6亿元、112亿元、115亿元、126.4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黄政办发〔2021〕30 号•【施行日期】2021.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黄政办发〔2021〕30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6月9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协同发展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以下简称“黄石功能区”)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明确未来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根据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黄石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黄石功能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黄石功能区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黄石临空经济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域,联动拓展下陆区、西塞山区、黄石港区、大冶市、阳新县,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黄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黄政发〔2021〕20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黄石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0日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第一章生态环境好转开启美丽黄石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谱写美丽黄石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美丽黄石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为黄石深化和拓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中央、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部署,坚持“碧水、绿岸、洁产、畅流”工作思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抓手,以长江大保护为总揽,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公众生态意识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长江黄石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把修复长江黄石段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

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四个三”生态工程,着力打造长江生态修复治理黄石样本。

阳新城东新区发展前景

阳新城东新区发展前景

阳新城东新区发展前景阳新城位于湖北省阳新县,是该县的城东新区。

随着城东新区的开发建设,阳新县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阳新城东新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首先,阳新城东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区位于武汉市和宜昌市之间,处于湖北省的交通枢纽地带。

京珠、沪蓉、武汉至宜昌、荆沙、武汉至吉林等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便于区域间的交流和资源的流动。

此外,阳新城东新区紧邻武汉市汉口地区,交通辐射能力强,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的流入。

其次,阳新城东新区的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该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地肥沃,农产品种类多样。

同时,阳新城东新区也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有着纺织、化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

未来,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区域的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阳新城东新区的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空间广阔。

该区拥有辽阔的绿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空气质量好,环境污染程度低。

这为阳新城东新区的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度假村、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项目,提高区域的生态价值和吸引力,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阳新城东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发展环境良好。

阳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阳新城东新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对于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能够享受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进一步推动阳新城东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阳新城东新区具备了良好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城东新区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阳新县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同时,阳新城东新区的发展也将为阳新县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共同促进。

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总则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高全县经济整体竞争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是努力把阳新县建设成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

矿产资源是阳新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物质基础,矿业是全县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黄石市矿产资源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对矿产资源保护、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调查、监测与监督,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湖北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相关标准和规范、《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县内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2001—2010年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县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是县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基准年2001年,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形势(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幕埠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

总面积2780Km2,2001年末人口95.5476 万人。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9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情况通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9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情况通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9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情况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1.03•【字号】黄政办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9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情况通报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201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夹“六稳"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要求,坚定”项目为王、于事为先”工作理念,紧扣目标、精准调度、破解难题、强化督办,全市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稳中向好、稳步进位的良好态势。

现将2 01 9年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通报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领先。

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较去年同期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1位,较去年同期前进9位。

(二)省“三类”项目建设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1-11月份,1 4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3个省委省政府督办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分别超年度计划28.9%、2 9.8%,稳居全省第4位;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4个,超省定目标2个。

(三)“三库”建设排名大幅进位。

1-11月份,全市储备库项目总投资达到上年度投资的3.7 5倍,超省定目标1.7 5倍,建设库和达效库转化率分别为48.52%和37.76%,分别超额完成年度省定目标的18.52和17.7 6个百分点,均排名全省第2位。

(四)新开工(入库)项目质效提升。

1-12月份,全市累计新开工(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35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86个,同比增长1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7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验做法(一)聚焦精准谋划,狠抓重大项目储备。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黄政办函〔2020〕6号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黄政办函〔2020〕6号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干事为先”理念,紧扣“五城”目标,认真贯彻“高质量招商、招高质量商”要求,进一步聚焦产业、创新举措,狠抓落地、奋勇争先,积极主动作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2019年黄石市产业招商实施方案》、《2019年全市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黄办发电〔2019〕22号)、《2019年黄石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黄招领发〔2019〕3号)以及《2019年黄石市产业招工稳工实施方案》(黄办电发〔2019〕37号)等规定要求,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考核。

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一、各县(市、区)、开发区·铁山区、黄石新港工业园区排名及综合得分:第一名开发区·铁山区:109.38分第二名大冶市:108.39分第三名下陆区:106.37分第四名阳新县:100.01分第五名新港园区:99.43分第六名西塞山区:96.96分第七名黄石港区:95.97分二、市直产业招商专班成员单位排名及综合得分前五名:市财政局(102.50分)、市商务局(101.00分)、市国资公司(101.00分)、市经信局(100.80分)、市人社局(100.40分);后五名:市供销社(34.86分)、市众邦公司(32.12分)、市公积金中心(30.00分)、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29.94分)、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20.0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1.1规划背景根据2018 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为42.31 公顷,由于开发区申报时相关规划限制,造成核准面积过小,未包含阳新滨江开发试验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城北工业园、湖北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的范围。

由于相关园区未纳入省级开发区,对其“进区入园”要求落实及重大项目落地形成制约,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基本上都达到饱和的状态。

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核准范围面积42.31 公顷全部位于长江经济岸线1 公里范围内。

随着土地等资源要素、长江大保护政策对开发区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为保证开发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及重大项目落地,落实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及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关改搬转”等工作,进行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已迫在眉睫。

2019 年,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阳新县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扩区调区的意见》(阳政发[2019]8 号)以及《关于开展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工作的通知》(鄂发改开发[2018]261号)相关规定,在原“一区两园”的基础上整合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协同发展。

在长江大保护政策背景下整合调整,湖北阳新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区三园五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包括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块一)、城北工业园(区块二)、滨江工业园三大园区(区块三、四、五)。

1.2规划概述(1)规划产业规划阳新经济开发区形成以新材料、装备制造、服装鞋业、生物医药为主的4大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为主的4大培育产业,形成“4+4”产业格局。

(2)规划空间结构本次规划形成“一区三园五片”空间结构,坚持以“整体开发、集群引进”的模式,不断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

1.3规划协调性分析根据对开发区总体规划与国家相关行业规划、湖北省及地方相关发展规划的相符性以及与同级规划的协调性分析,阳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与《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湖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等基本相符。

1.4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4.1环境空气根据阳新县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2017年全年逐日监测数据,结合HJ663统计方法对SO2、NO2、PM10、PM2.5、CO、O3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开发区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中PM10和PM2.5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

补充监测结果表明,黄石新港(物流)工业源6个检测点位的6项检测指标的日均值的占标率均低于100%,SO2、NO2、CO和O3的小时值占标率均低于100%,区域SO2、NO2、PM10、PM2.5、CO和O3评价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特征污染物评价指标均满足相关执行标准。

补充特征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标准要求。

城北工业园和滨江产业园区块1,2,3的监测项目(苯、甲苯、二甲苯、氯化氢、硫化氢、氨、氟化物、非甲烷总烃、TVOC、镉、汞、砷、铅)小时值占标率均低于100%,苯、甲苯、二甲苯、氯化氢、硫化氢、氨、氟化物、镉、汞、砷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TVOC和铅均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8883-2002)。

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1.4.2地表水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韦源河各指标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体”水质要求;长江(黄石~阳新段)各指标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海口湖各指标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春湖水质不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COD和BOD5,超标倍数分别为0.23、0.8和0.75,超标原因与春湖流域污水处理及收集管网设施不足,管网建设滞后、接纳了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有关。

牛头湖,突山湖,十里湖,和网湖均存在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和总磷超标,舒婆湖COD超标。

其中十里湖,网湖和舒婆湖存在六价铬超标的现象。

安康水厂取水口长江下游,规划半壁山水厂取水口长江下游和规划循环产业园污水厂排污口长江上游满足II类水质标准。

规划污水一厂排污口长江下游满足III类水质标准。

长江规划污水二厂排入口总磷超标倍数1.4,其他指标均满足II类水质标准。

1.4.3地下水根据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标准》,冯坳上村水井、箭楼下、细谭、金盆村、柏林村、尧治塆6个点位的水质均能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谭家畈水井监测位点未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超标项目为总硬度,超标倍数0.17,主要原因评价区内地下水主要以第四孔隙水为主,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部分点位地下水总硬度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

城北工业园的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董村,周家老屋,滑石口潭,超捷物流北侧总大肠杆菌群超标,四中卢监测点位总大肠杆菌群和硝酸盐超标,其他指标(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六价铬、砷、汞、铅、镉、铁、锰、锌、银、镍、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均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

滨江工业园区块1的地下水监测点袁广村,沙村和伍家村,滨江工业园区块2的叶林环保,以及滨江工业园区块3东侧,除总大肠杆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六价铬、砷、汞、铅、镉、铁、锰、锌、银、镍、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均满足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

1.4.4声环境根据声环境现状评价可知,开发区内新港大道、海州大道交通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华新水泥厂、港口物流区声环境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其余监测点位的声环境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由表3.3-10、表3.3-11、表3.3-12和表3.3-13可知,在城北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园的不同噪声点位均能满足其相应点位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要求。

可以看出规划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较好。

1.4.5土壤环境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可知,S2华新水泥、S5杨家庄、S6箭楼下、S7乌鲤咀土壤环境质量低于二类用地的筛选值;S1上棋盘洲不符合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要求,但符合管制值下第二类用地;S3三洲村不符合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及管制值要求;S4广言村不符合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及管制值要求。

因此,S2华新水泥、S5杨家庄、S6箭楼下、S7乌鲤咀土壤环境质量满足风险筛选值要求,在二类用地利用方式下,对于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S1上棋盘洲铬元素含量偏高,在二类用地利用方式下,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控;S3三洲村、S4广言村,铬元素含量偏高,超过二类管制值,在一类用地利用方式下,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控。

1.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5.1地表水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污水进入三洲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于韦源河排放,正常排放污染物COD对韦源河的影响较小,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要求,排放污染物NH3-N会形成约10×10m的污染带,随着河流横、纵断面扩散作用,浓度逐渐下降,下游水质可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Ш类标准要求。

城北工业园区污水进入阳新县城北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至富河,以污水处理厂上游的阳新县二水厂取水口富水断面对参照断面,该污水处理厂下游各断面各水质指标并未出现明显恶化的现象,经处理后的尾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滨江工业园污水进入富池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正常工况下,拟建项目排放COD、NH3-N水质贡献值均很小。

水体执行III类水体标准,根据预测,正常工况下排污口下游水体水质均能满足III类水体标准。

非正常工况和事故排放下的废水排入金镶园港,对金镶园水质产生明显影响,需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已降低事故的发生,如有事故发生,污水因直接进入事故池,以防止对水体造成影响。

1.5.2地下水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造成。

规划区域基础土层为粉质粘土层,岩质均匀,厚度大于1m,且分布连续、稳定,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说明浅层地下水不太容易受到污染。

若废水或废液发生渗漏,可降解性污染物在废水入渗过程中,通过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截留及降解作用,将使污染物浓度进一步得到净化。

从当地地质条件可以看出,包气带地层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对地下水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废水污染物下渗过程中,包气带对污染物具有吸附、降解等作用,但当形成稳定的污染源,经长时间入渗及雨水淋溶作用下,对地下水有可能产生潜在影响。

由于规划区的开发建设,随着区内地面硬化率的提高,对地下水涵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绿地是解决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绿地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此外,区内硬化地面、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可使用透水方砖或植草砖铺设,下面用透水材料铺垫,孔隙间种植草本植物,这样既增加了绿地面积,又增加了雨水下渗量。

工业园区存在危废和有色金属相关的项目规划存在,在非正常情况下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中大冶有色危废处理项目正常情况下,生产废水主要为废电路板脱锡过程的循环冷却水和脱锡烟气净化系统排水。

污水不直接外排,送往企业内大塘污水处理站处理。

非正常工况下,建设项目污酸处理站及硫酸系统,存在跑冒滴漏、管道破损等风险事故下,项目废水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很难透过防渗层进入到地下水中,建议在污酸储罐等罐区设置围堰,拦截泄露液体。

围堰内排水通过雨污切换阀灵活切换,正常情况下初期雨水排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后期雨水排入雨水系统。

建设污酸处理系统事故应急池,污酸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导致出水不能达标时,将污酸引入事故应急池暂时存放,修理故障设备后,将事故池污酸重新导入处理系统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