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的研究进展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被人们所熟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一、白头翁的简介白头翁为桑科植物,学名为Morus alba L.,是为大乔、小乔、黑果等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白头翁主要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因其枝条白色蜡质而得名。
二、白头翁的化学成分白头翁的茎皮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桑皮素、山桑酚、桑红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其中,桑皮素是白头翁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1. 抗氧化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和外界环境对人体的损害。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等氧化损伤。
2. 抗菌作用:白头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白头翁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炎作用:白头翁含有丰富的桑皮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白头翁中的桑红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性疾病发生的效果。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抗关节炎、抗过敏性鼻炎和抗炎症性肠病等多种抗炎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白头翁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
5. 调节免疫功能: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研究发现,白头翁可以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并提高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6. 调节血糖和血脂:白头翁提取物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
研究发现,白头翁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减少胆固醇的积累,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肠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
异常降低 , 引起体 内免疫反应过强, 持续时间过长 , 是U C发病 的一 个重 要 因素 。许 多研 究认 为 , 与U C
证实, 白头翁汤能平衡体液免疫 、 缓和细胞 因子介 导的免疫反应 , 通过降低脂质 的过氧化反应及提升 过氧化物酶 的活性对抗氧 自由基 的损伤 以及抗 炎 杀菌和修复溃疡等。近年来 , 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 进行 了白头翁 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的临床应 用研
究, 结果 见表 1 。
在U C的发病中具有尤其重要 的作用 。刘建军研究
溃疡 性结 肠炎 (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U C) 的发病 原
二、 白头翁 汤治疗 溃疡 性结 肠炎 的作用 机制 1 . 组织 形 态 学 改 变 : 目前 , U C 的 诊 断 标 准 很 多, 其 中在 国内 比较 通 用 的有 国际 改 良的 Me n d e l o f 标准 、 国际 l e n n a r d—J o n e s标 准 和 国 内 太 原 标 准
因和发病机制到 目前为止仍不十分清楚 , 它是以结
肠黏 膜 和黏膜 下层 炎 症 为 特 点 的慢 性 全 身性 疾 病 ,
以腹泻、 腹痛 、 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 其发病特点为长期反复腹泻、 黏液便 , 或伴脓液便 , 腹痛 、 腹泻、 里急下 坠等 , 每 因不 良情 绪刺激、 进食 生冷 、 进 食 油 腻 或辛 辣 肥 甘 等 可 引起 发 作 或 加 重… , 属 中医学 的“ 痢疾” 范 畴 。西 医临 床多 选 用 水
白头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 4 ( )5 5/ 浩 06, 7 :1— 4 俞 0
中 国 兽 药 杂 进 展
俞 浩
( 安徽科技学院 , 安徽风阳 2 30 ) 3 10 [ 收稿 日期 ]20 —0 0 6 3—1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2—18 2 0 0 20(06)7—0 5 —0 [ 0 1 4 中图分类号]
[ 摘 要 ] 综述 了 白头翁抗 肿 瘤 、 强免 疫 功 能、 炎 、 病原 微 生 物 、 寄 生虫 、 肝 及 毒 性 等 增 抗 抗 抗 保
方 面 的药理作 用。
[ 关键词 ] 白头翁 ; 药理作 用 ; 综述
白头翁 为 毛茛科 植物 白头翁 P l tl cies us ia hnni a l s 癌两 种 移 植性 肿 瘤 小 鼠 , 果 发 现 中 、 剂量 组 对 结 低 小 鼠 HeA实体 瘤有 显 著抑 制 作 用 , 高剂 量 组 作 p 但
瘤 作用 机制是 干扰 肿瘤 细胞核 酸代谢 ; 外 ,WA 此 P E
既 能轻度 抑 制荷瘤小 鼠脾 脏机 能 , 能增 强 巨 噬细 又 胞 活性而 发挥 抗肿瘤 作 用 , 提示 P E是 一个 免疫 WA 调 节剂 。冯 丹等 从 白头 翁 中提 取 出 2 3一羟基 白 桦 酸单体 化合 物 , 别给 予 H p 分 e A肝 癌 和 E C腹 水 A
1 抗肿 瘤作 用
抑 瘤 率呈量 效关 系 。此 外 , 两种 细 胞株 与 药 物接 触
4 , 8h 可见 细 胞 变 形 , 浆 出现 空 泡 、 色 , 分 裂 胞 着 核 现象少 见 , 壁 细胞贴 壁率 下 降 。叶银 英 等 研 究 贴 了 2一 3 羟基桦 木 酸 体 外 和体 内抗 黑 色 素 瘤 的 作 用 , 体外 3 0—8 g m 0 / L处 理 , 内 3 0— 0 s k 体 0 6 0 m / g灌 胃, 显著 抑制 B 能 , 细胞 的生长 , 有一定 的剂量 依 并 赖关 系 , 同时 出现大 量 的 凋亡 细 胞 , 明 2 表 3一羟 基 桦木 酸对体 内外 黑色 素瘤 细胞 增 殖有 抑 制作 用 , 诱 导肿瘤 细胞 死亡 的主要 途 径是 凋 亡 。研究 还 表 明 , 2 3一羟 基 桦 木 酸低 剂量 ( 0— 0 g m ) B 1 2 / L 对 , 细 胞 有 明显 的 分 化 诱 导 作 用 ; 白头 翁 皂 苷 A 0 10
白头翁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文献综述63白头翁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邹志强 刘晏灼 于如娟 张亚玲 褚秀玲 苏建青*(聊城大学农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中图分类号:S853.9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20)01-0063-03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清热解毒代表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是兽医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痢疾和肠炎的基础方剂,能起到抗菌消炎、修复溃疡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整个方剂仅由白头翁、黄连、黄柏和秦皮4味中药组成。
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白头翁汤中的许多有效成分能够杀菌、消炎、镇痛等,如白头翁素、白头翁皂苷B4、盐酸药根碱、小檗碱、秦皮甲素等活性成分[1]。
1 白头翁汤的抗炎效果(1)消化道炎症是畜禽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幼龄畜禽的消化道炎症,是引起畜禽死亡或淘汰的主要原因。
研究证实白头翁汤对于畜禽的消化道炎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昌文[2]研究了白头翁汤及其拆方的抗炎效果,在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的作用比较实验,显示白头翁汤组、黄连组抗炎作用持续最长,在4h 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值分别为24.43±15.86µm 和24.32±18.35µm ,极显著低于4h 模型对照组的42.57±22.43µm ,各药物组的抗炎时间由长到短顺序为: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
在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大肠杆菌致腹泻的作用比较实验中,白头翁汤组稀便率及2h 、4h 和6h 的平均腹泻次数分别是50.78%、3.53±0.2次、4.88±1.08次和6.26±2.17次,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78.20%、6.51±2.01次、8.23±3.10次和12.19±3.99次。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白头翁简介白头翁,学名为Orchis mascula,是兰科白头翁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通常生长在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温带地区,具有紫红色的花朵和葫芦状的块茎。
2. 白头翁的药用部位和使用方法白头翁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块茎。
一般情况下,白头翁使用的是鲜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 - 鲜品捣烂外敷:将白头翁的块茎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 鲜品煎汤内服:将白头翁的块茎煎汤,冷却后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和肠胃虚弱等症状。
3.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止血作用白头翁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白头翁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的生成,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咯血、便血等。
3.2 抗感染作用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3 助消化作用白头翁还具有助消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增强,从而帮助消化食物。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3.4 缓解疼痛作用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疼痛性疾病。
3.5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白头翁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 注意事项尽管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使用外敷时,应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刺激或感染。
- 在使用内服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剂量,并避免过量使用。
白头翁皂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白头翁皂苷与其他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以期提 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验证白头翁 皂苷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注白头翁皂苷的耐药性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应关注肿瘤细胞对白头翁皂苷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 其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提供依据。
体内实验设计
构建荷瘤动物模型,给予白头翁 皂苷干预,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 况、生存期延长等指标。
抗肿瘤效果评价
体外实验效果
白头翁皂苷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 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 程。
体内实验效果
白头翁皂苷可明显抑制荷瘤动物的肿 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作用机制初探
细胞信号通路
慢性毒性试验
评估联合用药对动物的长期毒性作用,包括生殖毒性、致 癌性等。同时,对联合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和记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CHAPTER 05
白头翁皂苷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 景
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01
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导致患者
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严重不良反应。
细胞凋亡诱导机制
白头翁皂苷可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 促进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和细胞色素 C的释放,进而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白头翁皂苷还可上调抑癌基因p53的 表达,进一步发挥其促凋亡作用。
此外,白头翁皂苷还可通过死亡受体 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激活 Fas/FasL系统,促进肿瘤细胞的程序 性死亡。
CHAPTER 03
白头翁皂苷抗肿瘤机制研究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效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效白头翁,学名Cladosiphon okamuranus,又名通心菜,是一种海藻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日本、中国、朝鲜半岛等地的海域。
它的主要形态特征是长而细的结节状体,色泽深褐色,质地柔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白头翁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白头翁的作用与功效。
首先,白头翁具有抗氧化作用。
白头翁中富含多种抗氧化营养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叶绿素等。
这些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研究表明,白头翁中的叶绿素含量高达20%,是常见蔬菜的数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因此,适量摄入白头翁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
其次,白头翁具有降血脂作用。
白头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藻胶酸能够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含量,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白头翁中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减少脂肪的吸收和消化,从而降低体内的脂肪积累。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白头翁可以显著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白头翁具有抗肿瘤作用。
白头翁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如聚酮、亚麻油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此外,白头翁中的多糖类物质还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因此,适量摄入白头翁可以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
第四,白头翁具有降血压作用。
白头翁中的特殊成分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白头翁茶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
因此,白头翁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降压药物来使用。
第五,白头翁具有美容养颜作用。
白头翁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起到美白的效果。
此外,白头翁中的藻胶酸具有保湿作用,能够提高皮肤的水分含量,改善肌肤干燥、粗糙的问题。
另外,白头翁中的叶绿素和多酚类物质还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能够减少皮肤炎症和痤疮等问题。
白头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善于清大肠湿热 促炎因子的表达来对抗炎症;同时白头翁皂苷 B4 降低了
及血分之热,主要用于治疗赤白痢疾、鼻衄、血痔、寒热温 疟、带下、湿疹、痈疮、眼目赤痛等 。 [1+T 比例,抑制了脾淋巴细胞增殖。 2.2 抗病毒作用
牛文斐等 [10] 研究了白头翁的水、体积分数为 75% 乙 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抑制
对白头翁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早 期文献记载白头翁含有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白头翁灵、 白头翁英等 [5]。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国内外学者对白 头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大量的三萜皂
□ 综述/Summary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19 年第3 卷第13 期 2019 Vol.3 No.13
白头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郭文霞1,陈桔英2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江苏知原药业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194)
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白头翁液可以与内毒素产生拮抗作 用。杨连荣等 [8] 研究了白头翁皂苷 B4 在正常大鼠和溃疡 性结肠炎大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发现白头翁皂苷 B4 在
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 U251 增值和细胞集落的形成,且呈 剂量依赖性,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活化 Caspase-3、上调 B 淋 巴细胞瘤 -2(Bcl-2)等蛋白的表达。李秀美 [16] 研究发
白、毒蛋白、香豆素及黄酮类等成分。
翁中提取的常春藤皂苷 C 对抗 EV-71 的效果,结果显示
2 白头翁的药理活性
HSC 抗 EV71 病毒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RLR 信号 通路相关,除此以外,还可能与 HSC 减少细胞分裂蛋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的研究进展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侯双霞付秀丽【摘要】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在预防与治疗疾病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白头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医药领域对白头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对其化学成分及进药理作用进行行简要介绍。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又名老翁花,白头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临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1]。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白头翁属多种植物被用作“白头翁”,但各地用的品种较混乱。
现在已经知道该属植物中大多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对白头翁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活性,在新药开发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1 化学成分早期文献报道全草含有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白头翁素(Anemonin) 、白头翁因( Okinalein)、白头翁灵(Okinalin) 等;根含三萜类皂甙,主要为五环二萜皂苷化合物,即齐墩果烷型和羽扇豆烷型。
据多年研究发现,羽扇豆烷型皂苷有: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s),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β,23-二羟基羽扇豆-△20(29) -烯-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 →4)-β-D -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等成分。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有:齐墩果酸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 →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三萜酸有白头翁酸( Puisatillic acid) ,即3-羰基-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23-羟基白桦酸(23 —Hydroxybetulinic Acid) ,即3β,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4]。
此外,还有从白头翁中提取出的木脂素类成分,有(+)-松脂素[ (+)-Pinoresinol ]和β-足叶草脂素(β-Peltatin)。
从白头翁根的水提液中分离纯化得一种非O连接的糖蛋白PcG—A[5]。
唐根源[6]等从白头翁茎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毒蛋白AME.等等。
2 药理作用2.1抗肿瘤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属植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下面从近年来对其单体化学成分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简单介绍。
2.1.1 单体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LiuWK等[7]研究白头翁单体化学成分23-羟基桦木酸体外和体内抗黑色素瘤的作用,以不同剂量体外处理,体内灌胃时,其对B16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并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同时体内肿瘤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DNA 合成受阻碍,肿瘤体积逐渐减小, 显示出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途径主要为凋亡。
近期的研究还表明23-羟基桦木酸低剂量(10~20 ug·ml-1) 时对B15细胞有明显的分化诱导性。
Yoshihiro[3]等通过MTT法测定,发现4种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均有比较强的抑制肿瘤活性作用。
白头翁酸在体外有抗P388 ,Lewis肿瘤和人细胞肿瘤的作用[4]。
而且,Ye WC[8]等经细胞实验验证白头翁酸对P-338细胞、Lewis 肺癌瘤株和人类巨细胞肺癌瘤株都有细胞毒作用,并发现白头翁皂苷D、 E对K-562人类白血病细胞及HeLa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2.1.2 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醇提物口服毒性小, 且有较高抑癌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王先芳[9]等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碳末廓清试验及口服最大耐量实验进行观察,发现白头翁醇提物30、20、10 g·kg-1·d-1口服共9天,对S180肉瘤、HepA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30.1、27.9 %及40.2、38.0、31.8%;对EAC的生命延长率为12.5、7.0、1.2%[4]。
各剂量组均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钟邱[10]等研究了白头翁皂苷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活性,发现其对人肝癌7721和人宫颈癌HeLa生长有抑制作用。
蔡鹰[11]等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对白头翁水提液(PWE)和醇提液(PAE)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WE和PAE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并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且PWE作用强于PAE。
而且,蔡鹰[11]等还以荷S180瘤小鼠及艾氏腹水型小鼠为模型, 对白头翁注射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PWAE有明显的抗体内移植瘤和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的作用,并且PAWE还能降低荷瘤小鼠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使之趋向正常值,这些足以表明PWAE不仅能够抑制体内肿瘤生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2.2 抗炎、抗氧化作用Yao D[12]等发现白头翁能阻止肝组织中过氧化的释放,增长MnSOD的活性,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张文远[13]等研究发现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药白头翁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经长期试验可知白头翁对大鼠PM«合成B4(LTB4)及5 -HETE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炎性介质LTB4产生的抑制率为94.9 %。
龙盛京[14]等利用H202-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对中药白头翁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
有结果知其对H2O2有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从抗氧化值(AOV)比较,白头翁(AOV=-0.836)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要强。
2.3 杀精作用幕彗[15]等的研究表明白头翁皂苷具有较强的杀精作用,能使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73mg·mL-1 ,杀精效果比TS-88 强,比NP-10稍弱一些。
随着对其杀精子机制、辨证用药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白头翁皂甙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阴道杀精子药。
2.4 抗滴虫作用先前已有记载研究了中药白头翁水提液的抗滴虫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头翁水提液杀虫效果较好,1:1时2h ,1:2 时4h即可全部杀死滴虫[4]。
随着PWE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滴虫死亡率增加,药物作用后虫体内空泡增多,颗粒堆积,虫体裂解,电镜扫描显示虫体表面皱褶加深,表膜凹陷、剥脱、破裂,鞭毛和波动膜受到损坏,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16]。
2.4.1 杀灭阴道毛滴虫作用有报道对5种中药进行了杀灭阴道毛滴虫体外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白头翁、黄柏和青蒿灭虫效果最好,蛇床子和苦参也有一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开发中药防治阴道毛滴虫提供了研究基础资料。
白头翁及其复方对皮肤真菌、酵母菌,锥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4.2 抗阿米巴原虫作用研究表明,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较大剂量时具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头翁煎剂1∶60,皂苷1∶500时能减少阿米巴原虫的繁殖,培养液中出现圆缩的囊前型[17]。
煎剂1∶40,皂苷1: 200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皂苷1∶1000时出现滋养体。
据报道,大鼠灌胃给予白头翁煎剂1g(生药)·kg-1或皂苷1g·kg-1,连续使用6天, 可以显著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 而剂量降到0.3g·kg-1时作用就不是很明显了。
2.5 抗菌作用萄球菌、铜绿假单细胞菌等最为敏感。
曹景花[18]等用K2B纸片扩散法体外实验测得白头翁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沙门氏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鲜汁除去鞣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差, 煎剂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根据菌种浓度不同而异,对志贺氏菌作用较强,对舒氏、弗氏及宋氏杆菌的作用依次减弱或者不抑菌;其醇提液对结核杆菌没有抑制作用。
白头翁可用作广谱高效抗菌中草药[17]。
白头翁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 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它们均具有强烈的活性,与链霉素有一定的协同作用[17]。
2.6 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6 作用白头翁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L.6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可减轻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和全身性损伤,有助于治疗内毒素血症[18]。
2.7 其它路西明[9]等研究中白头翁可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的SGPT升高有对抗作用,且能够对抗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造成的肝细胞死亡,具有保肝作用[4];汪远平[20]自2002年至2006年,采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了溃疡性结肠炎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3 结语综上所述, 白头翁在化学研究和药理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滴虫、抗菌等作用[21], 尤其其抗肿瘤作用令人关注,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首先,要做好基原的研究。
白头翁来源较多,品种混乱,给白头翁研究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药材的品种鉴定和规范化生产是开发研究的基础;同时要加大新药开发研究力度。
医药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对白头翁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而对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较少,因此,应当加强对白头翁医药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推动中药现代化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2]莫少红.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1,24(5):385~387.[3]Yoshihro Mimaki ,Minpei Kuroda ,Tomoki Asano ,etal. Triterpene Saponins and Lignansfrom the Roots of pulsatilla Chinensis and Their Cytoxic Activity against HL- 60Cells[J].J.Nat. prod ,1999,62(9):1279~1283.[4]钟长斌,李祥.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38~1339+1365.[5]陈彦,李一琨等.白头翁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7,18(4):180~183.[6]唐根源等.植物白头翁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组分测定[J].色谱,1998,16(5):46~48.[7]Liu WK,Ho JC ,Cheung FW,et al. Apoptotic activity of betulinic acid derivatives onmurine melanoma B16 cell line[J].Eur J Phar2macol.2004,49(8):71~78.[8]Ye W c,Zhang Q,I-Isiao WW,Zhao S,Che cr,et a1.New1IlpBIle glycosides frompttlsafilla chinensis[J].planta Med,2002,68(2):183~186.[9]路西明,王建刚,侯香波等.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8):17~21.[10]钟邱,倪琼珠.白头翁中皂苷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药材,2004,27(8):604~605.[11]蔡鹰,余国祥. 白头翁抗肿瘤机理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5):32~33.[12]Yao D,Vlessidis AG,Gou Y,et a1.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0f xupiroxide anionrele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modulation efect 0f pulsatilla Chinensis [J].Anal Bioanal Chim,20O4.379:171~177.[13]张文远,韩盛玺,杨红.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9):568~570.[14]龙盛京,罗佩卓,覃日昌.17种清热中药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1999,30(11):40~43.[15]幕彗,杜俊杰等. 白头翁皂甙体外杀精液效果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6,11(3):119~120.[16]闫艳,高兴政.白头翁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 (6):353~355.[17]韩进庭.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23~2124.[18]白世庆,刘艳红.白头翁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7):46~46.[19]曹景花,李玉兰,邱世翠等.白头翁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9):528~528.[20]汪远平.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49~49.[21]舒莹,韩广轩,刘文庸等.中药白头翁的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6):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