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180例,其中随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60例)或ETV(60例)抗病毒治疗,共治疗24周。

结果: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6个月时,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分别由治疗前的399.03±148.90μmol/L 和682.84±191.09U/L 降至38.82±13.61μmol/L 和68.66 ± 20.18U/L,均较拉米夫定组改善更明显(P<0.05);恩替卡韦组的HBV DNA 转阴率为87.5%,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6.8%(P<0.05)。

病死率分别为6.67%和15%,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近期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

【关键词】重型肝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022-07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提高其生存率有较明显的作用。

现将我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血清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 、总胆红素( TBiL)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现将比较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46例,均符合以下标准者入选: ①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型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 1]。

丹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丹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丹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丹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丹参和恩替卡韦,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疗程为24w;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五项、HBV DNA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在HBeAg 及HBVDNA阴转率方面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丹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标签:丹参;恩替卡韦;乙型肝炎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按随机数目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病毒学及肝纤四项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6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肝纤维化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无糖尿病、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肝五项均为:HBsAg 阳性、HBsAb阴性、HBeAg阳性、HBeAb阴性、HBcAb阳性。

HBV DNA均大于1.0×105拷贝/ml。

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纤维化标准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抗病毒标准[1-2]。

1.2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77)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恩替卡韦(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19,规格:0.5mg)0.5mg口服,1次/d。

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1次/d;疗程为24w。

两组均给予一般护肝药物治疗。

1.3观察项目及指标每4w查肝功能,每12w查乙肝五项及HBV DNA,检测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

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所提高(P<0.05)。

施行整体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P <0.05)。

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恩替卡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护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48.8±3.6)岁;观察组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5~70岁,平均(48.2±3.6)岁在,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1.2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报告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报告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报告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病例12例,所有患者HBV-DNA阳性,滴度较高,未经抗病毒治疗。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DNA定量测定等的变化。

结果: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8例生存。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标签:恩替卡韦;乙型肝炎;报告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为1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由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肝炎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免疫机能亢进,故许多研究者试图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恩替卡韦是新一代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世界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的药物之一,各医院在临床使用上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恩替卡韦治疗HBV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尚无肯定的结论。

由于慢性重型肝炎的死亡率高,因此探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具有良好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部分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血清HBV-DNA水平较高,通过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情及阻断发病进程,预防病情反复,促进恢复。

自2006年3月至12月,丹东市传染病医院应用恩替卡韦治疗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初步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HBV-DNA阳性,滴度较高,未经抗病毒治疗。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加用恩替卡韦。

12例患者均为在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3~54岁,平均42.7岁。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表1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n(%)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0195(65.0)70(23.3)25(8.4)10(3.3)96.7对照组30095(31.7)85(28.3)55(18.3)65(21.7)78.3表2 两种治疗方法平均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x±s,h)组别起效时间退热时间观察组2.5±0.220±1.0对照组4.1±0.430±2.03 讨论在儿童中,上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头痛,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因此,临床上如何缩短症状时间,迅速改善患儿的病情,减少疾病并发症成为临床关注焦点。

目前西医治疗上主要为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但临床效果受影响因素较多〔3〕。

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小儿肺脏嫩虚,易受外邪侵袭,肺形不足,肺气未充,冷暧调节能力差。

当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不能自调,可至肺气不畅,出现发热、喷嚏,咳嗽表现;若上感咽喉,可致咽喉肿痛〔4〕。

若未及时治疗,可致病情反复,导致变异,肺炎喘嗽等疾病,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治疗上,应清热解毒,以宣肺止咳,疏散风热。

抗病毒糖浆为富平县医院院内制剂,根据儿童上感辨证组方〔5〕。

本方中大青叶,功善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温病高热、温病发热、丹青、痄腮、喉痹等,为君药;蒲公英、山豆根、贯众、茵陈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治疗咽喉肿痛,为臣药;百部善润肺止咳,为治新旧咳嗽之要药,紫草能解毒透疹、治麻疹、热毒疮肿,重楼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共为佐药。

甘草益气补中,还润肺祛痰而止咳喘,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文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抗病毒糖浆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有效率及症状缓解率较好,优于对照组(P<0.05)。

在研究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安全性较高。

总之,针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抗病毒糖浆治疗安全有效,适合于临床应用。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P<0.05)。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的情况,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肝移植是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最佳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供肝来源较为困难且术后易出现排斥反应,因此药物治疗仍未该病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为寻找更为疗效的治疗方式,本院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纳入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以下,符合重症乙型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志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哺乳期妇女;治疗依从性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94±4.4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82±3.58)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6±4.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41±3.7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包括甘利欣、氨基酸及促肝细胞生长素及天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护肝、抗病毒的治疗及饮食、生活、并发症护理等。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1月一20lo年6月的住院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治疗前常规检查彩超、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标志物、凝血功能及hbv —dna-pcr等指标。

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加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愈率、死亡率的不同情况。

结果: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60.4%,无效率为3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6%,无效率为60.4%;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化验指标好转及病死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恩替卡韦在临床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方面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较好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重肝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肝炎;乙型;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pcr我院2008年1月一2010年6月应用恩替卡韦加常规治疗肝炎患者53例,并设对照组53例。

旨在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与肝病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既往未应用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设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在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alt、tbil)、凝血功能、hbv—dna及肝胆彩超等,对照组常规应用内科综合治疗(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苷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及血浆等),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

恩替卡韦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恩替卡韦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恩替卡韦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5例。

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次,1次/d;治疗组在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红外线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

结果:经过治疗干预,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

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值得临床普及。

关键词:恩替卡韦;红外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临床中治疗慢乙型肝炎主要使用干扰素ɑ(IFNα)、核苷(酸)类似药物,如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同时配合服用护肝药物。

此次研究主要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临床症状、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腹部B超以及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与常规应用恩替卡韦对照组比较,得出结论。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5例。

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5±4.6)岁;病程1.4~16.4 年,平均(4.5±1.8)年。

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8.3±4.9 )岁;病程1.1~17.2年,平均(4.8±2.7 )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37)0.5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
(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 TBIL明显降低(P V 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 V 0.05 );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恩替卡韦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2006年12
月一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恩替卡韦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2006年《肝衰竭疹疗指南》慢性重型肝炎标准]1],并且在治疗前查HBV-DNA匀阳性。

将3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岁;本组发病前诊断为代偿性肝硬化5例,失代偿性肝硬化3 例。

对照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本组发病前诊断代偿性肝硬化4例、失代偿性肝硬化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基础病因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在此之前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并且经血清学检查均
不伴有甲型、丙型、丁型、戍型、庚型等其他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肝(肝水解肽100mg/d,门冬氨酸鸟氨酸7.5g/d 静滴,支持治疗,人血白蛋白10g或新鲜血浆200mL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静滴1次);对症治疗,纠正电介质紊乱,腹水病人给予适当的利尿,出现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出现肝性脑病者给予吸氧、脱脑水肿、醒脑等治疗。

治疗组除采取以上综合治疗外加用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恩替卡韦(博路定)0.5mg,每日口服1
次。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电介质、血糖、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治疗后每周复查肝功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每2周进行TBIL及ALT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治疗6周后复查HBV-DNA 并给予评估,同时观察恩替卡韦不良反应,并统计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士s)采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结果以P V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及对照组的TBIL、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比较
见表1。

TBIL、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第6周两组TBIL、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

表1治疗组及对照组的TBIL、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略)
2.2治疗组及对照组HBV-DNAg转率的比较
治疗6周治疗组HBV-DNA阴转7例,转阴率43.75%;对照组HBV-DNAg转0例,阴转率为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

2.3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仅有2例轻度脱发,1例腹泻、1例眩晕,症状轻均未影响治疗,无1例有严重毒副作用。

对照组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1例,严重电解质紊乱2例。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

2.4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6周后两组生存率比较
治疗6周后治疗组生存12例,生存率75.00%;对照组生存6例,生存率42.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

3讨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大片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2]。

当前一致认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肝炎病毒诱发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所致,因此,临床研究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推荐应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恩替卡韦是环戍酰鸟苷类似物,能够抑制HBV聚合酶全部3个作用环节:启动、逆转录和DNA依赖的DNA合成]3]。

因此,恩替卡韦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HBV勺复制,缓解机体的超强免疫应答,阻止肝细胞进一步破坏,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本结果显示:治疗组16例在治疗6周后有7例HBV-DNA 阴转,而且治疗组肝功能各指标比对照组恢复快,说明恩替卡韦能快速抑制HBV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

同时,治疗组存活率75.00%,
而对照组仅42.86%,说明加用恩替卡韦可以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在治疗组中仅有4例有轻微不良反应,无1例严重的毒副反应,说明使用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安全的。

但对16岁以下
儿童及65岁以上老人研究甚少,有待进一步积累治疗病例作进一步研
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
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疹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 14 (9) : 643-646.
:2]王英杰.肝衰竭;定义,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 16 (10): 725-727.
:3]万漠彬,于乐成,陈成伟,等.AASLD慢性乙型肝炎临
床指南精粹]J].肝脏,2007, 1: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