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维修技术规范标准

供热维修技术规范标准
供热维修技术规范标准

供热维修技术规范标准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供热维修调试技术规范

供热期间,热用户反映问题最多的就是暖气不热。供热后暖气出现不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多年的经验,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网前端小区出现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分支阀门开度原因,为调节整个管网远近平衡就要限制近中端用户流量,有时控制该分支或用户的阀门开度过

小就会致使部分用户不热。

解决措施:对管网进行合理分配。

2、居民楼相临单元温度相差较大?

原因分析:各分支阻力差距大,相邻的两路分支由于各自内部系统设计不同而阻力完全不同,差距越大,平衡阀开度也会

相差很大,平衡阀流量圈数不能作为唯一的调试依据。解决措施:结合实际,合理运用各种平衡手段,到用户家中根据实际平衡。

3、运行方式造成局部不热?

原因分析:末端用户阻力大,末端用户阻力大会使调试后系统总阻力增大,水泵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扬程增加,流量明显减

小,使运行参数发生变化,不利于我们再次调试。

解决措施:运行方式的调整不是不变的,任何一方面的调整,都对整个系统造成一些变化,每一个支路的调整,相临支路也

在变化,调试好系统要很多次重复操作。

4、末端用户和前端供热效果相差较大?

原因分析:由于内部设计和实际运行方式不匹配,加之供热设施陈旧等原因造成末端用户不热,如果发生在近端还可以利用

压差大的优势克服一部分不利因素,但发生在末端就会使

流量不足,很难改变。

解决措施:进行合理的平衡改造。

5、私改用热设施,造成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用户私动阀门,用户为图私利,自行开大阀门,打乱了原平衡,使调节好的平衡无法维持。

解决措施:加强青岛市供热条例的宣传,加大查处力度。

6、用户私接设施,未申请供热部门批准,擅自在主管网上私自接

管,造成用户不热?

原因分析:破坏了该区域供热平衡,造成其他用户不热。这主要发生在物业或开发商身上,私接系统危害很大。

解决措施:加强青岛市供热条例的宣传,加大查处力度。

7、阀门失灵

原因分析:供热管道损坏需要长时间维修,该区域用户需要停热。

解决措施:要就近关断主阀,关闭分支单元阀门,防止循环水浪费,及时抢修。

8、供回水联通阀,管网中供回水主阀失灵或损坏

原因分析:造成系统循环水走近路,造成能量浪费,远端用户不热。

解决措施:在供热前认真检查,防患于未然。

9、高点憋气,导致管道形成气塞?

原因分析:管网运行初期进行试压,空气未排除,随着管网低温运行,循环水中的空气不断析出。

解决措施:管网沿途的高点应设排气阀并在运行初期放气,否则造成流量不够或是某路系统不热。

10、过滤器堵塞,导致循环不畅?

原因分析:由于施工遗留,循环水中有杂质,年久积存形成的脏物留在管网中的过滤器中。

解决措施:经常清理水网过滤器。

11、保温效果差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长时间运行致使管网保温性能变差,导致管网热量损失严重,供水温度降低,使用户单位散热量降低,供热效

果变差。

解决措施:及时保温破损管道。

12、垂直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下供下回系统容易造成温度失调,楼上热楼下不热。双管上供下回系统容易造成垂直失调,楼下容易不热。解决措施:进行分户控制改造。

13、异程系统水平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室内水平主管为异程式容易造成末端不热。

解决措施:加装室内温控阀或平衡阀。

14、阻力差异产生水平失调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如果系统中有些立管每层只带1组散热片而有些却带2组散热片,造成带多的立管管路阻力很大,此路流量减

小,供热效果差。

解决措施:合理加减暖气片。

15、管径过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造成此管路阻力大、热水流量小而暖气不热。

解决措施:进行设计改造。

16. 变径不合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水平或垂直主管变径不合理,容易形成附加的水平或垂直失调。

解决措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改造。

17.阀门由于失灵,关断,脱闸板

原因分析:容易造成一路散热片或单组散热片不热。

解决措施:更换阀门。

18.自动排气阀失灵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因排气阀堵塞失灵,造成系统不能自动排气形成气塞而不热。

解决措施:维修或更换排气阀。

19.由于循环水水质差或管材不合格年久失修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造成管道内部结垢严重或管材内部氧化锈蚀严重而引起脏堵,影响供热效果。

解决措施:进行管道正反冲洗。

20.部分野蛮施工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遗留的废弃物堵在散热器或管道中,或热熔机操作不规范接头堵塞,导致暖气不热。

解决措施:加强文明施工。追查责任人。

21.单元过滤器或分户过滤器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脏堵导致流量减小,也会造成不热。

解决措施:及时清洗

22.楼内系统水平主管安装不合理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坡度不合理形成憋气,导致不热。

解决措施:对管道进行改造,或高点加排气阀。

23.由于供回水接反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供回水接反也会导致系统供热效果差或不热。

解决措施:进行管道整改。

24.散热片过多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装修时私改暖气,选用较长或过的暖气片造成阻力加大,分户控制的造成家中末端不热,非分户控制的影响

楼上楼下邻居不热。

解决措施:恢复原设计。

25.散热片过少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私改暖气时,为美观选用小巧的暖气片,致使热量不足,室温不达标。

解决措施:恢复原设计或加片处理。

26.管道缩径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私改暖气时,将原有配套管道更换缩径,造成阻力大影响自己或邻居不热。

解决措施:恢复所改管道。

27.私自加装换热器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用户为私利加装换热器,造成阻力大,散热量大,影响家中其它位置的暖气或邻居家此管路上的暖气不热。

解决措施:进行拆除或交纳费用。

28.私自改地暖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尤其在分户控制系统中私改地暖阻力远远大于原供热方式,不仅自己不热而且影响此管路上的邻居家的所有暖

气片不热。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让用户了解供热条例。

29.加循环泵用户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有的用户室内系统因自己私改不热,所以又加装循环泵,致使自家循环水量剧增,而周围的用户用水量不足而

不热。

解决措施:依法拆除。

30.拒绝开门或家中无人

原因分析:非分户控制用户家中有支路阀门的,阀门关闭无法开启或无法调试。

解决措施:通过物业或热线耐心做工作,锁闭该阀门或对系统进行改造。

31.顶层用户积气,影响其它用户?

原因分析:顶层用户拒绝开门或家中无人,不能进入排气,影响其它用户。

解决措施:及时联系用户,作好用户工作,作好维修清洁工作。32.用户私自改造影响邻居?

原因分析:部分用户对已经调试好的阀门私自乱动,致使邻居不热。

解决措施:锁闭已经调试好的阀门,加强供热设施宣传。

33、当到达维修现场时,首先检查那些地方?

首先应该查看是否改造及系统安装方式,检查用户家中的系统走向,由内到外。

34.分户式串联不热原因

原因分析:如不热检查阀门是否关闭,是否存气,是否堵塞,检查管道是否改动,缩口和变径,检查入户过滤器是否堵

塞。

解决措施:开启阀门,恢复改动,清理过滤器。

35、上供下回双管并联式不热原因

原因分析:1、检查单元总阀是否关闭或闸板脱落。

2、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

3、检查顶端是否存气。

解决措施:1、开启、更换或维修阀门。

2、清理过滤器。

3、进行排气处理。

36.上供下回跨越式不热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1、整个单元阀门未开启,室内用户阀门未开启,阀门闸板脱落。

2、室内及室外过滤器堵塞。

3、用户室内是否存气。

4、热源停电或流量小。

解决措施: 1、开启未开启的阀门。

2、对阀门进行更换和维修。

3、清理过滤器。

4、对系统顶部进行排气处理。

5、联系热源进行检查,并调整好及时恢复正常供热。

37、下供下回并联式不热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1、单元阀门未开启或损坏。

2、过滤器堵塞。

3、用户家阀门未开启或堵塞。

4、热源停电或流量小。

解决措施:1、开启阀门或维修阀门。

2、清理过滤器。

3、开启用户家的阀门或处理堵塞处。

4、联系热源恢复正常或加大流量。

38、用户部分暖气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首先检查阀门的开关,检查是否脏物阻塞。对比是否因为流量小而出现在底层或末端用户不热。

解决措施:打开阀门或更换已经坏的阀门。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对不热的暖气片进行冲洗处理。如同时多户不热,用联系重

新进行流量调整或检查整个楼或单元阀门及清理除污

器。

39、整个单元或整个楼座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检查整个楼的总阀门,单元阀门或过滤器,对比其他楼座的供热情况

解决措施:检查总阀门开度大小或是否损坏,清理过滤器,如其它楼座同样不热时应检查小区总阀和热源是否运行正常,及时

联系处理。

40、用户室内末端暖气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末端暖气不热、积气、或安装不合理和私改现象

解决措施:调整关小前端散热片阀门,进行排气处理。检查其他用户如其他用户效果良好可对其他用户进行调整或清理除

污器要求用户重新安装改造。

41、整个楼座不热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分析:整个楼的总阀门未开及坏或过滤器堵塞,是否系统的末端。

解决措施:找最高点排气,打开供回水总阀。更换总阀或清理除污器,调整关小前端过热楼座,调整供水流量。

42、室内暖气片热但室内温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是否暖气片过少或住宅建筑各部分维护结构的传热

系数超过节能标准规定的传热系数限值,检查是否

靠边或楼上楼下空房,检查窗户的门是否散热量太

大或自己开窗等。

解决措施:加强保温措施或适当加片。

43、为什么底层用户感觉不如楼上用户暖气温度好

原因分析:因为热水与凉水的密度不同,热水由于密度小,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向上流,这附加了自然循环的作用

力,所以楼上的暖气片比较热,底层的暖气效果相

对差一点。

解决措施:加强用户室内水量平衡。对每一组暖气片,每一个立管环路进行平衡。

44、为什么顶层用户家暖气片热但室内温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顶楼不达标是因为楼上的阁楼没有暖气及阁楼的窗户不严造成的相当于两层房间用一层的暖气片供热。

解决措施:适当加片或封闭阁楼的窗户进行保温。

45、供热初期暖气不热

原因分析:家中暖气别的都热,只有一片不热首先检查供回水

阀门是否打开。如发现暖气热一半,有时能听到暖

气片内有水流声,一般为暖气片内积气,解决措施:打开跑风及时排气或打开片子堵头。

46、地热用户如何排气

原因分析:地热用户首次运行时,容易产生积气,造成水不循环。解决措施:

所以应当逐路排气方法:关闭分水器的供水总阀,关闭供水分水器上所有支路阀门,开启回水主阀门,开启分水器上供水上的排气放水阀,然后打开分水器上的一路支阀门进行排气放水,排净空气后关闭此阀门,同时打开下一路的支阀

门,依此类推,最后把供回水总阀打开。

47、如果局部区域出现大面积不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原因分析:大面积不热可能

1主阀开小或故障。

2检查供回水前后的压力是否正常。

3联系热源厂检查供热情况是否正常,或

自身接纳能力不足,如堵塞、积气、部

分阀门关闭等等。

解决措施:根据原因检修故障阀门或清理堵塞杂物。

48、为什么有时候水温偏高容易出现水力失调

原因分析:水温偏高出现的失调都是垂直水力失调,由于水温

偏高供回水温差加大,供回水密度差距也加大,受重

力影响的程度也就更大,产生的自然循环的作用力

也更大,所以容易出现水力失调的现象。

解决措施:下供下回系统易产生这种情况,需增大循环水量和

平衡分配水量手段,或在各立管及分支加平衡阀进

行平衡。

49、热网为什么要支线装压力表及用途是什么?

可以直接看出供水压差,知道可用压头够不够,系统超不超压,可以对小区供热提供数据,保证供热效果,还可以提取数据作

出水压图。‘

50、自动排气阀与人工排气阀的优缺点比较

自动排气阀优点:如冲水时慢慢进行冲水,自动排气阀便不需手动

即可自动排气。

缺点:容易损坏,水质差容易堵塞发生漏水。

人工排气阀优点:使用寿命长。

缺点:不容易排气,必须人工亲自操作,但排气比较困难。

51、开启阀门时应注意的技巧,怎样能保护阀门?

原因分析:不要用力过猛,导致人身伤害和阀门的损毁(闸板

脱落),而酿成重大损失。

解决措施:应慢慢开启阀门,用力均匀。

52、供热系统如何排气

原因分析:系统积气,形成气塞,循环受阻。

解决措施:试压时期排气时应尽量选择最高点排气,或反复冲

洗,带出系统气体,否则气体不容易排除,影响了

正常供热效果。

53、锈蚀严重的阀门如何正确开启

原因分析:许多阀门锈蚀严重,盲目的开启。易造成阀门的损

坏,造成事故的发生

解决措施:阀门如果锈蚀严重而且不容易更换的前提下,应选

择滴一些除锈油后,慢慢开启用力适度。。

53、自动排气阀不排气怎样处理?

原因分析:排气口被堵,浮动装置被卡住

解决措施:为了便于修理或清洗排气阀应尽量在排气阀前加阀门

对排气阀进行清理或查看浮动装置,如无法修复立即进

行更换,或排完气后关闭阀门。

54、自动排气阀漏水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分析:管道内有杂质,阻碍了浮漂动作,使排气口无法关闭,安装了劣质阀门。

解决措施:首先关闭排气阀前的阀门,对浮漂进行清理查看,尽量安装质量过硬的自动排气装置,完毕后重新打开阀门排

气。

常见房屋建筑物技术经济指标

(一)综合教学楼

(二)学员公寓

表2—8—5

墙柱面 45.80 265.46 釉面板、锦缎裱糊、软木墙面均预留,外墙贴面砖及天然石材,顶棚涂料、贴矿棉吸声板,精装吊顶分包,室内门木门、铝合金门,铝合金平开窗 顶棚 0.16 0.95 门窗 27.17 157.50 其他 规费税金 9.09 52.67 措施费 2.42 14.01 安装工程 152.47 31.26 641.99 电气树干式供电,控制箱柜、配管配线,灯具及小电器安装,弱电管预埋,热水及供水薄壁不锈钢管,中水PE 管,排水PVC —U 管,钢管散热器采暖,通风空调系统 其中:电气 39.89 256.09 给水排水 11.16 71.64 采暖 4.24 27.22 通风 14.32 91.92 空调 18.42 118.24 消防 规费税金 9.21 59.12 措施费 2.77 17.75 合计 487.71 100.00 2053.52 建筑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主要供料指标 主材价格 名称 单位 平方米用量 单项金额(万元) 占比(%) 名称 单位 单价(元) 人工费 工日 2.85 29.27 14.81 人工费 工日 42.00 混泥土 M 3 0.40 28.93 14.64 水泥 kg 0.37 钢筋 kg 40.53 36.31 18.38 彩色水泥瓦 M 2 25.00 防水涂料 kg 1.52 4.04 2.05 C30混泥土 M 3 321.30 红机砖 块 230.08 17.84 9.03 钢筋(Φ10mm 以上) kg 3.64 机械费 元 14.37 3.41 1.73 钢筋(Φ10mm 以下) kg 3.94 模板租赁费 元 14.13 3.36 1.70 白灰 kg 0.14 脚手架 租赁费 元 16.16 3.84 1.94 陶粒砌块 M 3 132.60

常用热计量方式

1、常用热计量方式 根据《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CJ173-2009),供热计量方式分为两大类:热量直接计量方式和热量分摊计量即热量间接计量方式。 热量直接计量方式是采用户用热表直接结算的方法,对各独立核算用户计量热量。 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内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独力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它主要有散热器热分配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三种方式。 2、三种热计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由于流量温度法系统较为复杂,在我公司未进行试验,我们仅对户用热量表法、热分配计法、通断时间面积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2.1户用热量表法 户用热量表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入户管道的流量、供回水温度,直接计算出用户的用热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数据最

直观、方法最简便的热量计量方法。 具体做法:在楼道管道井内,给每户加装热计量表,直接计量热量(见图1) 其主要优点有: (1)国内外应用时间长、产品标准齐全; (2)数据直观、准确; (3)可监测每户流量、供回水温度,方便热力公司运行调节。 主要缺点及注意事项:需保证水质,确保表计计量准确。 2.2热分配计法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计所测量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比例关系,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 具体做法:在每个热力入口安装热计量总表,计量总热量。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个散热器热分配计,通过读取热分配计的读数,得出各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对总热量表的读数进行分摊计算,得出每个住户的用热量(见图2)。 其主要优点有:不需对传统上供下回供热系统进行改造便可实施热计量,对供热系统影响较小,改造较为方便。

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密度指标 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紧凑合理。其表达方式如下: 建筑密度=F2+F3/F1*100% 其中F1厂区占地面积,指厂区围墙(或规定界限)以内的用地面积; F2建筑物河构筑物的占地面积 F3有固定装卸设备的堆场(如露天栈桥、龙门吊堆场)和露天堆场(如原材料、燃料等堆场)的占地面积 2、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厂取得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 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与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 的情况。其表达式如下: 土地利用系数=F2+F3+F4/F1*100% 其中F4铁路、道路、管线和绿化占地面积。 3、绿化系数 绿化系数=绿化面积/厂区占地总面积*100% (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一下指标: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 单位设备占用的生产面积;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适用性指标 1、居住面积系数(k) k=标准层的居住面积/建筑面积*100% 居住面积系数反映居住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k〉50%为佳,k<50%为差。 2、辅助面积系数(k1) k1=标准层的辅助面积/使用面积*100% 使用面积也乘坐有效面积。他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辅助面积系数k1,一般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k2) k2=墙体等结构所占面积/建筑面积*100%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k2一般在20%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K‘) k‘=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m/m2) 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 每户面宽=建筑物总长/总户数(m/户) 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完整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0目的 保证小区的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使采暖效果达到业主(用户)的满意; 2.0适用范围 公司管理的小区住宅采暖系统。 3.0职责 3.1由服务中心维修部负责具体实施的维修保养。 3.2由工程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0保养 4.1供暖前的保养 4.2采暖期的保养 4.3.采暖期过后的保养内容; 采暖系统管网住满清水,使其起到对管道内墙壁防腐保护作用; 4.4.作好不在采暖期间的详细记录; a)清理控制箱的灰尘,检查主回线及主进线的接点处是否有过热痕迹,主交流接触器运做是否灵活,触头是否接触良好。 5.0维修内容 5.1当小区住宅某单元住户发生暖气片不热现象时,首先应检查此组暖气片是全部不热还是部分不热;如果是部分不热,可打开暖气片上的放气(水)阀放气(水)解决;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2如果是全部不热,且用上述方法解决,可查此单元采暖回路的所有暖气组是否都不热,如果是,应检查此单元所有进户阀门、单元阀、是否关闭,平衡阀是否完好,如没有问题,可查层面与此支路相关放气(水)阀;如没问题,通过此支路未端旁路做放水试验;如是阀门问题,更换阀门;是暖气片的问题,更换暖气片;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3当整栋楼出现采暖不热问题时,首先应检查此楼层面上的所有放气(水)阀,如是完好正常,再查此楼的采暖总进门和总回水阀门,如有损坏,应即使更换阀门。 5.4当整个采暖系统出现采暖不热时,首先应到热交换站检查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是否达到所规定的采暖温度(80度-90度)如果达不到,管理处应及时与热力公司联系协调解决;5.5如果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达到采暖要求,小区二次供暖效果仍不好,可检查二次供暖的温度是否达到采暖要求(60度-75度);检查热交换站是否正常及二次暖回水(气)阀门是否有阻塞或损坏,如有,应给予即使修理或更换, 自动软水器使用操作及保养规程 1.0使用及操作 1.1开机前检查: 2.0开机步骤: 2.1打开软水口通向软水箱的截止阀K16。 2.2接通电源,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 2.3打开进水口截止阀K18,使压力表指示在0.15----0.25Hpa的范围。 3.0关机步骤: 3.1关闭进水口截止阀K18. 3.2关闭软水出口截止阀K16。 3.3关闭控制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供热管网技术标范本

XX供热管网工程项目设计招标 投标文件 投标编号:XX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标 投标人:XX 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日期:年月日

技术部分: 一、规划设计方案 二、经济技术指标及控制造价措施 三、单位业绩 四、项目总设计师及业绩(若项目总设计师业绩同单位业绩相同 时,需在两项中分别附上中标通知书原件或合同原件) 五、项目组人员配备 六、服务承诺

一、设计技术方案 1.1工程概况 1.1.1. 项目概况 XX供热站规划位置位于XX,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目的是解决XX用热需求。“十三五”期间热源厂建设规模为XX锅炉,规划将其作为调峰锅炉房与XX联网供热。 本次投标项目为XX锅炉配套供热管网工程设计,管网全长XX米,管径为 XX。 1.1.2投标依据 1、项目设计招标文件; 2、规划 1.1.3执行的规程规范 本投标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技术条例严格掌握设计标准,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设计中使用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及行业和工程所在地省级地方的标准、规范为(不限于此):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DBJ 10567-2013 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 3、《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81-2013 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版) GB50316-2000 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8、《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14 9、《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 GB/T29047-20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CJJ105-2005 12、《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2008 1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 14、《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GB/T 50087-2013 1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1 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2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2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23、《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50046-2008 2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25、《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2012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大全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指标 1、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2、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3、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4、基底面积: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层建筑面积) 5、建筑密度:建筑物总基底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6、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7、绿化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8、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9、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总基底面积和 10、檐口高度: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11、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一般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底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相关解释 1、绿地面积: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土地。 2、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除特别注明的外,计算时一般包括附属建设物。 3、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用地面积。 [1]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4、用地面积:建设项目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后,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测量确定的建设用地土地面积(准确界限由土地供应图标明), 6、绿地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但绿化率只是开发商宣传楼盘绿化时用的概念,并没有法律和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衡量楼盘绿化状况的国家标准是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其计算要比绿化率严格很多。 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大全(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指标 1、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2、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3、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4、基底面积: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层建筑面积) 5、建筑密度:建筑物总基底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6、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7、绿化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8、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9、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总基底面积和 10、檐口高度: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11、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一般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底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相关解释 1、绿地面积: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土地。 2、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除特别注明的外,计算时一般包括附属建设物。 3、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用地面积。 [1]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4、用地面积:建设项目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后,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测量确定的建设用地土地面积(准确界限由土地供应图标明), 6、绿地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但绿化率只是开发商宣传楼盘绿化时用的概念,并没有法律和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衡量楼盘绿化状况的国家标准是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胜利农场供热管网维修建设项目可研.doc

胜利农场供热管网维修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胜利农场 二○一八年三月

项目名称、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 胜利农场供热管网维修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项目主管部门:省农垦总局 项目建设单位:省胜利农场 项目建设地点:省饶河县胜利农场场部 项目总负责人:俞高江胜利农场场长 项目技术负责人:铁峰胜利农场场长助理 项目经济负责人:登顺胜利农场副场长项 目编制单位:瑞智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编制单 位负责人:徐敬清 可研报告编制负责人:许静 主要编写人员:许静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君高级工程师(道桥) 王虹高级工程师(给排水) 王海平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旭结构工程师 伟高级工程师(给排水) 宋治圆高级工程师(电气)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4) 一、项目摘要 (4) 二、综合评价 (6) 三、编制依据 (6)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8) 一、项目建设背景 (9)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9)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10) 一、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12) 二、排水量分析及预测 (13)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4) 一、自然资源概况 (14) 二、社会经济情况 (18)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建设原则 (21) 三、道路工程技术方案 (21)

四、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22)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2) 一、估算依据 (22) 二、投资估算 (22) 三、资金来源 (22) 第七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3) 一、建设期限 (23) 二、实施进度安排 (23)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22) 一、项目实施的管理 (24) 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27)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27) 一、经济评价的依据 (27) 二、评价容 (28) 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28) 四、风险评估结论 (29) 五、社会效益结论 (29) 第十章招标方案 (30)

供热计量管理系统

一、热源系统管理 一套完整的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和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集中供热热源系统常规采用锅炉制备热媒。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重要环节,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按照制定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是由管路系统与末端装置组成的热量分配系统,按负荷的大小合理地将热量分配到各个房间。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 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能制备和供应中心。该热源系统将其他形式的能源(矿物燃料、核能、工业余热等)转换为热能,或直接采用地热等天然热源,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集中供热热源有以下几种形式: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除上述热源形式外,还有电能和太阳能供热。 系统控制 集中供热热源控制系统通过热源热效率平衡计算,采用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将热源各环节热损失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各热效率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控制,主要对热源、各动力辅机和管网进行节能控制,调整热源供热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任何负荷情况下能达到最可靠的工况节能运行,保证热源的热效率最大化。在满足末端供热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达到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即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同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劳动强度。 热源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各设备的节能运行控制、各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系统能耗的监测。

系统概述 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系统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连接于管网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供热系统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系统。 系统原理 针对目前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的现状,开发的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保证热用户供热温度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根据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建立“供热-室外温度”智能决策模型和先进控制策略,通过换热站一次侧、二次侧温度、压力及流量、室外温度、热用户温度、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参数的监测,自动控制调节阀、电机、变频器等工作,实现以节能为核心的按需供热。系统可以脱离远程中央控制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其运行参数可以通过远程中央调度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监视并实施协调控制。 热力站控制系统采用一种变流量控制模式,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供水压力值,此供水压力值可以满足二次管网的最不利点供暖水循环。通过控制变频泵的转速保持该供水压力值恒定在设定值。在此基础上,换热站PLC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量二次网供回水温差来对系统压力值设定进行必要修正。 一个建筑物的供热质量的好坏与整个管网的运行调节紧密相连。为保证供热质量,除了要在供热温度上保证达到设计温度外,就要在任何时候用户都要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以保证每个高层住宅在任何时刻都能有供热的可能性。 热源处循环泵的总流量用变频控制,根据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变化而控制变频泵的转速。假如用户调小流量导致干管总流量下降,而干管的阻力系数未变,因此干管上的压力损失降低而导致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升高。该压力值的升高反馈给循环泵,使泵的转速降低,一直降到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值到设定值为止,这样,就可以保证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值不变。 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通过一次侧电动阀门的调节控制二次管网供水温度达到设定值。通过增加室外温度补偿器,使换热站二次网的供水温度设定值根据室外温度进行动态调整,以使供热量和需热量进行更好的匹配。 系统功能及特点 1智能变频,稳定供水压力,保证管网平衡: 2.实时显示现场测量值,修改设定值以及参数值;现场画面模拟,实时显示各工况运行参数; 3.定时记录室内、外温度,供、回水温度和计算温度自诊断与现场诊断功能; 4.系统遵循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可实现分段、分时、分温和分模式的管理功能; 5.换热站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实现了自动恒温恒压的调节; 6.各种报表生成以及数据存储、查询等其他用户定制的功能; 7.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器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经监控中心的统一调度对供热量进行控制,节省能源,提高了供热质量; 8.实现自动控制,并具有远传通讯和联网功能,系统可通过GPRS/GMS进行远程控制;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采暖系统维修、保养规程 1.0目的 保证小区的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使采暖效果达到业主(用户)的满意; 2.0适用范围 公司管理的小区住宅采暖系统。 3.0职责 3.1由服务中心维修部负责具体实施的维修保养。 3.2由工程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0保养 4.1供暖前的保养 4.2采暖期的保养 4.3.采暖期过后的保养内容; 4.4.作好不在采暖期间的详细记录; a) 清理控制箱的灰尘,检查主回线及主进线的接点处是否有过热痕迹,主交流接触器运做是否灵活,触头是否接触良好。 5.0维修内容 5.1当小区住宅某单元住户发生暖气片不热现象时,首先应检查此组暖气片是全部不热还是部分不热;如果是部分不热,可打开暖气片上的放气(水)阀放气(水)解决;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2如果是全部不热,且用上述方法解决,可查此单元采暖回路的所有暖气组是否都不热,如果是,应检查此单元所有进户阀门、单元阀、是否关闭,平衡阀是否完好,如没有问题,可查层面与此支路相关放气(水)阀;如没问题,通过此支路未端旁路做放水试验;如是阀门问题,更换阀门;是暖气片的问题,更换暖气片;若仍不能解决,参照《业主户内暖气不热操作规程》处理; 5.3当整栋楼出现采暖不热问题时,首先应检查此楼层面上的所有放气(水)阀,如是完好正常,再查此楼的采暖总进门和总回水阀门,如有损坏,应即使更换阀门。 5.4当整个采暖系统出现采暖不热时,首先应到热交换站检查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是否达到所规定的采暖温度(80度-90度)如果达不到,管理处应及时与热力公司联系协调解决; 5.5如果热力公司一次供暖的管网温度达到采暖要求,小区二次供暖效果仍不好,可检查二次供暖的温度是否达到采暖要求(60度-75度);检查热交换站是否正常及二次暖回水(气)阀门是否有阻塞或损坏,如有,应给予即使修理或更换, 自动软水器使用操作及保养规程 1.0使用及操作 1.1开机前检查: 2.0开机步骤: 2.1打开软水口通向软水箱的截止阀K16。 2.2接通电源,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 2.3打开进水口截止阀K18,使压力表指示在0.15----0.25Hpa的范围。 3.0关机步骤: 3.1关闭进水口截止阀K18. 3.2关闭软水出口截止阀K16。 3.3关闭控制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4.0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城镇供热管网维修规程

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

目录 目录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 3 维护、检修人员及设备 3.1 维护、检修机构设置及人员要求 3.2 维护、检修用主要设备与器材 3.3 备品备件 4 主要设备的维护、检修 4.1 一般规定 4.2 管道与钢支架的维护、检修 4.3阀门的维护、检修 4.4补偿器的维护、检修 4.5法兰与螺栓的维护、检修 4.6换热器的维护、检修 4.7水泵的维护、检修 4.8除污器的维护、检修 4.9站内低压用电设备的维护、检修 4.10热工仪表及监控设备的维护、检修 5 管道的防腐、保温,土建结构及附属物的维护、检修5.1 管道的防腐 5.2管道的保温结构 5.3土建结构 6 供热管网的运行维护 6.1 一般规定 6.2 维护质量要求

7 供热管网检修及验收 7.1 一般规定 7.2 检修前后的停运和启动 7.3 法兰连接式阀门的更换 7.4焊接式阀门的更换 7.5阀门盘根的更换 7.6 法兰垫的更换 7.7 管段的更换 7.8 波纹管补偿器的更换 8 故障处理 8.1 一般规定 8.2 故障处理的前期准备 9 检修技术资料及归档 9.1 检修项目的技术管理 附录 A 热力站主要设备的维修 A1 热力站主要设备附件的维护、检修A2 热力站内常用换热设备的检修 附录 B 一般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本规程用词说明

1 总则 1.1 为保证供热管网的维护、检修工作规范、合理,确保热力系统安全运行,结合我市供热管网实际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我市热力管网、泵站和热力站的维护、检修及事故抢修。 1.3 本规程供热管网的工作参数限定为: 工作压力P不太于 1.6MPa(表压),介质温度t不大于 130℃的热水供热管网。 1.4 管网的检修工作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5 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1热网维修—热网的维护和检修。本规程中简称维修。 2.2热网维护—供热运行期间,在不停热条件下对热网进行的维护工作。本规程中简称维护。 2.3热网检修—在停热条件下对热网进行的检修工作。本规程中简称检修。 2.4供热管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本规程中简称热网。 2.5庭院管网—由热力站二次线出口至各入户管道井间的管网均视为庭院管网。 2.6一次管网—由热源出口至换热站或混水泵站间的管网均视为一次管网。 3 维护、检修人员及设备 3.1 维护、检修机构设置及人员要求 3.1.1 根据城市热网长度(或供热面积)划分若干维护、检修区域,并

供热计量技术应用

《计量技术》读书报告 供热计量技术应用Application of heat metering technology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14测控(升) 姓名:闫俊豪 学号: 1402314014 指导教师:郑冬 学年学期: 2014—2015学年

近十年,我国供热计量技术经过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五年,供热计量收费面积直线上升,供热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也因此倍受行业关注。本文以供热计量技术为研究对象,对业界在计量产品研发、计量技术研究、产品检测、计量技术及其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供热计量技术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针对供热计量实际工程应用,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计量技术,计量产品检测,计量节能技术,热计量,应用 Abstract The heat meter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ten years.The charging area of heat metering has risen greatly especially in the past five years,which made the reliability of heat metering technology attract much industry attention.The progress made by the industry in the metering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et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product inspection,metering technology and its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ere deeply researched and analyzed,and main achievements made in heat met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by taking heat metering technology as research object were summarized by this paper.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is field was prospected in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ual engineering in heat metering. Keywords:heat metering,product inspection,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y,heat metering,application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_百度文库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代征用地、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停车位等等 建筑经济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巉瞬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各屋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基地面积: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该场地的面积称为基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 绿化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檐口高度: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常用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常用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面积总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角以上截面计算,包括使用、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公摊面积: 1、公共门厅、过道、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房等为整座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2、各单元与楼宇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分摊公用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 ※使用面积系数:用百分率表示,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之和除以总建筑面积。 ※辅助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楼梯、走道、所占净面积的总和。 ※结构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中,外墙、内墙、垃圾道、通风道、烟囱(均为投影面积)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使用率: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板楼:80%;塔楼75%;写字楼70%;商场65%。使用率与人流量密切相关,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实用率:套内建筑面积和住宅面积之比。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分摊的功用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入非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套内使用面积为室内各居室面积,如壁橱等,以及不包含在结构面积中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公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 套内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公用建筑面积 = 整栋楼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与所用建筑用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之比。 ※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规划用地之比。 ※绿化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荫面积(包括绿地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特别提示: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在规划时地块的面积是否包含周围的道路及水域面积所有的公用面积都在内.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市政供热管网施工技术方案

市政供热管网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建设概况 本次供热管网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拆并小锅炉小西沟下庄子二次管网工程。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管道设计压力1.0MP,耐温10℃0。管道采用20#无缝钢管,最大管径为300mm。 1.2建筑设计特点 本工程主要是在现有的公路、绿化带上、门面房前及居民小区内以土方开挖、砌井及钢筋砼井、钢筋砼固定墩、供热管线安装、土方回填为主,工程量大,工序简单,质量要求严等特点。 1.3结构设计特点 本工程为供热二次(直埋)供热管道,管道DN≥200mm。的采用高频螺旋钢管,材质为Q235-A或Q235-B,管道DN≤150mm的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钢制部件材质的选择必须满足GB/T12459-90、GB/T1340-92和SY5257-9l 中的加工要求。保温外护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密度为940~965Kg/m3拉伸屈服强度不应小于19Mpa,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350%,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的纵向回缩率不应大于3%,聚氨酯泡沫保温层材料要求密度为60~Kg/m3,抗压强度不小于0.2Mpa,吸水率不得大于0.3%,导热系数不大于0.027W/m.K。管道周围用中砂回填作为保护层。检查井底板为C10砼,井壁为M7.5水泥砂浆砌筑Mu砼砌体及C30钢筋砼。管道阀门有截止阀和偏心蝶阀,均为法兰连接,金属密封。管沟沟底夯实后填细砂,厚度为100mm,敷设管道后,分层填砂(每层100mm)至管顶上方100mm,在供水管与回水之间通铺一道标志砖,然后回填土,回填土分层夯实。管道设砼支墩,2200×1200×1300;2600×1200×1400,HPB235级钢筋(Φ)C20砼浇筑,设钢制固定架。管网设有检查井、盲沟和补偿井。检查井底板采用素砼,下设砼垫层,井壁采用Mb7.5水泥砂浆砌筑MulO砼块(设爬梯),井室内外壁均抹25厚1:2.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防水剂,井底设集水坑,盖板采用钢筋砼板,设有人孔、井座和井盖。肓沟采用砼基础,侧壁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lO机制红砖,内外壁抹面,铺钢筋砼盖板。管道穿墙处均大于保温管外径一号的钢制套管,保温管与套管之间的缝除用岩棉或油麻丝填实。波纹补偿器均采用全埋型波纹补偿器(ZQM型),补偿器的安装由厂家指导安装,

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推进本市供热计量改革,提高社会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北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综合工作方案》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居住建筑开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供热节能与建筑节能改造的单位和居住建筑供热单位、热用户,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新建居住建筑和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应当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不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分步骤实施建筑节能及热计量改造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四条新建居住建筑和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应当严格按照本市有关建筑设计规范、技术导则、标准等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确保供热系统安装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控装置,具有实现供热量自动控制和能耗统计功能,具备分户供热计量收费的条件。 第五条新建居住建筑的计量装置设备购置、安装、检定等费用应当纳入房屋建造成本。 既有二步、三步节能居住建筑,实施热计量改造的设备购置、安装、检定等改造费用由财政和供热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分担,改造费用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会同市市政市容委研究制定。 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纳入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及资金筹措按照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六条在新建居住建筑规划设计阶段或者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制定阶段,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建筑节能改造单位应当与在市政市容主管部门备案的供热单位签订《供热计量装置分项工程建设专项合同》,并在合同中按照《北京市供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确定供热计量方式,明确以下内容: (一)建筑物热力入口、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技术指标及质量标准; (二)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建筑节能改造单位的建筑节能质量责任; (三)供热单位采购供热计量装置、温度调控装置的责任、费用、管理责任、违约责任等内容。 开发建设单位和供热单位应当将确定的供热计量方式及相关事项分别列入房屋销售合同和供热用热合同。

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包括下面几项内容。(一)平均层数 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一般按各种层数总建筑面积与总占地面积之比进行计算。 (二)居住建筑密度 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100% 居住建筑密度主要取决于房屋布置对气候、防火、防震、地形条件和院落使用等要求。因此,居住建筑密度与房屋间距、建筑层数、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有关。在同样条件下,一般住宅层数愈高,居住建筑密度愈低。 (三)居住面积密度 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米/公顷) 居住面积密度是最能表示住宅群用地是否经济的主要指标。它也与住宅层数、平面系数、层高、房屋问距、房屋排列方式等有关,因此为了全面地反映住宅布置、平而设计和用地之间的关系,一般将居住建筑密度和居住面积密度两个指标同时使用,相互校核。 (四)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总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米/公顷)为了便于统计和控制住宅的建设量,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居住建筑面积密度来表示。 (五)建筑容积率

建筑容积率=居住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居住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 建筑容积率与建筑面积密度含义类同,区别在于容积率是无量纲的指数。 (六)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用地面积(人/公顷) 人口净密度不仅反映了住宅分布的密集程度,还反映了平均居住水平,因此规划中通常作为概算用地的综合指标。 (七)居住建筑用地指标 居住建筑用地指标决定于四个因素:(1)居住面积定额(米/人);(2)墙住面积密度(米/公顷);(3)居住建筑密度(%);(4)平均层数。 平均每人居住建筑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层数×居住建筑密度×平面系数(米/人) 或 平均每人居住建筑用地=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用地面积/总居住面积(米/人)

供热行业现行标准

供热行业现行标准目录 1、《供热用手动流量调节阀》CJ/T31—1991 2、《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CJ/T3022—1993 3、《城市供热用波纹管补偿器》CJ/T3016—1993 4、《城市供热用波纹管补偿器焊制套筒补偿器》CJ/—1994 5、《隔绝式气体加压装置》CJ/T3053—1995 6、《热量表》CJ128—2000 7、《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J/T114—2000 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J/T129—2000 9、《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J/T155—2001 10、《供热管道保温结构散热损失测试与保温效果评定方法》CJ/T140—2001 11、《自立式流量控制阀》CJ/T179—2003 12、《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2004 13、《板式换热机组》CJ/T191—2004 14、《供热术语标准》CJJ55—1993 15、《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 1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 1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0—2003 18、《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19、《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1997 20、《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CECS121:2001 21、《城镇供热蒸汽直埋预制保温管道通用技术条件》CJ/T200—2004 供热行业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供热术语标准》 2《供热工程制图标准》 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5《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7《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8《城镇供热蒸汽直埋预制保温管道技术规程》 9《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 10《供热用手动流量调节阀》 11《自立式流量控制阀》 12《板式换热机组》 13《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14《城市供热用波纹管补偿器》 15《城市供热用波纹管补偿器焊制套筒补偿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