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锐器损伤与预防处理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防护意识不强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不安全的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

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

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Barbara等[2]研究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

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暴露的评估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暴露后预防
梅毒暴露后的预防: 肌肉注射1次长效青霉素240万 单位。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HIV暴露后预防
1、开始给药时间及持续时间: HIV暴露后预防开始用药时间越早 越好,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 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给药持续时间为28天基本用药方案: 双汰芝(AZT+3TC),300mg/次,每日2次,共28天 强化用药方案:基本用药方案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共28天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HBV暴露后预防
暴露者 疫苗接种
暴露源HBsAg+
暴露源 HBsAg—
暴露源不明 或不能检测
未种
已 抗HBs +
种 抗 HBs—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们医护人员应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加强免疫预防接种
锐器伤是可防、可控的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6、与患者沟通配合。
7、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8、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洗手戴手套
禁止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移 去注射器针头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乙肝疫苗接种
★对高度易感的科室如:感染科、外科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锐器伤是指因尖锐物体刺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包括刀、剪刀、玻璃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锐器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

然而,锐器伤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

问题一:频繁发生的锐器伤在某些场景下,如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操作不当或者缺乏安全措施导致频繁发生锐器伤。

问题二: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在一些场所中,如学校实验室、家庭等,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或者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问题三:操作不当和个人意识淡薄由于操作人员对于锐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或者个人对于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造成锐器伤。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措施一: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1.针对特定场所和行业,制定相关的锐器使用培训计划,并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培训。

2.制作宣传教育资料,通过张贴、发放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于锐器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措施二:完善安全防护设施1.在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频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在学校实验室、家庭等常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措施三: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1.加强对于锐器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2.建立并推广“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个人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锐器使用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对于特定场所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结论锐器伤是一类常见且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意外伤害。

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整改措施,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只有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提供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医疗护理中常见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及对这些危害的防范措施。

标签:医疗护理;锐器伤害;防范措施锐器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菌能经由锐器传播,也引发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所以医疗护理人员要接受安全操作技术和正确处理锐器方面的培训,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锐器,并报告所发生的锐器伤。

1原因医疗护理工作中接触的锐利器械很多,例如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刀、剪、针、钩,手对手传递频繁,传递速度快,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手术医生。

病房护士给病人做处置时,穿刺针、注射器针头的多次使用也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给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等使用锐器的操作时,很可能会出现对护士或患者的误伤。

护士使用过的锐器放置不当,在做整理工作时易发生意外伤害。

手术中刀剪等锐器有可能滑落,造成脚部锐器伤。

手术间人数较多,互相碰撞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护士正在穿针,易发生针刺伤。

术中进行冲洗时,巡回护士消毒后用无菌刀片旋转打开生理盐水时,也常常伤到手。

2危害在可经针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因素引起的感染的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但因锐器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至少需要0.1ml血液,乙肝病毒(HBV)较HIV的致病性要强,针刺上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了,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很高。

另外,病原体经锐器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是全身的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有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3减少和避免意外锐器损伤的措施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有效措施的实施与风险意识的高低、安全管理使用过的锐器,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器具的强制性使用以及相关法规的支持密切相关。

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减少锐器伤也为了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住院患者常规检查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是十分必要的,了解患者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之一。

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医护人员锐器伤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锐器伤是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手术刀、缝合针等锋利物品刺伤、割伤的伤害。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难免会发生锐器伤的情况。

为了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项防护措施:首先,佩戴好防护装备。

在手术室工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锐器,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其次,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时,要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再次,定期检查手术器械。

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锋利度和安全性,避免因器械损坏导致医护人员受伤。

最后,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

即使做好了防护措施,锐器伤依然有可能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锐器伤,要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伤害的程度。

当医护人员遭受锐器伤后,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处理方法: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

一旦发生锐器伤,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停止工作,找到急救箱,进行伤口处理,清洗伤口,涂抹消毒药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做好伤情记录,寻求进一步处理的指导。

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关检查,并接受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确保伤情得到控制。

注意伤后的心理疏导。

锐器伤对医护人员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医院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伤痛。

在手术室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注意锐器伤的防护和处理,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通过严格的防护措施和科学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带来的风险,让手术室成为一处安全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

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
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 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
目录
01 一、护士锐器伤发生 现状
02 二、原因分析
03 三、防控措施
04 四、落实情况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许多职业风险,其 中最常见的是锐器伤。锐器伤是指由针、剪刀、刀片等锐利器械引起的皮肤损伤, 可能导致感染和疾病传播。本次演示将汇总分析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及防控措施 落实情况,以期为医院提供参考,有效降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
四、落实情况
3、及时处理受伤事件:一旦发生护士锐器伤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 程序,对受伤护士进行及时救治和处理,同时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 完善防控措施。
五、结论Biblioteka 五、结论护士锐器伤是一个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医院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 职业防护培训、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消毒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可以显著降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同时,设立监督检查小组、制定考核奖励制 度等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防控措施的长期执行和持续改进。 今后,医院仍需护士锐器伤的防控情况,为护士提供更好的职业健康保障。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其中锐器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锐器伤是指由针、剪刀、刀片等锐利器械引起的皮肤损伤,在手术室工作中,护 士常常需要接触这些锐器,因此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 伤的风险,标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次演示通过对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 探讨标准预防管理的应用。
内容摘要
结果:中国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13.1%(95%CI:10.8%-15.9%)。亚组 分析显示,不同临床科室、实习时间、是否接受锐器伤培训等因素对锐器伤发生 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内科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最高(20.3%),外科其次 (16.4%),妇产科最低(9.7%);实习时间越长,锐器伤发生率越高;接受锐 器伤培训的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未接受培训者。

关于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ppt课件

关于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ppt课件

• 2.2针头的使用 • (1)注射器针头:工作人员在使用注射器操 作后习惯回套上针帽,是造成刺伤的重要 原因,尤其在忙碌的工作时,仓促的回套 针帽,容易发生针刺伤。为避免针刺伤的 发生,应要求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行 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 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早于1987年在全面 性防护措施中就提出:禁止用双手回套针 帽,主张单手套针操作法。目前国内已有 大部分医院执行禁止回套针头的保护措施,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业暴露的现状 • 1.1锐器损伤发生频率 针刺伤和锐器损伤是 全球医生和护士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危险因 素。有报道显示:约有1/3的埃及医生在过 去3个月的时间内受到锐器损伤。澳大利亚 2年内70%的医生受到过锐器损伤。一项研 究显示,中国护士有95%在工作期间曾发 生过锐器损伤。主刀医生第一助手发生锐 器刺伤的危险最高,刷手护士和其他刷手 技术人员次之(表1)。尽管不同人员发生 和暴露于此种危险的几率不同,但该危险 永远存在于手术室。
关于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 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 创建一个安全的手术室环境极为重要,因 为外科医生、刷手护士和手术室其他工作 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相互协作,多个人员在 有限的空间里工作容易发生意外损伤。外 科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会发生被锐 利器械刺伤,因此,重视锐利器械的操作、 分析刺伤原因、减少锐器损伤发生率是手 术室工作中职业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 2.3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所谓“中间区 域”指“被预先指定的放置锐器的区域, 并且外科医生、刷手护士均能十分方便地 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 递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也被 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围手术期护理学会 AORN提出防范措施:“手术室成员应当在 条件允许时尽量使用无接触传递技术代替 用手进行针或其他锐器的传递…”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作为医院中关键的治疗场所,其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和供应品等设施也愈加完善。

而其中的手术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更要有严密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措施,以预防和避免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本文就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加以探讨。

一、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1. 非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行为不当由于手术室负责的是众多高危、高风险的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通常需要承担许多特殊的职业风险,例如:手术中的误伤、手术单耳往返,以及手部和手术器械的反复摆放等。

但是,在手术室之外,护理人员的行为也必须受到高度的警惕和严格的规范。

例如卫生保洁时将受污染的用品或器具扔在地上、桌面上等,或者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时,容易发生锐器刺伤的情况。

2. 操作器械的处理不当在手术的各个环节中,器械的正确处理是手术室卫生保洁的关键所在。

手术器械一经使用后,必须在严格、规范的流程下经过全面的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程序后方能再次使用。

而一些不负责任或操作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在器械处理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清洁不彻底、消毒方式错误、灭菌不彻底、器械方式受损、各类错误操作、标志模糊或假冒伪劣等,可能会产生刺伤等安全隐患。

3. 个人个性和道德素质问题护理人员的性格、特质和道德素质等对手术室卫生安全的组织和开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护理人员本身存在不良习惯,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并且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成为锐器刺伤事件的诱因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本身的教育和培训还需要不断加强,加强其职业道德与规范意识。

二、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防护措施1. 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在手术室中,护理人员一旦出现锐器刺伤的情况,对其本身和整个医疗系统的安全和卫生保洁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将职业技能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贯穿其中,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奉献精神良好的护理人才,以保障手术室的安全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戴手套≠洗手

思考题
如果不慎被针刺伤,
,
你将会如何处理?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 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 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严禁局部挤压
伤口正确处理方法
• 流动水下冲洗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 安尔碘、酒精消毒伤口
• 做进一步的检查,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 锐器损伤登记表
• 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机率高 • 刺伤越深,针头血液越多,感染机率越大 • 如作为感染源的病人在被刺两个月内因艾 滋病死亡,被感染的机率越大
HIV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 • • • •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再用0.5%碘伏消毒 如果是粘膜,则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冲洗 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包括:时间、 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同 时进行相关检查的处理
您是否曾经被
针刺伤?
事 例
一位护士正从一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上 抽取血样。操作完后她就将用过的针头套 回针帽,此后当护士整理用物时,采血针 上的针帽脱落,随后刺进她的右手食指。
思考题
如果不慎被针刺伤,
你将会如何处理?
手术室锐器损伤与预防处理
手术室 郭 佳
内 容
一、锐器损伤的概念及危害
二、手术室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 ☆三、锐器损伤的防护及锐器损伤处理流程
• 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如被有 传染病污染的锐器损伤,应采取预防接种 及治疗,并定期复查
发生锐器损伤不报告的原因
• • • • • • • 嫌麻烦,不知道怎么报 不知道何时报 运气不至于这么差而患病 没有时间去报 病人没病,不需要报 我有抗体,不用报 该器械没有用过
针刺伤与HIV感染
• 因针刺伤接触HIV频率 :0.19%(医护人员) • 其中护士占67%,外科医生占17.5%其他人员 占15.5%,健康的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 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护士占80%。
针刺伤的危害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1]:污染的针刺伤是导致 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 职业因素,它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 约占80%。
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分析得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 使受伤者感染HBV
手术室中针刺伤危险的发生比例
工作种类 发生针刺伤的比例(%) 工作种类 发生针刺伤的比例(%)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弯盘等。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 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针头严禁混入其他垃圾。 • 保证充足的光线, 稳定的情绪。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三、手套的合理使用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 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裸手操作可 能接触到的血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表 明:在处理针头、被污染的器械、抽血时 戴手套的重要性。
概 念
锐器损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 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 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它是医 院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全球资料
• 30秒钟有一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全 世界) • 百万次/年 • 1/3的埃及医生在过去3个月被锐器损 伤 • 澳大利亚2年内70%的医生被锐器损伤
国内资料
• 一项研究显示95%中国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或锐 器伤 • HBV、HCV、HGV感染率33.3%(医护人员) • 普通人员感染率12.3% • 针刺伤和锐器伤占第一位 • 护士受伤率占第一位
谢谢聆听!!!
HIV职业暴露分级
•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 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暴露的量小且时间 短。 • 二级暴露:暴露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 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轻,为表皮擦伤或 被刺伤。 • 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 伤重,为深部伤口。
针刺伤与HIV感染
一 自我防护意识差
二 不遵守操作规程 三 从事职业伤害性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树立“关爱你的病人, 关爱你自己”的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我们必须采取……
二、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
•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 手操作。 不要对手术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 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
HIV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制剂连续使用28 天 • 强化用药:在基本用药的程序上加一种蛋 白酶抑制剂,连续使用28天 • 预防性用药:最好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 过24小时 • 超过24小时也要实施预防性用药 • 暴露后的第4、8、12周及6个月要进行病毒 检测
课后作业
抢救传染病人时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外科医生 器械护士 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
59.1 19.1 6.2 6.0
医学生 参观人员 其他
3.1 0.8 5.7
手术室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
• • • • • • • • 调整针头 开启安瓿 拔下针头帽时 抽吸药液时 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 清洁器具 手术中意外受伤 由同事致伤
锐器损伤原因的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