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锐器伤课件

合集下载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 ppt课件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  ppt课件
10
如何防护
社会心理因素性 职业暴露
医患关系
防护
行为及 语言伤害
工作疲惫感
原因
11
如何防护
生物性 职业暴露
各种传播途径
防护
12
如何防护
腰间盘突出 腰肌劳损 下肢静脉曲张
机体 运动因素
姿势自我调节 加强业务学习 减少体力消耗
损伤与防护
1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2】马小琴,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8. 【3】周芳.职业暴露的各种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09,5(21): 1201~1202. 【4】张小琴.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 2010,19(2):236-237. 【5】 [5]杨红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解放军护理杂 志,2010,27(2):310~311.
companylogo如何防护医患关系防护行为及语言伤害行为及语言伤害工作疲惫感社会心理因素性职业暴露原因companylogo如何防护各种传播途径生物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防护companylogo如何防护机体运动因素机体运动因素损伤与防护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姿势自我调节加强业务学习减少体力消耗companylogo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马小琴护理学基础m
9
如何防护
④若不慎接触化疗药物,应立即应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如渐入眼内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5分钟 2.化学消毒剂 危害 ①对身体器官的危害:皮肤过敏、各种系统损害 ②体内菌群的失调:引发多重感染 防护 ①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护制度,提供安全的设备,对护理人员进 行消毒剂配制和使用的培训 ②个人防护:接触时应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如不慎溅入眼里应立即用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手术室锐气损伤预防处置

手术室锐气损伤预防处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锐器伤害后的应急处理
3.8.血清学测试:如为HIV、HBV、HCV阳性职 业暴露,暴露后24H内抽血进行HIV、HBV、 HCV血清学检测。风险评估后实施预防性用 药: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H; 即 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做好随 访和追踪:受伤后的1、3、6、12个月各做一 次血清学测试,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服用药物的 毒性和依从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1.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原因
1.1 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紧张、繁忙、 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其中, 注射、抽血、缝合、套回针帽、针头毁形、操 作不当是引起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原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锐器伤害后的应急处理
3.1.保持镇静 3.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下手套。 3.3.用流动水冲洗受伤部位,从近心端向远心
端轻轻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血液,再用 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 部挤压。 3.4. 用3%碘酒、75%酒精消毒受伤部位皮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锐器伤害后的应急处理
3.5.如受伤部位是粘膜,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 复冲洗,以0.5%碘伏消毒;如受伤部位是眼 睛,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6.用消毒棉纱干燥受伤部位,并以敷料覆盖 伤口。
3.7.报告和填表:立即报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 负责人—医院院感管理科负责人—填写“职业 锐器伤登记表。
术、放射、穿刺、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材 时常发生锐器损伤,伤口接触到污物时完全有 可能被感染。因此,应增强医护人员标准预防 意,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水平。

手术室职业防护PPT课件

手术室职业防护PPT课件

5.药物、疫苗预防 有条件者可于事后 注射疫苗。如可疑感染HBV时,可注射特 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乙肝疫 苗;如暴露于HCV时,应及时进行 HCV抗体检查等。
(二)管理者 制 定相关制度,督促关 心护士,减少损伤的 发生并将危害程度降 到最低。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防护指引
手术室 应使用 外科口 罩
防范措施
(一)病人 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 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感 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 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 排。
(二)护士 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 如:乙肝疫苗。通常
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 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术前应自我检查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 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而担当巡回护士时 应做好自我防护,如: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 尤其接触及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 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 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感染途径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或沾染皮肤 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 气溶胶而传播。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黏膜接触 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危险性为1.8%。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手术室锐器伤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手术室锐器伤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手术室锐器伤预防专家共识(全文)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在1981年首次被提出,此后锐器伤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

国外关于锐器伤的研究表明,8.2%~18.0%污染锐器含有一种及以上病原体,接近30%的污染锐器病原体种类无法确定。

医务人员通过职业途径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9倍,主要发生在住院病房和手术室。

锐器伤暴露的人群以护理人员最多,占医疗机构锐器伤总人数的40%~70%,其次为医生、医技人员、医辅人员。

引起锐器伤的主要锐器是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锐器伤通常发生在处置使用后的锐器、配药掰安瓿、手术过程中医护间传递锐器等环节。

为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室锐器安全防护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北京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结合现有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循证证据,共同编写本共识,以期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依据。

术语1.锐器(sharp instrument):指有锋利的刃口或尖端的器械,在手术室内,这些器械包括但不限于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针头、穿刺针、电钻、电锯、克氏针等。

2.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无菌器械车(sterile instrument table):是指手术过程中存放手术器械及各类无菌物品的器械车。

4.无菌器械升降台(sterile instrument tray):用于术中放置无菌手术器械及各类无菌物品的升降台。

5.安全区域(neutral zone):用于术中放置、传递锐器的区域,通过此区域实现术中的无接触传递。

6.无接触技术(hands-free techniques/contactless technique):将锐器放置在安全区域进行传递,避免手术团队成员同时接触同一个锐器的技术。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引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管理策略与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因工作原因接触到可能损害健康或生命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定义
职业暴露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和防护职业暴露是每一位工作者都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生物性危害
手术室中使用的各类消毒剂、麻醉药物等化学物质,可能对护士的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损害。
化学性危害
手术室中的锐器、重物等可能导致护士受到物理损伤,如针刺伤、切割伤、肌肉骨骼损伤等。
物理性危害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长期暴露于紧急、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心理性危害
手术室应制定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护士的操作流程,提高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
配备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加强心理干预
为手术室护士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降低感染风险。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关注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缓解工作压力。
03
CHAPTER
防护措施
1
2
3
在接触化学药品、消毒剂时,护士应穿戴专用防护服,确保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不受刺激。
使用专用防护服
确保手术室化学品存放规范,标签清晰,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及时处理废弃物。
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
手术室应配备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减轻对护士的损害。

锐器伤

锐器伤

2015-7-25
21
59例感染HIV的医务人员职务分布图
33% 检验人员
42% 护士
14% 医生
11% 其他人员
2015-7-25
22
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外科护理学士毕业, 当年9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人用套管针进行静脉 输液时,拔出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93年4月确 诊感染了HIV,她当年只有23岁。由她倡导的在全 美国掀起了自觉使用安全锐器的运动已经有十年。
分别在0周6周12周半年和一年进行五次抽血202091729202091730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202091731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接触的频率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弅自我保护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202091732如何预防锐器伤国外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
2015-7-25 35
针刺暴露
• 针刺暴露发生于:
– 注射
– 抽血 – 静脉穿刺或拔除 – 锐器处理 – 废弃物处理 – 外科手术缝合
2015-7-25 36
医务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 缝合中 • 抽血 • 抽血:拔出针头时

2015-7-25 37
医务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40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2015-7-25
41
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不要直接传递
2015-7-25

针刺伤护理的不良事件PPT分析课件

针刺伤护理的不良事件PPT分析课件

PART 01
什么是针刺伤
病例讨论|处理方法|应急预案|防范措施|如何预防
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有较细的异物刺入体内,比如铁钉刺
入或者是注射器刺入等。如果是较干净的物体刺入 体内,这时不用过于担心,局部可以用较干净的纱 布进行按压止血,然后再涂抹碘伏或者百多邦进行 消炎,等待创面愈合即可。
PART 02
要,无需上报。
05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
04
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
要原因。
其他因素
06
如操作时光线不足或受环境影响,抢救或
处置患者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
过于紧张的抢救气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PART 05
如何预防针刺伤
病例讨论|处理方法|应急预案|防范措施|如何预防
夫每日1片。
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护士心理干预
相关管理层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 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以增强护士战胜恐惧、战胜疾病的信心。
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评估体系,尽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 护理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重视护理人员的健康干预,还包括接受安全教育、接受免疫疗法, 提供必须的。 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以及因职业安全因素病后得到赔偿的权益等措施。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第一步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健侧手立即 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
第二步
伤口应用消毒液侵泡或涂抹消毒。
第三步
包扎伤口。应使用防水敷贴。
针刺伤的处理与上报
二、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立即向预防公共卫生科报告。 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 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管医 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 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医护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课件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 绍
案例一
某医院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 不慎被针刺伤。
案例二
某急诊科医生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 被破碎的玻璃瓶划伤。
案例三
某护士在给患者注射时,针头回弹 导致其手部被刺伤。
案例分析: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与教训
原因一
操作不规范。在手术过程中,护 士未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导致被
针刺伤。
原因二
防护意识薄弱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医护人员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忽视防护措 施,增加了锐器伤的发生率。
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医护人员未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或未能全 程使用,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工作环境与设备问题
工作环境拥挤
医疗工作环境拥挤、繁忙,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受到干扰,从而增加锐器 伤的风险。
加强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锐器伤防范培训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锐器伤防范培训,提高其应对和处理锐器伤的 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
加强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锐器的正确使用方 法和操作技巧。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强调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 警觉性。
建立完善的上报与管理制度
离衣等。
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 制度,及时处理和记录
锐器伤事件。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锐器伤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主要 职业危害,与多种因素相关。
防护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和 不良工作习惯是导致锐器伤的 主要原因。
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培训, 可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对策的有效性评估
01
缺乏安全意识。医生在处理医疗 废弃物时,未充分意识到潜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