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杜牧七绝诗中的歌妓情结

合集下载

杜牧艳情诗研究(8稿)

杜牧艳情诗研究(8稿)

学科分类号I750.24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杜牧艳情诗研究姓名周丽学号1101010540229院(系) 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1级指导教师张莉珊职称副教授二零一五年五月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 - 1 - Abstract ....................................................... - 2 - 绪论 ........................................................... - 3 -一、杜牧生平 ................................................... - 4 -二、杜牧艳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 - 5 - (一)丝竹管弦中的歌妓 ......................................... - 6 - (二)独守空闺中的宫女 ......................................... - 8 - (三)战乱离别的民女 .......................................... - 10 - 三、杜牧艳情诗的艺术魅力 ...................................... - 11 - (一)善用古体叙艳情 .......................................... - 12 -1.以赋体进行铺陈直叙抒发议论的五古艳情诗 ...................... - 12 -2.语言句式灵活多变,雄健劲豪的古体艳情诗 ...................... - 12 - (二)长于近体抒情怀 .......................................... - 12 -1.语言奇崛拗峭,意旨深远的律诗 ................................ - 12 -2.史论笔法的艳情诗绝句 ........................................ - 13 -3.善于运用烘托、对比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艳情诗 ................ - 13 -4.多用典故意象寄托自己情思的艳情诗 ............................ - 14 - 结语 .......................................................... - 14 - 参考文献 ...................................................... - 15 - 致谢 .......................................................... - 16 -摘要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怎样欣赏杜牧的经典七绝《金谷园》?里面蕴含着一个怎样的凄美故事?

怎样欣赏杜牧的经典七绝《金谷园》?里面蕴含着一个怎样的凄美故事?

怎样欣赏杜牧的经典七绝《金谷园》?里面蕴含着一个怎样的凄美故事?杜牧的《金谷园》是诗人经过洛阳金谷园遗址时所写,诗中蕴含着园中曾发生过的一个凄美故事。

金谷园是西晋时期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石崇此人,生活糜烂,而且异常残忍。

在金谷园的厕所里,石崇放着甲煎粉、沉香汁之类的名贵香料,而且厕所里还有十多个穿着华丽的新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仆恭立侍候。

石崇还经常在金园中设宴豪饮,在劝来客喝酒时,如果客人喝酒不能干杯见底,石崇就让侍卫将劝酒的美女杀掉。

金谷园图轴但是,金谷园能引起历代文人的凭吊,还是因为一个女人。

金谷园中,美女如云,但石崇最为钟情宠爱的,是一个歌女绿珠。

石崇在金谷园中专门为绿珠盖了一座华丽的妆楼,就叫“绿珠楼”,他整日在园中与绿珠过着淫荡的生活。

因为石崇的宠爱,绿珠对石崇也是忠心耿耿。

石崇的政治靠山贾皇后被废之后,赵王司伦专权,赵王的亲信孙秀早就垂涎绿珠的美色,多次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将园中美女全部推出,让孙秀挑选,却不愿将绿珠交出。

孙秀于是借着皇上的名义,要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球说:“如今我为了你得罪了最有权势的人。

”绿珠哭着说:“那我就为你而死吧。

”于是跳楼而死。

绿珠虽死,石崇还是被捕处死,家产被没收,金谷园从此败落荒废。

在这个园中发生的一切,有很多令人感慨的东西,时移世易,唐朝的大诗人杜牧走进这个园里,抚今追昔,写出了一首意境凄美的经典名篇《金谷园》。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欣赏杜牧的这首诗,重在体会诗中凄美的意境。

繁华事散逐香尘,七个字,就将繁华消散写得飘渺幽远。

石崇喜欢香,所以金谷园里芳香四溢,甚至渗进尘土,几百年后,杜牧来到园里,或许还能闻到一缕幽香。

然而,曾经的繁华,就像这得,只剩一缕余味,让人追思感慨。

繁华事散逐香尘,咀嚼这七个字,让人无限凄迷。

繁华事散,只剩水自流,草自春。

流水,是诗歌中最常用来表现时光流逝的意象。

几百年过去了,金谷园里只见无情的流水,自在的野花,以及在东风中啼鸣的鸟。

杜牧的诗词《赠别二首》(其二)赏析

杜牧的诗词《赠别二首》(其二)赏析

【导语】《赠别⼆⾸》是唐代诗⼈杜牧的组诗作品。

本诗为第⼆⾸,描绘与歌妓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杜牧的诗词《赠别⼆⾸》(其⼆),欢迎阅读! 《赠别⼆⾸》(其⼆)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还惜别,替⼈垂泪到天明。

【赏析】 “多情却似总⽆情”,作者对情的概括⼗分精辟,明明多情,作者却说⽆情,为什么多情总似⽆情呢?纳兰性德在《⼭花⼦•风絮飘残已化萍》⾥说“⼈到情多情转薄,⽽今真个悔多情”,⼈若是爱得太深,爱得太重,反⽽更难以表达内⼼的深情,在旁⼈看来就好像⽆情⼀样。

“唯觉樽前笑不成”,在送别的宴席上,本来想强颜欢笑,使离别不⾄于太伤感,但在⼼爱的⼈⾯前,却总也笑不出来。

作者这⼀微妙的⼼理变化,反应了对伊⼈的款款不舍之情。

“蜡烛有⼼还惜别,替⼈垂泪到天明”,这两句运⽤了拟⼈的艺术⼿法,借物抒情。

案头的蜡烛还在燃烧,时不时溢出烛泪,分明就是在替我们的离别⽽伤⼼落泪。

“蜡烛”是有烛芯的,所以作者说“蜡烛有⼼”,在诗⼈的眼⾥烛芯是有情的,是依依“惜别”之⼼。

“替⼈”⼆字,使情意更深了⼀步;好像是说离别双⽅强忍住了泪⽔,⽽蜡烛却⽆法抑制,“替”他们⽽垂泪。

“到天明”⼜点出了宴饮话别的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与伊⼈的依依不舍。

这⾸诗语⾔精炼,清新俊逸,离思缠绵悱恻,情意深长。

扩展阅读:杜牧的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杰出的诗⼈、散⽂家,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唐⽂宗⼤和⼆年26岁中进⼠,授弘⽂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理⼈国史馆修撰,膳部、⽐部、司勋员外郎,黄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与同期诗⼈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李杜”。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歌的两颗明珠,他们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杜牧出身富贵李商隐出身贫寒;杜牧仕途得意李商隐仕途失意;杜牧被牛李两党共同任用李商隐被牛李两党共同排斥;杜牧风流放荡李商隐夫妻情深。

相同之处是两人都是才华出众诗歌文辞共领风骚;两人都是英年早逝没有活过50岁。

唉!最后这一个共同点真是文学史上的损失!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商隐的诗朦胧伤感,他为人也经常感情用事;杜牧为人风流潇洒,诗里也毫不避讳。

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别人是万万不会写出来的,但杜牧就写了,他从不避讳自己喜欢美女。

杜牧的诗和美女有关系的有很多,今天讲杜牧的两首七言绝句,分别有两个故事。

唐诗有的是独立的,比如怀古诗或咏物诗,只要读懂这首诗就有收获了;有的唐诗不是独立的,是某个事件的一部分,孤立出来就会不知所云,比如张九龄的《咏燕诗》,这首诗是张九龄能从容退出政治漩涡的关键(另有一篇讲述过了)。

杜牧的这两首绝句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放到原来的故事中去,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

兵部尚书席上作杜牧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这首风流绝句是杜牧当分司御史的时候写的,分司是指唐朝的东都洛阳,当时尚书李愿罢官住在洛阳,每日饮酒高会嘉宾满座,但他不敢请杜牧,因为杜牧是御史,有监察他的责任和权利。

杜牧呢,又要去,就让李愿的宾客对李愿说,我要去参加你的宴会,李愿没办法,只好请了杜牧。

杜牧去了瞪眼睛看着李愿的歌姬,酒过三巡就问,有个叫紫云的姑娘,是哪个?李愿指着紫云告诉了杜牧,杜牧凝视一会,说名不虚传,送给我吧。

众人哄堂大笑,杜牧站起身来声音朗朗即席吟诗,就是上面这首了。

诗中的“狂言惊满座”就是指的他向李愿索要歌姬崔紫云的事儿。

李愿没办法,这时候他也惹不起杜牧,就把崔紫云送给了杜牧。

唐朝的御史是很厉害的,那些出名的酷吏周兴来俊臣等,职位都是御史。

杜牧的风流艳诗

杜牧的风流艳诗

杜牧的风流艳诗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古代文人仕途失意之后通常有两种选择,或者寄身佛门,归隐山林,或者是醉心风月,寻花问柳。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十年,官小职卑,郁闷不展,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美女娇娃相依,与琴棋歌舞相伴,留下了许多风流潇洒、浓艳生辉的艳情诗。

解读杜牧,绕不开他这些浮艳华靡之作,下面挑选几首稍作剖析。

最能反映杜牧扬州十年风花雪月生活的作品当推《遣怀》,诗歌这样写:“落拓扬州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首诗其实是诗人风流生活的自画像。

尽管时过境迁、“大梦”初醒之后,作者感到后悔、愧疚、奥丧、自责,但是字里行间还是不难读出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因为才华横溢,壮志满怀,更因为时运不济,沉沦下僚,杜牧只好放浪形骸,沉湎酒色,颇有几分“破罐破摔”的味道。

潦倒江湖,以酒为伴,浪迹妓院,美女相依。

这种生活表面看来实在是风流快活之至。

“楚腰纤细掌中轻”一句虽用古典却掩饰不住诗人对歌妓美女的欣赏、把玩。

玉肢纤腰,婀娜多姿;金容玉貌,翩翩起舞。

诗人笔下的女子是如此色艺双全,如此活灵活现,怎能不叫人心旌摇荡呢?杜牧有位特别相好的歌妓,长得如花似玉,无人能及,他曾写过一首诗来热情赞美自己的意中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位女子芳龄十三,身材苗条,姿态轻盈,如弱柳扶风,似娇花照水,更像豆蔻花开,含情脉脉,楚楚动人。

诗歌一、二两句用虚笔描绘,融比喻和想象于一体,极尽空灵神妙之能事,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空间,你想像得出女子有多美她就有多美,你想象得到女子多么吸引人她就多么吸引人。

诗歌三、四两句采用众星捧月、弱彼强此的手法,简直把女子的倾城倾国貌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温柔富贵之乡的扬州,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美女如云。

但是“卷上珠帘”发现,成百上千的红衣翠袖,没有一个比得上自己的豆蔻花开。

压低全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诗人的意中人之美,她简直美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

诗词晚读:杜牧的风流女人缘

诗词晚读:杜牧的风流女人缘

诗词晚读:杜牧的风流女人缘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自题:“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是个长年逛窑子,吃花酒的风流才子。

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诗歌都同青楼女子有关。

1、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二人度过一段甜蜜时光。

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

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

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着痕迹地参与军国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

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

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

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杜秋娘诗并序杜牧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为李錡妾。

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

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

皇子壮,封漳王。

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

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痕捻止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杜牧《赠别》原文译文鉴赏

杜牧《赠别》原文译文鉴赏

杜牧《赠别》原文|译文|鉴赏《赠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

本文要介绍的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歌妓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杜牧《赠别》原文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及注释韵译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鉴赏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晚唐时期杜牧诗歌赏析

晚唐时期杜牧诗歌赏析

晚唐时期杜牧诗歌赏析晚唐杜牧诗歌赏析11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2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其一作:不知乎;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 “ 燕瘦环肥” ,是说汉代崇 尚赵 飞燕般 的纤瘦 ,而 唐代羡慕杨 玉环般的丰硕 。 唐代 的女性 多以丰硕为美 , 当 如
时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 周防笔下的女性 形象 就展示 出大唐
盛世的华贵之美 ,周l 挥扇仕女图》( 疗 现藏故宫博物 院)
描绘的是嫔妃们的内廷 生活。 画家在 真实地刻 画出嫔妃们体
他在 生活上具有 两重性 :一方面雄姿英 发 ,有抱负 ,好言
兰蕊馥 , 润玉肌 丰。 肤 无力慵移腕 , 多娇 爱敛躬 ……
诗 中表现 的也是一位 丰满性感 的贵族少女形象 。 而杜牧 作 品中的以歌妓为代表 的女性形象却大异其趣 , 多是轻盈纤 瘦 、柳 嫩花柔、豆蔻 年华 的少女 ,如 遣怀 > )的一、二句 :
有不小的比重 , 显然 , 既反映 了诗人个人独特的审美取向 , 这 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能 为掌上舞” ( 飞燕外传 ,两个前代 的典故 ,都 是表 见 )
现女性轻盈 纤细 的美感 , 人在这里 用来形容他所钟爱 的扬 诗

杜 牧对歌 妓 不同流俗 的审美 与情
州歌妓 。又如 “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据 本 ,
第3 卷 第 5 3 期
2 1年 5 02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 i f c e c n g n e i g o r a a ie st o in ea dEn ie r o Hu y S n
V 1 3 NO 5 03 _- .
“ 落魄江湖载酒 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 ”这里运 用了两个典 故。楚 腰 ,指美人的细腰。“ 楚灵王好细腰 ,而 国中多饿人” (韩非子 ・ 二柄> 。 ) 掌中轻 , ) 指汉成 帝皇后赵 飞燕, 体轻 , “
兵 ,以济世之才 自诩 ;另一方面 ,却又美容姿 ,好歌舞 ,风 流颇张 ,不能 自遏 。在其七绝佳作中 , 与歌妓 的交往赠答 占
M a .01 v2 2
略谈杜 牧 七绝 诗 中 的歌 妓情 结
陈 树
( 南商学院 北 津学 院 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 0 0 ) 湖 12 5

要:杜 牧以七绝著称 ,其 中与歌妓 的交往赠 答占有不小的 比重 ,表现 了诗人对女性不同流俗的审美与情感 ,亦从一
个 侧 面反 映 了唐 代 的社 会 现 实 。
( )“ 一 楚腰纤细掌 中轻”一一喜好 身姿 轻盈 的女性
草 记 载 ,“ 豆蔻”产于 南方 ,其花成穗 时 ,嫩叶卷之而生 , 穗 头深红,叶渐展开 ,花渐放出,颜 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 苞待放 者 ,美其 名 日 “ 胎花” 含 ,常 用来 比喻处女 。他将十
三四岁的小 歌妓 比作二月初柔嫩的 “ 含胎花” ,同时,花在 “ 梢头 ” 随风颤袅 的形态又 暗应 了少女娉娉袅袅羞怯稚嫩 的 样子 。 这样 的比喻优美 而新颖 , 作者若没 有用心去观察并注
舞 ,翡翠合 欢笼。眉黛羞频聚 ,唇 朱暖更融。气清
收 稿 日期 :2 1 —0 — 1 02 4 0
应该说 , 杜牧 有着 与时人不 同的女性观 ,即使在他 的咏
史诗 中也表现 出这一点 ,如 “ 东风不与周 郎便 , 铜雀春深锁
二乔” 。关于他 赤壁 中的这两句诗 ,历来学术界有着不
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外貌形态 时, 也表现 了贵族女性倦懒 的
神态 。再如张萱的 捣练图> 系宋徵宗摹本 ,现藏美 国波 )(
入 感情就不 可能作 出如 此奇绝 的比喻。再如那 首 屏风绝
旬 :
士顿美术博物馆 ) ,表现 的是妇女捣练缝衣 的场面 ,人物形 象逼真 ,刻画维 肖,流畅 ,设色 艳而 不俗 。这 些画作都反映
感受 ,刘永济先生却认为 :“ 似无情 ’ 笑不成 ’正十三龄 ‘ 、‘ 女儿情态 。 笔者 以为刘说义长 , 赠别 第一首 ‘ ”【 ] ‘ 卷上 珠帘总不如”表现是诗人以 自己为主体 的感概 , 而第二首却 是以女性为主体 , 表现的是其情人歌妓 的心理活动 , 抛开职 业不说 ,歌妓其实也是豆蔻年华的少女 ,而 “ 似无情” 笑 、“
出盛唐 崇尚健康 丰腴 的审美情趣 , 代表 了那个 时代 的人物造 型风格 。唐代诗人元稹 的 会真诗》中有这么一段男女性爱
描写 :
… …
屏风周 畴画纤腰 ,岁久丹青 色半销 。斜倚 玉窗 鸾发女 ,拂尘犹 自妒娇娆。 实 际上唐代绘 画雕塑 中的女子大都体态丰满 , 且有周畴
画中的美人 多肥 的说法 ,因此, 杜牧描述 的周 防画中的美人
不成”正是少女情态 的生动 写照 。
的奇笔之余也感受到他 对女 性的重视 与关爱。古人 写美女 ,
其 实是他 心 目中完美女性形象 的投影 , 这也 反映了杜牧对女 戏调 初微拒 ,柔情 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 , 性美有着不 同当时流俗 的审美趣好 。 ( ) 落花犹似坠楼人”一一对弱势女性群体的 同情 , 二 “
对 女 性 心理 的 细腻 刻 画
回步玉 尘蒙 转 面流花 雪,登 床抱 绮丛。鸳鸯 交颈
作 者简介:陈树 ( 95 17 一),男,湖南桂 阳人 ,湖南商 学院北津学院图书馆馆 员, 研究方 向为 图书馆学、中国古代
文。
同的看法与见解 ,笔者不须赘言 ,古人有以九鼎、传 国玉玺
l 7
来作为 国家象征的 , 杜牧却独具只眼 ,以二乔被劫来见证 亡
国,以女性的处境作为 国家尊严的象征 , 使人不得不叹服他
关 键 词 : 杜 牧 ; 七 绝 ;歌 妓
中图分类号: I0 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7 — 2 9( 0 2 5 0 1- 4 6 3 2 1 2 1 )0 — 0 70
杜 牧 (0 年 一82年 ) 83 5 字牧之 ,号樊川 , 京兆万年 ( 今 陕西西安)士族 。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杜牧在文学创作 有多方面的成就, 中尤 以七绝著称 。 其 作为当时的贵族子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