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阅读答案】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梅州客家民居建筑

考察报告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

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

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

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

藏。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

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

关键词:梅州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土楼围屋

基本路线与行程2005年1月14日

下午三点到达梅州火车站,休顿片刻之后,首先参观了位于梅县新县城的一座围龙屋——济济楼,以及济济楼对面正在修建的集客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围屋——大新城围龙居。紧接着来到了梅县程江镇夏万秋村的万秋楼——已被台湾一老板购买并改建成为酒楼。

2005年1月15日

中国围龙屋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广东省梅县,而南口镇侨乡村是最典型的一个村落,这里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得最多、最完整,我们在车上一路过来就能看到散布在山脚那一座接着一座的围龙屋和杠式围楼,而且南口的民居大都以“庐”命名。在当地人的指示下,我们找到了侨乡村远近驰名的“屋中屋”——南华又庐,还参访了南口其它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如锦华庐、塘肚村最古老的品一公祠(具有300多年历史)等。随后经过艰难的问索参访了梅县白宫镇新联村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和典型的围龙屋建筑——棣华居。

2005年1月16日

梅州市大埔县位于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这里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县的来要更有特色。事实上,大埔的客家民居已经综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筑特色,这里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

很遗憾,由于时间(一天)和路程(从梅县到大埔的大东镇有一百多公里)的限制,我们翻山越岭急匆匆地参访了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和湖寮镇县城龙岗村的泰安楼,其中还在回途一栋颇具特色的“上下门楼”——景足东南民居前停留了片刻。

2005年1月17日

这天主要行程是观光。下午到达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在人境庐旁边发现了一座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恩元第”。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正门并不是开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二是在其左边,从下天井右边深入还别有洞天,竟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上

下堂,建于“人境庐”之后,由于空间上要配合人境庐,或者是家族扩大的需要,只能在人境庐之后建房,这样无规则形状的建筑在梅州并不常见,傍晚我们到已经改装为围龙屋(星园)酒店的承德楼考察。与此同时我们的梅州之行也就此告一段落。

梅州地理概述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称,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作为广东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此次梅州之行就以客家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者——客家民居建筑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具体情况报告

一、梅州客家民居分类及其代表建筑介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加上来自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但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人情,更影响了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形式。因此梅州市的客家民居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其中包括了:围楼式、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走马楼式、纵列式、四点金式、穿堂式、锁头式、下山虎式等等。而这

其中更是以“围龙式”享誉中外,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下面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所见所得,就其中的五种进行详细的建筑分析和介绍

围楼式围楼式的民居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风格。它是客家人来到梅州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流传时间较长,其特点:宏伟壮观,聚式群居,便于防守自卫,是目前粤东北客家地区土围楼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圆柱形围楼除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之外,其结构大致相同,但是这种建筑早已被前人所淘汰,现在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的福

建山区和大埔的英雅山还留存有部分这样的建筑物。该建筑亦被认为“世界四大民居建筑”之一。一、圆楼——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也即是靠近广东和福建的边界处,我们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经过了崎岖曲折的山路才来到这座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的圆形土楼。它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广东土楼之最的称号。

1、周围环境与概况

花萼楼四周都是葱绿的高山,一条小河从旁蜿蜒而过。我们沿着刚修不久的为参观此楼的游客专门修建的盘山公路百步九折了十

几分钟才豁然开朗地看到了这座宏伟的建筑,而在这之前,这里是极为封闭的盆地,与外界联系极少,这也

是花萼楼经历了如此长的时光冲刷仍能保持原样和那么晚才被发现的原因。这座圆楼的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后来加建的楼房,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的聚落。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三环连成一体,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米,楼的墙体用生土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米。

2、花萼楼的建筑词汇

(1)土墙和卵石墙脚

远望花萼楼,其造型之优美让人赞叹不已,难怪日本学者茂木靖一郎教授称此类土楼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土筑的墙体不仅取材方便、适应环境,更能使居民居住舒适,冬暖夏凉。花萼楼的墙脚是利用河边的大鹅卵石拼砌而成的,在当地居民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之下我们了解到其非凡的作用:首先,它是建在洪水线以上,有利于围楼的排水;其次,紧密排放的鹅卵石相互卡住,不容易被敌人从外

撬开,起到防御的功能;还有,这种结构能防止毛细现象,使地下水不至于沿墙脚向上渗,起到保护墙身的作用。

和福建的许多圆楼一样,花萼楼的墙也是通过板筑的方法将土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所谓的板筑,就是先用木板平衡架起,再将土倒

进板间,然后人工用重物将土舂紧。据当地人介绍,夯墙的用料是粘土、细石、竹筋或稻草等混合而成的,虽然材料是如此的简陋,但土墙却十分坚固,400年的历史也没有使它衰老。墙上只开小窗,达到防卫的要求。

土墙对外封闭,对内开放,解决了采光通风需要的通透与防御需要的封闭的矛盾,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

(2)大门和门厅

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然而,现在的铁皮因锈蚀得厉害而已经给拆下来了。大门内部一侧的土墙内藏有一条15×15cm,长约3米的木条,将其拉出插入另一侧的墙洞就成了坚实的门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将这么粗长的木条放置在墙里!福建的围楼在大门上甚至装有水幕机关,以防火攻;花萼楼却没有这样的结构,这是由于大门在重建时被拆掉了。

我们穿过大门进到门厅时,看到一个正方形的下凹地方。这样不是很不方便进出吗?我们感到很奇怪,后来询问屋里的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天井,其上是通透的,其下置有暗沟,有利于下雨时排水。

(3)内部结构与祖堂

福建一般的围楼屋是一环的,少数有二环,甚至三环,但环与环之间不相连,以同心圆的形式组合而成。花萼楼就特别在它是三环连在一起的,紧紧相套。它共有200多个房间,每一间房是并列的关

系,在当时封建严酷的等级制度之下,它能做到这样,是难能可贵的。

最内环主要是住人,还有一部分养牲口,里面两环则主要做仓库使用。这与传统的福建围楼有较大的差别,如福建永定的承启楼,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花萼楼内还有面积为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

祖堂位于内环正对大门位置,里面也有一个天井,上面开通,便于采光。据当地人说,祖堂和围拢屋的龙厅,是重要的风水位置,是龙脉所在,因而用于供奉祖先,同时也有较多的装饰。

3、与福建围楼屋的关系

由于花萼楼靠近边界,它深深受到了福建永定围楼屋的圆形结构的影响,而与梅州其他地方的围龙屋显得格格不入。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上面所述的三环合一体等。

二、方楼——泰安楼泰安楼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我们乘坐汽车经过大埔县城时就已经远远地看到一座乌黑的石头建筑的雏形,那就是泰安楼。根据其简介,泰安楼大约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0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石方围楼。该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长49米,宽米,高11米,呈四方形。墙身分三层,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这

与花萼楼有所不同,它的墙身大部分是由大鹅卵石和粘土混合砌成的,鹅卵石没有经过人工的打磨,却可堆成方方正正的形状,我们不能不感叹客家人的智慧与技术。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方石楼。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窗眼密布。

从泰安楼的内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木架构,这种木架构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架构。

穿斗结构的柱子是直接升上去的,中间用穿枋联系,使其稳定,然后柱子端头是檩条来支撑瓦屋面。这种构架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这就使泰安楼内外的砖木融合在一起,经济稳当。

值得一提的是,泰安楼的第三层的走廊是设置在外部的,通过小窗与外部相连,这个走廊仿如一条地下通道,如果没有小窗的采光,就会伸手不见五指了。这样的设置,同样出于一个目的——防御,便于楼内的人把守,看哨。

泰安楼里面是左右对称的,中间有祖堂,两边住人,然而现在两边都改成厨房了,我们来到这里已经是傍晚,可以见到从烟囱飘出来的缕缕炊烟。中间的祖堂又采用了另一种木架构形式——抬梁式,抬梁式有以下特点:1.在柱顶或柱网上,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叠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2.相邻层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屋顶的骨架。

楼正面有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

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中堂书“祖宗功德”,陈列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将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族人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泰安楼历史悠久,外观雄伟粗犷,布局科学合理,文化内涵丰富,是梅州市大埔县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县已将该楼和大东镇花萼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围龙式

一、围龙屋建筑历史与风格

自唐末五代之后,因为发生第二次中原汉族的大批南迁,乃至北宋后期,南来的客户已经超过当地的土著人户,而此时的文化、物质条件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客家民居的建筑也有所变革——由全封闭形式转向半封闭形式的“围龙屋”建筑,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中原的宗族祠堂性质,同时又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新形式的建筑物。

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

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从一个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围龙屋的基本设施却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包括:风水塘、禾坪、大门、斗门、伸手、正堂、花胎、龙厅、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关闭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这里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多时100多户人家同住在一个大围龙屋内。

二、围龙屋建筑词汇

由于历史的长期积累,围龙屋在梅州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民居建筑了,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下十座,在考察和访问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从中归纳了围龙屋的一些基本特点。围龙屋的构造具有独特的防御和实用功能,同时还被赋予一定的迷信色彩。下面按围龙屋的廊、堂、厅等名称和位置(从下到上、由外及内),择重说明如下:

池塘:屋前的池塘多为半月形,可用来蓄水防旱、养鱼灌溉、调节气温等,同时又是一道天然防线。池塘随围屋的扩建而扩大,宽度须得超过两个侧门边上的狗洞,才能保证风水不外流。

斗门(外大门):通向里屋的两扇大门,分别叫左斗门和右斗门,也是客家文化最集中体现的一个部位。

客家人源于河南正宗的中原汉族文化,在几次大迁徙的过程中一直都保留了尊礼重长,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这两扇斗

门中更能体现出来。平时家中的左斗门是紧闭不能开启的,家人都是从右边的斗门进出,只有当家中来了身份显赫的高官贵族或者家中操办大喜事,如迎亲或族中长辈来临方可敞开大门迎接贵客,它象征客家人传统礼节,左右斗门的根本区别在于:左边的大门比右边的大门更高、更宽敞。

左右伸手:客家人在建造房子时,首先是要考虑到风水格局,最为常用的一种叫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各部分:前有垫,后有靠,一边扶手,这样住在屋里的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四平八稳,高高在上。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围龙屋正面大都不是平面的,左右两边总有往前凸出而建的房子。

水井:客家民居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功能,因此客家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要将日常所需考虑进去:建房子时不但把水井、菜地和养牲口的房子,而且把果树、鱼塘也一同圈入围屋里去,从而做到足不出户却可自给自足。

确实,我们所参访的客家民居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口水井。只是水井的位置会随着建筑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从考察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水井被安排在右伸手附近。

禾坪:禾坪是全屋人公用的活动场所,平时晾晒稻谷,节日则用来舞龙、舞狮等。禾坪的宽度十分讲究,一般与正屋的高度相等,尺寸由特有的一种“鲁班尺”测量吉凶后来定。

花阶:处于上堂和围屋之间的一块半圆形龟背状空地,这种造型

有利于排水和灌溉。其坡面的斜度、形状和朝向也要由风水师依据建屋者的生辰八字合过来决定。较为讲究的花阶把两角做成三级台阶,据当地的管理员介绍,花阶的尺寸即使是少了或者多了一公分(一厘米)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气和屋主的财运等问题。

过道廊(走廊):正屋与横屋、围龙与正屋的相连处。上面架着横栋盖瓦的游路,以避风雨,方便往来,故称“廊”。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不同位置的过道廊其高度也不相同,这也是由风水和下雨时雨水滴溅的高度所决定的。滴水的距离和角度设计经过精心设计,当雨水沿着屋檐滴到地上时,既不会溅着人,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门前都会有高出收水地面的平台。

上、中、下3堂:整队中轴线大门。上堂设祖宗牌位、祭祀香案。凡临终者,在此按男左女右规俗正寝归宗。中堂是意识、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是婚丧大事时,锣鼓八音的乐坛和乔夫的席位。

五方龙神:客家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所以每座围龙屋在花胎与正屋交界的中心地方都会安放五个神位按五行八卦中的:金、木、水、火、土来排列,曰:“五方龙神”,其象征着整个屋的风水和寓意着其后代人丁兴旺而且在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花胎(也叫花头):在正堂后面与围屋中间的半月形(如龟背)空地,其上铺有鹅卵石,是生活服务空间,用于晒衣、洗菜、搁置杂物。

龙厅:即是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它正对上堂祖神位,较两边的房子大些,平时是堆放公物如天井板、桌凳、锣鼓等的保管厅。

风水树:每个围龙屋后都种植一圈树木,将围屋整个包住,俗称

屋衣树,也就是风水树。

围龙屋的基本风格特点离不开以上几点,另外,它不但建筑奇特,宏伟庞大,而且设计得极其精巧和科学,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说明客家人聪明与才智。

排水沟:在正屋的正堂连接二个天井之间的排水沟设计如图:

客家人为什么把水渠设计成这样呢?客家人在建屋之时都已考虑到排水方面的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容易造成积污、堵塞,所以客家人利用了水漩涡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一个折角下面都放置一个水缸,在水缸里面再放置一个浮球,当水柱注入水缸时球就会旋转,从而产生涡流现象将流入水缸里的泥沙卷走,使水渠里常年保持畅通无沉积。这种结构不但有实用意义,而且还是风水术数中的一个部位,按顺序分别在每个水缸里放置了:笔墨、算盘、如意,喻意为他的后代首先要出读书人、文人,其次是生意人和当官的。

防盗门与暗锁:客家有条谜语:“巴掌安宽,手臂安长,日里用不着,夜里一暗铺用到天光。”打一日常用品,这就是客家人的门锁。

围龙屋不但居住条件好而且防御系数也非常的高,每个大门都有两道防线,一是木栓门,二是木板门。因为白天的时候家里的男丁大多数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而家里的大门白天必须是敞开的,所以客家人就设计了一道防盗木栓门如图所示:

每个大门用五根木拴放进预留的孔里。通过拉动机关便可锁住,每扇木板门其内部都设有暗锁,当木栓穿过锁眼时,暗锁起作用,从外表是一点看不出来而且也摸不到的,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打

开,从而起到防盗作用。

三、历史与现状:

围龙屋的建筑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点:一为同姓集资;一为族中海外经商成功者出资。从距今400年的清初到距今100年的民国,客家人不断从福建往广东梅州地区迁徙,大大小小的围龙屋不断兴建。此间随着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动荡变迁,屋子也由崭新到败落,整修,再败落,再整修。到了改革开放,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围龙屋又该如何叙述往日的荣耀?殿堂式

一、南华又庐建筑历史简介

在清末以前,嘉应州(梅州)民居多为低屋、次殿堂式平建筑。殿堂式建筑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为先进的抬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松口镇的源远楼等。

“南华又庐”的创建人潘祥初系有名的侨商。南口潘家原来在侨乡村有一座祖屋“南华庐”,是一座围龙屋,潘祥初发迹之后,在村里另觅土地,建造属于他这一支系的堂皇大屋,为不忘根本,就把新建的房子命名为“南华又庐”。

二、建筑词汇

1、屋名“南华又庐”

前面我们已经向读者介绍了“又”字的来源。而在我们考察的客家民居之中,称之为“堂”、“楼”的不计其数,当我们看到这一座

建筑被命名为“庐”的时候,我们不禁请教屋内的管理者——屋主的孙子潘老先生。潘先生说,要有一定规模的才能叫“庐”,最起码要有二十个房间。

2、排水系统

客家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明沟与暗沟互相结合的:在天井四周设有明沟,另有下水道通往暗沟,前面已经讲过了围龙屋的排水系统,而南华又庐的暗沟清理系统设计使用的却是有别于围龙屋的新奇方案。在暗沟里放置了几十条小龟,任由它们在交错的沟里爬行,同时也疏通了沟里的杂物;而且龟的寿命比较长,需求也简单,它们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并以沟里的小生物为食就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这给我们“动水不塞”的启示。

3、池塘

南华又庐不像一般的客家建筑,它前面没有一个半圆形的大水塘,但是却有围起过的痕迹,就此我们询问主人,他告诉我们,原来那里是围起来准备建水塘的,后来因为一个叔公出海时翻船,大难回到家后就大病不起,不久也便撒手人寰,为此家人特意把水塘填埋了。但用水和防火问题怎么解决呢?于是屋主就在屋里厨房旁边设了两个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

4、屋中之屋

南华又庐俗称为“屋中屋”,是因为它外表是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其中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创建人潘祥初一共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各占一个堂屋,两边各有四屋,自左向右名称分别为:“中兴伊

始、长发琪祥”。5、亭台楼阁

下堂有一个类似古时候的戏台的鱼池,听说过去台下的水会转动,称为“风水轮”,以示风水的转动。

主人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屋后的碉堡,碉堡里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五个枪眼,另一边还有一个“葫芦眼”,它的作用一是做为枪眼,二还有观赏装饰的作用。

在一面墙边有倒塌的“走马楼”的痕迹,走马楼是天井之上连接两个房间的通道。

客家人男女、等级尊卑观念极为强烈,外围的房子都是住佣人或侍婢或放置柴木的杂房,内围才是住主人的。

也许从孙百思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读懂这一座气势非凡的客家民居。

南华又庐赞

田心出大屋,思考诚深远,

是著名建筑,八房各有屋。

占地二十亩,十八载建成。

结构新奇独,祥初公督促。

栋高檐飞舞,大屋有气派。

亭台善布局,壮丽夺人目。

十厅九井誉,誉满海内外。

屋内有园屋,观光知未知。

屋后大果园,百年今相聚。

屋右栽花木,泪飞不是哭。

饮用水长流,子孙要立志。

广场真不俗,多为民造福。

中西合璧式

一、建筑历史

民国时期的建筑于之前的建筑相比,则各有风貌,更具特色。这大概因为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在国外经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恋民族的传统生活,荣归故里后置田建屋。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围龙屋或堂横屋的平面布局,又参照了南洋的建筑风格,局部稍作改动,门窗、厅堂加之西式装修,特别是增设阳台的做法,使古老深沉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清新的气息。以下我们就以联芳楼为代表讲讲这种客家民居建筑。

二、建筑简介

联芳楼坐落于梅县白宫镇富良美村。它是清末民初由旅居印尼的侨胞丘麟祥、丘星祥兄弟合资兴建的。这栋楼房从1928年开始规划,1931年开始正式动工,历经3年耗资24万光洋建成。水泥、钢筋、石灰等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直接由国外购进。楼名取“五叶联芳华①”而来。

从外观上看,我们简直就不相信它是中国的民居建筑,联芳楼就像一座西式别墅,与周围的传统客家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联芳楼右边不远处就是一座典型又保存完整的围龙屋——棣华居,在不和谐

中却透着和谐。联芳楼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总占地面积有36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98间。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其楼面精妙绝伦的雕塑,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钟楼上端既有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有浓郁西方建筑风格的塑像,又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等典型中式建筑特色的雕像。纵观整

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十厅九井,三堂四廊”。最后是一间长长的枕头屋。堂、厅、房间、走廊、天井、楼上楼下,设计十分巧妙。屋内的屏风、立柱、房梁都有以牡丹、凤凰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的装饰,镶金配木门,掉漆的屏风更显示出了此楼的悠久历史。就连楼梯转角平台的地板上都有以凤凰、麒麟为主题的雕刻装饰,更显此楼主人当时的富有风光。

整座联芳楼表现出浓郁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传统客家建筑形式与现代西方建筑内容的融合体,印证了梅州市“华侨之乡”的美名。三、与福建客家民居对比

在闽南侨乡也到处可见“洋楼式”的民居建筑。它们具有和梅州的类似的建筑背景:都是在辛亥革命后不少华侨还乡定居而兴建的,普遍具有骑楼式房屋、花瓶式栏杆、西洋式柱廊、平屋顶兼作活动空间,都颇具开放性,但却保留传统的布局、封火山墙的曲线和对比强烈的色彩。

另外,与梅州不同的是,福建具有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深水

良港和岛屿,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福建历史上出现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商贸和文化的交流,使得福建民居明显地刻上海洋文化的痕迹。所以中西合璧成为了福建沿海民居的一大特点。

如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就是中西合璧式客家建筑的典型。如果说联芳楼是“外西内中”的话,振成楼就有“外土内洋,中西合壁”之风。外环楼乃架梁式土木结构,内环楼却是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为土楼中所罕见。另外由于永定最吸引人的就是圆形土楼,因此它的中西合璧也主要体现在土楼建筑上,梅州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后多为将弧形的围龙和花头部分变成了长条形、直线形,横置如枕,当地人称“枕头屋”。

二、维修与保护问题

当当地居民被问及自己老屋的保护问题时,都显得无可奈何,眼看自己差不多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因岁月的流逝而一天一天衰落下去却无能为力,不禁感到伤心;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这些极有历史价值的老屋。我们也深受感染,希望有人能早日发现这些老屋的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重新修葺,让它门重放光辉,但我们不能不担心的是,修葺后的围龙屋还能保持它那种特有的韵味吗,还能保持它那种独特的性格吗?

下面我们再以泰安楼为例:

1、“西湖公园”——守护天使

为保护这座著名古楼,同时也为游客及民众提供一个充满浓郁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堤.(tí)池沼.(zhǎo)黏.土(nián)擅.长(shàn) B.拱.桥(gǒng)着.眼(zhuó)喧嚣.(xiāo)摄.取(niè) C.罅.隙(xià)汴.梁(biàn)钵.声(bō)舳.舻(zhú) D.地穴.(xué)遒劲.(jìn)考订.(dìng)握篙.(g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推祟蔓延嶙峋络绎不绝 B.序幕城郭翰林无暇一顾 C.车辙轩射踏青春寒料峭 D.明艳唯愿隧道长途拔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座建筑物不愧是由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真是巧妙绝伦 ....,引人注目。 B.我们要因地制宜 ....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以“仙人牧鹿”传说创作的“呦呦鹿鸣寨美一方”稻田艺术作品,经过50多天的精 心管护,如今这幅稻田牧鹿图更加惟妙惟肖 ....。 D.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在校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 具匠心 ...。 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我国西南大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会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赣南客家文化简述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5-1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387506.html,/journal/cnc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387506.html,/10.12677/cnc.2015.32004 Concise Explanation of Hakka Culture in Gannan Linfu Li, Sainan Zhang, Haibo Hu, Longhuo Wu* Pharmacy College,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Email: *lflfllf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387506.html, Received: Jun. 3rd,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38750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Hakka is short for the Hakka people with unique Hakka dialect, unique culture and unique emo-tion. Gannan is historically important center of Hakka and now is the largest Hakka colony state. This article will give concise explanation of the Hakka culture from Hakka folk and Hakka diet. Analysis of celebration such as Jiu Long Bai Xiang, Zhu Gao Huo Long and Gannan Cai Ca Xi, and analysis of food such as HeBao za, Yusi and Ai Mi Guo are exposed. Keywords Hakka Culture, Hakka Folk, Hakka Diet 赣南客家文化简述 李林福,张赛男,胡海波,吴龙火* 赣南医学院,药学院,江西赣州 Email: *lflfllf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7b10387506.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摘要 客家是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简称,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赣南是历史*通讯作者。

现代文阅读训练:《严冬,荒野,松柏》[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严冬,荒野,松柏》[答案] 阅读《严冬,荒野,松柏》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賊,是无孔不入的恶賊…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么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咬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冇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走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冇因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冇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未。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未,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168-83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前言: 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

的南口镇最为集中。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 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 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 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yua)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pā)”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chān)石灰,用糯(nuò)米饭、鸡蛋清作黏(nián)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g)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guà)[1]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 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mia),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máo)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2]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八卦: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相传是伏羲所造。 [2]赞哈:是傣语中民间歌手的意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赣州历史文化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赣南现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 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遣民”,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 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期”; 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第四次在宋末,现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 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信丰、安远北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 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闽、粤居民的内迁,赣南南部和“三南”、寻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 第七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向赣南谋生,也属“回迁”性质。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严冬,荒野,松柏》突出了松柏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形象,并由树及人,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严冬荒野松柏》阅读材料... 《严冬,荒野,松柏》突出了松柏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形象,并由树及人,歌颂老家的人的敦厚善良的品格和永不屈服的精神。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材料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采风摇撼着茅屋,门面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乏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麦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冷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

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于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基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些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

各具特色的民居练习1.DOC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字词荟萃】 1、给下列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辟扁感 ()()() 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数以千计(shùshǔ)处事(chǔchù)空地(kōnɡkònɡ)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拥而至喜()洋洋遮天()地整齐()一 【句段集锦】 读句子,回答问题。 (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奇葩”的意思是,在这个句子中,“奇葩”指的是。从“数以千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2)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傣族人至今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是因为。 【课文链接】 摘抄能体现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的句子。 【课外延伸】

1、阅读: 晶莹的雨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还有桑叶,()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明清建筑

明清建筑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明清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总体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其特点一言概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那时的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清朝砖建房屋猛然增多,且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代官式建筑用料精良,结构严密,造型庄重,标准化水平甚高。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突出的是其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举例来说,明十三陵中长陵祾恩殿采用高贵木料香楠,硕大挺拔,纹理美现,香气氤氲,世罕其匹。地方建筑如现存明代祠堂、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就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建筑技艺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建筑总体特点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寺庙为代表。 最近,听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 延平郡王祠,又名开山王庙或郑成功庙,这种怀念拜谒郑成功的祠堂在台湾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包括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遗迹、、服饰文化、姓氏宗族文化等方面。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在赣南、闽西、粤东都用习以俗成的叫法,称“客家话”。但在一些地区也有一些别的称谓。如在广西叫“新民话”或“嘛介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在江西亦常称作“老表话”。客家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客家子孙繁衍昌盛之外,还因其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等几个县总数约五、六百座,其中尤以龙南最为集中。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此外,遍布赣南各地的“上三下三”、“九井十八厅”等府第式民居也很有特色。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以南安板鸭最著名)、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平时招待贵客用酒娘蛋、擂菜;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八个大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特色菜肴有荷包胙(肉)、鱼饼、白斩鸡、蛋皮、菜干扣肉、粉蒸鱼、捶鱼丝、三杯鸡、酿豆腐、炒东坡、小炒鱼、红烧狗肉等等。各地特色食品有嗦粉子、烫皮丝、凉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饺、丁香李、酸枣糕、生姜、花生巴、柿饼、南康辣椒酱、兴国红薯干、会昌豆腐干、信丰萝卜脆等等。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饮誉海内外。 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等活动。除以上具有汉民族一般特点的节日民俗活动外,赣南客家地区还有一些有特色的民俗表演。如上犹“九狮拜象”、宁都竹篙火龙节等等。另外民间文艺也很丰富,如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字、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内容上多反映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其中又以男欢女爱的爱情戏所占比重为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客家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入赣南的。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也有“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的美誉,一代风水师杨筠松曾隐居于此,传道授业。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严冬,荒野,松柏》描写了严冬,荒野,松柏等物,表达了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热情讴歌了劳苦大众是撑起祖国天空的脊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严冬荒野松柏》阅读材料...《严冬,荒野,松柏》描写了严冬,荒野,松柏等物,表达了对老家的人的想念之情,热情讴歌了劳苦大众是撑起祖国天空的脊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严冬荒野松柏》阅读材料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賊\\\,是无孔不入的恶賊\\\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么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咬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冇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走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

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冇因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冇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未。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

客家围屋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 (2) 2.客家围屋的空间形态 (4) 3.客家围屋的建造特点 (6) 4.其他 (7) 5.总结 (7) 6.附录:参考文献 (8) 摘要 围屋又称围龙屋、五凤楼或府第楼,是客家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满足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客家围屋不仅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而且蕴含着丰富文化积淀和客家人勤奋进取的精神,体现了客家人别具一格的文化成就,寄托着客家人深厚的情感,是客家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是客家文化和民族心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房屋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无不体现着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围屋不仅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表层结构和具体表现。 本文将从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及其他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客家围屋进行研究。 关键词:客家围屋五凤楼围龙屋府第楼

引言 围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博大的内涵奇特构图,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作为一种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显示着它的建筑魅力。 自古以来,客家人为营造既能满足生理需要,又能满足心理需要的居室倾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家围屋不仅展示着客家传统文化的横断面,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与特征,同时还凝聚着客家及其先民的智慧和进取精神,体现了客家传统文化的成就。 对于围屋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认识和了解客家的历史文化成就及其对缔结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对今后的城乡规划与民居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在客家围屋的建筑元素中,有许多独有的东西。相较其他民居,客家围屋有着其他民居已经失落了的精髓气质。 对于客家围屋的研究,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下文将从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及其他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客家围屋进行研究。 1.客家围屋的平面布局 1.1基本平面布局 围屋的基本平面布局是:中轴线上有由敞厅堂、敞廊和天井构成的三一体的厅井空间,至少有上下两堂,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无论是中轴或横屋,均以“四架三间”为基本构成图,横屋以二、四、六对称双数排。大门前有禾坪和半圆形水池,而且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低。典型平面如下图所示:

2020小学六年级素质监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素质监测 语文试卷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拼音驿站。(12分) 1.写一写。读拼音,写句子,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sh í ni án sh ù m ù ,b ǎi ni án sh ù r én ;ch ā li ǔ zh ī ēn , zh ōng sh ēn n án w àng. 2.拼一拼。看拼音,写词语。(5分) zh ēng r óng du àn li àn f ěi cu ì zh àn l án ch ōu t ì c án b ào pi ě zu ǐ ch ú chu āng r óng y ù d àn sh ēng 3.标一标。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喝.彩(h ē h è) 正.月(zh ēng zh èng ) 思援弓缴.(ji ǎo zhu ó) 糊.弄(h ú h ù) 教诲.(hu ǐ hu ì) 戛.然而止(g á ji á) 二、日积月累。(11分) 4.填一填。将下列词语填充完整。(4分) ( )无( )席 张( )结( ) 见( )知( ) 风( )正( ) ( )故( )新 各( )己( ) 群( )群( ) 独( )心( ) 姓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5.仿一仿。依照例词仿写词语。(3分)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 不耻下问(关于学习) 6.接一接。名句接龙。(4分) (1)一鼓作气,。 (2)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3)学而不思则罔,。 (4)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融会贯通。(25分) 7.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话出自《墨子》,强调做事要做到十全十美。()(2)《十六年前的回忆》《凡卡》和《灯光》都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4)《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 8.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4分) (1)《两小儿辩日》选自() A.《论语》 B.《列子·汤问》 C.《孟子·告子》 D.《师说》 (2)下列属于土家族民居的是() A.土楼 B.竹楼 C.四合院 D.吊脚楼 (3)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A.杨利伟 B.刘伯明 C.聂海胜 D.景海鹏 (4)“水是眼波横”的下一句是() A.眉眼盈盈处 B.山是眉峰聚 C.青天无片云 D.流向出疏桐 9.改一改。根据要求改写句子。(4分)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两句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渐次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他们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口五千万以上。赣南、粤东、闽西是客人的大本营。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这里的18个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镇以及其它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均属客方言区。全区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亦即700万以上。 目前学术界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和地域虽意见不一,但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是公认的。正史中的历代移民资料和客家人谱牒中的姓氏源流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赣南到闽西到粤东再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来汉族移民的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学界一般认为,与客家民系形成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历史上的北方汉人南迁是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的。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特别是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赣闽粤三角区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居于此,成为第—批“客家先民”。从这时开始至两宋,一批批的汉民迁来赣闽粤三角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与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血缘上和经济文化上的交融,最终形成为客家民系。从地名普查和田野调查的资料来看,赣南唐宋以来世居的姓氏远远超过闽西和粤东,而且这里保存的客家文化古朴而内容深厚,足以说明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明末清初,赣南由于受满族铁蹄的蹂躏,又继之以凶疫,人口锐减。而此时闽西和粤东由于人口膨胀,加之清初为对付郑成功反清起义,颁布“迁海令”,封锁了沿海地区,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造成了“闽西人稠地窄,米谷不敷”,粤东“地窄人稠”的局面,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形成尖锐的矛盾,于是一部分客民只好携家出走,另谋生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回迁至赣南,与世居赣南的客家交错杂居在一起,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居民的现代格局。从赣南各县市姓氏源流资料来看,河东片唐宋以来世居姓氏较多,尤以宁都、石城为著,河西片明末清初回迁姓氏居多,有的县竟占百分之六、七十。而且,闽粤客家回迁入赣后,又不仅仅局限于赣南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赣南后,再循着北上进至赣中之吉安、赣西之安福、宜春、萍乡、万载及湘之醴陵、浏阳、平江、再北至赣之铜鼓修水等县,大大扩展了客家人的分布区域。因而,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期中同样起着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认识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内容 什么叫客家文化?概括地说,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反本

坂埔十三座洪氏清朝古民居建筑群简介

坂埔十三座洪氏清朝古民居建筑群简介 本文由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洪美根整理有需要更改可以联系本人 南安官桥漳里村有一片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筑主为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南安英都坂埔村也有一片十三座洪氏古民居建筑群,建筑主为洪光乘,洪开泰父子,坂埔洪氏古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比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早100多年,说起来也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 清朝康熙年间,南安英都东三房有个农民叫洪承雅,住在坂埔,拓荒垦地,十余年过去了,靠着勤劳致富,成为当时一个殷实人物。洪承雅生有二子,长子洪毓秀,次子洪光乘,子承父业,勤耕苦耘,加上洪光承头脑灵活,上山植树种果,产业更添一筹,成为英都一带的“地富”。“二富”者,闽南话为靠农耕致富。在明清期间,英都一带官介如云,高官如明清两朝军政重臣洪承畴,至于州县一级官吏比比皆是。洪承雅发家之后,临终前对儿子说:“目光不要只盯在田地上,要培养儿孙读书识字,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兄弟俩谨记在心,大哥洪毓秀成家之后,久未生子,偏偏又染疾身亡。小弟洪光乘娶了陈家女,先后生下三个儿子,都送到学馆攻书。洪光乘每每想到父亲临终的嘱托,想到大哥与自己开辟家业,不幸英年早逝,心中痛苦不己。不能让大哥无后,他想把自己一个儿子过继给大哥,继承香火。不料娘子说:“我们只有三个儿子,并不算多。我年老体弱,不能在生育了。你要给大伯过继香火我不反对,你就再纳小妾吧,生下儿子,全归大伯,我绝不反对。” 娘子虽然生性固执,但心地颇好,亲自托人做媒,洪光乘只好答应。择日又娶了杨家女为小妾,称为小娘子,生下一子,过继给大哥做儿子。大哥总算有香火了,他心头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对内又称四子,后来他衍后裔称四房,继承顶房洪毓秀的香火,因此住宅又称“顶点金”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初探[1]

大众文艺111艺术与人文摘要:赣南是江西客家的聚居地,与闽粤客家民系共同构成一块稳定的生活、文化圈。客家的特异居住形态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是江西传统民居中一个另类,也是江西传统民居的一个研究亮点。本文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分类、产生背景及特征等角度对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做初步的探讨,对研究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文化根源和总体特征做铺垫。关键词: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马克思。赣南,客家民系的摇篮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在汉时,先民南迁、辗转、定居、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创造了优秀的客家文化。传统民居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厅屋组合式”和“围屋式”。“厅屋组合式”民居是赣南民居的主流形态,分布于赣南各县市;“围屋式”则主要分布于河西片的定南、龙南、全南、寻乌、安远、信丰等县,是赣南客家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一、厅屋组合式民居“厅”:在赣南,客家人一般称堂为“厅”,“堂”专指祠堂。称一栋房子为“屋”。“厅”是“屋”的中心,许多栋“屋”连在一起便组合成了一幢“大屋场”,这种民居源于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赣南客家民居以此为主流,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其中以“九井十八厅”最具典型意义。1.结构特征“厅屋组合式”民居最简单的单元组合形式为“四扇三间”,即一明二暗的三间房。明间为厅,次间为室,厨房、牲舍、厕所等一般傍房搭建或另建,这是赣南最普遍的民居。稍富有者一般是前后两栋,每栋三间或五间,之间隔一横向天井,并通过腋廊将前后两栋连在一起。两栋屋的明间便成了前厅(门厅)和后厅(上厅),前后厅也合称“正厅”。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次间为正房。这样便构成了一幢封闭式的由两个单元组合成的“正屋”,通称“两堂式”,俗称“上三下三”、“上五下五”。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后需要扩大规模的,便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横屋的进深与正屋等齐或前部凸出两间,平面成倒“凹”字形。正屋与横屋间留一通衢,称“巷”或“塞口”,闽粤称“横坪”。通衢前后对开小门,巷中相应留竖向天井,以采光排水。横屋各房间门均朝巷道开。正屋从腋廊处开门通往巷。这样便以正屋的正厅为中轴线,加上两侧的巷和横屋,构成了一幢通称为“两堂两横”式房屋。这种民居还需要扩建的话,便可在横屋外侧对称继续增加类似的巷和横屋,这可相应称两堂四横、六横……也可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一栋三间或 五间式正屋,使原来的前栋和前厅变为中栋和中厅,而后建的这栋则称为前栋和前厅,同时再将两侧的巷和横屋向前推齐。这种由三栋正屋和两排横屋组成的房屋,便称“三堂两横”式。这是此类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随着宗族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三堂两横式还可扩建为“三堂四横”、“三堂六横”等等,直至发展为民间所说的“九井十八厅”或“九厅十八井”这样的大屋场。实际考察中看到,南康市凤岗镇的董氏祖屋,是一座典型的“九井十八厅”民居。2、文化特征“门榜文化”是“厅屋组合式”民居最为显著的文化特点。“门榜”即在厅堂上方,画一匾额,书之四字或三字。“门榜”虽仅三四字,但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门榜”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渊源。如“江夏渊源”,昭示了黄姓的发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豫章遗风”,昭示了罗姓望出豫章郡。二是显示本姓氏谱系的高贵家风或门第,如孔姓的“泥山流芳”,说的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诞生于山东的曲阜尼山,其事迹和思想流芳千古。总之,每一块门榜都是一部“微型族谱”,是客家崇祖意识的产物,也是我们研究家族史、客家迁徙史,民族史的珍贵史料。现在这种门榜文化现象在上犹县仍然盛行。另外“风水文化”在“厅屋组合式”民居中也起着主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