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有什么名言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王夫之的名言及其理解

王夫之的名言及其理解

王夫之的名言及其理解王夫之(约公元前82年-约公元前7年)是西汉末年的经学家,同时也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

以下是王夫之的一些名言及其理解。

1. “心安是福,富贵难收。

”这句话意味着内心的安定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追逐财富和地位往往只会带来无尽的焦虑和困扰。

2. “举要行补,乃能理学。

”这句话强调了理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学习经典,理解其中的要义,然后将其应用到实际行为中,才能真正掌握学问。

3. “学之以事而易之,识之以心而明之。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实际经验来更好地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来更好地理解知识。

4. “立志虽坚,犹须行之以诚。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有坚定的志向,但必须以诚实、真诚的态度去实践,才能实现目标。

5. “贵不可言,贱不可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人的价值,不能单纯用金钱或地位来衡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

6. “浅者以险其志,深者以保其身。

”这句话强调了不同人对于追求目标的态度和方式不同,浅薄的人可能会冒险追求自己的志向,而深思熟虑的人更注重保障自己的生活和身体。

7. “志乎其邦,礼乎其民。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有统一的愿景和使命,以及对于人们共同遵守的礼仪和规范。

8. “君子读书岂能不深思哉?”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有品德和学识的人,必须在阅读书籍时深入思考,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智慧。

9. “先立誓而后定志矣。

”这句话强调了在确立志向之前,先要对自己做出承诺和立下誓言,以提醒自己坚定追求目标。

10. “天地之间,曷可欲而不受欲?”这句话意味着在天地之间,我们无法不受到欲望的影响,但我们需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欲望。

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长辈和照顾年幼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回馈给社会。

12. “读书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文字表达更加准确和有力。

13. “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

王夫之名言名句

王夫之名言名句

王夫之名言名句1、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2、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3、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4、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5、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

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6、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7、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8、学愈博则思愈远。

9、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10、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

11、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12、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13、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14、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15、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17、洒扫应对,形也。

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

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

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18、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XX19、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20、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21、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22、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23、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24、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25、求夫所谓忾乎有闻,惝然有见,洋洋如在而绥我思成,皇皇如有求而不得,充充如有所穷,往如慕而反如疑者,我有以知其必不能也。

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明人者先自明白银区第九小学张延军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了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王夫之,他在总结自己数十年治学,育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欲明人者先自明”的名言,同孟柯的“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名言交辉相映。

他们的这些名言,虽然并非专为教师讲的,但对教师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王夫之认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人明”。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使人能悉知之,能决行之,能率行之”。

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对所教的内容能“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

王夫之批评当时有些教师“偶有所见,即立为说”,迷恋于议论新奇,哗众取宠,使学生似懂非懂,不得要领;有些教师“诵习有功,熟于传习”“守其一说,自恃为得”,使学生眼界狭隘,难以融会贯通,有所作为,这样的教师“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不但不能“教人明”,反而使学生“学而愈惑”,其结果不仅“误学者不小”而且“自丧其德”,有损于教师的称号。

春秋时代的孔子,可以称得起是“欲明人者先自明”的代表人物。

他最好的学生颜回,歌颂他“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由于他“删诗文,定礼乐,修春秋”整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故能约人以文。

由于他非常重视西周的典章制度,故能约人以礼。

这位封建社会的昭昭者,自明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了“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圣人,有人连想停止向他学习都无法控制自己。

可见自明者的魅力。

提倡“欲明人者先自明”的王夫之,自己也是这一思想的身体力行者。

据史书记载,王夫之一直是把学术研究活动和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的成果就是教材。

对学生讲述的著作又整理成为学术著作。

正因为他能“剖示学术之源流”,所以能引导学生明“朱(熹)、陆(九渊)之异同”,知“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的良知之学)之谬误”。

王夫之的“自明”,还表现在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十分了解。

他重视“因人而施之教”,不赞成把学习看成是最简单的模仿,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一个自觉认知过程。

王夫之的哲理句子-名人名言

王夫之的哲理句子-名人名言

王夫之的哲理句子_名人名言1、身教重于言传。

2、学愈博则思愈远。

3、力行而后知之真。

4、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5、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6、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7、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8、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9、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10、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1、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12、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13、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14、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15、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16、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17、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18、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19、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20、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21、政着于一时,而传于后世者显而易见,教垂于后,而其在当时则隐而难知。

2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23、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24、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

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25、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26、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27、道广而不精,存诚而不知闲邪,于以求知人之明,不为邪慝之所欺,必不可得之数矣。

28、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29、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30、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31、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32、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最新的王夫之名言大全

最新的王夫之名言大全

最新的王夫之名言大全导读:1、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王夫之2、学愈博则思愈远。

——王夫之3、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王夫之4、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王夫之5、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王夫之6、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王夫之7、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王夫之8、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王夫之9、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10、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王夫之11、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王夫之12、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王夫之13、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王夫之14、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王夫之15、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王夫之16、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王夫之17、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王夫之18、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王夫之19、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王夫之20、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王夫之21、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

——王夫之22、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王夫之23、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王夫之24、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

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

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

王夫之的名言

王夫之的名言

精心整理王夫之的名言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义也。

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

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自致与尽己不同。

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

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洒扫应对,形也。

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

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

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

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教不严,师之惰。

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是故奇者,举非奇也。

用兵者,正而已矣。

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

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之也。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末成可成,已成可革。

性也者,岂一受成亻刑不受损益也哉?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名言

精心整理王夫之名言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王夫之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王夫之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王夫之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王夫之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

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

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

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王夫之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末成可成,已成可革。

性也者,岂一受成亻刑不受损益也哉?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可也。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士不益端,学不益醇,道不益明,则上之求之也亡实,而下之习之也不令也。

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矣。

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名言王夫之名言1、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 王夫之2、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 王夫之3、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 王夫之4、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 王夫之5、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 王夫之6、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 王夫之7、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 王夫之8、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 王夫之9、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 王夫之10、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 王夫之11、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王夫之12、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王夫之13、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

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 王夫之14、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 王夫之15、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王夫之16、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 王夫之17、自致与尽己不同。

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

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 王夫之18、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 王夫之19、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 王夫之20、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 王夫之21、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王夫之22、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 王夫之23、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24、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 王夫之25、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 王夫之26、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夫之有什么名言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

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

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举的道路上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两次虽然人们都佩服他的学问,但是他却没有考中举人,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与他的兄长同时考中举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祯年间,当时的时局比较混乱,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清朝军队也在关外虎视眈眈。

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以后曾将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长一起前往为谋士,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去,而是躲避了。

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后,王夫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几天不吃饭的地步。

之后清朝军队进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击清朝军队的事业中,但是最终还是被清朝军队消灭了。

之后王夫之回到家乡隐居,在这里他发誓不剃发,终其一生也没有剃发。

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著述,将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进行总结,写出了诸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巨作,他的思想从此影响社会,最终在七十九岁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著作之后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作为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

在这些著作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他的名言名句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

首先,是关于人性论的名言,王夫之说“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意思说人性并不是生下来就是终生注定了的,而是在这一生中逐渐发展变化而改变的,人的个性和各种习性都是在后天养成的,人性是可以主观养成的。

也正是他的这一论断,所以王夫之非常重视道德和习惯的养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严格要求改变原有的性情,这样也能印证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的应用,王夫之说:“教者顺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

”意思就是说在对人的教育上,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来进行,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是尊重人性。

这样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是符合的,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还有就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做到“父刚母柔,教养道合,故得上九克家之子”。

意思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亲应该保持刚严的本性,母亲保持宽柔的本性,这样才能教育出能够撑起家族的人才。

尤其是父亲的刚严是非常重要的,最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有很大作用。

而母亲的宽柔也不是溺爱放纵,而是要求母亲保持宽柔的本性,在孩子教育上要求他们改变已经形成的坏习惯。

王夫之的名言涉及到各个方面,这些思想都值得我们研究和认真对待。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晚明时期伟大的思想教育家王夫之,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阐述的就是学习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在封建时代,从秦朝到明朝,人们对于人性的论断总是在善恶这两方面纠缠,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总是在争论之中。

王夫之对于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先天之性就是人的眼耳口鼻这些器官,而后天之性就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识和观念。

所以在人的教育上,先天之性我们未能为力,但是在后天之性上是可以改变的。

其次,是在学与思的教育思想上的转变,王夫之认为人“生而知之”这种论述是十分错误的,没有人能天生就知道所有。

同时在学和思上他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学习并不影响思
考,人学习得越多,思考的疆界就会越广泛;而思能够保证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深度,两者并不冲突。

所以,学和思是相互促进的,想要思虑深渊就要博学。

还有就是,理与欲的教育论断。

王夫之是非常反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个教育论断的。

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扼杀人性,因为天理在于人性之中的,没有人性就没有天理,所以传统理学教育中的灭人欲是非常错误的,在教育中应该更加充分的重视人性,而不是对人性采取压制的态度。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
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于后期的思想启蒙有巨大促进作用。

后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响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七点: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要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和人性变化论。

可以说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都是非常新颖的,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这些观点中有的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思想进行批判,有的是对国家发展的思考,还有对人性的变化进行具体阐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广。

其中的气一元论就是论述原理和物之间的关系,传统思想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先有理而后有物。

但是王夫之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是事实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为理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

这个思想是具有开创性的,让人们对于理和物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这对当时的皇权是一种严重的挑战。

人性论更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他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够自主选择改变的,并不是天生就这样不能改变的。

王夫之的这些观点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思考,这些观点到现在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所以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