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

合集下载

紫花苜蓿饲喂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饲喂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土壤的要求 不 高,但 为 保 证 紫 花 苜 蓿 较 高 的 产 量 和 质
物质中含粗蛋白质 20%~22% 且 氨 基 酸 种 类 齐 全、比
量,应选择肥力充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偏碱
/kg;钙 3% 4 。此外还含 有 丰 富 的 维 生 素、微 量 元
MJ
素与天然色素。紫花苜蓿含有的胡萝卜素、叶绿素、叶
明,在生 产 实 践 中 可 用 5% ~15% 发 酵 苜 蓿 颗 粒 等 量
替代基础饲粮饲喂 70~105 日龄雌性临武鸭。
合理利用紫花苜 蓿 能 提 高 动 物 生 产 性 能,改 善 畜
产品品质。董金金 等 [9]指 出,紫 花 苜 蓿 应 用 在 奶 牛 生
产中,能降低精料投 放 量,增 加 采 食 量 及 产 奶 量,提 高
牛奶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刘艳娜 [10]研 究 表 明,用 苜 蓿
青干草替代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
能,改善 乳 品 质,增 加 收 益。 韩 康 康 [11]、陈 文 雪 等 [12]
研究表明,用苜蓿草粉替代部分花生秧饲喂波尔山羊,
能改善波尔山羊肉品质。齐梦凡 [13]研 究 表 明,猪 饲 粮
中添加适量紫花苜蓿 草 粉 能 提 高 母 猪 的 繁 殖 性 能、产
活仔率 和 初 生 窝 重,促 进 仔 猪 生 长。 刘 婷 [14]研 究 表
明,初产母猪日粮中添加 20% 苜蓿草 粉 能 提 高 生 产 性
能。赵娅等 [15]研究表明,
20 周龄海兰灰蛋鸡日粮中添
[ ]
6.
521 ,在整地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情况施加农家肥和
i
ng

要: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 好,饲 粮 中 应 用 紫 花 苜 蓿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牛、羊等畜牧业的饲料。

随着滴灌技术的普及和加工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1.土壤选址及改良在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选在沼泽、高岗和滑坡等地。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用生物菌肥、有机肥和磷酸二铵等来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同时还要注意施肥均匀、不要过量施肥。

2.品种选用紫花苜蓿根据用途和生长条件可以选用不同的品种,如饲料用品种、草籽用品种及中晚熟品种等。

选用品种时要注意适应该地的种植环境,如气候、土壤等。

3.浅埋式种植方法紫花苜蓿浅埋式种植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种植方法。

该方法是将种子在地面上按照一定的密度铺成一层,然后用锄头或或其他工具轻轻地锄进土中,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

当种子长出幼苗后,可以适当疏苗和除草,以便幼苗更好地生长发育。

4.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最为高效、节水的灌溉方法,可以实现精确的灌溉和肥料供应,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将滴灌技术与紫花苜蓿浅埋式种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紫花苜蓿的品质和产量。

1.制作干草干草是养殖业和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饲料,可以使牲畜得到丰富的营养成分,提高其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制作干草的过程中,要注意采草期、晒草时间和浸泡酒糟等细节问题,以保证干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丰富。

2.制作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一种通过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其颗粒大小均匀、营养成分充足,便于储存和运输,是现代养殖业和畜牧业的主要饲料之一。

制作饲料颗粒的过程中可添加各种营养成分,以增加其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畜牧户的需求,调整颗粒大小和组合配方。

总之,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种植和加工利用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畜牧业的需求。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紫花苜蓿被誉为饲草之王,高产、高蛋白,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苜蓿的抗性很强,有些苜蓿品种抗旱性特别强,适宜生长在干燥、温暖、晴天少雨气候环境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有些苜蓿品种抗盐碱能力较强,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宜气温25~30℃;年降水量最好为400~800mm,如果年降水量在400mm以内,就需要灌溉才能生长旺盛,超过1000mm则生长不良。

苜蓿扎根很深,有利于蛋白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

1 苜蓿的选种和播种购买苜蓿的种子要选择质量好,并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要注意苜蓿种子的秋眠级别和越冬性。

在具体种植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种播种,北方冬季寒冷,要选择秋眠级别为1~3级的,播种时为了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整齐度,一般要破坏种子的秋眠,要播种前在太阳底下晒2~3天。

对于没有种过苜蓿的土地,要将苜蓿老土壤和种子1:1进行混合,有条件的话可以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添加5克根瘤菌剂,制成菌液洒和种子混合,充分搅拌。

播种量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是条播,在苗床状况比较好的时候,1千克左右就可以。

如果是撒播,播种量稍高一点,为1~1.3千克。

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30%。

苜蓿的播种分为三种:春播、夏播和秋播。

具体选择哪种播种方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北方地区宜采用春播,开春以后即可播种,当年即可获得发育好和产量高的苜蓿。

西北地区适合夏播,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可选择夏季雨水充沛的时候,根据土地的墒情播种。

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合秋播,但秋播时间不能太晚,一般在9月份播种。

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墒情而定。

土壤干燥适宜深播,土壤潮湿适宜浅播,一般为1~3厘米。

2 田间管理苜蓿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就要及时除去板结层,以利于幼苗是出苗。

幼苗出头之后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这时要及时进行除草。

北方地区春播的苜蓿,当植物高度达到利用程度时要刈割一次,如果达不到植株高度,要留苗过冬。

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及加工

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及加工

2019年(第4()卷)第7期北方地&紫鬆商蓿的种值0畑工韦人',栾社军杨莉萍%杨晓芳',孙红玲',许凤侠'(1.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宁夏银川750004:2.原州区草原工作站;3.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奶 牛养殖扩张很快,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尤其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紫花苜蓿种植、调制、饲 喂已成为广大养牛户大幅度降低养牛成本,增加鲜奶产 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之一。

由于奶牛数量发展过 快.随之而来的是优质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苜蓿严重缺乏,大部分牛场只能依赖进口苜蓿来解决。

本文就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有效供给、栽培管理、干草调制及贮存 储藏技术介绍给种植户、合作社和奶牛养殖户,供广大奶 牛场及同行参考。

1选地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内涝地、低洼地 均可种植。

要牧草高产,必须选择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土壤深厚、含盐在0.1%以下的,并且排水良好、水分充足的平坦地,pH 在7.0-8.0的土壤。

2精细整地紫花苜蓿种子小.拱土能力弱,苗期生长慢、根系浅, 成株后直根系入土深阔.可达2~3m 。

因此,种植紫花苜蓿地块要求土层深厚,有深翻深松基础;要求整地质量高. 整平耙细,土壤细碎,无土块和暗坷垃。

3施肥紫花苜蓿以施基肥为主,适当地搭配化肥。

在一般的 土壤中,每亩有机肥的施用量为2-3吨,再加过磷酸钙15 ~ 20 kg 、硫酸钙10-15 kg 。

播种时一定要做到科学施肥,一般以亩施大豆专用肥7 ~ 10 kg 为宜。

施肥方法可采取侧深施肥使肥料分布于种子侧下方5 cm 左右,并且要 注意在第1次割草后进行追肥,采取沟施的方法,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 。

4播种4.1 品种文章编号:1004-5090(2019)07-0030-03目前的紫花苜蓿牧草品种主要有:秘鲁苜蓿、普通苜 蓿、庆阳苜蓿、肇东苜蓿、美国大叶苜蓿、赛特苜蓿以及三得利苜蓿等。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和绿肥植物,其种植和加工利用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将水源通过管道输送到苜蓿的根系周围,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土壤准备:选择富含肥料和有机质的沙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种植基质,保证土壤的排水性良好。

并进行耕作和松土,使土壤松散透气。

2. 灌溉布置:根据苜蓿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合理设置滴灌管的布局和间距。

一般来说,苜蓿的栽培行距为30厘米,每亩种植25000-35000株。

3. 水源准备:根据苜蓿所需的水量,在适当的地方开挖水池或井,以便供应灌溉水源。

并且通过滤网和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杂质和颗粒。

4. 灌溉时间和水量控制:根据季节和苜蓿的生长期,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水量。

一般来说,种植苜蓿的前期需水量较小,后期需水量较大。

并且根据土壤湿度和苜蓿的生长情况,调整灌溉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紫花苜蓿的加工利用技术可以分为饲料利用和药用利用两个方面。

饲料利用方面,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加工利用主要包括干燥、压块和发酵等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1. 干燥:将新鲜的紫花苜蓿进行晾晒,使水分蒸发,达到合适的干燥度。

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35-40摄氏度,干燥时间为3-4天。

2. 压块:将干燥的紫花苜蓿经过压缩机压制成块状,便于储运和饲喂。

压制的压力一般为200-300MPa。

3. 发酵:将压制好的苜蓿饲料进行堆放,在通风、湿度和温度等条件下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7-10天,使饲料中的纤维素和蛋白质降解并转化为可被动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药用利用方面,紫花苜蓿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其加工利用主要包括提取和制剂加工两个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1. 提取:将紫花苜蓿的叶子和花进行浸提,提取活性成分。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紫花苜蓿是我国南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饲草,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中,紫花苜蓿可以作为优质饲料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紫花苜蓿还可以通过深加工转化为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利润空间。

为了提高紫花苜蓿的生产效益和增加其综合利用价值,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应运而生。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技术是以滴灌为主要水源供应方式,采用小范围微灌技术,浅埋式设施覆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省水、防旱、防风等目标的技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准备工作1. 土地要求:土壤应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2. 设备要求:需要滴灌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泵站、水源等。

(二)技术细节1. 土壤处理:在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除草、施肥和覆盖基肥。

2. 播种时间: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在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

3. 播种密度:每亩种植量为20-25公斤左右。

4. 滴灌:采用流量为2.0升/小时的滴头,滴头距离为33厘米。

每个滴头下有一个雨篷,确保雨水不会淋入滴头中。

5. 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可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在营养生长期依照作物需求进行施肥。

6. 采摘:在草坪成熟时适量采摘,不同阶段采摘法不同,养成适宜采摘的习惯和方法。

紫花苜蓿除了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外,还可以深加工,制成各种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其综合利用价值。

以下是主要加工利用技术:1. 紫花苜蓿干草:采摘成熟的紫花苜蓿后,晾晒至含水率15%以下,然后打成干草进行储存,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源。

2. 紫花苜蓿粉:将紫花苜蓿晒干后研磨成粉末,作为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

3. 紫花苜蓿提取物:采用不同的提取技术,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出麦角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可用于生产保健品。

4. 紫花苜蓿餐:将紫花苜蓿进行再加工压榨,得到压榨饼,加工成餐,作为高蛋白、高能饲料。

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12期收稿日期:2019-10-15赵红辉,女,本科,初级畜牧师。

紫花苜蓿是一种较为高产的饲草,掌握苜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是提升其饲草质量的重要措施。

1选种播种在种植紫花苜蓿之前需要选种,选种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同时要考虑其秋眠和越冬性。

在种植前还要关注当地的气候变化,北方天气寒凉,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曝晒2~3d 。

没有种植过苜蓿的土地还要先将种子和土壤进行1:1混合,最好能够接种苜蓿根瘤菌。

苜蓿的播种主要分为春播、夏播、秋播3种。

春播是在开春以后进行,当年即可收获较好的苜蓿。

夏播适宜在西北地区、且夏季雨水较为充沛的时候进行。

秋播则比较适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行,这些地区比较适宜播种的月份是9月份,在播种期间还要根据土壤的土质来确定播种的深度和厚度。

较为干燥的土壤可以深播,较为湿润的土壤浅播比较合适,播种深度在1~3cm [1]。

2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于苜蓿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及时做好管理,不利于幼苗生长。

在幼苗出土之后要及时进行除草等工作,当苜蓿生长的高度达到较为适宜的程度时则要及时进行刈割,冬季如果高度无法达到刈割的程度就要做好留苗过冬的工作。

一般来说,紫花苜蓿刈割时留茬高度在3~5cm 时最适宜,但为了能够保证苜蓿在冬季过冬时有足够充足的水分,在最后一次刈割时留茬高度应为7~8cm 。

每次收割完毕之后要进行灌溉和追肥,以保证紫花苜蓿冬季水分充足。

同时还要注意保证紫花苜蓿不受病虫的危害,平时多注意生长状况,喷洒一些农药。

一经发现病虫害露头,即行刈割喂畜为宜[2]。

3刈割时间想要获得营养价值较高的苜蓿干草,需要掌握好刈割时间,一般情况下,孕蕾期或者花期初期是刈割的最佳时间。

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粗蛋白,要在开花率10%以下时进行刈割,经过晾晒后粗蛋白含量要达到18%以上,刈割时留茬高度最好控制在7.6~10cm ,太低不利于根部水分的储备,刈割的频率在春夏阶段为30~40d ,夏秋阶段为40~50d 。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饲料植物,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为了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采用浅埋式滴灌种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

1.土壤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紫花苜蓿。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翻耕,并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播种方法:采用浅埋式播种,即将紫花苜蓿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播种量为每亩5-6千克。

3.滴灌系统建设:在紫花苜蓿种植区内建设滴灌系统,以提供适量的水分滋润植株。

滴灌系统由水源、滴灌管、滴灌器和过滤器等组成,可将水直接送到植株根区。

4.灌溉管理:在播种后的头两周内,每天进行浅层次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随着苜蓿生长,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逐渐降低灌溉频率和用水量。

5.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紫花苜蓿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

1.干草制作:在苜蓿生长期间,选取生长良好的苜蓿进行采割,并晾晒至干燥。

然后将苜蓿打包或压缩,制作成干草,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干草可作为饲料供给牲畜。

2.饲料加工:采用干燥、粉碎和压制等工艺,将苜蓿加工成饲料颗粒。

饲料颗粒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可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

3.鲜苜蓿制作:将紫花苜蓿收割后,直接供给牲畜食用。

鲜苜蓿富含水分,能够增加牲畜的饱腹感,并提供大量的营养。

4.其他利用:紫花苜蓿还可用于生产苜蓿花蜜、苜蓿油等产品。

苜蓿花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苜蓿油则富含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总结: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紫花苜蓿生产方式。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加工利用,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建议书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第一章概论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2、项目承办单位: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3、项目负责人:蔚鹏4、项目主管单位:化德县人民政府5、项目协作单位:瑞丹生态研究中心6、项目依托单位:化德县财政局、乡镇企业局、畜牧局二、项目容与规模主要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计划分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在现有4.5万亩紫花苜蓿的基础上,3—5年发展到10万亩,并在此基础上新上年产2万吨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环保型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加工的主要原料为现有的4.5万亩紫花苜蓿、5万亩沙打旺、10万亩草木樨和30万亩覆膜高产玉米秸杆;第二步为5到10年,使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县覆膜高产玉米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让草业种植与加工真正成为一项推动全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大的主导产业。

项目总投资3813.914万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新型种植机械和粉碎设备,新打和配套机电井50眼,种植紫花苜蓿5.5万亩,同时新上年产2万吨各类绿色环保型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第二阶段投资575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各类新型种植机械,新打和配套机井,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三、项目地点紫花苜蓿种植区计划首先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海滩区,然后在全县适宜种植区推广,覆膜玉米在全县18个乡2个镇普遍推广。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安排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关镇。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化德县地处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部,东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接壤,南与省康保县毗邻,西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界。

处于阴山北麓东端,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平均海拔1500米。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30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平均气温 2.8℃,无霜期102天。

全年日照总时数3076.7小时,日照百分率69%,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7.38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48千卡/平方厘米,属光资源丰富区。

年平均风速4.4米/秒,最大风速为29米/秒,平均大风(风速≥17米/秒)日数70天,最高年份达97天。

全县无常年性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时令河流四条,汇水总面积2647.29平方公里。

地下水丰缺不均,平均水资源总量3548.0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2169.15万立方米/年,目前,合计用水量为1204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余量为965.15万立方米。

化德县东西长108.50千米,南北宽72.00千米,总土地面积2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0362亩,林地面积409400亩,草地面积1994067亩,林草覆盖度为45%,植被类型为干旱草原植被类型、草甸草原植被类型和盐生植被类型。

境生态保存完好,植物、动物品种多样,草原广阔,风光旖旎,蒙汉两种文化交融,具备以草原民族风情和回归自然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的基本条件,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

化德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钨、金、银、铁、铜、硅藻土、石英、萤石等20余种。

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铁矿储量1000万吨以上,为发展合金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社会生产条件化德县现辖3镇3乡,93个村委会,8个社区,355个自然村。

全县在册人口17.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35万人,是一个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多民族居住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2%,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0位;三次产业之比为17:58:25;财政收入完成2.3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5%,列全市第9位,全区第9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9%,列全市第6位,全区第8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8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67元,列全市第3位,全区第6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7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4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就种植业而言,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实质性的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发展。

在粮食主产区,要通过发展畜禽业把粮食生产区同时建成高产品产区,突出发展草食、节粮型畜禽业,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为合理优化农业结构,“九五”期末,化德县依据县情确立了玉米、马铃薯、林草产业立县,健康工业、餐桌工业强县,旅游业兴县,流通业活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并从九九年开始先后大规模地实施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草)项目,同时立足本县是自治区伊利、蒙牛两大乳业集团的近邻之地域优势及可长期供应华北双汇集团肉食的便利条件,在全县大力推广了小尾寒羊养殖和滩区奶牛基地、大鹅基地建设,因而为适应大力发展畜禽业的需要,积极发展优质牧草和饲草饲料加工前景广阔。

为此实施系统性的集种植、加工生产、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工程,对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畜多、肥多、粮草多、饲草饲料多的良性循环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是化德县实施禁牧舍饲、建设畜牧业大县的必然选择。

化德县乃至全盟为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得以长期巩固,今年提出了禁牧舍饲畜、建设畜牧业大县的发展战略,奶牛、小尾寒羊在全县得到迅猛发展。

但目前化德县及周边地区草业种植与饲草饲料深加工还处于空白,很难适应舍饲畜牧业和畜牧业大县建设的需要。

因此,化德县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必将成为全县乃至全盟大的主导产业。

(三)、大量干旱低产田和退耕荒地亟待开发治理。

前述表明,我县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而开发治理进度慢,资源浪费严重。

所以有计划地进行开发治理,扩大林草地面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饲草料产量和深化饲草饲料加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实行农牧并举,对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党中央提出了发展高效农牧业,饲料工业也要相适应,走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之路,真正发挥其对畜牧业拉动、导向的作用。

化德县饲料工业的现状,还远远满足不了畜禽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全县尚无一家高质量的饲料加工企业。

广大农民采取的粗放饲养方式,原料、原草不计饲养成本,损失浪费严重。

市场上供应的饲料,基本上是周边地区生产的,价格较高,品种单一,更缺少高效高质的精饲料。

现有的饲料从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本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饲养业的发展。

因此,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及国先进省区饲料工业发展经验,在防止重复建设的同时,要尽快走出一条适应本县经济发展特点的饲料工业新路子,来添补本县饲料工业的空白。

经调查当今饲料工业已大都采用现代高科技,大力开发新产品。

如用生化技术开发了秸杆生化颗粒饲料;用膨化技术开发了膨化饲料;并将计算机技术也运用到饲料领域,使饲料产品,更加科学实用、经济。

秸杆饲料开发早在1990初,中央和国务院就作出部署。

要求各地大力发展秸杆畜牧业,并将新型饲料的开发研制列入国家“九五”计划。

目前秸杆生化技术日趋成熟,先进省区已开始使用和推广。

现在秸杆生化饲料除了饲养反刍动物羊、牛、兔外,还可以育肥猪、养鸡、养鱼等。

由于该种饲料成本低,牲畜食口性好、营养全面、饲养方便,已在不少省区广泛发展。

据了解:仅养猪一项用秸杆生化饲料喂养,可降低饲养成本150元左右。

膨化饲料同样以质高、缩短饲养时间、成本相对低、而得到饲养户的青睐。

据专家称:膨化饲料将会成为21世纪主流饲料,发展前景广。

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用户,采取灵活、实用、经济、方便的办厂形式,即:生产线大、中小结合;产品高、中、低档结合;加工乡、村(户)结合;形成立体三维网络,化德县饲料工业就必须立足于高水平、高起点、既可避免与周边地区争市场,又可以提高饲料产品档次,引导本县乃至全盟饲料工业发展方向,真正起到示引路作用,使该项目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化德县地理条件优越,是全盟(区)农区畜牧业的典型旗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玉米、优质牧草种植逐年扩大,全县饲养速度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饲养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二)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我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08人,其中中高级以上农艺师23名,中高级以上草原工程师12名,技术力量雄厚。

并且有万亩节水高产示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WFP中国化德项目化德县中低产田改造及化德乡2000亩草籽基地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对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面积统一种植、收割、管理及深加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化德县有种植紫花苜蓿的历史,8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2万多亩。

在深加工方面工艺技术先进,秸杆生化技术系我国专利技术,经多年不断完善,日趋成熟,还列入推广计划。

粮食(包括非粮食)膨化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

我国完成了从引进到消化,已在先进省区开始推广应用。

计算机技术运用到饲料加工全过程,实现99种配方贮存、自动调换、人机对话,科学、方便、快捷。

(三)本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化德县有养羊和养牛的悠久历史,目前羊存栏21万只,牛存栏6.7万头,猪存栏16万头。

通过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可有效地解决牲畜精饲料问题,缩短牛、羊、猪饲养期,提高效益。

同时由于本项目开发的产品代表着饲料发展的方向,随着饲养成效的显现,愈来愈被广大用户所认识,必将带动起周边市县的需求。

(四)本项目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或由国家行业权威部门推荐和生产,在国同类设备中居于领先,代表着当今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因而在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方面较有保证。

(五)项目水、电、煤供应充足,基础设施完备,能源保障供应。

(六)厂址安排,选定优化,方便用户,原料产品便于运输,尤其采用建立分厂和加工点的方案,可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一、市场预测国际、国市场对优质牧草需求量巨大,据有关资料我国年需牧草3500万吨,但生产能能力只有2万余吨,供需之间的缺口还将随着我国畜禽业年均增长10%的速度继续拉大。

国际市场年需牧草更大,其中东南亚、日本、韩国及我国地区年需量即达1000万吨左右,目前,主要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苜蓿颗粒粕饲料,但跨洋远运,运费昂贵,每吨苜蓿颗粒粕的价格在250美元左右。

我国邻近这些地区,运输便利,若积极参与其中,必有广阔的发展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