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附答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同一主题作文审题训练:当代青年职业选择与价值取向(附答案)

同一主题作文审题训练:当代青年职业选择与价值取向(附答案)审题训练01【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
这份长长的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学、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有网友市政府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
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
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能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发展的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的立意:审题训练02【真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
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
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李亚征2020.1.

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
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
难有机会逐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列作文标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0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列作文标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0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全国卷3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
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列作文的标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全国卷1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
下列作文的标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1949) (1979) (2019) (2049)
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及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及答案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命题意图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
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
2、作文题解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
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
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
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
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
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
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作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一种考试形式,而作文审题立意是作文
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审题,准确把握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本文将围绕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展开讨论,并给出一些参考答案。
首先,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审题要求我们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
的内容和要点。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词可能会有多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我们可以从家庭的温馨、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和谐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
其次,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题目确定自己的立意,
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立意要求我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走入老套的思路。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我们可以从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行动的号召、环保成果的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立意,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的参考答案。
比如,如果题目是“家庭
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庭是情感的寄托、家庭是成长的摇篮等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
再比如,如果题目是“环保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从环保知识的普及、环保活动的参与、环保行为的养成等多个方面进行审题立意,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
总之,作文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对待审题,准确把握立意,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多加训练,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全国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一.【原题呈现】: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位90后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空间,有大有小,各有特色。
成长需要空间,空间需要别人给予,更需要自己争取、创造。
请以“成长的空间”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18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
”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
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三.【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
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不好。
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
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审题提示】 人生路上的“小门”可以理解为在人 生路上遇到的限制、束缚、困难、坎坷 挫折、屈辱等,在面对它时,人们应该 学会“侧身弯腰”即要有策略、学会变 通、学会适应、忍一时之屈。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 有自己的位臵。车、马、炮纵横驰骋, 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 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 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 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 能发挥出色的所用,甚至能斩将夺帅, 决定棋局的胜负。
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 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 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 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 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 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佛心自现‛材料作文的审题提示: 以此为题作文不是要你阐释佛理禅意,而 是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这个 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世界。“心美了,世界就美了”。 1 、请给别人以掌声(学会欣赏别人,赞美 别人;大家都这样,人际关系就会更和 谐) 。 2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就 是尊重自己。
1、要有商品意识
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
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1.提示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
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
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就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直接立意,这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
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
“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
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提示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的“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来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
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
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
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
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孙杨、林丹、林书豪等。
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命题:杨朋潮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
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6.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你的肩上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
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7.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打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8.“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9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10.对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
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真正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11.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了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的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A.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历史的联系。
B.一个人应明白自身与自己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历史的联系。
C.一个人须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D.一个没有“身世感”的人无法在世上立足与生存。
12.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美丑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
B.创作贵在坚持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地效仿只能遭人耻笑。
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13.请简要概括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14.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人生如蒸馍: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馍就生了。
(陈忠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6.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句诗蕴含的哲理,不超过20个字。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生活是一篇草稿。
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
(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的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不超过25个字。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在大海中消亡,也在大海中新生。
河流与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下面材料蕴含的哲理,每小题不超过30个字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