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生理: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 房肿大·······
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围产期:孕28周~7天
-
42
❖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理:生长最快······ 病理:脾胃——外感 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
-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
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
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
等。
-
11
3、 张汉臣推拿流派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
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 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 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主要表现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
29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学说: “阴”指机体的精、 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
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
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学说,高度概括了
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
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年龄越小这一
特点越明显。
载了捏脊治疗小儿腹痛、厌食等疾病,1000
多年前唐朝医学著作《千金要方》记载:
“小儿虽无病,早期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
甚辟风寒。”治疗小儿鼻塞流涕、腹痛等疾
病。
-
3
❖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盛于宋。正是按 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明代小儿推拿学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常见病症及推拿手法 •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 家长如何在家进行小儿推拿保健 • 小儿推拿培训课程介绍及报名方

01
小儿推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疾病的方 法,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 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手法
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 等。
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 保暖,多饮水,及时就医 。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因、病程等相关 信息。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舒适、温暖的室内环境,避免风寒 侵袭。
患儿准备
让患儿排空大小便,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保 持情绪稳定。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或部位,激发经络之气,调 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扶正 祛邪的目的。
作用
小儿推拿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缓解 病痛等作用,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有良好 疗效。
02
小儿常见病症及推拿手法
感冒
1 3
症状表现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小儿推拿能够改善小儿体质,促进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对于小儿常见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推拿手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 小儿的食欲和营养吸收能力。
05
家长如何在家进行小儿推拿 保健
了解孩子体质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2024全新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2024全新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19
咳嗽气喘推拿策略
揉膻中
用中指指腹按揉两乳头连 线中点的膻中穴,具有宽 胸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
2024/1/29
揉肺俞
用双手拇指按揉背部第三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 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 虚清热的功效。
分推肩胛骨
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做 弯月形从上向下分推,具 有宣肺止咳的功效。
20
腹泻便秘调整技巧
2024全新完整全套小儿推拿 ppt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推拿治疗方案 • 小儿保健推拿方法 • 家长自我操作指南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9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01
定义
02
发展历程
小儿推拿是一种针对儿童的按摩疗法,通过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特定穴 位,以调节脏腑、气血、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儿童生长发 育的目的。
10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感冒
小儿感冒是常见疾病之一。解 决方案包括保持室内通风、适
当增减衣物、饮食调理等。
2024/1/29
02
03
咳嗽
腹泻
咳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 症状。解决方案包括多喝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推拿治疗等

小儿腹泻多由饮食不当或感染 引起。解决方案包括调整饮食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推拿治
摩腹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 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
按揉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进行按揉操作,可健脾和胃、强壮 身体。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小儿推 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度。
线上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小儿推拿相关知识和案 例,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探索
线上理论学习
提供线上视频课程、图文教程等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 习小儿推拿理论知识。
年龄段划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采用不 同的推拿方案,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个性化调整
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如病史、家族遗传等因素,对推拿方案进 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跟踪观察及效果巩固
定期随访
对接受过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身体状况和 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的疗效。
03
情绪表现
观察小儿推拿前后的情绪变化 ,如哭闹、烦躁等情绪的改善 情况,评估推拿对小儿心理状
态的调节作用。
04
家长反馈
收集家长对小儿推拿效果的反 馈意见,了解家长对推拿的认
可度和满意度。
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段调整策略
体质辨识
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如寒热虚实等,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法选择和力度掌握原则
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如推、 拿、捏、揉等。
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小儿造成 不适或伤害。
在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和力度。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小儿推拿技术PPT课件

小儿推拿技术PPT课件

观察宝宝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密切观察宝 宝的反应,如有哭闹、不 安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手法 或停止推拿。
操作后护理
01 保暖避风
推拿后要及时给宝宝穿好 衣服,避免受凉或吹风。
03 清洁皮肤
用温水清洗宝宝皮肤上的
按摩油,保持皮肤干爽。
02 观察宝宝状况
推拿后要继续观察宝宝的 病情和反应,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小儿推拿技术
汇报人:xxx
2024-03-17
目录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培训与推广
01
小儿推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通过手法 刺激儿童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调整脏腑 功能,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
真性近视
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远视力近视力均模糊。推拿治疗可选用按揉太阳、风池、翳明等 穴位,以补益肝肾、明目安神。同时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
05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环境准备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温 度适宜的环境,避免宝宝 受凉或过热。
物品准备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按摩油 、毛巾、尿布等物品,确 保干净卫生。
推拿作用原理
01 神经调节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感受器,通过 神经反射机制调节脏腑功能。
02 体液调节
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调 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
03 心理调节
推拿过程中的舒适感和亲子互动有助于缓解患儿 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 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
【运土入水】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 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
【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推七节骨】
【位置】脐周、腰骶周围。 【操作方法】 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 2分钟 B、揉龟尾 100次。 C、推(上、下)七节骨 100次。 【作用】健脾理气止泄。 【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 【备注】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龟尾位于尾椎骨端,七 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椎骨成一直线。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 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黄蜂入洞】
【位置】 【操作方法】 【作用】 【主治】 两鼻孔即是此穴。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 宣肺气,通鼻窍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 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
3.看指纹:
①一般多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 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部:近掌 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③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 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 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 ⑤临床意义: 浮沉分表里——深浅; 红紫辨寒热——颜色; 淡滞定虚实——流速; 三关测轻重——位置。
2.按诊:可参照西医诊断学的触诊内容进行。
五、辨证概要
• 辨证强调及时准确
• 注重辨别主证、兼证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一、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1.经济简便 2.易于掌握
3.安全可靠
2.嗅气味:嗅口气、二便、呕吐物的气味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鱼 刺状为惊风,水字状为肺风痰咳,乙字状为食厥、 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透关射甲为疾病 危重。” 《幼科发挥· 三关脉纹变见歌》
鱼 刺 形
水 字 形
乙 字 形
蛇 形
透 关 射 甲 《活幼口议》
二、闻诊:
1.听声音:听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声音的 高亢低微
【水底捞明月】
【位置】 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 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 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 【作用】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打马过天河】
【位置】内劳宫、天河水周围。 【操作方法】 A、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 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次。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 穴)弹打至肘弯(尺泽穴)。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 弹击(但力度较差)。 【作用】清热、通经、行气。 【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 等)。
指按法
掌按法
【摩法】
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 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总收法】
【位置】上肢。 【操作方法】 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 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20-30次。 【作用】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 【主治】感冒、上肢痹痛。 【备注】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特点 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 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 3、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 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 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
4.疗效显著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
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 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小儿预防保健。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 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 治疗。 2.禁忌证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
⑵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 ⑶肾常虚: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随成长逐渐充盛 ⑷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受惊吓 ⑸肝气未充:阴血失养,经筋刚柔未济,易好动抽搐
二、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轻灵,易趋康复。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发病容易 • ①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入侵,发生肺系疾病,居首位。 • ②脾常不足:易运化失常,发生脾胃系统疾病。 • ③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的解颅、胎怯、胎弱、 五迟五软等肾系病证。 • ④心常有余:易从火化、上扰心神,发生惊悸、神昏。 • ⑤肝常有余:易从热化、引动肝风,发生惊惕、抽搐。 • ⑥时行疾病:元气未盛,御邪不足,易感疫气,如麻疹、风 疹、水痘、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
1 2
基本手法 复式操作法 常例手法
3
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2、其它手法: 拿、抹、捻、擦、拍、捏脊法等 3、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按弦走搓摩、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 枢龟尾并推七节骨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 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详见视频)
•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 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
三、病因特点: 外感为主,饮食次之,先天特有,情志多惊。
(一)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 (二)乳食因素:饮食偏嗜、不规律、不节(洁) (三)先天因素:即禀赋胎产因素,如先天性疾病、胎黄等 (四)情志因素:惊恐常见 (五)意外因素:溺水、触电、烫伤、摔伤、中毒等 (六)其他因素:药物损伤、放射线损伤等

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一、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 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 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 完善方面发展。
2.临床表现:
⑴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捏法正位手势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 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 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传变迅速
• 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 。
• 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 泄泻实证→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 • 易寒易热: 指疾病过程中,疾病寒热性质转变迅速。 风寒表证→里热证; 里实热证→虚寒证。
(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摇法】
用左手扶住或托住背绕关节近端,右手握住肢体远端,作较大幅度转 动或摆动,称为摇法。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 力提捏筋腱。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中医系
陈皇珍
1 2Biblioteka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手法
3
4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儿科常见病的推治

小儿推拿的定义
小儿推拿的定义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 引”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小儿推拿,又称“推惊”、“摩惊”、“掐惊”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的总称, 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 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 转止泻等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