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鉴赏——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摘要: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作为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有着它特有的美。
而这座古城美的展现形式之一就是苏州的园林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部分,与其它地方的园林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特色,其总体上来说就可以代表了南方的园林特色,因此苏州的园林具有巧妙、精致、朴素、淡雅等特点。
然而这只是在广义上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特点的概括。
真正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还是得去从苏州园林的构成的基础要素、园林所体现出来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其进行解构、剖析。
关键词:苏州园林、布局一、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苏州的园林一般情况下不是严格的像北方皇家园林的那种中轴线布局,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曲折变化的美。
例如有时候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园中亭榭的建造及为随意,甚至可以置使传统建筑的奇数开间而不顾,突出半间的小筑来。
再者,造园过程中造园者注重建筑的曲线美和韵律没。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的屋顶采用举折和房角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舒展般飘逸的檐角。
屋顶各部分的曲线生动流畅,轻巧自在,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园中的曲桥、拱桥、曲径等,处处展现出优美的曲线。
有些园林虽然不大,但是有核心部分,主次分明,照应齐全。
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流畅,过渡自然。
一个园林从正门走到最后一座庭院,会感觉园子像一首曲子,有序曲、高潮和尾声。
一一关照,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最后因为苏州的园林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木架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
因此建筑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获得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
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等建筑是人为的,是古人的人造景观,但是他它的造型、色彩、质感又分明和自然十分贴切。
它不生硬、不突兀。
建筑分散但又不缺乏联系。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造园者通过叠山置石来搭起园林的骨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苏州园林

请我们跟随叶圣陶先 生的讲解来游览一下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 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 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 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 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存在,绝 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
各感色淡 种觉配灰 花,合色 明到,屋 艳花引瓦 照开起和 眼时人檐
节们漏 ,安与 却静草 更闲木 显适的 得的绿
文章结构(板书设计)
完美如画 (总说)2节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节)
分 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节)
、 整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节)
体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节)
( 每一个角落都是图画美(7节)
食住 在在 广苏 州州 死玩 在在 柳杭 州州
苏江 州南 园园 林林 甲甲 江天 南下
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 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园 它们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 的建筑风格,除此之外,著名的园林还有网狮 园 怡园等,下图为网师园园景。
景隔子墙 致而大壁 的不多上 深隔是有 度界两砖 。而边砌
未无的 界所各 ,依式 因傍镂 而的空 更,图 增实案 加际, 了是廊
每 一 个 角 落 都 注 意 图 画 美
子几 竿 竹
窗
门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 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水磨方砖
色彩: 漆广漆 极少使用彩绘
Hale Waihona Puke 瓦檐 漏桥梁 荷花 睡莲
鱼戏莲叶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 术,游览者在 其间有如在山 间的感觉;池 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 池沼是全园的 中心。
实用艺术-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城市中水道纵横、气候适宜,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当地又产湖石,叠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园条件特别优越,物资又很丰富。
明清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成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苏州的造林活动达到高潮,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达三百余年之久,苏州也就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例: 苏州拙政园,应用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换,园林景观,花木为胜的造园艺术。
以及用对景,隔景,夹景,漏景和框景的造园手法。
它的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
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
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
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国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使人游来意无免有时也用国内有国,大国包小国,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队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
有时远借他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
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中国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介绍

中国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介绍一、苏州园林的概述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地区的传统私家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绝伦的景观设计和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二、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兴盛起来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随着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清朝时期,更加兴盛,许多富商巨贾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这些私家园林不仅成为了主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诗词歌赋的灵感源泉。
三、苏州园林的特点1. 四季景色各异:苏州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草树木开放或凋落,使得苏州园林四季景色各异,别有一番风味。
2. 精美的建筑工艺:苏州园林建筑工艺精湛,以砖雕、木雕、石雕等技艺为主。
园内的亭台楼阁、廊桥流水、假山水池等,都是精美绝伦的建筑之作。
3. 独特的景观设计:苏州园林注重景观设计,以小见大,巧妙地运用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和各种花草树木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四、苏州园林的代表作1.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闻名于世。
2. 留园:留园是苏州著名私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闻名于世。
3. 网师园:网师园是苏州著名私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网师园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闻名于世。
五、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管理、修缮保护、开展科学研究等。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如开展志愿者活动、推广苏州园林文化等。
六、结语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绝伦的景观设计和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爱上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巧妙的布局,以及精巧的建筑技艺而享誉世界。
其建造历史悠久,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被誉为“园林中的诗意”、“人间仙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建造原则以及艺术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精致精巧而著称,它们通常由小面积的区域组成,却能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样、错落有致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们在园林规划中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让园林成为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其次,苏州园林注重空间层次的营造。
通过合理的布局及建筑构筑物的设置,苏州园林将大自然引入园林内部,使得游客在欣赏园林景观时可以体会到山水相依的自然美。
再次,苏州园林规划注重气氛的营造。
园林内的别致山水、摇曳的柳枝、流转的湖光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和而宜人的气氛,让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最后,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雕琢。
从园林整体规划到每个微小的摆设,设计师都花费了大量心血,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
不论是假山、廊桥、亭台楼榭还是壁画、石雕、盆景,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设计师们的用心与精湛技艺。
二、苏州园林的建造原则苏州园林的建造离不开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以贯彻。
首先,苏州园林注重“居于其中”。
设计师们善于利用自然环境,使园林内的建筑与外部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受。
园林的主人和游客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共享着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苏州园林注重“动静相宜”。
苏州园林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为进门迎宾之地,后部多为花园等观赏区域,双重的布局使得园林内部景观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既有亭台楼阁的喧嚣,又有荷花池塘的宁静。
再次,苏州园林注重“形体构思”。
苏州园林讲究形式寓意,包括庭园形式、景点布局、建筑造型等。
中国苏州的古典园林探秘

中国苏州的古典园林探秘中国苏州,作为中国园林之都,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秘中国苏州的古典园林,了解其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一、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而最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则集中在明清时期。
古代苏州是中国富庶的地方之一,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这些文人墨客向往自然,并希望能在城市中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于是便有了苏州的古典园林。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心设计的园林格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于世。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包括假山、廊桥、水池、花厅等等。
在布局上,苏州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四明”、“三元”的布局方式,即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四个或三个主要景区。
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使整个园林面积得到合理利用,还能够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三、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花草等都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平衡的追求,而园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州古典园林还融入了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使园林更加富有文化内涵。
四、著名的苏州古典园林苏州有众多著名的古典园林,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备受赞誉,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留园则以其精美的景观和卓越的建筑技巧而闻名于世,曾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网师园则以其精细的园林构造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环秀山庄则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胜地,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精心布置的园林而闻名。
五、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传承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苏州市政府不仅加大了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力度,还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拙政园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赏析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二部分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这堂课设计的课题侧重了解华夏艺匠建筑艺术中的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赏析。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二、学生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三、教学目的: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髓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神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先听一段乐曲,听听是哪里的曲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晖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声腔和伴奏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一唱三叹,情感细腻,结构严整,曲词优美,风雅含蓄;昆曲的许多剧目也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
花开得如此美艳,却只有破旧的墙来欣赏,也就是美丽的春光无人欣赏,白白浪费了。
杜丽娘借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没人爱恋,空有美貌都白费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鉴赏——从苏州古典园林谈开去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段: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叶圣陶先生说过: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下面将主要讨论苏州园林。
1、园林建设要讲究布局、结构和意境园林设计要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应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也应能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最好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因此苏州园林讲究各种景物的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高与低,近与远的变化与层次。
园林设计如同美术作品一样,中国国画讲究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要留白。
巧于布局,善于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借景是因为本园受环境或资金所限,借用其它处的景物,使借用的景物与本园景物浑然一体,如颐和园就是借用了远处山峦和玉泉山的景色。
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设计要耐看,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受,这就要求设计要讲究意境。
园林的妙处只能自己去看去体验,而不是文字和语言所能描述的,也就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如果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就不是好园林了。
在游览一处园林时,我们要身临其境其境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如给你这样一处空地,你会如何设计,园主人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才能有所提高,也才能提高观赏的品味。
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要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可以用一堵墙、一个院落或是假山,用一堵墙分开太楞,假山是最好的过渡空间,如颐和园东宫门内的办公区仁寿殿与游览区昆明湖之间就是完全用假山分割开。
在苏州园林中假山也是起这个作用的。
几乎没有一个园林没有假山。
用院落分割空间也是很多见的,比方在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其大小在其中建一个方形或不规则的院子,最小的只有三五平米,在四面墙上都开有漏窗,这样有利于增强园林的空间感。
留园中只有几平米的小院,在江南园林中,许多这种小院中种植芭蕉苏州园林中用于分割空间的院子,左图为方形,右图为半圆形---------------------------------------------园林欣赏品味无穷一、咫尺万里层次有嘉长江流域的园林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游园是莫大的享受,赏园更是全方位的熏陶。
一般的游客游园,看看表演,凑个热闹,混个经历,如此而已。
游园不应限于一般的层次,既然花费了时间和体力、财力,就应最大限度地学会赏园。
咫尺之内,万里之遥,片山寸水多致,高楼曲廊有情,每座园林都应在园门处提示游客如何游此园,使游客从“凑热闹”变为“看门道”。
从三个层次赏园第一,从感觉、视觉、嗅觉、听觉赏园。
走进一座园林,第一感觉特别重要。
虽然一时说不出“所以然”,但感到心旷神怡,感到新鲜,感到不虚此行,就是好园林。
从视觉上欣赏园林,要看它是否布局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协调,大小、高低、曲直是否有致。
还要看工匠的手艺是否精细。
从嗅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空气是否清新,水质有无异味,四季是否有花香,是否沁人肺腑。
从听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喧闹与谧静是否恰到好处,水流声、鸟叫声、乐曲声是否悦耳。
第二,从比较的角度赏园。
园林之美,贵在出奇制胜。
只有别出心裁,才能以特色“独领风骚”。
中国园林,北方以雄阔称誉,南方以柔和著名。
扬州园林有南北融合的风格,以雅健闻名。
同样是苏州园林,却各有不同风格。
游客是绝不喜欢看同一模式园林的,苏州园林正好有着各自的特点: 拙政园给人的印象是①水域布置适宜。
②借景处理。
还有那小飞虹、宜两亭,堪称结构奇巧。
留园给人的印象是①十二峰,特别是冠云峰是园中精粹,②厅堂精致。
③布局抑扬称奇。
网师园给人的印象是①布局小中见大,壶中有天。
②门楼雕楼得分外讲究。
③框景的构思独具匠心,窗框后是物,物后是墙,俨然是一幅立体的画。
此外,环秀山庄的叠山,沧浪亭的园外借水之景,狮子林的石狮,玄观庙三清殿的木构建筑,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观。
苏州的怡园是仿众园之园,集众园之特色为一园。
但有人认为仿得太多,变得不真,以致失去了特色,成了园林的败笔。
但我认为即使是败笔,这也是一个“特色”,值得去欣赏。
看看它为什么不成功,看它还有哪些成功之处。
园林的别具一格是其生命力所在,令人过目不忘的园景是最有价值的。
赏析园林的第三个层次是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是赏园的最高层次,对人的陶冶最为有益,以下将有专节展开叙述。
第三,从不同的时空赏园。
以时间而言,春夏秋冬、清晨黄昏,凡时间不同,赏园的感受则不同。
大部分园林的春季最美,但夏季也令人快意,秋季也使人感怀,冬季使人充满诗意。
以空间而言,园林有近赏、远赏、俯赏。
近赏:看山,赏其石质纹理;看水,赏其清澈见底;看雕塑,赏其精致。
远赏:看山的轮廓、山的层次;看水的辽阔;看楼塔耸立云端。
俯赏:中国园林一般把山放在园北或园的后部,这是因为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山在北可以挡寒风,也可以抱迎南风。
人们在宽敞处游玩,最后登上山顶,俯瞰全景,有一种总结的感觉。
站在山顶,把零散的景点串联起来欣赏,使游玩达到高潮。
不同的气候条件,赏园就有不同的旨趣,江苏扬州园有楹联云:“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雨后看到山麓一片生机,风起时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
园林在晴天、雨天,给人感受不同,观览的对象也应有所变化。
欣赏园林,对所赏之园应先有总体了解,可以先阅读有关资料。
到了园门应先看看总览图,辨别东南西北、进口出口,知道园的中心在何处。
这样,进了园以后,不致于茫然。
其次是要重点欣赏园中的特色,即体察园林的个性。
苏州拙政园的曲折水面、扬州个园的黄石山、环绣山庄的假山,都应慢慢地体会。
赏园因人的情趣而异。
苏州的狮子林因假山特色而闻名,但有人不喜欢狮子林的假山。
纪庸写了一篇游记《记苏州的园林》(载《雨花》1957年第1期)谈到狮子林时说: 我觉得苏州各园林的山石堆得最不好的要算这里,因为它使人感到拥挤,不是太少而是大多。
我的癖好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石头也不必以多为胜。
尽管那山洞很是曲折,小孩子捉迷藏当然有趣,成年人恐怕不见得怎么样。
曲折是一种美,但必须曲得使人看不出,那是真曲,本来一览无余,相隔咫尺,而钻起山洞却偏偏左盘右旋,至少对于我这样喜欢直来直去的人不合适;而且象以四面皆以石著称的卧云室,也弄得四面不太透气,会使人有点儿不耐烦。
我们欣赏苏州坎坷文人沈三白的话:狮子林……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全无山林气势。
二、造园有原则赏园有要领几千年来,中国园艺师已经总结出一些造园原则。
这些原则有的写在书上,有的约定俗成地在民间流行。
不论标准如何,大致都有共识。
有人提出造园有“五宜五忌”。
①宜寓意曲折、含蓄,引人入胜;忌和盘托出。
②宜因地制宜;忌矫揉造作。
③宜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④宜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忌喧宾夺主、杂乱无章。
⑤宜有节奏变化;忌僵化呆板、一盘散沙。
应把造园原则与园林赏析结合起来,用“内行”的眼光赏园。
造园原则有哪些呢?1.因地制宜师法自然?造园应以原地形为主,宜山则山,宜水则水。
适当改造,不宜大的动作。
园内山水变化、林木错落均应符合自然规律。
园林建筑务必得体合宜,在绝壁建奇观精舍,在林壑建山亭,在谷地建关隘。
处理园址,有一套基本的定式,诚如明代王心一在《归田园居记》中所述:“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为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 园林讲究顺其自然,力求随意。
清代袁枚的随园园旨在一个…随‟字,他在《随园记》里说建园过程中”茨墙剪阖,易檐改涂,随其高而置江楼,随其下而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敬测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奠之夭阀者,故仍名曰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