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方言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

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

关于安徽方言的研究安徽方言,是指在安徽省内使用的方言。

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异巨大。

省内的方言分部与使用状况与江苏、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内部多元的方言状况类似,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单一体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谓安徽话。

尤其是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由于自身复杂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多层次的移民冲击,是中国东南地区方言状况最为多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目前,除了皖南山区遍布的客籍方言岛之外,在安徽省内自北向南主要并存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等五大方言体系,亦因方言与文化习俗之别而对应着中原(中原官话)、江淮(淮语)、赣府(赣语)、吴越(吴语、徽语)四大民系族群。

按照语言系属及来源综合分类,安徽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客籍方言六大类。

中原官话主条目:官话和中原官话安徽省内的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诸地市,以及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以北的霍邱、寿县、金寨(西部)、长丰(北部)、凤阳等地。

通行中原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北地区,居民属中原民系。

江淮官话主条目:官话和江淮官话安徽省内的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长丰县北部除外)、巢湖、六安(西北部除外)、安庆(市区及桐城、枞阳)诸地市,以及长江以南、黄山山脉以北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等地的城镇地区。

其中除安庆地区的淮语属于黄孝片方言之外,其余皆属于洪巢片方言。

通行江淮官话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中或江淮地区,居民属江淮民系。

赣语主条目:赣语、赣语方言和怀岳片安徽省内的赣语属于赣语怀岳片方言,主要通行于安徽西南部的怀宁、岳西、潜山、太湖等地,以及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等地的部分地区。

通行赣语的地区亦属于文化意义上的皖西南地区,居民属赣府民系。

吴语主条目:吴语、吴语方言、宣州片和太湖片安徽省内的吴语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等地乡村地区以及黄山区(原太平府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李笑笑【摘要】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研究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语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音系整理和语音特征分析;语法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词汇系统(代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法研究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汇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词汇描写、词源研究等.缺少对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缺乏片区内外多个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商阜片;语音;词汇;语法【作者】李笑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贺巍(2005)[1]136-13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语音特点,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境内的中原官话的分片做了新的调整,分为8片,分别是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兖菏片、徐淮片。

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6省境内的中原官话进行划分,把中原官话A图范围内的中原官话分为9个片区,即把原[B3]图中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现改为关中片。

熊正辉、张振兴(2008)[3]97-108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以此为基础,本文拟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商阜片界定商阜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包括23个县市。

这些县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原永城县)、郸城县、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原亳县)、濉溪县、宿州市(原宿县)、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原介首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阳⽅⾔两字组连续变调⾩阳⽅⾔两字组连续变调摘要:⽅⾔是每个地区都具有的⼀种特殊的语⾔现象,由于普通话的推⼴和普及,现在⽅⾔中的很多语⾳语调也受到同化,但仍然保留着⼀些明显的特征。

本⽂将以⾩阳⽅⾔为例,简述其声韵调等特点,再通过⼀些例词对其变调现象进⾏分析。

关键字:⽅⾔;⾩阳⽅⾔;调值;连续变调⼀、引⾔安徽境内现存四种⽅⾔,从北向南依次是:北⽅⽅⾔、赣语、吴语和徽语。

其中北⽅⽅⾔以淮河为界,⼜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皖北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个官话⽅⾔之⼀,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各市县(怀宁除外)和沿淮以南部分市县,以⾩阳⽅⾔为代表,这也是安徽⽅⾔中跟普通话是最接近的。

本⽂将从三个⽅⾯对⾩阳⽅⾔进⾏介绍,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简单的探究。

由于对⾩阳⽅⾔语⾳语调⽅⾯的研究不多,本⽂也只是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个简要的分析,对于其科学性有待于进⼀步提⾼。

⼆、⾩阳⽅⾔的声韵调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按发⾳部位可分为双唇⾳(b、p、m),唇齿⾳(f),⾆尖前⾳(z、c、s),⾆尖中⾳(d、t、n、l),⾆尖后⾳(zh、ch、sh、r),⾆⾯前⾳(j、q、x),⾆⾯后⾳(g、k、h)。

按发⾳⽅法,⼜可分为五类:塞⾳(b、p、d、t、g、k),擦⾳(f、h、x、sh、s、r),塞擦⾳(j、q、zh、ch、z、c),⿐⾳(m、n),边⾳(l)。

普通话⼀般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4、35、51。

⾩阳⽅⾔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有不同点。

下⾯简单介绍⾩阳⽅⾔的声韵调:1、⾩阳⽅⾔的声母⾩阳⽅⾔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下表所⽰:2、⾩阳⽅⾔的韵母⾩阳⽅⾔有37个韵母,根据结构可分为元⾳韵母、⿐化韵母和⿐尾韵母,如下表:3、⾩阳⽅⾔的调类与调值跟普通话⼀样,⾩阳⽅⾔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每个调类⼜对应不同的调值。

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2015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8期No.6.2015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um No.168DOI:10.14096/34-1044/c.2015.06.013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李泽如*(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一向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其中,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与其有不少相似之处。

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分不清称谓词的用法,不仅会对长幼尊卑的理解有误,还会产生沟通障碍。

鉴于此,文章旨在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与普通话的异同以及方言称谓词中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来说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亲属称谓;阜阳;方言;研究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5)06-0057-06亲属称谓就是指有着血亲或姻亲的人对对方的称呼,即以本人为中心来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一种称呼方式。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一向严谨有序,并且繁复多样,只有正确恰当的掌握这些称谓语,才能保障交际的顺利进行。

而且,这些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能够反映社会历史、人们的心理、思想和文化制度的变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由于亲属称谓词一直处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以会在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方面有所折射,对于揭示方言的发展变化有重大意义。

同时,研究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能对阜阳市区的民俗文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1]。

阜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区,一般通行于皖北、苏北、豫东和鲁南一带,包括商阜片和信蚌片两种,其中商阜片主要分布在阜阳下辖的三区三县一市,即:颍泉区、颍州区、颍东区、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界首市[2]。

皖北阜阳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_叶太青

皖北阜阳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_叶太青

总第 167 期 Sum No.167
DOI:10.14096/34-1044/c.2015.05.014
皖北阜阳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
叶太青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 要: 本文着重探究阜阳方言古入声消失的今读分派规律和特殊的读音现象, 尤其注意揭示反映方言地域特征的古入
(3)阜阳颍州区西湖镇的语音系统与颍东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只有舌尖后音[]而没有舌尖后音 h t、t 、 (4)声母 t、th 和儿化的“儿”的韵母 ɭ 相拼时,产生新的声母,且为复辅音 tr、thr,如“一袋儿” 中的“袋儿”念[trɭ]。 (二)韵母 37 个
表一 韵 韵 类 a e a e 鼻化韵和鼻尾韵 ia ie i i i u i ua ue u u u y ya ye 阴声韵 i ia ie u ua ue u ye y y 呼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阜阳话韵母表
[说明] (1)主要元音 e 有三个音位变体/e/、/ɛ/和//,阴声韵中的 e 和 ue,实际音值是 ɛ,鼻化韵 e和ue实 际音值是e,韵母ie和ye实际音值是。 (2)和 u在读阴平调时,主要元音舌位降低,且有一定的动程,实际音值为 e和 ue;ʊ 和 iʊ 在读 阴平调时,主要元音舌位也要降低,同样有一定的动程,实际音值为 oʊ 和 ioʊ。 213 55 55 213 “三十的 (3)鼻化韵在连读字组中不鼻化。例如: “三十”念[san s ],而“十三”念[s sa ]; 213 213 三”前一个“三”念[san ],后一个“三”念[sa ]。 (4)在鼻化韵中主要元音有 a 和的区别。 (5)韵母表未列独立成韵的儿化的“儿”的韵母 ɭ。 (6)主要元音[]有两个音位变体//和//,即与声母[]相拼实际音值为[],否则是[]。 (三)声调(4 个,不包括轻声)

安徽颍上方言语法研究

安徽颍上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吴晓红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被引用次数:2次
1.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 1982(06)
2.蒲喜明别有特点的"正反问句 1985(06)
3.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两种反复问句 1985(01)
4.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1988(04)
5.王世华扬州话里两种反复问句共存 1985(06)
63.袁家晔汉语方言概要 2001
64.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1995
65.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 1985
66.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1998
67.赵元任.吕叔湘汉语口语语法 2001
6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词汇表 1981(03)
69.周一民《北京口语语法》词法卷 1998
39.胡治农.沈士英.孟庆惠安徽方言概况 1962
40.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 1990
41.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 1997
42.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研究[学位论文] 2003
43.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 1996
44.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 1983
45.王力汉语史稿 1957
46.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官话各分册
55.丁声树.吕叔湘.李 荣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961
56.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 1986
57.胡裕树现代汉语 1995
58.胡竹安近代汉语研究 1992
59.侯精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2002
60.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998
61.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1996
6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 2001
17.李申徐州方言语法散札[期刊论文]-语文研究 2002(1)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

阜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摘要:方言是每个地区都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现在方言中的很多语音语调也受到同化,但仍然保留着一些明显的特征。

本文将以阜阳方言为例,简述其声韵调等特点,再通过一些例词对其变调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字:方言;阜阳方言;调值;连续变调一、引言安徽境内现存四种方言,从北向南依次是:北方方言、赣语、吴语和徽语。

其中北方方言以淮河为界,又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皖北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各市县(怀宁除外)和沿淮以南部分市县,以阜阳方言为代表,这也是安徽方言中跟普通话是最接近的。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阜阳方言进行介绍,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对其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简单的探究。

由于对阜阳方言语音语调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也只是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个简要的分析,对于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阜阳方言的声韵调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

按发音方法,又可分为五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h、s、r),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

普通话一般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4、35、51。

阜阳方言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下面简单介绍阜阳方言的声韵调:1、阜阳方言的声母阜阳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如下表所示:2、阜阳方言的韵母阜阳方言有37个韵母,根据结构可分为元音韵母、鼻化韵母和鼻尾韵母,如下表:3、阜阳方言的调类与调值跟普通话一样,阜阳方言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每个调类又对应不同的调值。

在发音的过程中,普通话的一、二、三声分别转换成阜阳方言的三、一、二声,第四声是不变的,但是调值都发生了变化,如下表:4、阜阳方言的声韵调特点阜阳方言虽与普通话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它的声韵调还是存在着独特之处。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1. 引言方言是一种受到地域和社会文化熏陶的语言变体,它是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特定社群使用的一种语言。

安徽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独特的安徽方言,本文将对安徽方言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和地理分布。

2. 安徽方言的特点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有以下特点:•音韵特点:安徽方言的音韵特点较为鲜明,如轻声浊化、尾音变调、鼻音合口等。

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安徽方言的音调较为平稳,不像北方方言那样多变。

•词汇特点:安徽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很多词汇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安徽方言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用“曳”表示“拉”或“拖”,用“鱼戏莲叶弄(nòng)”表示“美丽”。

•语法特点:安徽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安徽方言中,《我在家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家吃饭了》;而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一般会加上“在”字。

此外,安徽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你提机票了吗?”表示“你带了机票吗?”等。

•发展特点:安徽方言在不断与其他方言交流影响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与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接壤的地区,安徽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安徽方言的历史安徽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安徽地区属于淮南方言区,受到了齐、楚、吴等古代南方国家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安徽成为了苏鲁方言区和江上方言区的交汇地,安徽方言逐渐形成并且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方言逐渐形成独特的地理特点与社群特点。

同时,安徽方言与周边地区的方言,如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形成了新的变体。

4. 安徽方言的地理分布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但因为安徽地域较大,方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方言: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滁州、合肥等地,表现出明显的阳平调、轻声浊化等特点。

•中部方言: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等地,表现出中高平调和前鼻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蹬 停一时
打圈子 猪 狗发情
打秧子 狗发情
打老瘴 打摆子
发疟疾
打平伙 几个人兑钱在一起吃东西
打窑子 旧时剿匪穴

怎么
咋弄的 怎么搞的
邪虎 渲染夸张
惜一忽 差一忽 差一点
着不着 有果然如此的意味 正如所料
我矣 伙颐 乖乖 乖娘子一一感叹意味的发语词
读如 qiě且 黑 hēi 读如 xiě血 等
两区域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4 区域靠阜阳较近处还有以 z c c 声母取代 j q x 声
母的现象 如 俊 jù 读如 zùn 尊 之去声 全 quán 读如 cùan 窜 迅 xùn 读如
sùn 孙 之 去 声
5 区域与此似乎相反 主要是以 j q x 声母取代 z s c 声母 并
头 字 如 手指头 脚趾头 肩膀头 外头 里头 高头 上头 东头 西
头 帽头 裤头 等
3 句子成分
1 成分 名称普通话的主语 多由名词 代词充当 而阜南话中有一些动词和动词的
词组可以充当主语 如 吃不是本领 跑也是锻炼 吃和喝决不是本领 跑和跳也是
锻炼 前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动词 吃 跑 后两上旬子的主语是动词的词组 吃和喝
阳平 近似第一声 第三声 上声 近似第二声 第四声 去声 基本没有多大差异 只有少
数字如 客 克 普通话读去声 本县方言却如上声 上述差别可以归结为这样的口诀 一
三 二一 三二 四四 前一数字为普通话声调 后一数字为阜南县方言声调
表 182
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表
二 语法
1 词类特点 阜南方言词汇 除名词外 有常用的代词 动词 数词 量词 副词和介词 代词中的人称代词 俺 咱 你 指示代词 这 那 这儿 和疑问代词 谁 什么 么事 均可替代和指示各类实词 但一般不加修饰成份 如不能说 漂亮的俺 美丽的谁 许多么事 等
第二十七章 方言 熟语
第一节 方 言
一 语音
阜阳地区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 解放初国家进行方言调查 划为中原官话区阜宿方 言 片 由 于 阜 阳 地 区 辖 10 县 市 在 语 音 上 东 西 南 北 亦 各 有 差 异 阜 南 县 位 于 阜 阳 地 区 南 部 地处登皖两省边界 和淮滨 固始 颍上 阜阳 临泉 5 县接壤 语言不同程度地受到四 邻省县的影响 方言语音即使在县境以内也存在着差异 仅说话的 说 县内就有几种读 法 如 shuǒ 读 作 说 的 上 声 fǒ 读 作 佛 的 上 声 xuě读 作 雪 shuǎi 读 作 甩 由于这种差异 常会形成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如说 阜南 为 湖南 虎南 花钱 为 发 钱 等 有时甚至产生误会 根据县内清况 可以城关镇为中心以纵贯县境的国防公路为分 界线划为 5 个方音区
夹屎头 极其吝啬
扒灰头 公公偷儿媳
பைடு நூலகம்
转窝头 比喻吃里扒外 里通外国 一说 扯外邦
绝户头 旧时指没有儿子的人
老实头 老好人
受气头 任人欺侮的人
青头愣 青头猛子 红眼马楞 任性 逞能 尚气斗
打水 汲水或鸡交尾
打面 磨面
打油 榨油或买油
打酒 买酒
打渔 捕鱼
打场 脱粒
打工 突击性地请工干活
打头 设赌局抽头钱
干 几乎成为万能动词 如 你到了学校 一定好好干 你到了工厂 可不能让领 导催着干 脸上出现了新疤痕 一定又和别人干了 你先拿镰割着 我马上来干 资 金有了 货源有了 干不干由你 第一句的 干 作 学习 解 第二句的 干 作 做工 解 第 三 句的 干 作 斗殴 解 第四句的 干 作 收割 解 第五句的 干 作 经营 解 其词义均 随着自身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区分 但其调值却有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涉及汉字中绝大部分音节 这也是方盲和普通话
的最主要的差别之所在 有人将 新华字典 中普通话四种声调的字 顾及声韵母 各选
300 个和阜南县语言中 相 应 的 字 的 读 法 相 对 照 发 现 阜 南县 方 畜 声 调 和 普 通 话 的 声 调 大
抵 不是所有的 有如下的对应规律 普通话的第一声 阴平 本县读近似第三声 第二声
多地方说成 知不道 吃饭没有 在很多地方说成 饭吃没有 犁地没有 在很多地方说
成 地犁没有 你可记得 可以说成 你可还记得 你还记得不记得 你还记得记不得
你还记不记得 近年来 随着普通话推广和普及 上述的说法日渐减少
3 词汇 搭配阜南方言的副词 可 不与语气词搭配 可以独立组成疑问句 如 这
样做可行 这样做可对 你可走 有时把 可 字提到最前边 以表示说话人的谦虚
谁 shuí读作 shèi 等
多韵母的音节 字 有些字不仅韵母多 而且韵母也多有不同 如 科 课 kē 本县都
在声 韵母之间加 u 并用 uo 韵母 读如 kuo 阔
和 hè 读如 huō活 等
声韵母差异只涉及数量不大的汉字 大量存在的是音调方面的差异 这一点阜南县语
言同淮北大部分地区的语言有着一致的共性 和普通话相比较 阜南县语言同样有四声的
方言副词 常用 怪 很 血 等 如 怪能 很能 血能 方言介词 常用 叫 给 等 有 被 的意思 J 口 我叫他骂了一顿 我的腿给狗咬 伤了 2 词汇结构
1 重迭式 阜南方言多数动词 形容词都可以重迭 如动词重迭 吃吃喝喝 吵吵 闹闹 形容词重迭 红红绿绿 名词重迭 山山水水 量词重迭 多在前加 一 字 如
1 中部带状区 包括苗集 及黄岗区之西 北部 这个区域的特殊方音较少 比较突 出 的 是 舌 尖 前 音 平 舌 音 z c s3 和 舌 尖 后 音 翘 舌 音 zh ch sh r 分 不 清 也 只 是 部 分人 并非一概如此 如 知道 说成 资道 吃饭 说成 此饭 诗人 说成 私人 但也 不是明显地相互取代 而是介乎二者之间 这个区域可说是本县的 官话区
如 可不可以这样 干完活再吃饭 可不可以这样说 全面经济核算的业务体系 应该是
以内部原始凭证为依据 以统计核算为辅助 以内部价格为尺度 以内部核算为核心做业
务体系
阜南方言中表示程度的副词 可以和形容词结合 组成 很 形 如 很好 也可 形
得 副 如 红得很 好得很 副词也可和动词结合 组成 副 动 如 很吃 很
跑和跳 普通话宾语 多由名词 代词充当 而阜南话中有一些形容词 数量词可充当宾
语 如 她 的 眼 睛 是 美 她 的 自 然 条 件 是 好 他 的 体 重 是 40 公 斤
吨 是 1000 公
斤 前两句的宾语是形容词 美 好 后两句的宾语是数量词 40 公斤 1000 公斤
2 语序 阜南方言的语序和普通话的语序基本相同 但也有例外 如 不知道 在很
五爪六猴
些不安分的人
七老八十 人到晚年
七劳百伤 老弱病残
八成 有希望 有可能
九九归一 最终 结局
高头 上面 上边 上级
对头 仇敌
滑头 不老实 不踏实
肉头 拘泥 不随和
人头 氏族中的头面人物
人物头 人的长象
不对头 合不来 有差错
四楞头 不听管教 橱冲直槽
拧劲头 极其固执 不顺清理
二性头 不受约束 不忌腥冷
5 北部西区 柴集区
这两个区域的共同点是 大多以 广声母取代 f 声母 大部分以 j q x 声母取
代 g k h 前 者 如 说 shuō 读 如 fǒ 佛 之 上 声 树 shù 读 如 fù 付 水
shuǐ读 如 féi 肥 顺 shùn 读 如 fè奋 后 者 如 革 gé读 如 jiě姐 客 kè
2 南邵东区 包括地城 曹集 中岗及黄岗之南东部 3 南部西区 主要是方集区及地城区之西南部 这两个区域地处沿淮洪 有明显的共同之处 主要是 h 声母取代 f 声母 例如 风 fēng 读如 hǒng 哄 反 fǎn 读如 huán 环 分 fēn 读 如 hǚn 昏 发 fā 读 如 huā 花 等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此 种 语 音 在 30 40 年 前 仅 限 于 方 集 附 近 的 洪 河 岸 边 而现在地城以东 于集老观一带二十几岁以下的青少年 儿童语音大抵如此 且很难纠 正 何以有这种演变趋势 有待探索 2 区 域 还 明 显 受 到 颍 上 固 始 话 的 影 响 常 常 有 种 特 殊 的 语 调 如 将 说 读 如 xu 雪 将 二 和 儿 读 如 a 和 a 将 使 读 如 sái 读 作 塞 的 阳 平 且 有 明 显 的 方 言 如 两官 两人 高头 高处 上边 等 和 2 区域相比较 3 区域 h 声母和 f 声母的字互相取代现象更为明显 不是没有 f 的音节 而是将二者反用 如 红 hóng 读如 féng 逢 会 huì 读如 fèi 费 而 将 说 shuō 读如 shuǎi 甩 却没有将 二和几 读如 a 和 a 的现象 4 北部东区 三塔 朱寨
跑 副词也可和动词 形容词结合 组成 动 得 副 形 和 副 形 动 如 跑得很
快 很快来 很 这个副词在阜南话中有根强的结合力
阜南方言的单音动词可以连用 组成 动十动十动 的格式 如 有些人整天吃吃吃 就
不怕吃掉了社会主义 整天就是吸吸吸 烟卷是你的命
三 词汇
1 称谓词汇 爹 达 大 父亲 妈 娘 母亲 爷 爷爷 祖父 奶 奶奶 祖母 大爹 二爹 大怕父 二伯父 大娘 二娘 大怕母 二伯母 小叔 小达 老达 最小的叔父 小娘 小婶 老婶 最小婶母 老丈人 岳父 丈母娘 岳母 老太 太爷 曾祖父 老太 太奶 曾祖母 姥爷 外祖父 姥娘 外祖母 妗子 舅母 男人 前边人 外头人 当家的 孩子爹 丈夫 老婆 家里人 后边人 后头 小孩娘 妻子 小子 娃子 半拉撅子 放牛的 儿子 闺女 妮子 丫头 姑娘 女儿 老幌子 老人家 对老人的尊称 2 其他方言词汇 一弄 一处 常常 时常 有时候 一诈 拇指与中指平伸的长度 一虎口 拇指与食指平伸的长度 一魔 双臂平伸的长度 一步 一般指双脚步 约 5 尺 一搂 合抱 一袋烟 指时间 约 5 分钟 一麻忽 不清楚 一稿一稿 一模一样 一哩一哩的 渐渐地 二料 不成材 二不斗 不明事理 二不楞 胡搅蛮缠 二耙齿 蛮撞无忌 二忽闪 横冲直撞不计后果 二狗愁 不上不下 上下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