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入院护理热情接待入院产妇和新生儿
2、环境适宜提供舒适、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每对母婴床面积>6 ㎡,婴儿有独立床单位。
二、护理措施
1、母亲和婴儿同居一室,每天婴儿治疗、沐浴时母亲分离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2、鼓励早吸吮,给予早吸吮,鼓励母亲喂养,建立母亲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宣教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告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照顾新生儿的方法。
2、日常护理告知新生儿护理技巧,如尿裤更换,脐带护理、婴儿更衣等,并提供生活帮助,帮助母亲顺利由孕期向哺乳期过渡,减少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不适。
四、注意事项
1、安全管理加强巡视,保障婴儿安全,严格执行婴儿治疗、沐浴时医护患交接制度。
2、预防感染严格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病房探视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布局合理,病室规范。
每日通风1-2次,室温22℃-24℃,湿度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无污染源。
第二条实行母婴同室,对母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新生儿和产妇护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条实行母乳喂养,不得带入奶粉、奶瓶、奶嘴,除非有医学指诊。
第四条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和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认真落实《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
新生儿入室给予早吸吮及母婴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及脐带清洁。
第五条严格执行交接班和查对制度。
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手腕带、胸牌标记、脚印、出生记录等,家属签名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第六条做好新生儿护理,婴儿每日洗澡一次,常规消毒脐带及清洁眼部,婴儿包被、衣服每日更换。
第七条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
第八条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九条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并做好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
第十条新生儿出院时,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全面核查新生儿情况无异议后,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第十一条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或微信群,解答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做好随访服务。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母婴同室护理是指新生儿与母亲在出生后立即呈现亲子躯体接触,并共同居住在一个独立房间内,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护理和照料,以推进母婴亲子关系的营造、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以及保障患儿安全和健康地成长。
为了有效地管理母婴同室护理,我院制定了一套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以下是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护理空间条件建设:1. 母婴同室护理空间应具备干净、通风、明亮的环境,阳光可以照射到房间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 设有独立的卫生间,配备洗手盆、浴盆、坐浴器等设施,以满足母亲产后的清洁需求,并确保便捷安全。
3. 提供舒适的床铺设施,确保新生儿和母亲的休息质量。
4. 房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如新生儿护理台、测温仪、血氧仪等,并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护理管理人员要求:1. 母婴同室护理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护士人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熟悉母婴同室护理的原则和操作技巧。
2.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能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 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包括过敏史、疾病史等,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原则与操作规范:1. 具体操作前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相关医疗内容并取得相关意见。
2. 室内需维持较高的洁净度,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确保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3. 室内湿度、温度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特别是针对新生儿,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不适。
4. 护士每次进行护理前,应首先执行洗手程序,并佩戴口罩及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5.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吃奶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 护士需对新生儿和母亲进行必要的教育指导,包括哺乳、换尿布、洗澡、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技巧与知识。
四、妇婴健康管理:1. 护士需定期进行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记录并跟踪生长发育情况。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入室前剪指甲,洗手,穿室内衣,戴工作帽,换专用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前后需洗手。
2、私人物品不能带入病室内,包括报纸,茶杯等,更不能在病室内进食。
3、凡有严重呼吸道、皮肤感染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停止入室工作。
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如有必要入室,需换鞋,带帽子,口罩,穿隔离衣,与病人接触前后洗手。
4、本室工作人员离开病室,应换下专用鞋和室内衣,回室时重新按入室要求进入。
5、病室保持整齐清洁,光线充足,调节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
6、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口罩。
严格执行查对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危重病人及时组织抢救,严格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记录。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所有婴儿作床边交班,并核对总人数。
9、抢救物品和监护仪由专人负责,每班检查,用后当班清理,消毒及补充,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如有故障做好标记及交班。
10、室内一切物品定点放置,一般不借出,如必须借出或维修,应作好登记,交班,并向护士长报告。
11新入室婴儿,病情危重的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协助抢救,护士与家属或产房医务人员核对婴儿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了解病情,检查全身皮肤,注意有无臀红,畸形或产伤并记录。
给婴儿更衣,戴上写有姓名,性别,年龄的腕带,按病情安排床位,并向家属介绍住院须知和探视制度,记录家属地址和联系电话。
出生24小时内的婴儿注意脐带有无出血。
12、婴儿出院时,由家属办理好出院手续,备齐婴儿所需衣物,凭家属身份证、探视卡(与入院首页登记的家属一致)及出院证与家长核对腕带上的姓名,性别,年龄,向家长介绍婴儿住院情况,吃奶量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

医院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1.同一般病室工作制度。
2.实行母婴同室(即:母亲与新生儿24h在一起,每天分离不超过1h)。
3.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的产后护理常规外,应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
4.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
5.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的指导。
6.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母婴同室,阴转后才能回母婴同室工作。
7.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应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应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尽早吸吮。
8.实行母乳喂养,认真执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及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法则。
9.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和含接姿势,以及正确的挤奶方法。
10.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11.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解决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
12.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合格者重点宣教。
13.指导家属积极支持母乳喂养,遵守病区各项规章制度。
14.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以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和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15.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6.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脐部护理。
17.新生儿出院的当天,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带、胸牌,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篇二:1.母婴同室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十八学时的系统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母乳喂养的新知识。
2.母婴同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为母婴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小时,每两周做八大指标细菌培养一次。
21 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小时同室,医疗及其它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评估要点】
1. 评估母亲身心状况。
2.评估婴儿情况。
3.评估病房环境是否利于母婴同室。
【护理要点】
1.热情接待产妇入室,安置床位,按产褥期护理常规及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2.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探视制度。
3.保证母婴同室病房舒适、整洁,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在55-65%。
4.按母乳喂养常规做好母乳喂养工作,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对产前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宣教者给予补课。
5.实行早接触、早吸吮,产后立即指导母亲喂哺新生儿,按需哺乳,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6.每日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7.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片,随时观察母乳喂养情况。
8.按乳房护理常规进行乳房护理,在母亲与新生儿需要分开的情况下,应指导和协助挤奶。
9.必要时用小杯、小匙喂奶,避免发生乳头错觉影响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1、分娩后2 小时送入母婴同室,接待者应了解分娩概况,入室后应核对新生儿信息,观察新生儿肤色、呼吸、反应、吸吮力、大小便、脐部情况等做好记录,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处理。
2、新生儿病室应保持安静,室温维持在20℃-24℃,相对温度在55%-65%。
3、做好新生儿保暖工作,24 小时内每4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24 小时后体温正常每天测体温2 次。
体温过低者加强保暖,过高者采取降温措施。
4、新生儿宜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窒息。
5、提倡母乳喂养,实行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喂养方法,防止溢奶。
人工喂养者,指导奶粉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6、出生8 小时后可进行新生儿沐浴及抚触护理,出生24 小时后可进行新生儿游泳护理。
新生儿沐浴、抚触及游泳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7、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每天沐浴1 次,沐浴后测体重并记录。
沐浴后用酒精进行消毒脐带残端及脐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指导勤换尿布,防臀红发生。
8、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产后24 小时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对母亲患乙型肝炎,预防母婴传播,婴儿出生后24 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告知出院后复种时间。
9、做好新生儿筛查工作,出生后3-7 天内进行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
10、出院前与家属核对新生儿信息。
产科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产科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产妇入室,安置床位,按产褥期护理常规及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2、向产妇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及探陪制度。
介绍产后注意事项及新生儿卧位。
3、宣传母乳喂养好处及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对产前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宣教者给予补课。
4、协助母亲在入室后 1 小时内开奶,实行按需哺乳。
5、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和解决母乳喂养中的问题,帮助处理母乳喂养时出现的困难和乳头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产妇掌握母乳
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
6、按乳房护理常规进行乳房护理,在母亲与新生儿需要分开的情况下,应指导和协助挤奶(每日挤奶应在8次以上),将多余的奶挤出储于
人奶库,并对奶库严格管理。
7、监督检查本区内有无橡皮奶头、奶瓶及母乳代用品。
8、必要时用 50 毫升小量杯、小匙喂奶,避免发生乳头错觉影响母乳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1、新生儿入室后立即体表检查,查看全身有无损伤、残缺、畸形,核对腕带上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床号,测量腋温,完善婴儿病历和登记。
2、按时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反应性,肌张力、有无呕吐,脐部有无出血、渗液,了解其吸吮、进奶量及次数、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新生儿卧位取头偏向一侧,右侧卧位为宜,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注意保暖,体温保持在腋温36~37.2℃,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
5、每日测体温两次(腋温为宜)。
6、正常新生儿回室体温稳定后即可新生儿沐浴,沐浴时测量体重。
7、每日做好眼部、口腔、脐部、皮肤、臀部护理。
8、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正确含接姿势,做到按需哺乳。
9、做好新生儿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