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我国M2与GDP的比例的研究

m2金融概念

m2金融概念M2金融是一个衡量货币总量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是金融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总量,包括现金、储蓄存款、支票存款和其他货币市场基金等货币形式的资产。
因此,广义货币供应量常被称为M2金融。
M2金融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货币的真实流通量,因为它包括了现金和其他形式的存款。
M2金融通常用来考察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成果,并与一些经济指标如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比较,帮助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
M2金融概念在货币政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M2金融与一些宏观经济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如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
货币政策制定者通过控制M2金融的增长,可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并制定利率等货币政策措施来平衡经济增长。
M2金融比M1增长速度普遍较慢,这意味着当经济危机利率很低时,加大M2金融供应,不能像M1金融那样直接激活经济。
而且,由于人们倾向于在金融机构中保持存款而非持有现金,许多当局考虑M2金融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或指标.M2金融指标是衡量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被认为是影响物价、通货膨胀率、货币汇率等因素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M2金融指标展示了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流通量,并对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M2金融指标还在股票市场及其他资产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股票市场,尤其是境外市场,是融资的的一个重要渠道,M2金融的增长也能够直接影响到股市涨跌。
另外,M2金融也能够用于衡量不同时期宏观经济环境下资产价格的相对变化,以及资本波动的强度。
总之,M2金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货币政策和资产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应该如何分类的?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应该如何分类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分类的?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即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韩港平者贵昌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17期摘要:通过研究2008年至2018年的广义货币流通量M2,国民生产总值GDP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水平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原因且其影响是正向的,利率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影响较小。
根据此结果,得出我国现在还不具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目标的市场环境,应保持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辅之以价格型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一、引言与文献综述现代金融环境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开放,使我国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转变,为这一转变提供理论基础的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当以利率为中介目标进行相机抉择,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派将货币职能视为单一流通性的思想桎梏。
从资产组合的角度出发,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剩余的资金以现金方式保存或者购买其他生息资产以获取利息。
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将所有的闲置资金都用来购买债券获取利息收入,因为人们具有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来源是日常交易,预防不时之需以及满足投机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创新、中国经济的开放带来的效果已经无法忽视。
我国M1、M2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具有不稳定的特征,这给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国内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联系起来的研究重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于分析我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有使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
陈丰研究了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明显[1]。
浅谈中国M2-GDP为何如此之高

浅谈中国M2/GDP为何如此之高本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据2012年渣打银行发布的报告,根据计算,在2011年全球新增的M2(广义货币)中,仅中国就占了52%。
而这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2009—2011年),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币贡献了48%。
过去5年,中国的M2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M2/GDP已达到189%。
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亦称高能货币。
它是由(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组成的。
其中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M2是监测、预测未来通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M2的增速,理论上应该等于GDP加上CPI的增速,这样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相适应。
但事实上,中国的M2增长速度一直大于GDP+CPI的增长幅度。
按照弗雷德曼的理论,货币的供给速度,大于GDP+CPI的速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中国的M2增速大于GDP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会发生吗?当M2增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值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M2增速大于GDP增速的部分,到底到那里去了?驱动M2增长的原因推知中国M2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种可能是中国财政系统是以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体系对公众的新增贷款量大和中央银行新增外汇储备多,即商业银行放贷多、结汇量大所以中国比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政系统更趋向于产生较多的M2。
银行收取存款和借出资金的过程当中就产生了M2。
在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出于“保增长”与维稳需求,推出极度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并且致力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浅析M2/GDP过高的原因

浅析M2/GDP过高的原因摘要: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对M2和GDP之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了M2/GDP持续上升的原因,即货币流通速度低下、存款增长速度过快、银行信贷机制的不合理、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我国存在的迷失的货币等,主张扩大社会总需求,不断推进金融创新,逐渐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
标签:M2/GDP 金融创新货币迷失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M2和GDP之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了M2/GDP持续上升的原因,主张扩大社会总需求,不断推进金融创新,逐渐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
一、我国的M2/GDP比率过高第一,M2/GDP的经济学意义。
M2/GDP作为经济学术语始于金融发展理论,一般被用于分析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该理论认为,一国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而在经济发展中常表现出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财富积累的速度而积累。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
但M2/GDP比率要受到两个因素的调节:货币化过程的影响;货币经济和加深的影响。
这两方面的影响会使转型发展国家的M2/GDP水平异于已高度货币化水平的国家,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但是,一国经济增长要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制约,现实的经济运行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过高会引发通货膨胀,过低会通货紧缩。
第二,我国的M2/GDP持续走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我国M2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出现了M2与GDP的不匹配增长现象。
M2与GDP比率过高表明单位GDP的产出需要更多货币量的支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我国M2/GDP的比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和若干发展中国家,据此认定我国经济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和潜藏着金融风险。
二、国内外学者对M2/GDP过高的研究第一,研究成果。
从货币供给来看,M2/GDP过高意味着可能存在政府信用过度扩张以及支付体系存在着潜在风险;从经济增长来看,意味着GDP的增长效率过低或GDP产出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二、中国M2GDP比率的长期走势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和变动趋势分析张文一、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变动趋势和M2/GDP比率长期走势长期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2009年最高达到27.7%。
金融危机之后,货币供应量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增加,2010年10月M2余额已经达到70万亿元,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中国M2/GDP长期内呈上升趋势。
2003年以前,随着外汇流入加大和国内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M2/GDP的值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42.5%上升至2003年的162.9%。
表1:中国M2增长趋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加大了外汇对冲力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M2/GDP 的值有所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约160%)。
2007—2008年,人民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工具锁定新增货币,M2/GDP 的值下降至150%左右。
图1:1997—2009年中国M2/GDP 走势40608010012014016018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M2/GDP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随着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新增贷款快速上升,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M2/GDP 的值大幅上升至178%。
图2:M2增长速度与GDP 增长速度和CPI 之和的差距-10-50510152025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M2-(GDP+CPI)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一般价格水平乘实际总产出,即 MV=P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或再贴现等方式 ,形成对金融机 构的债权 ,投放基础货币 ,三是国际储备渠道 :通过 收购黄金 、外汇等方式 ,形成一国国际储备而增加基 础货币的投放 。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当中
M2 的余额 、M2 年增长率
年份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M2 余额 (万亿元) 13146 15183 18150 22112 25132
M2 增长率
— 1716 % 1618 % 1916 % 1416 %
2 影响我国 M2 的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量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价格 ,必须根据供求 情况自由浮动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引导 交易主体的行为 ,交易主体也因此对利率的反应变 得灵敏 ,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率的提高 。目 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收到了很大成效 ,但离改革 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需要稳步推进 ,实现利率的市场 化。
31212 加快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展 。 发达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会给金融市场提供
货币政策的效率 。因此 ,应该广泛宣传教育 ,提高个 人的经济 、金融意识 ,提高个人对经济变量反应的灵 敏度 ,实现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 。 313 加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是
最理想的工具 。我国虽然也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 但是规模小 、票据种类单一 、市场环境不够完善 ,有 必要继续加强公开市场操作 ,扩大规模 ,扩充票据种 类 ,强化中央银行调控力度 ,从而有效地调控基础货 币发行 ,调节货币乘数 ,使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达到 合理水平 ,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 、协调的发展 。
我国货币汇率变动幅度较小 ,基本上属于固定 汇率制度 ,而一个国家维持稳定的汇率时则需要大 量的外汇储备以便随时干预外汇市场 ,稳定汇率 。 因此 ,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 ,使其发 挥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 ,可以节省政府调控所花费 的成本 。 31113 有效利用外资 ,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改善我 国“双顺差”情况 。
占非常大的比重 ,所以可以用外汇储备代替国际储 备进行研究 。
基础货币及中央银行的资产变动表
项目 基础货币的 外汇储备的 对金融机构债对政府债权的 年 份 增长率 ( %) 增长率 ( %) 权的增长率 ( %) 增长率 ( %)
2000
—
—
—
—
2001
1119
28114
- 11. 78
77. 78
·50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M GKJYJJ
数具有内生性 。我国近几年的货币乘数走势如下表 所示 :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项目
货币乘数 3177 3195 4111 4123 4129
根据上表可知我国货币乘数近几年的波幅不 大 ,走势平稳 ,并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这也是我国 M2 逐年上升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虽然 2003 、2004 年我国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超额存款 准备金率也逐年上升等情况会降低货币乘数 ,但是 经济的发展 、人民财富的增加 、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 都会影响到现金漏损率和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 的转化 ,有助于我国货币乘数的提高 ,并影响到我国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 3 合理供给 M2 的策略分析
[5 ] 殷琦 1 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完整性理论 模型 1 宁夏大学学报 ,2003 ,2.
·51 ·
种类齐全的交易工具 ,使金融市场能够高效 、安全地 运转 。因此 ,应该加紧改革步伐规范货币市场 、资本 市场的交易 ,扩大交易规模 ,增加交易种类 ,提高货 币政策的实施效率 。
31213 加强金融机构 、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
金融机构和企业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只 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建立起一个产权明晰 、权责分明 、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因为我国国际收支“双 顺差”引起 ,其中资本项目顺差占着较大比重 ,这说 明我国将来的还本付息负担较重 。因此 ,我们在引 进外资时应该计算成本收益 ,合理利用 ,提高我国科 技 、技术水平 ,将资本项目的顺差转向经常项目顺 差 ,切实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 312 加强金融市场改革 ,为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提 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中图分类号 :F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921 (2005) 24 —0050 —02
1 我国 M2 的现状 我国自 1998 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中央银行就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 增加 ,加上其他经济环境的变化 ,从 2001 年开始我 国货币供给量每年平均以 17 %左右的速度增长 (如 表所示) ,并给我国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 。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 ,调 节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影响金融机
构的行为 ,进而影响企业 、个人的行为 ,达到宏观调 控的目的 。因此 ,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 够迅速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使其能够 达到调控货币供给 ,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 31211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才 能保证市场参与者按市场机制运转 ,彻底摆脱行政 干预 ,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 ,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只有这样 ,金融机构和企业才能对中 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保证货币政 策的顺利传导 。
31214 对个人进行宣传和教育 ,提高其金融意识 。 个人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其行为也会影响
基础货币是一国货币供给的基础 ,也是最容易 被中央银行所控制的 ,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国基 础货币的变动主要是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造成 ,而 外汇储备的增加在我国强制性的结售汇体制下具有 一定的被动性 ,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中央银行才 能够有效实施其职能 ,掌控基础货币 。 31111 改革现行的结售汇体制 ,增加银行 、企业 、个 人的持汇量 。 逐步扩大持汇主体范围 ,增加银行 、企业 、个人的持 汇量 ,使中央银行不再被动储备 ,减轻中央银行的负 担 ,提高其宏观调控的独立性 。 31112 改革汇率制度 ,扩大汇率浮动范围 。
为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及我国强制性的结售汇
的外汇管理体制所造成的 。
212 货币乘数对 M2 的影响 货币乘数会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成倍地增加或
减少货币供给量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很多 ,从 宏观政策到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货币乘
数 。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 m = (c + l + t) / (c + rd + e + t 3 rt) ,c 表示现金漏
[ 参考文献 ]
[ 1 ] 陈涤非 1 中国的货币乘数变动与金融创新 1 上海金融 ,2005 ,2.
[2 ] 胡建渊 ,陈方正 1 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1 财贸经济 ,2005 ,7.
[3 ] 马红磊 1 基础货币内生性对中国货币供给的 影响 1 济南金融 , (3) .
[ 4 ] 张玉英 ,李锋 1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 调控的影响 1 科技创业 ,2005 , (5) .
影响 M2 的两个因素中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外 生性 ,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变量 ,而货币乘数内生 性较强 ,中央银行无法直接控制 ,但是即使这样 ,中 央银行仍然能够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间接地影响 货币乘数的变化 。 311 逐步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 ,增强中央银行 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
2002
11. 9
34. 99
0. 08
Hale Waihona Puke 1. 782003
16. 7
40. 80
- 1. 48
1. 3
2004
12. 6
51. 25
0. 26
2. 36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年基础货币的变化非
常明显 ,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这是造成我国 M2 增长的关键原因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三个因 素当中外汇储备影响力较大 ,而对金融机构债权和 政府债权除了 2001 年变动较大之外其余年份均无 太明显的变化 。因此 ,我国基础货币主要受外汇储 备的影响而变动 。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则是因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到研究货币供给量影响因
素问题需要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决定性
因素 。
211 基础货币对 M2 的影响 基础货币的变化会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一
般认为 ,基础货币是现金加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 。公式为 :
B = C + R ,C 表示现金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表中表现为货币发行 ,R 表示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 的存款 ,在我国除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之 外还包括少量的机关团体存款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M GKJYJJ
我国货币供给量 M2 的影响因素分析
萨秋荣
(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 :我国从 2003 年开始物价回升 ,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 ,虽然 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 ,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因此 ,分析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 ,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 、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的。
损率 ,t 表示定期存款比率 ,rd 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 ,n 表示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 表示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 。在公式中虽然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具有外生性 ,中央银行可以控制 ,但是其他 变量都具有内生性 ,中央银行无法控制 ,所以货币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