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复杂地质支护体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申报书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一、课题需求分析1.课题研究意义国道G577精河至伊宁县公路工程项目,该项目特长隧道15254米/2座,其中北天山隧道全长12100m,苏布台3#隧道全长3154m。

北天山隧道主体地处北天山造山带核部,出露地层较老,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层变形较强烈,褶皱发育,地层倾角一般为50-60°,地层走向变化快,断层也较发育,隧道经过三条区域性断层,分别为F14、F15、F16,形成时代老,隧道延伸方位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与断层呈大角度斜交关系。

该工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岩溶裂隙水,以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为主要类型,富水性强,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承压性。

该段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泥石流、滑坡。

根据收集资料及调查精伊霍铁路北天山特长隧道施工及运营状况,对该隧道进行涌水量预测,其正常涌水量为128000m3/d。

苏布台3#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明洞式洞门。

隧道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砾岩,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处理不当易发生坍塌,雨季施工洞室会有渗水现象。

隧道出口浅埋段围岩主要为粉土、砾石及强风化砾岩,粉土及砾石为坡洪积形成,松散-稍密,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易产生坍塌,侧壁易失稳。

特长隧道工程项目,且项目位于新疆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高。

同时在软弱围岩的高地应力作用下、断层破碎带的松弛变形以及挤压或膨胀变形,都会引起隧道围岩的大变形,极易发生岩爆,引起大塌方,伴随大规模涌水,如果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及时,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隧道施工事故频发,常规的围岩检测不能做到实时检测,实时指导现场施工。

而通过信息化监控手段,能有效地对隧道围岩时行监测,实时监控进洞作业的人员、机械设备的分布和空间位置,确保施工安全。

针对项目特长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有必要对特长隧道施工进行技术研究,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完成,同时形成一套适宜的,行之有效的、全面成熟的隧道施工技术,为今后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实现标杆引领。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也逐步得到提高。

文章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了锚索、抗滑桩、钢花管注浆技术在隧道边仰坡处理中的应用,大管棚、小导管在隧道超前支护中的应用及分区防水在隧道防水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联拱隧道;复杂地质;施工技术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数量日趋增多,为了缩短距离、穿越地貌,修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隧道。

隧道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施工风险性,同时也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双联拱隧道的埋深多数不大,而且双联拱隧道进出口段因地质条件差,左右洞相互靠近,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也比较大,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隧道质量及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工程概况湖南张花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马步冲双联拱隧道位于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境内,隧道起止桩号k108+157~k108+415,全长258m。

隧道所处高程360.0m~410.0m,相对高差50m。

该工程地层单斜产出,区内小型压缩性错断、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在隧道进口中导洞顶部至出口左洞边缘附近有一顺层挤压带,带宽2m~3m,两侧岩层产状在挤压带内逐渐渐变,裂隙产状平行仰坡。

隧道轴线上强风化层深度20m~30m,横断面上左距轴线5m附近强风化深度均有较大的突变。

二、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及研究内容根据该隧道施工中所揭露的岩层看,该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差,造成施工工序转换频繁,多次扰动结构和围岩,对隧道的稳定和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由此确定了主要研究内容为:(1)锚索、抗滑桩及钢花管注浆施工技术在隧道边仰坡处理上的应用;(2)大管棚在隧道超前支护中的应用;(3)小管棚在隧道超前支护中的应用;(4)分区防水在隧道防水中的应用。

三、主要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一)锚索、抗滑桩、钢花管注浆施工技术对隧道进口顺层及偏压处理由于隧道进口仰坡及中导洞开挖后,k108+167~k108+230段坡顶地面变形开裂,进口段由于顺层及偏压,顶部出现开裂,其形成机理主要受控于挤压带下部泥化夹层及反倾向裂隙,由于雨季降水降低了夹层的力学指标,加上隧洞仰坡及中导洞开挖导致隧洞塌顶而使地面开裂,以及中导洞下部挤压塌顶拉裂。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探讨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探讨

期 支护 只考虑锚杆和喷射混凝 土 的共 同作用
;支
护参数根据设计资料和相应规 范拟定 ,其值如表 1 。 根据有 限元数值计算特点 ,对其施工工 序进行 了
相应简化 ,处理后的步骤 :
初期支护完工后 ,隧道洞周关键点 的位移值 ,如
表 2 。
表 2 隧道 洞周关键点水 平位移 () 与竖向位移 () m Y m
环形法的施工过程 ,得到初期 支护后 围岩与支护结构 的变形和应力特征。结果表 明 :环形 法较 台阶法
的围岩应力与 变形相对较 小。建议施 工 中增 加钢 支撑 密度 或增 大钢 支撑横 截 面,提 高支护 的承栽 能
力 ,使 锚 杆 、 钢 筋 网 、钢 支 撑 和 混 凝 土 形 成 一 体 的 初 期 支 护 ,与 围 岩 共 同 承 载 ,以 确 保 隧 道 施 工
衬砌 ,锚杆用 2 D的杆单 元 Ln l来模 拟。载荷 释 放 ik
系 数取 0 6 J . 。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参 数 :建筑 限界 宽 90 m,高 . 50m;内净空采用拱部单心 圆方案 ,净空面积 5 .6 . 5 2
m ,净空周长 2 .5m;4 2锚 杆 ,间距 8 m ×6 85 > 2 0c 0 c m,杆长 4m;C 5喷射混凝土厚 2 m。 2 5c 在建模分析时 ,采 用弹塑性平 面应 变模 型 ,混凝 土和岩体两种不 同性质的材料是共 同工作 的 ;对 支护 体 系的开挖与支护模 拟时 ,把支护作 为骨架 结构 ;初 2 初期支护计算结果分析
李 之 达 ,等 :复 杂 地 质条 件 下 隧 道 初 期 支 护 探 讨
由表 2可知 ,采用环形开挖 ,所 引起的拱顶沉 降
和横 向位移较小 。对拱顶 出现较大 面积 向洞 内移 动的

探究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技术

探究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技术

引 言
随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的蓬勃发展 , 近年来 , 公路、 铁路 以及 地 质 灾 害 的 防治 技 术 不 够 完 善 , 加 重 了施 工 事 故 发 生 人 员 的 伤
。 城市地下空 问结构的改造 和不断完 善, 高速 公路、 铁 路数量 日趋 亡 和 经 济 的损 失 日
. 3 施 工单 位重视 不够 增多 , 为了降低 由于 山体等 阻挡 的影响 , 可 以修建各种 隧道 。隧 1 隧 道 的 施 工 是 由施 工 单 位 进 行 策 划 、 组织和管理 的, 所 以要 道工程 的特 点是 : 隐蔽 、 施 工难、 工程 技术复杂 系数高、 受地质条
2 0 1 3年 1 0月
建 村 目 蓑 酶
交 通 建 设
探究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技术
杨 丽
( 中铁 二 局 第 二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四川 I成 都 6 1 0 0 9 1 )

要: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施 工技 术的 不断提 高, 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技 术也逐 步提 高。本文针 对 目前 隧道施 工
l 隧道 施 工 困难 原 因
隧 道 施 工 中存 在 的 问题 和 难 点 是 , 在 隧 道 施 工 过 程 中经 常 发 工 作 的 开 展 没 有 明 确 的 指 导 ;而 国 家 也 逐 渐 形 成 了 以 隧道 塌 方 次 数 的 多 少 来 评 价 地 质 条 件 的 好 坏 与 施 工 工 作 开 展 的 难 易 程 生安全事故 , 造 成重大的经济损 失和 人员伤亡 , 这是 因施 工地段 度, 忽 视 了对 地 质 技 术 的开 发 研 究 。国 家和 施 工 单 位 长 缺 少 对 地 地质条件异 常复杂 , 施工技术难 以突破 等问题造成 的。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高效建造及智慧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高效建造及智慧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高效建造及智慧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说到隧道,大家脑袋里首先浮现的是什么?是那种深不见底、阴森森的黑洞,还是在山间蜿蜒穿行的钢铁巨龙?别急,我要说的可不仅仅是这“铁路线”的故事,更是关于那些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特长隧道的高效建造和智慧化运维的技术。

你瞧,隧道建设,不单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脑力与体力并用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刁钻”的地质条件时。

先说说这个“复杂地质”是怎么回事儿。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大山深处或者地下几十米的地方,想要一口气钻通一条隧道,就像是硬要在菜市场里找一个不被摔坏的鸡蛋。

山体中可能藏着错综复杂的断层、岩层,甚至还可能碰上地下水,搞不好地面上的一个小雨就能把你埋进泥里。

就这么棘手的条件,怎么办?这可就得依赖先进的技术了。

特长隧道的建设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候的技术水平,哎呀,别提了,真是“马马虎虎”。

但今天,可不一样了!通过一些高精度的探测设备,咱们就能提前搞清楚地下的情况,预判哪些地方会有风险,哪里是脆弱地带。

这就像是你走进了一片“未知的荒野”,提前用GPS标记好那些可能的坑洼路段,保证你在闯荡的时候不掉进大坑里。

再说说那个“高效建造”,这可不是空口白话。

现在的隧道施工不仅要考虑工期,还得顾虑到成本、质量这些“硬核”因素。

最神奇的莫过于各种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举个例子,现代化的盾构机就像一个巨大的“掘土机”,穿透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速度之快,简直让人看呆。

你说,这不是开玩笑吗?一台机器就能把几千人才能做的工作给搞定了,效率杠杠的!更神奇的是,有了这玩意,施工过程中,工人可以远离危险的“高风险区”,这就像是你用遥控器操控一辆超级战车,安全又省劲。

不过,说到底,建隧道不光是要靠硬核技术,更得有点“智慧”。

这就涉及到智慧化运维了。

你别看隧道建好了就算完事,后面的“老朋友”才是考验!如何保证隧道的长期安全运营?这个问题可大了。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靠人工巡查,靠经验判断,但是现在,嘿,咱有了智能监测系统。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20-08-13T02:44:59.05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6期作者:龙宏斌[导读] 我们也需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的施工中更进一步的确保乘客在铁路出行中交通的安全便捷性。

身份证号码:44088319850804****摘要:在我国的前进发展道路中,铁路隧道建设历来是我国硬实力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我国新时代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铁路隧道建设的总体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日益重视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革新发展,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相关区域。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加强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确保施工环节的安全高效性以及通行安全性。

关键词:地质条件;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研究一方面,我国新时代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对铁路运输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铁路隧道建设的总体要求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工程建设本来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地位重要。

随着我国铁路网的日益发展完善,我国的铁路线不仅越来越通达,而且也日益体现出运货量大、速度快、经济性强等相关优点,铁路交通运输日益受到人们的选择与青睐。

因此,我们也需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的施工中更进一步的确保乘客在铁路出行中交通的安全便捷性。

1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概况首先,我们要知道铁路隧道主要应用于地质较复杂的铁路建设区域中,主要是在某些特殊地貌的建设环境中在中间建造一条通道并加以改造用来保护铁路的通车运行,减少相关特殊地质环境对铁路建设的影响性与局限性。

其次,我们要针对我国具体的地质地貌情况对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相关发展研究。

我国不仅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地貌多样,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以及峡谷等多种地貌均有分布。

广阔的地貌虽然为铁路交通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施工地域,但是地貌的多种多样性也更加重了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难度与险阻。

所以在具体的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高山、河流以及峡谷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的阻碍。

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做好隧道施工研究

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做好隧道施工研究

关键词 :复杂地 质 ;隧道 ;施工技 术
中图分类号 :U455.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2789 (2018)06—0049—02
1 山 区复杂地 质条件 1.1 膨 胀 土 围 岩
由于 膨 胀土 中粘 土矿 物 主 要成 分 为亲 水 性矿 物 ,所 以膨胀 土 具有 膨 胀 软化 和 失水 收缩 这 两种 工 程特 性 当隧 道 需要 穿过膨 胀 土地 层 时 ,会 发现 隧 道开 挖 一段 时 间后 围岩会 产 生变 形 , 或是 浸 水膨 胀 、风 化 开裂 等 问题 ,这 样 会 导致 隧道 内部 岩石 项 部 以及 两侧 向 内挤 压 , 隧道 底 部 会受 力 产生 膨 胀 效应 , 长此 以往 , 围岩 会 出现 失稳 等 问题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工 程技 术与应 用 I .49.
山区复 杂地 质条 件 下如 何 做 输 局 ,湖 北 十 堰 442300)
摘 要 : 隧 道 工 程 是 基 础 设 施 中 常 见 的 组 成 部 分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山 区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也 越 来越 多 , 隧 道 是 山 区路 网工程 中常见的工程 措施 。但 是 隧道 施工 过程 中,存在危 险 因素。 为 了更好 的做好 隧道施工 ,文章 以山 区复杂地质条件 下 隧道 施工 为研 究对 象,针对 复杂地质 条件、施工 难点 以及如何提 高施工 水平提 出相应 的思考思路 。
松 散地 层 的特 点是 结 构松 散 、稳 定 性差 ,所 以 当隧 道 工 程 需要 通 过松 散 地层 时 ,极 易出现 坍 塌等 问题 。 当 隧道 需 要通 过 松散 底 层 时 ,应 先 支 护后 挖 ,减 少 围岩 扰 动 的原 则 。 目前常 见 的工 程 处理 措 施有 超 前 支护 、超 前 小导 管预注 浆 和 降水等 方法 。

泥质页岩公路隧道地质与支护技术研究

泥质页岩公路隧道地质与支护技术研究

2021年第9期(总第405期)泥质页岩公路隧道地质与支护技术研究彭朝晖(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玻利维亚艾尔西亚公路隧道主要为泥质页岩,施工前通过钻探对隧道围岩进行勘查,施工掘进中通过RMR 法对掌子面围岩的判定来确定支护类型,并矫正钻探数据。

通过钻探数据和对掌子面岩石类型的分析和总结,判断隧洞围岩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泥质页岩;公路隧道;地质研究我国山区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南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山区隧道修建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山区隧道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目前,针对复杂地质段泥质页岩隧道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研究,及时优化隧道支护措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1工程概况玻利维亚艾尔西亚公路位于科恰班巴至圣克鲁斯公路中央部位大约100km 和130km 处,全长30km ,公路共有4条隧道,3号和4号隧道所处区域地层为泥质页岩。

3号隧道起始桩号为KM2+824.79,终点桩号为KM3+286.3,全长461.51m 。

4号隧道起始桩号为KM3+340.11,终点桩号为KM3+814.96,全长474.85m 。

3号和4号隧洞全长共936.36m 。

1.1隧道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当地地质资料显示3号和4号隧道所在区域围岩类型为志留纪坎卡尼里组泥质页岩,部分夹砂岩和石英砂岩薄层,该单元的厚度为20m 左右。

从岩性上讲,它是由层状页岩、滑石和深灰板岩构成的。

页岩的底部是软碳酸盐,砂岩层向较高层穿插,向上覆地层过渡。

图1为3号隧道的地质勘探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隧道穿过两个逆断层,隧道覆盖层厚度较浅,平均厚度为80m 。

根据RMR 法围岩的分值得出相应的围岩等级,最终根据围岩判定等级确定隧道断面支护类型,因隧道洞口段要加强支护,故按最高等级支护。

从图中可以看出3号隧道围岩等级类型为:3类围岩344m,占比为74.54%,剩余25.46%受断层带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复杂地质支护体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渐推进,我国地质建设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提高。

就隧道开挖工程来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面对不同的
地质问题,为施工推进带来一定的困难。

较为复杂的地质,会对隧道开挖过程带
来相应的质量影响,甚至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这就需要相关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对支护体系进行研究,促进隧道
施工的正常推进。

因此,本文将以此为文章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复杂地质的
特点进行分析,给出支护体系的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复杂地质;支护体系;施工安全
1支护体系构建应用的意义
就隧道施工来说,其主要的施工场所多为地下,这样的施工环境,不仅加大
了施工难度,而且其施工过程具有一定安全风险,施工地质的稳定性,对整个施
工过程的推进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地质的稳定性就成为了
施工中的重要内容。

促进支护体系的应用,有利于将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根据不同的施工地质和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体系,促进其应用效果
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保证隧道施工的正常推进,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同时
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为国家的地质建设事业和建筑施工行业做出积极贡献,为
国家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加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各种支护措施效果分析
2.1围岩位移场方面
就隧道开挖和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开挖过程必然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
对其围岩造成一定的扰动,这会导致位移场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施工的推进带来
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将其作为对围
岩的稳定性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推挤,保障施工安全。

经过一系列的位移检验可以发现,在应用这样方式对施工安全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支护条件,其洞室周围的位移都基本呈现出一种表现形式,基本为
拱顶表现为下沉现象,而相应的仰拱则突起,边墙逐渐向外扩展。

而在进行隧道
施工的过程中,拱部,仰拱和拱脚在施工控制部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需要相关
人员提高重视程度,进行局部加强。

与此同时,在进行隧道开挖的过程中,一旦
没有了支护效果,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位移值都相对较大,这是与有支护效
果的条件进行比较的结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对其施加了喷射混凝土的情
况下,对应的最大垂直位移值被有效减少,减少了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对应
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则减少更多,约为百分之七十,表现出的支护效果较为明显。

在对其进行施加喷射混凝土的情况下,进行锚杆施做,其所对应的最大垂直位移
与只施加喷射混凝土的条件结果进行相比,其位移值减少的相对较少,大约为1
毫米,而水平位值也减少了不到一毫米。

在施加喷射混凝土的基础上进行锚杆施做,并进行二次衬砌。

这时其所对应的位移值是最小的。

这样的施工过程中,其
地层所对应的竖向位移,被主要集中在了拱顶以上的位置,和仰拱以下其所对应
的竖直区域内。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在进行拱顶和仰拱底部竖向位移变化选择的
过程中,应该选择其两侧的拱腰和拱脚的四个点,将其作为水平收敛位移的研究
对象。

给出相应的位移调查图表,如图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四个关键点所对应的位移,其变化和最大位移值所对应
的变化是基本处于一致的,在支护措施效果逐渐加强的同时,其竖向位移值和横
向位移值出现减小的现象。

而锚杆施加范围被控制在拱部的一百八十度角内时,
其对拱脚处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

2.2围岩应力场方面
在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随着开挖操作的逐渐推进,支护施工也相应深入,对应的隧道模型应力场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因此,对其施工周边的围岩应力变
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选出科学的支护方案,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对施工的
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主要对在不同支护效果下围岩最大主应力场和最小
主应力场进行研究。

相关人员在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得知其围岩的基本应力场是
相近的,都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状态,对应的主应力大小在洞室周围的变化相对较大。

从最大主应力来看,其主要在洞室周围出现,而且常以压应力的形式出现,
并与开挖完成后的支护操作具有较大的联系,围岩的最大应力在各转角部位发生
的最大应力场变化表现较为明显。

而且其在没有支护体系条件保护的情况下,所
对应的拱顶拱底和二次衬砌的内部,有局部会呈现出拉应力的状态。

并且,最小
主应力的分布特征和最大主应力的分布特征其表现形式是基本相同的,主要集中
在洞室下部的拱脚处。

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在没有支护条件的情况下,其最大的主应力表现出较大
区域的拉应力,而其他条件下,其所对应的拉应力面积相对较小,基本只有在有
二次衬砌内部的情况下才会有较大区域面积的拉应力。

其在进行喷射混凝土和锚
杆操作的情况下,所对应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值与在只施加喷射混凝土情况下的
应力值相比,其表现出的变化相对较小,所对应的支护效果并不明显。

在施加喷
射混凝土的情况下,其对应的主应力值相对较少,而施加喷射混凝土,锚杆和二
次衬砌的条件下,对应的主应力值也会有所减小。

2.3塑性区范围方面
在进行隧道开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岩体中进行地
下洞室开挖的操作,这就会对岩石原有的应力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

其破坏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导致其洞室周边的径向应力出现减小现象,对应的围岩
强度出现降低趋势。

其次,是对应的切向应力出现增大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
强岩体内的各项异性特性,导致应力出现集中现象。

一旦相应的应力比岩体强度
大时,其洞室周边的岩石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裂隙的出现,极易导致
洞壁内部也出现裂缝,影响隧道土质结构的稳定性,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
的威胁。

而且这种属于塑性变形,会导致洞室周围的围岩形成一个塑性松动的变
形区。

这个围岩塑性区,需要经过一个发生、发展和逐渐稳定的过程,经过稳定
期的塑性区,其作用范围将与围岩的位移相同,这不仅是反应围岩应力状态的主
要内容,而且能够将它与岩体之间的强度关系进行反应和展示,将围岩的综合指
标进行定位。

3结语
在对较为复杂地质情况下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探究,需要先对其地质支护体
系进行研究,将常见的各种支护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阐述,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行促进施工者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施工情况,科学的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支护
体系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正常推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从而促进施工
质量的提高,为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光明.城市隧道临近建筑物超深基坑支护理论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万飞.关角特长铁路隧道不良地质致灾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杨灵.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4]许才仗.复杂地层大断面隧道围岩分级研究及施工参数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陈永照.高速铁路隧道仰拱衬砌结构力学特性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