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小说语言风格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复习之表达技巧 2

小说阅读复习之表达技巧 2
叙、插叙)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 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 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 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 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 细节描写功不可没。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 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
•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 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014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之 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一、熟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
二、积累鉴赏常识,培养准确 判断某种表现手法及赏析其表达作 用的能力。
艺术技巧架构图:
叙述 表述方式 描写 表现方法:渲染、 艺术技巧对比、以小见大、象征、抑扬 结构安排 修辞方法 语言技巧 整体风格
一、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 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 务的?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 些艺术审美情趣?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

• (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
• (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
• 【答案】
• (1)不以其道得之 (2)霓为衣兮风为马 (3)花近高 楼伤客心
• (4)何事苦淹留 意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言不尽
• (7)可以濯吾缨
(8)他乡说故乡
•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 【答案】A
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体和喻体的含义,找出本 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 法,本体是“它”,喻体是“一块巨大的海绵”,结合上文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可以判断出“它”指的是“湖泊”; 湖泊和海绵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具有“吸”的功能,海绵 能吸水,而湖泊“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海 绵越大吸水性越强,那么,这里作者把湖泊比作“巨大的 海绵”,意在表明湖泊的吸音功能强大;海绵吸水具体可 感,而湖泊吸音则只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抽象的,别人看 不到的,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主观感受 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传递给了读者,使读者可见可感。
• 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
• 【答案】略(本题采用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 度及针对该角度结合文本进行的赏析作整体评分。)
• 【解析】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解答方法:(一)思考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有正面、 侧面,实写、虚写,动态、静态、色彩、远观、近看, 视觉、听觉,仰看、俯视……(二)理解和辨析描写景 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对 偶等。(三)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其它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工笔、对比、衬托、比兴等手法。(四) 语言特点和风格。(五)景物和画面特点。本文第③ 段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如,“攀登”“起 伏”“悬”“伸向”等;写景角度的变化,俯瞰日落— — 平视地平线——远望更遥远的地方;色彩的组合,如 “火球”、“白帐篷”等。

2014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上课)

2014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上课)

例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 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 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三)情节作用题
(三)情节作用题
例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 作用? 答案:1.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 作者的形象。2.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3.此 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 成鲜明对比。4.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 一剧评结束。
积累: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2.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渲染或营造气氛,奠定作品感情基调; 4.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 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铺垫; 6.深化或者暗示主题。
环境作用题 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 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 的心情。
例2:(2009年高考宁夏卷)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 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答案: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 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小结: 根据试题要求,应答出孕妇性格的三个特点。 孕妇对牛的情感,认真临摹碑上的字,不愿坐在黑牛背 上,还有“幸福的呓语”。
(一)、概括情节题
例1:(2009年高考安徽卷)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解题小结:本题是概括情节,而主要情节是指内容的最主要的部 分,情节的中心。 例2:(2009年金华一中五月测试卷)用自己的话概述这篇小说的 情节。(4分) 答案:寒冷来临,奥利和特鲁芳互相以爱勉力留在树上——奥利 告别了树干,留下孤单的特鲁芳,忍受黑夜、严寒和忧伤——特鲁 芳飘落地上,奥利和特鲁芳互相依偎,获得永生。 概括情节题解题总结: 情节概括是作品内容的信息筛选、概括。审题要把握题目要求, 组织答案要结合文章内容,语言要求简洁、精炼。注意分值的暗示 来写几个点。

2014高考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第2章 专题1 小说阅读 第2节 语言与表达技巧

2014高考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第2章 专题1 小说阅读 第2节 语言与表达技巧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 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
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
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 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 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
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
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 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 总不是全无把柄!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 语文
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
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 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 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 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
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 语文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 语文
“品味精 彩语句的 表现力” 的原则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2013·南阳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 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 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
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风格 命题点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描绘、动静描写、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 等)。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精品资源]201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篇

[精品资源]201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篇

201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篇201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篇饶水知音2014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小说篇一、文体特点: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二、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一)人物的鉴赏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相关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常见命题方式: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014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精编版

2014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精编版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 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 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 拓展了表达空间。 ⑤就结尾来说有欧亨利式结尾 出人意料,有在情理之中。
问题:“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
郁金香正美好和 典雅的气质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 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 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在这里,作者拿
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贫富悬殊、阶 级对立的社会 现 象 ,②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 运的展开作铺垫
(三)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
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
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
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
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过程结局如何 题型有: 1、梳理小说情节(人物心理的变化)。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 2、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与 情节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来考虑。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关于小说的语言 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小说语言有何独到之处?

14年高考小说阅韩

14年高考小说阅韩

• 考查重点: •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又 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 • 命题的重心有三: • 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 • 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 • 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
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 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 作用。
• 1.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 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 2.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 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 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 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 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 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 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 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 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 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 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 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 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揭示或暗示,丰富,深化,主题。(主题)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 的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 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3.物象的作用 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命题角度三:环境
(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完整版)2014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4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4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答案解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y
3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滑头(注:调皮捣乱)
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 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 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 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 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 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 不上账而和他苦腻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 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 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忽,水里火里他都热心的 帮忙,这叫作“字号”。
【解析】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 应举例分析。
yy
6
试举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答案】一是本文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 “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 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就是 典型的天津卫口语,读起来情趣盎然。
二是简洁传神。如描述泥人张不理睬海张五,“手 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 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 人物”,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
yy
4
19、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 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yy
5
【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 “有京味儿”或“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1分)如:“土混混”、 “耍滑头”、“松一步儿”、“紧一 把儿”、“迷迷糊糊”等(1分);质 朴(自然、通俗)(1分);形象(活 泼、生动)。(1分)
yy
13
3.句式多样美
yy
14
• 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 短句:语言轻快、活泼、自然 ;
•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 • 散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 感叹句:情感强烈; • 疑问句:发人深思
yy
21
• 作者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 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 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 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 的特点。
yy
22
• 本文句式上采用长句和短句结合的方式,结构灵 活多变,短句少则二三字,长句多则超过20个字, 有的句子甚至中间不加标点有意形成长句,如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 记忆皆蠢蠢而蠕”等,短句如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 冷雨。”长短错落的句式与叠字叠句结合起来, 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和耐人寻味 的效果;长短句参差跳跃产生出珠落玉盘的效果。
点 特点 句、长短句
整散句式的搭配;长短句式的运

修辞手法的运用 略
表达 各种表达方式的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
方式 择使用
和搭配。
yy 语言
11
豪放
豪放与 柔婉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 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 有激越昂扬的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 辞手法。
4、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5、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受等 6.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 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 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yy
2
【体验高考】 2010·山东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
三是夸张幽默。如写手艺人地位,“‘泥人张’排 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 千里”,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泥人张高超的技艺。
yy
7
P33原文:“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 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 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 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 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16
4、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
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 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 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 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
yy
17
5、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yy
18
语言风格举隅:
1.豪放 激越----阴柔 婉约 2.清新 明快----沉郁 含蓄 3.质朴 通俗----华丽 典雅 4.潇洒 旷达----严谨 工整 5.舒缓 平和----急骤 猛烈 6.活泼 幽默----细腻 隽永
庄重与 庄重 诙谐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气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 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yy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12
如:叠字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了 事物的特征,而且读起来节奏鲜 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读了《听听那冷雨》,心唰地凉了半截,不是我深深体会出 了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情,而是被文章中的叠词给浇冷了心。 先是春寒“料料峭峭”,下起雨来“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 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这人的心境就无法展开。这种叠 词还有“潇潇”“霏霏”“滂滂沱沱”“斜斜”……我第一 次看到了叠词给人塑造的一种放不开的意境,让人悱恻不堪 的思绪。后来想想,可能是自己的偏见,其实李清照在《声 声慢》中早就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诠 释了叠词的忧伤。从这一点看来,余光中先生真是现代散文 大家,化古典文化于无形的功底足以让其他人汗颜。
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yy
10
特点的角度
特点的具体内容
用词的 感情色彩、语体色 感情色彩是否鲜明;文言语、口
特点 彩的搭配
头语、书面语、方言的运用
叠词、关联词和动 运用叠词;精炼的动词、形容词;
词、形容词、副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的使用

特 造句的 句式的选择:整散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问题: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
答案言:进运行用赏了析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
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
的赞赏之意。
yy
8
温馨小贴士: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
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 运用。
2、答案层次: ① 概括特点。 ② 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作用,各种句式的作用,常考
文y体y 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等。
9
1、从用词遣词的角度去鉴赏。 2、从修辞的角度去鉴赏。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yy
24
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 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帐。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 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 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 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爷并 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 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 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 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 的天才。
yy
23
• 春怨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 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 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yy
19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yy
20
对朱自清《春》的语言特色的赏析
• 回环复沓句:音韵美、感染力。充实内容、突出主 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
yy
15
句式特点
• 句式特点: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 将自己灾祸接连而至的遭遇、祖母对自己 的抚育之情、自己对祖母的报恩之情,表 达得十分真切。
yy
•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 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 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 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 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好 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 后,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味。
高考小说语言风格
yy
1
【方法指导】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
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的角 度分析
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 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 运用
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例如动词的作用,形容词的作用, 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等
柔婉
所表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 写的画面色调轻柔;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
直露与 直露 含蓄 含蓄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 比喻、设问等手法。
质朴与 质朴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句。 华丽 (平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