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课程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2.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3. 学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 能够独立开展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基本概念:介绍植物保护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以及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保护概述2.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介绍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3. 植物病虫害识别:学习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识别4. 植物保护技术:介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植物保护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5.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分析具体植物病虫害案例,提出防治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材章节:第五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识别和防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一、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
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
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
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
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学时:72学分:3.0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27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设置

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设置1. 课程背景植物保护是一门涵盖植物病害、虫害、杂草等问题的综合学科。
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虫害以及其他植物健康问题的诊断、防治和管理能力,为植物保护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2. 课程设置2.1 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识别、监测、预测和防治技术。
2.2 植物病害学植物病害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植物病害的分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传播机制。
此外,课程还将涵盖植物病害的诊断、防治和管理策略。
2.3 植物虫害学植物虫害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植物害虫、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害虫的防治方法。
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培养害虫识别、监测、病害防治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2.4 植物杂草学植物杂草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分支。
学生将学习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规律以及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危害。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和方法。
2.5 农药学农药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农药的发展历史、分类、毒理学和使用技术。
此外,课程还将涵盖农药的合理使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2.6 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植物保护知识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包括病虫草害的监测和防治、农药的喷洒和施用等。
3. 课程目标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识别、监测、预测和防治方法;•熟悉常见病虫草害的种类和特征;•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技巧和策略;•了解农药的分类、毒理学和安全使用方法。
4. 总结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植物保护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学生将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6月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四年授予学位一、培养目标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植物病虫、杂草、鸟兽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它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栽培学,杂草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其下分设植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土壤学,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
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2]
植物保护专业相近专业,农学、园艺。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专业介绍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是一门涉及资源利用和植物保护的综合性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植物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保护农业、林业等重要植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专业的主要方向包括农学、园林等,学习内容包括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知识。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习内容涉及植物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生长、发育、遗传、进化等科学原理,以及如何预防、控制和消除病虫害等问题。
同时,该专业还涉及到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壤、水、空气等,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学习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时,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课程,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实验、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化学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实践项目,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泛,毕业生可以在农业、环保、海关等领域从事植物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这些技能。
总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泛的专业,旨在保护植物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植物保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
2.能识别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昆虫。
3.掌握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4.能正确诊断植物常见病害。
5.了解常见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6.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知识。
7.会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的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
8.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
9.会农药合理、安全使用技术。
10.具备植物保护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11.了解与植物保护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参考学时102学时四、课程学分6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的原则,侧重实践操作,要将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信息及时纳入教材,使之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教材应充分体现实施对象植物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植物上虫害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
(3)教材编写要结合当地行业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教学案例的编写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案例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互动性,内容展现应将植物上病虫害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描述结合,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法,辅以演示、实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多方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立足于坚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工作情境,应用标本、挂图、视频、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昆虫的形态特征、病害的症状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
农业化学及应用、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农业害虫防治、植物病害防治、植物化学保护、农药营销技术、农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基础、试验统计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
1. 植物与植物生理:讲授植物形态、构造、分类和生态生理基础知识、新陈代谢机理、生殖生理及农作物、园艺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能识别常见农作物、园艺植物和农田杂草,掌握分类检索表和显微镜使用、激素应用及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 植物生产环境:讲授作物生长与光、温、水、肥、土、生物、气候等环
境条件的关系及灾害性天气防御的知识;土壤和肥料种类、性质,使用特点,改土和合理施肥的方法;植物和土壤营养测定的方法。
掌握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植物和土壤营养分析和测定及有关仪器使用方法。
3. 作物生产技术:主要讲授土壤耕作、种植制度、作物产量与品质、作物生长与发育、种子处理技术、育苗与定植技术、播种技术、作物田间管理、作物栽培新技术等。
4.园艺作物生产技术:果树部分主要讲授南方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种类和品种及栽培技术,包括果树保护地栽培、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实用新技术。
蔬菜部分主要讲授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蔬菜栽培的基本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生产与蔬菜产业,包括茄果类蔬菜栽培、瓜类蔬菜栽培、豆类蔬菜栽培、白菜类蔬菜栽培、根菜类蔬菜栽培、绿叶蔬菜栽培、葱蒜类蔬菜栽培、薯芋类蔬菜栽
培、水生蔬菜栽培、多年生及杂类蔬菜栽培等。
5. 农业害虫防治:主要讲授农业害虫防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识别出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的常见主要害虫及天敌,了解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能熟练进行各类主要作物主要害虫的调查和测报,根据作物生长苗情和害虫调查结果制定害虫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防治。
6. 植物病害防治:主要讲授植物病害防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识别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的病害症状,病原物形态、了解其发病原因、流行规律,能熟练进行各类主要作物主要病害的调查和测报,根据作物生长苗情和害虫调查结果制定害虫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防治。
7. 植物化学保护:主要讲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基本知识,环境因素对药剂性能的影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主要代表
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及合理、安全的使用方法,掌握WTo中及无公害作物生产规程中有关农药使用的规定,掌握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植物化学保护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8.农药营销技术:主要讲授农药企业的市场选择进入策略,农药市场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理论和策略,农药营销的新概念和新思想,农药的国际市场营销,我国农药市场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条文以及农药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知识。
9.试验统计方法:主要讲授田间试验的有关概念、设计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实施步骤,包括试验资料的整理、基本特征、理论分布、抽样分布以及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方法:t测验、u测验、F测验、x2测验,单因素与多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及双变数的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方法等。
10.农业企业管理:主要讲授我国主
要农业企业发展状况、企业设立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基础、企业管理基础、企业经营预测与决策、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量、企业营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
11.财务会计基础: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掌握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内容及方法,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
12. 农业化学及应用:主要讲授化学定量分析和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前者包括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分析法等;后者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13.农业推广:主要讲授农业推广概述、农业推广创新扩散系统与理论、农业推广的行力理论、农业推广工作的
原则方针和任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推广信息及其应用、农业推广教育、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等。
出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