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河流,承载了亿万民众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位置上。
长江流域包括川、黔、滇、藏、青、甘、宁、陕、湖、鄂、渝、皖、闽、赣、鲁等15个省份,面积约111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干流长度约6300公里,沿流域水资源的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
其次,季节性。
鉴于最多降水期与最少降水期在南北方向上的时间差异,江南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在夏季丰沛,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则以春、秋季节多雨多暴雪为主。
再次,水质的好坏。
受到工农业生产和人口的污染,长江流域的水质也有很大的差距。
据统计,长江干流100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106条,超半数的支流已经污染超标。
其中,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酒泉水库等著名的水体被污染严重。
2.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水平与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众所周知,人体对于水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是居于首要的位置。
根据统计,2019年长江流域的城镇供水量约为42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体供水量份额的27.7%。
与此同时,工农业灌溉用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据公开数据披露,2003年至2012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用水比重逐年增长,2012年略高于七成。
其次,水力发电。
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资源丰富,电力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截至2019年底,长江干流流域已建成电站居全国各河网之首,并且能源结构亦一直遵从着降耗减排、高效稳定的战略方向。
长江水污染及其治理

扩有 总 散效 结 、控 性 水制 的 资、 来 源水 说 保工 , 护程 其 管改 原 理变 因 没水 就 有情 是 跟不 各 上利 类 等于 污 。污 染 染源 物没 的有 稀得 释到
重长 农 理 活 最 的江 业 性 水 后 水沿 、 化 平 , 质岸 生 因 的 工 变的 活 子 提 业 差工 废 逐 高 废 问厂 水 渐 、 水 题、 被 加 高 以 。居 大 强 新 及 民量,技生 也的越术活 不排来的污 例放越发水 外到多展排 ,江的以放 因河废及, 此湖水现随 导泊包代着 致之括社人 了中工会类 严,业的生 、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616×108立 方米,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从量上说, 完全可以满足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的 要求,但由于诸多原因,长江流域内局部地区 缺水还相当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制约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江的缺水特点是: 不是整体处于干涸或缺水状态,而是局部性的 缺水。 此图展现的是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 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 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总体来说,长江水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干流 城市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三大湖 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而 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 水湖泊;。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 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九· 五”国家 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目前, 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 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此图为重庆段污染后的情况
逐是 渐什 变么 差导 ?致 了 流 域 水 质
•
•
•
•
长江水质报告

长江水质报告2021年长江水质报告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的水质一直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对2021年长江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管理和保护。
正文:一、调查概述本次长江水质调查覆盖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一、二、三级水质监测点,共有400余个监测点,对水源地,湖库,河道,洪泛区,城市出水口及固定污染源开展了采样分析。
本次调查的监测范围涵盖长江经济带,覆盖面广,数据可靠。
二、主要指标分析本次调查主要对COD、氨氮、总磷、总氮、TOC等指标进行分析。
长江水质指标均优于过去几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水质三类标准,其中COD排放量的下降幅度更达30%。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整体水质状况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电子工业、纺织印染、焦化冶炼等行业对江河水质影响依然较大,违法排放污水的现象仍然存在。
游泳区域水质也需要提高,目前一些河段游泳水质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建设性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长江水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固定污染源和游离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对于违法排放的污染源,要严格惩罚。
2.加大水生态恢复的力度,保障水生态的良性循环,打造招商引资的生态优质水资源,不断提升水生态价值。
3.采用创新技术,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排污口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4.把长江水质问题纳入到城市规划之中,对沿江城市进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把长江塑造成城市的绿色长廊。
结论综上所述,2021年长江水质调查表明长江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建议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治理、水生态恢复,采用创新技术以及降低排污口效率等,促进长江水质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望。
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

第33卷㊀第5期2020年5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3ꎬNo.5Mayꎬ2020收稿日期:2020 ̄02 ̄05㊀㊀㊀修订日期:2020 ̄03 ̄06作者简介:陈善荣(1963 ̄)ꎬ男ꎬ江苏海门人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环境质量监测研究ꎬchensr@cnemc.cn.∗责任作者ꎬ张凤英(1982 ̄)ꎬ女ꎬ安徽庐江人ꎬ正高级工程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ꎬzhangfy@cnemc.c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601608)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D0800904 ̄3)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1601608)ꎻNationalKe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China(No.2016YFD0800904 ̄3)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陈善荣ꎬ何立环ꎬ林兰钰ꎬ方德昆ꎬ张凤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ꎬ北京㊀100012摘要:为掌握长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ꎬ开展1981 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39年间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ꎬ以CODMn㊁NH3 ̄N和TP为研究因子ꎬ探讨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ꎻ同时ꎬ选取有连续监测结果的断面ꎬ分析了长江上游㊁中游和下游不同断面近40年来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1 2019年ꎬ我国水环境监测迅速发展ꎬ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监测点位㊁监测频次㊁监测项目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②长江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ꎬ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ꎬ上游水体中ρ(CODMn)㊁ρ(NH3 ̄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③1981 2005年各江段ρ(CODMn)和ρ(NH3 ̄N)年均值变化特征不同ꎬ在2006年之后大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④2006年以来ꎬ长江干流水质呈好转态势ꎬ水体中ρ(CODMn)㊁ρ(NH3 ̄N)和ρ(TP)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⑤近年来ꎬ长江干流断面中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 ̄Nꎬ应引起重视.研究显示ꎬ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对长江干流水质改善具有正面推动作用ꎬ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ꎬ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关键词:长江ꎻ地表水环境ꎻ质量变化ꎻ污染因子中图分类号:X82ꎻX196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20)05 ̄1119 ̄10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20 03 07ChangeTrendsofSurfaceWaterQuality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duringthePastFourDecadesCHENShanrongꎬHELihuanꎬLINLanyuꎬFANGDekunꎬZHANGFengying∗ChinaN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ꎬBeijing100012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statusandchangetrendsofwaterqualityoftheYangtzeRiverꎬthecharacteristicsofwaterqualitychange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during1981to2019werestudiedꎬandthemonitoringhistoryofsurfacewaterquality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wassummarized.Thepermanganateindexꎬammonianitrogenandtotalphosphoruswereselectedasresearchfactorstoexploreandanalyzethechangetrendsofsurfacewaterenvironment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Thewaterqualitychang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continuousmonitoringsectionsintheupperꎬ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1)From1981to2019ꎬwaterqualitymonitoringdevelopedrapidlyꎬandthewaterqualitymonitoringof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underwentsignificantchangesinthenumberofmonitoringsectionsꎬmonitoringfrequencyꎬmonitoringitemsꎬandsurfacewaterqualitystandards.(2)Thesurfacewaterqualityof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wasrelativelygoodꎻthewaterqualityintheupp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wasbetterthanthatofthemiddleandlowerreachesꎻtheρ(CODMn)ꎬρ(NH3 ̄N)andρ(TP)intheupstreamwaterwerelowerthanthose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3)Theannualaverageconcentrationsofpermanganateindexandammonianitrogenshoweddifferentchangesduringtheperiodfrom1981to2005ꎬandgenerallyshowedagraduallydecreasingtrendafter2006.(4)Since2006ꎬthewaterquality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improvedgraduallyꎻtheρ(CODMn)ꎬρ(NH3 ̄N)andρ(TP)showeddecreasingtrends.(5)Inrecentyearsꎬthepollutiondegreeoftotalphosphorusin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washigherthanthepermanganateindexandammonianitrogenꎬand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RelevantgovernmentmeasureshadapositiveeffectontheimprovementofwaterqualityoftheYangtzeRiverꎬwhichhasgreatlyimprovedtheoverallwaterqualityoftheYangtzeRiverBasinandfurtherimprovedthewaterqualityofthemainstreamoftheYangtzeRiver.Keywords:YangtzeRiverꎻsurfacewaterqualityꎻchangetrendsꎻpollutionindex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㊀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ꎬ是长江经济带发展㊁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1 ̄2]ꎬ是连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纽带[3 ̄6]ꎬ是我国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防线ꎬ也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7 ̄9]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8 ̄10].长江流域面积180ˑ104km2ꎬ涉及人口4 59ˑ108人ꎬ占全国人口的33%ꎬ城镇化率达49%ꎬ流域人口密度较高ꎬ约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 8倍[8ꎬ1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㊁城镇规模的无序扩大㊁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ꎬ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出现恶化ꎬ引起了广泛关注[12 ̄15].进入21世纪以来ꎬ国家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ꎬ长江及长江流域水质也较整治前有了明显改善[8ꎬ11 ̄12].2015年ꎬ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ꎬ要求到2020年ꎬ长江㊁黄河㊁珠江㊁松花江㊁淮河㊁海河㊁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GB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比例总体在70%以上.2016年以来ꎬ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在长江开展ꎬ如环境保护督查㊁水源地保护督查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㊁岸线利用及固体废弃物排查㊁天然水域围网养殖清理等专项行动ꎬ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水质的改善[12].很多学者对长江的水环境进行了分析ꎬ针对长江源区[16]㊁三峡大坝河段[17 ̄19]㊁中下游地区[20]等区域水质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侧重于某个时段[1 ̄2ꎬ5ꎬ9 ̄10]㊁某个江段或某些城市[16 ̄24]㊁水体元素[25 ̄28]㊁水量及污染输入等[29 ̄33]ꎬ对于长江水系水环境质量长时间序列的研究较少ꎬ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9年的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更鲜见报道.近年来ꎬCODMn㊁NH3 ̄N和TP成为我国地表水水体的主要污染物[13 ̄15ꎬ26].其中ꎬCODMn和NH3 ̄N浓度是反映水体受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污染的常用指标ꎬ也是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相关联的环境质量指标ꎬ二者的数值越高ꎬ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TP是水体中较常见的一种形态磷ꎬ是藻类生长重要的因素ꎬ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常见的原因[34].该研究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ꎬ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ꎬ对1981 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断面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ꎬ总结了长江干流水环境监测发展情况ꎬ以长江流域的三项主要污染指标CODMn㊁NH3 ̄N和TP为研究因子ꎬ探讨了ρ(CODMn)㊁ρ(NH3 ̄N)和ρ(T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原因ꎬ从而反映长江干流水质的长时间变化特征与趋势ꎬ以期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管理㊁保护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1㊀材料与方法1 1㊀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为长江干流段ꎬ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ꎬ流经青海省㊁西藏自治区㊁四川省㊁云南省㊁重庆市㊁湖北省㊁湖南省㊁江西省㊁安徽省㊁江苏省和上海市等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研究时段为1981 2019年ꎬ应用的水质评价指标为具有完整连续数据的CODMn㊁NH3 ̄N和TP三项ꎬ按照GB3838 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 2011 22号)的要求进行单因子评价.由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在1988年㊁1993年㊁2003年㊁2012年和2016年进行了调整ꎬ长江干流水质监测断面由20个左右调整至59个.为保证数据可比性ꎬ按照江段和监测断面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ꎬ筛选了11个断面ꎬ开展长江干流ρ(CODMn)㊁ρ(NH3 ̄N)和ρ(TP)沿程时间变化分析.2011年开始ꎬTP被纳入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指标ꎬ因此ꎬ该研究中长江干流ρ(TP)变化时段为2011 2019年.长江干流所有监测断面空间分布见图1.1 2㊀数据来源该研究数据资料主要来源:①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长江干流水质断面监测结果.②各类监测报告ꎬ包括历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等.③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ꎬ包括历年各类«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㊁政府工作报告或文件等.④相关文献和专业机构网站ꎬ如通过中国知网㊁爱思唯尔(Elsevier)等查询的学术文献ꎬ中国政府网㊁生态环境部官网㊁水利部官网㊁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站㊁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网站㊁各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网站等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数据㊁政策㊁规范㊁方案及制度等.1 3㊀研究方法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情况通过整理历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等资料获取.水质评价方法按照GB3838 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 2011 22号)的要求进行单因子评价.监测点位分布情况通过ArcGIS10 2软件进行空间展示ꎬρ(CODMn)㊁ρ(NH3 ̄N)和ρ(TP)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使用Origin2018软件进行分析.2㊀结果与讨论2 1㊀长江干流水环境监测历程0211第5期陈善荣等: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㊀㊀㊀注:1 直门达ꎻ2 金沙江岗托桥ꎻ3 贺龙桥ꎻ4 新华ꎻ5 金江桥ꎻ6 龙洞ꎻ7 倮果ꎻ8 大湾子ꎻ9 蒙姑ꎻ10 三块石ꎻ11 石门子ꎻ12 挂弓山ꎻ13 纳溪大渡口ꎻ14 手爬岩ꎻ15 朱沱ꎻ16 江津大桥ꎻ17 丰收坝ꎻ18 和尚山ꎻ19 寸滩ꎻ20 清溪场ꎻ21 苏家ꎻ22 晒网坝ꎻ23 白帝城ꎻ24 巫峡口ꎻ25 黄腊石ꎻ26 南津关ꎻ27 云池(白洋)ꎻ28 砖瓦厂ꎻ29 观音寺ꎻ30 柳口ꎻ31 调关ꎻ32 荆江口ꎻ33 城陵矶ꎻ34 杨泗港ꎻ35 白浒山ꎻ36 燕矶ꎻ37 风波港ꎻ38 中官铺ꎻ39 姚港ꎻ40 湖口ꎻ41 鄱阳湖出口ꎻ42 香口ꎻ43 皖河口ꎻ44 前江口ꎻ45 五步沟ꎻ46 陈家墩ꎻ47 东西梁山ꎻ48 三兴村ꎻ49 九乡河口ꎻ50 小河口上游ꎻ51 焦山尾ꎻ52 高港码头ꎻ53 魏村ꎻ54 小湾ꎻ55 姚港ꎻ56 浏河ꎻ57 青草沙进水口ꎻ58 白龙港ꎻ59 朝阳农场.下同.图1㊀长江干流监测断面示意Fig.1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环保部门对长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始于1970年以后ꎬ自1980年开始对主要水系地表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12 ̄14].经过近40年的发展ꎬ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发生了较大变化.图2㊀1981—2019年长江干流监测断面个数变化Fig.2Numbersof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2 1 1㊀监测点位1981年以来ꎬ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经历了5次变化[13 ̄15].1988年ꎬ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次确定了由353个断面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1993年ꎬ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监测断面进行重新审核与认证ꎬ确认了由313个国控断面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2003年ꎬ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一步调整了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中的监测断面ꎬ确定了由759个断面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2012年ꎬ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新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ꎬ共由972个监测断面组成.2015年7月ꎬ国务院下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ꎬ根据方案精神明确了 十三五 期间国家地表水监测网的设置方案ꎬ将国控断面调整补充至2767个.1981 2019年长江干流监测断面个数变化情况见图2.2 1 2㊀监测频次水质监测频次经历了由低到高的阶段[13 ̄15].2003年以前ꎬ地表水环境监测频次总体较低ꎬ每年进121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行枯㊁平㊁丰3个水期共6次监测.2003年开始建立国家水质月报监测体系ꎬ每月开展监测ꎬ监测时间为每月的1 10日.2017年10月起ꎬ开始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ꎬ监测工作根据地方实际从季度到月度㊁周ꎬ甚至每日ꎬ监测频次越来越高.2 1 3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981年以来ꎬ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经历了4次大的变化[13 ̄15].1983年ꎬ首次颁布实施了GB3838 198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988年㊁1999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了修订ꎬ形成1988版㊁1999版和2002版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 1 4㊀评价指标2010年及以前水质评价指标为pH㊁DO㊁CODMn㊁五日生化需氧量㊁NH3 ̄N㊁石油类㊁挥发酚㊁汞和铅等9项.2011年起ꎬ评价指标为pH㊁DO㊁CODMn㊁化学需氧量㊁五日生化需氧量㊁NH3 ̄N㊁TP㊁铜㊁锌㊁氟化物㊁硒㊁砷㊁汞㊁镉㊁铬(六价)㊁铅㊁氰化物㊁挥发酚㊁石油类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等21项ꎬTN和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TN除外)ꎬ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逐渐增多[13 ̄15].图3㊀2019年长江干流ρ(TP)㊁ρ(CODMn)和ρ(NH3 ̄N)沿程变化Fig.3ρ(TP)ꎬρ(NH3 ̄N)andρ(CODMn)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in20192 2㊀长江干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2 2 1㊀2019年水环境质量状况2019年ꎬ长江干流水质为优.5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ꎬGB3838 2002Ⅰ类水质断面占6 8%ꎬⅡ类占89 8%ꎬⅢ类占3 4%ꎬ无Ⅳ类㊁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监测断面中ρ(CODMn)㊁ρ(NH3 ̄N)和ρ(TP)沿程变化见图3.59个水质断面中ꎬρ(CODMn)为GB3838 2002Ⅰ类㊁Ⅱ类和Ⅲ类的断面分别为54㊁5和0个ꎻρ(NH3 ̄N)为GB3838 2002Ⅰ类㊁Ⅱ类和Ⅲ类的断面分别为52㊁7和0个ꎬρ(TP)为GB3838 2002Ⅰ类㊁Ⅱ类和Ⅲ类的断面分别为4㊁53和2个.按照上游㊁中游和下游对长江干流进行分段ꎬ其中ꎬ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ꎬ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为中游ꎬ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按照上游㊁中游和下游对59个干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分类ꎬ从青海省玉树州直门达到湖北省宜昌市云池江段的27个断面为上游断面ꎬ从湖北省荆州市砖瓦厂到江西省九江市湖口江段的14个断面为中游断面ꎬ从安徽省池州市香口到上海市朝阳农场江段的18个断面为下游监测断面.图3结果显示ꎬ上游水体断面的ρ(CODMn)㊁ρ(NH3 ̄N)和ρ(TP)均低于中游和下游ꎬ主要是由于上游人为扰动相对较少ꎬ水质状况整体为优[2ꎬ16].长江中下游一方面流经重要城市ꎬ城镇化水平高ꎬ人口密度大[2ꎬ7 ̄8ꎬ28]ꎻ另一方面流经我国粮食主产区ꎬ水资源耗费量大ꎬ污废水排放量相应较高[26]ꎬ2015年长江流2211第5期陈善荣等: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㊀㊀㊀域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量为605 3ˑ104t[23 ̄24].2 2 2㊀水环境质量的总体历史变化趋势文献调研表明ꎬ长江流域沿岸的大中型城市多㊁工业发达㊁排污量大ꎬ流经城市的江岸段形成岸边污染带ꎬ造成局部水体污染较重[1 ̄7ꎬ26ꎬ28ꎬ30 ̄33].但由于长江流域的水量丰富且流量大ꎬ其环境容量也较大[11ꎬ29ꎬ31]ꎬ因此干流总体水质相对较好[7ꎬ9ꎬ11 ̄15].1981 2019年长江干流所有监测断面ρ(CODMn)和ρ(NH3 ̄N)的统计结果分别见图4和图5.从年内变动上来看ꎬ1981 1985年和1990图4㊀1981 2019年长江干流ρ(CODMn)年际变化Fig.4Annualρ(CODMn)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图5㊀1981 2019年长江干流ρ(NH3 ̄N)年际变化Fig.5Annualρ(NH3 ̄N)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2000年长江干流所有断面ρ(CODMn)沿程变幅较大.从年际变化来看ꎬ1981 1990年为缓慢增长阶段ꎬ1991 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ꎬ2001 2019年为逐渐降低阶段(见图4).长江干流ρ(CODMn)年均值介于2~4mg∕L之间ꎬ为GB3838 2002Ⅱ类水质ꎬ但部分年份的个别断面出现ρ(CODMn)超标ρ(CODMn)>6mg∕L 情况ꎬ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13ꎬ15].长江干流所有断面ρ(NH3 ̄N)的年内变幅较大ꎬ而年际之间则呈下降 上升 下降趋势(见图5).1981 1992年ρ(NH3 ̄N)年均值呈缓慢下降态势ꎬ1995 2007年呈逐渐上升趋势ꎬ2007年之后逐年下降.长江干流ρ(NH3 ̄N)年均值在0 11~0 25mg∕L之间ꎬ其中ꎬ有24年水质为GB3838 2002Ⅱ类ꎬ15年为Ⅰ类[13 ̄15]ꎬ有5年出现部分断面ρ(NH3 ̄N)超标ρ(NH3 ̄N)>1 0mg∕L) 现象.2010 2019年长江干流所有断面ρ(TP)年均值统计结果见图6.2010 2014年ꎬρ(TP)年均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ꎬ且2010 2012年长江干流部分断面ρ(TP)年均值超标 ρ(TP)>0 2mg∕L ꎬ2014年ρ(TP)年均值达到最高值ꎻ2015 2019年ꎬρ(TP)年均值逐年下降ꎬ均为GB3838 2002Ⅱ类水质.图6㊀2010 2019年长江干流ρ(TP)年际变化Fig.6Annualρ(TP)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2010to2019321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总体上ꎬ1981 2000年长江干流总体水质有所下降ꎬ2001 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逐渐好转ꎬ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㊁NH3 ̄N和TP.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长江干流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5].20世纪80年代以来ꎬ长江流域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ꎬ其中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废水排放量约增加了15ˑ108t[7ꎬ21]ꎬ1998 2016年ꎬ废污水排放量从197ˑ108t增至353ˑ108tꎬ增加了1 79倍[10ꎬ22].长江干流部分城市江段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不合理㊁排污口与取水口犬牙交错㊁污水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原因ꎬ致使城市江段近岸水域受到污染ꎬ甚至形成数百米至数千米污染带ꎬ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威胁ꎬ居民健康受到影响[3ꎬ7ꎬ12 ̄14].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后ꎬ国家㊁各级政府㊁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完善政策方针㊁加大治理力度㊁削减工业污染源㊁减少入河污染物等方式ꎬ全面提升了长江流域污染治理能力ꎬ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负荷ꎬ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好转[2ꎬ8].2 2 3㊀水环境质量的沿程分布变化按照上游㊁中游㊁下游分段的原则ꎬ结合水质断面监测时长和数据的连续性ꎬ从长江干流监测断面中筛选出11个连续监测断面ꎬ其中ꎬ上游选取龙洞㊁挂弓山㊁寸滩和晒网坝4个断面ꎬ中游选取荆江口㊁城陵矶㊁九江姚港和湖口4个断面ꎬ下游选取皖河口㊁焦山尾和南通姚港3个断面.长江不同江段所在地区的自然(地质㊁地形㊁地貌㊁气候㊁植被等)㊁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ꎬ各江段水文特征㊁地球物理化学特性和人为影响不同ꎬ不同江段的水环境质量特征也不同[12 ̄14].对上述11个连续监测断面地表水中ρ(CODMn)㊁ρ(NH3 ̄N)和ρ(TP)进行统计分析ꎬ结果见图7.由图7可见ꎬ11个断面在部分年份ρ(CODMn)㊁ρ(NH3 ̄N)和ρ(TP)出现极值ꎬ水质超标ꎬ个别年份ρ(CODMn)和ρ(NH3 ̄N)接近GB3838 2002Ⅴ类.从ρ(CODMn)来看ꎬ上游挂弓山断面平均值最高ꎬ龙洞断面最低ꎬ其余均在2 2~2 5mg∕L之间ꎻ从ρ(NH3 ̄N)来看ꎬ焦山尾断面平均值较高ꎬ龙洞断面最低ꎬ总体上上游ρ(NH3 ̄N)低于中游和下游.从ρ(TP)来看ꎬ荆江口断面平均值最高ꎬ龙洞断面最低ꎬ上游和中游ρ(TP)平均值高于下游.为更进一步了解长江干流水质状况沿程变化规图7㊀1981 2019年长江干流连续监测断面ρ(CODMn)㊁ρ(NH3 ̄N)和ρ(TP)统计结果Fig.7Statisticsonρ(CODMn)ꎬρ(NH3 ̄N)andρ(TP)forcontinuous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律ꎬ对1981 2019年11个断面ρ(CODMn)㊁ρ(NH3 ̄N)进行分析ꎬ结果分别见图8和图9.对沿程断面ρ(CODMn)的分析结果(见图8)表明:①从断面来看ꎬ上游挂弓山断面在1981 2000年ρ(CODMn)较高ꎬ部分年份超过GB3838 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6mg∕L)ꎻ挂弓山断面位于四川省南部宜宾市ꎬ与矿业城市攀枝花相邻ꎬ其矿业活动集中在金沙江㊁雅砻江㊁安宁河附近(不超过20km)ꎬ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35].②从江段来看ꎬ1981 2000年ꎬ上游ρ(CODMn)总体呈升高趋势ꎬ至2000年达到高值后ꎬ呈逐年下降趋势ꎻ1981 2000年ꎬ中游ρ(CODMn)呈波动升高趋势ꎬ至2000年和2001年达到极高值ꎬ2002年起ꎬ长江干流中游段ρ(CODMn)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ꎻ1981 1985年ꎬ下游江段ρ(CODMn)较高ꎬ其中1981年焦山尾断面㊁1983年皖河口断面的ρ(CODMn)超过GB3838 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ꎻ2003年后ꎬ长江干流地表水中ρ(CODMn)呈下降趋势ꎬ各断面年均值均在2 5mg∕L左右ꎬ对ρ(CODMn)年均值进行排序后发现上游<中游<下游.4211第5期陈善荣等: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㊀㊀㊀图8㊀1981 2019年长江干流部分连续监测断面ρ(CODMn)变化趋势Fig.8Changetrendsofρ(CODMn)forcontinuous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图9㊀1981 2019年长江干流部分连续监测断面ρ(NH3 ̄N)变化趋势Fig.9Changetrendsofρ(NH3 ̄N)forcontinuous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sitesofYangtzeRiverfrom1981to2019沿程断面ρ(NH3 ̄N)的分析结果(见图9)表明ꎬ长江干流上游㊁中游㊁下游地表水ρ(NH3 ̄N)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1981 1990年ꎬ上游和中游ρ(NH3 ̄N)呈中幅波动变化ꎬ下游呈大幅波动变化ꎬ部分年度出现ρ(NH3 ̄N)超标情况.1991 1995年ꎬ上游和下游均为稳定阶段ꎬ各断面ρ(NH3 ̄N)均低于0 1mg∕Lꎬ中游呈现先升后降趋势ꎬ1993年达到最高值ꎬ后又逐渐降低.1996 2007年ꎬ上游ρ(NH3 ̄N)表现出 M 型变化特征ꎬ分别在1999年和2004年达到最高值和次高值ꎻ中游和下游ρ(NH3 ̄N)均呈缓慢上升趋势ꎬ至2007年前后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值.2008 2019年ꎬ上游㊁中游和下游ρ(NH3 ̄N)均表现521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为逐渐下降的规律ꎬ近年来降至0 1mg∕L以下ꎬ达到GB3838 2002Ⅰ类水质标准.1996 2007年ꎬρ(NH3 ̄N)上升与干流周边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有密切关系ꎬ也与农田氮肥施用量和流失量的增大有关[1]ꎻ长江流域农业耗水率大约为70%ꎬ每年有330ˑ108t左右含高营养物质的农业退水进入长江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支流和干流地表水ρ(NH3 ̄N)[10].自2006年NH3 ̄N和COD被纳入废水排放约束性指标以来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从源头进行控制ꎬ发布了水污染防治条例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㊁ 十三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12 ̄14ꎬ21 ̄24]ꎬ直接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改善[2]ꎬ2008 2019年ꎬ长江干流ρ(NH3 ̄N)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以来ꎬ在 不搞大开发ꎬ共抓大保护 ㊁绿色发展战略等思想指导下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在长江经济带开展了环保督查㊁水源地保护督查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ꎬ同时大力推进河湖长制ꎬ水污染治理力度逐渐加大ꎬ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长江流域水质的改善ꎬ扭转了部分长江支流和湖泊的严重污染局面ꎬ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转好[12ꎬ21ꎬ27].近年来ꎬTP成为长江流域水质主要超标因子[13 ̄14ꎬ22ꎬ26ꎬ28ꎬ32].2011 2019年ꎬ长江上游ρ(TP)先升后降ꎬ2013年前后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见图10).长江中游ρ(TP)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ꎬ其中荆江口和城陵矶断面在2013年和2014年达到最高值ꎬ九江姚港和湖口断面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后降低.从断面ρ(TP)达标情况来看:所选取的11个断面ρ(TP)年均值均高于GB3838 2002Ⅰ类水质标准限值(0 02mg∕L)ꎻ部分年份高于GB3838 2002Ⅱ类水质标准限值(0 1mg∕L)ꎬ为Ⅲ类水质ꎻ但所有年份均未超过GB3838 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0 2mg∕L)ꎻ与ρ(CODMn)和ρ(NH3 ̄N)相比ꎬ干流TP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 ̄N.从不同江段来看ꎬ2011 2019年ꎬ长江干流上中游ρ(TP)高于下游ꎬ长江流域是我国磷矿㊁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合称 三磷 )的主要分布区域ꎬ中上游尤为集中ꎬ与 三磷 的主要分布区总体呈现空间一致性ꎬ 三磷 是导致中上游局部区域污染的重要原因[34].图10㊀2011 2019年长江干流部分断面ρ(TP)变化趋势Fig.10Changetrendsofρ(TP)forcontinuousmonitoringsite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2011to20193㊀结论a)1981 2019年ꎬ我国水环境监测发展迅速ꎬ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点位不断增多ꎬ监测覆盖范围越来越广ꎬ监测频次不断加密ꎬ技术方法不断改进ꎬ质量标准不断加严ꎬ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b)长江干流历年来水质总体相对较好ꎬ2006年以来一直呈好转态势.2019年ꎬ长江干流水质为优ꎬGB3838 2002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ꎬ水体中ρ(CODMn)㊁ρ(NH3 ̄N)和ρ(TP)均低于中下游.c)对11个连续监测断面ρ(CODMn)和ρ(NH3 ̄N)年均值的分析结果表明ꎬ长江干流上游㊁中游㊁下游ρ(CODMn)和ρ(NH3 ̄N)年均值在1981 2000年呈不6211第5期陈善荣等:近40年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研究㊀㊀㊀同的变化特征ꎬ但2005年后均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d)2010 2019年ꎬ干流TP污染程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近年来ꎬ干流断面TP的污染程度高于CODMn和NH3 ̄Nꎬ已成为长江流域的首要污染物ꎬ应成为今后防控的重点之一.e)受 三磷 产业分布影响ꎬ长江干流上中游ρ(TP)高于下游ꎬ可针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ꎬ按照 分区控制㊁分类治理 突出重点㊁精准施策 原则ꎬ合理制定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管控与治理措施ꎬ如在上中游加强对TP相关矿业㊁化工的管控ꎬ中下游加大工业和农业面源的污染排放监控力度.f)2016年以来ꎬ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极大改善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质ꎬ也促进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好转.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陈静生ꎬ关文荣ꎬ夏星辉ꎬ等.长江干流近三十年来水质变化探析[J].环境化学ꎬ1998ꎬ17(1):8 ̄13.CHENJingshengꎬGUANWenrongꎬXIAXinghuiꎬetal.Aprobeintoseveralproblemsofwater ̄qualitytrendsinthemainstreamofYangtzeRiverfrom1960sto1980s[J].EnvironmentalChemistryꎬ1998ꎬ17(1):8 ̄13.[2]㊀王佳宁ꎬ徐顺清ꎬ武娟妮ꎬ等.长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水质响应的时空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19ꎬ19(3):1065 ̄1074.WANGJianingꎬXUShunqingꎬWUJuanniꎬetal.Ontempora ̄spacialfeaturesforreducedpollutantexhaustemissionofYangtzeRiver[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ꎬ2019ꎬ19(3):1065 ̄1074. [3]㊀杨小林ꎬ李义玲.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时空特征及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15ꎬ15(2):288 ̄291.YANGXiaolinꎬLIYiling.Spatio ̄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waterpollutionaccidentsandtheverification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inYangtzeRiverBasin[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ꎬ2015ꎬ15(2):288 ̄291.[4]㊀FLOEHRTꎬXIAOHongxiaꎬSCHOLZ ̄STARKEBꎬetal.Solutionbydilution?:areviewonthepollutionstatusoftheYangtzeRiver[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ꎬ2013ꎬ20(10):6934 ̄6971.[5]㊀CHENKunlunꎬGUOYuqiꎬLIUXiaoqiongꎬetal.Spatial ̄temporalpatternevolutionofwastewaterdischargeinYangtzeRiverEconomicZonefrom2002to2015[J].PhysicsandChemistryoftheEarthꎬ2019ꎬ110:125 ̄132.[6]㊀CHENXuanjingꎬSTROKALMꎬKROEZECꎬetal.Seasonalityinriverexportofnitrogen:amodellingapproachfortheYangtzeRiver[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9ꎬ671:1282 ̄1292. [7]㊀方子云.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㊁原因及对策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1997ꎬ6(4):346 ̄349.FANGZiyun.ThemainproblemsoccurredꎬtheircausesandmitigativemeasuresofvariouswaterenvironmentsinYangtzeRiverBasin[J].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Valleyꎬ1997ꎬ6(4):346 ̄349.[8]㊀童绅ꎬ孙伟ꎬ陈雯.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政策比较研究[J].区域与全球发展ꎬ2019(1):5 ̄16.TONGShenꎬSUNWeiꎬCHENWen.Comparativestudyofwaterenvironmentprotectionandgovernancepolicieso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AreaStudiesandGlobalDevelopmentꎬ2019(1):5 ̄16.[9]㊀李茜ꎬ张建辉.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区域污染特征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ꎬ2011ꎬ33(6):5 ̄8.LIQianꎬZHANGJianhui.The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regionalsurfacewaterpollutionofYangtzeRiver[J].EnvironmentandEcologyintheThreeGorgesꎬ2011ꎬ33(6):5 ̄8.[10]㊀陈进ꎬ刘志明.近20年长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ꎬ2018ꎬ35(1):1 ̄4.CHENJingꎬLIUZhiming.AnalysisofwaterresourcesutilizationintheChangjiangRiverBasininrecenttwodecades[J].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ꎬ2018ꎬ35(1):1 ̄4. [11]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0 2019)[R∕OL].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ꎬ20002019[2020 ̄02 ̄05].http:∕∕www.cjw.gov.cn∕zwzc∕bmgb. [12]㊀SHEYingꎬLIUYaobinꎬJIANGLeiꎬetal.IsChinaᶄsriverchiefpolicyeffective?evidencefromaquasi ̄naturalexperiment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ꎬChina[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ꎬ2019ꎬ220:919 ̄930.[13]㊀环境保护部.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1 2018)[R∕OL].北京:环境保护部ꎬ1991 2018[2020 ̄02 ̄05].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14]㊀环境保护部.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07 2018)[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ꎬ2007 2018.[15]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质量报告(1981 2006)[R].北京:环境保护部ꎬ1981 2006.[16]㊀鲁子豫ꎬ马燕ꎬ李志强ꎬ等.青海长江源区2005 2012年地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保护ꎬ2015ꎬ31(3):53 ̄57.LUZiyuꎬMAYaꎬLIZhiqiangꎬetal.WaterqualityofsurfacewateranditsvariationtrendinYangtzeRiversourceareaofQinghaifrom2005to2012[J].WaterResourcesProtectionꎬ2015ꎬ31(3):53 ̄57. [17]㊀彭福利ꎬ何立环ꎬ于洋ꎬ等.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氮磷叶绿素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ꎬ2017ꎬ47(8):845 ̄855.PENGFuliꎬHELihuanꎬYUYangꎬetal.StudiesonthetotalnitrogenꎬtotalphosphorusandchlorophyllavariationsinthemainstreamandmaintributariesoftheYangtzeRiverbeforeandaftertheimpoundmentintheThreeGorgesProjectArea[J].ScientiaSinica:Technologicaꎬ2017ꎬ47(8):845 ̄855.[18]㊀LIZheꎬMAJianrongꎬGUOJinsongꎬetal.WaterqualitytrendsintheThreeGorgesReservoirRegionbeforeandafterimpoundment(1992 ̄2016)[J].Ecohydrology&Hydrobiologyꎬ2019ꎬ19(3):317 ̄327.[19]㊀王小焕ꎬ邵景安ꎬ王金亮ꎬ等.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7ꎬ37(1):554 ̄565.WANGXiaohuanꎬSHAOJinganꎬWANGJinliangꎬetal.Waterqualityassessmentanditschangingtrendsinthereservoirinflow721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3卷andoutflowalongtheYangtzeRivermainstreamintheThreeGorgeReservoirArea[J].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ꎬ2017ꎬ37(1):554 ̄565.[20]㊀国峰ꎬ李志恩ꎬ时俊ꎬ等.长江入海口徐六泾断面2005 2012年水环境因子及入海通量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15ꎬ24(2):227 ̄232.GUOFengꎬLIZhienꎬSHIJunꎬetal.MutativetrendofwaterqualityatXuliujingmonitoringintersectonYangtzeRiverandthepollutantsfluxflowingintotheseaduring2005 ̄2012[J].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Valleyꎬ2015ꎬ24(2):227 ̄232. [21]㊀QINTongꎬYANGPinghengꎬGROVESCꎬetal.NaturalandanthropogenicfactorsaffectinggeochemistryoftheJialingandYangtzeriversinurbanChongqingꎬSWChina[J].AppliedGeochemistryꎬ2018ꎬ98:448 ̄458.[22]㊀郭威ꎬ郭勇勇ꎬ杨丽华ꎬ等.长江上游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水生生物学报ꎬ2019ꎬ43:69 ̄76.GUOWeiꎬGUOYongyongꎬYANGLihuaꎬetal.Assessingthecontaminatedlevelsandriskoftypicalcontaminantsintheupp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J].ActaHydrobiologicaSinicaꎬ2019ꎬ43:69 ̄76.[23]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报(1997 2006)[R].北京:环境保护部ꎬ1997 2006.[24]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7 2015)[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ꎬ2007 2015.[25]㊀LIRuiꎬTANGXianqiangꎬGUOWeijieꎬetal.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dynamicsofheavymetalsinwaterꎬsedimentꎬandzoobenthosinmainstreamsectionsofthemiddleandlowerChangjiangRiver[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0.doi:10.1016∕j.scitotenv.2020.136779.[26]㊀刘艳梅.1980 2015年长江流域净人为磷输入和河流磷输出动态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9:52.[27]㊀YANZhenhuaꎬYANGHaohanꎬDONGHuikeꎬetal.Occurrence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oforganicmicropollutantsinthe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ꎬChina:acasestudyofwaterdiversion[J].EnvironmentalPollutionꎬ2018ꎬ239:223 ̄232.[28]㊀ZHAOYifeiꎬZOUXinqingꎬLIUQingꎬetal.AssessingnaturalandanthropogenicinfluencesonwaterdischargeandsedimentloadintheYangtzeRiverꎬChin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7ꎬ607∕608:920 ̄932.[29]㊀WANGYuankunꎬTAOYuweiꎬSHENGDongꎬetal.QuantifyingthechangeinstreamflowcomplexityintheYangtzeRiver[J].EnvironmentalResearchꎬ2020.doi:10.1016∕j.envres.2019.108833. [30]㊀LIUYueyingꎬDENGBingꎬDUJinzhouꎬetal.NutrientburialandenvironmentalchangesintheYangtzeDeltainresponsetorecentriverbasinhumanactivities[J].EnvironmentalPollutionꎬ2019ꎬ249:225 ̄235.[31]㊀YAOLongqinꎬXUJingruꎬZHANGLinaꎬetal.Temporal ̄spatialdecompositioncomputingofregionalwaterintensityforYangtzeRiverEconomicZoneinChinabasedonLMDImodel[J].SustainableComputing:InformaticsandSystemsꎬ2019ꎬ21:119 ̄128. [32]㊀WANGShouꎬZHANGHengpengꎬLIYunliangꎬetal.Spatio ̄temporaldynamicsofnitrogenandphosphorusinputbudgetsinaglobalhotspotofanthropogenicinput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9ꎬ656:1108 ̄1120.[33]㊀周夏飞ꎬ曹国志ꎬ於方ꎬ等.长江经济带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ꎬ2020ꎬ40(1):334 ̄342.ZHOUXiafeiꎬCAOGuozhiꎬYUFangꎬetal.Riskzoningofacutewaterpollution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ꎬ2020ꎬ40(1):334 ̄342.[34]㊀秦延文ꎬ马迎群ꎬ王丽婧ꎬ等.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分布特征 来源解析 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8ꎬ31(1):9 ̄14.QINYanwenꎬMAYingqunꎬWANGLijingꎬetal.PollutionofthetotalphosphorusintheYangtzeRiverBasin: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ꎬsourceandcontrolstrategy[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8ꎬ31(1):9 ̄14.[35]㊀滕彦国ꎬ倪师军ꎬ张成江.攀枝花矿业基地矿区环境现状与环境恢复的途径[J].矿业安全与环保ꎬ2001ꎬ28(3):28 ̄30.TENGYanguoꎬNIShijunꎬZHANGChengjiang.EnvironmentalsituationandwayforenvironmentalrecoveryatPanzhihuaminingindustrybase[J].M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ꎬ2001ꎬ28(3):28 ̄30.(责任编辑:张㊀蕊)8211。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其水质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长江水质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江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本文将从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为长江水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我们来评价一下当前的长江水质状况。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水质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在城市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的影响下,长江上游及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水质已经从劣Ⅴ类别提升到Ⅳ类别,水质总体状况有所改善。
长江下游水域的水质依然较差,受到城市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仍然不容乐观。
除了表层水质的改善,底泥污染也是长江水质问题的一大隐患。
底泥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改善长江水质,我们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长江生态保护和水质改善的政策力度将会持续加大。
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措施的不断完善,长江水质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长江水质的监测、治理和保护将更加有效和精细,各项治理工作将更加精准和有力。
市场力量在长江水质改善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相关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治污效率,改善长江水质。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长江水质的改善。
政府作为主体,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水质保护工作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各类污染源的排放。
企业要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科研机构要加强技术创新,为长江水质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主动支持环保措施,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只有形成全社会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长江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

⼀、长江流域⽔资源及⽔环境的主要问题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污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未能理想地发挥⽔环境的多功能,特别是⽣态功能的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保护长江的⽔资源不仅是流域⼈民⽣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跨流域调⽔的需要,决不能把污⽔调往北⽅。
所以保护长江⽔资源是⼀个关系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21世纪⼈类⾯临最主要的挑战之⼀,是如何去满⾜庞⼤⼈⼝必需的粮⾷、饮⽔、卫⽣和健康等⽅⾯的⽤⽔要求。
(⼀)⽔质概况 从总体来说,长江⽔质是⽐较好的,但是⼲流城市若⼲江段、⽀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
1995年全流域⽔质符合Ⅰ、Ⅱ类标准的为45%,符合Ⅲ类标准的为31%,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已污染的为24%.从污染⼴度看,着推沱江和太湖⽔系;从污染深度看,当数下游⽀流和太湖⽔系。
有机污染的总趋势是下游重于中游、中游重于上游;湖泊⽔域重于江河⽔域。
三⼤湖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湖泊,并限期整治。
地下⽔污染以城市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监测,中度污染城市有南京、上海、武汉、长沙、成都、常州、镇江等,轻度污染的城市有苏州、杭州,且呈发展和加剧趋势。
(⼆)⽔污染的特点 1、⼲流的污染 长江⼲流的污染不是发⽣在整个断⾯,⽽是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
⽬前长江⼲流的污染带,发⽣在攀枝花以下的3600km,主要⼜是⼯业集中的城市江段,⾃上⽽下依次是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鄂州、黄⽯、九江、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21个城市。
长江⼲流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总长约560km,据1992 ~1993年调查评价总河长790km,平⽔期污染带总长452km,占评价河长的57%.以污染带长度排序依次为南京123km,武汉77km, 上海52km,岳阳30km,重庆27.4km,镇江21km.枯⽔期污染带总长498km,占评价河长63%, 其中武汉114km,南京80km,上海61km,岳阳27km,重庆26km,镇江23km,宜昌20km,以两个⽔期中污染带较长的统计,全江污染长560km,其中北岸241km,南岸319km.污染带宽度:上游江段为20m~30m,中游江段50m~100m,下游江段100m或更宽。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变化趋势总结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长江水质整体稳定,但部分区域如江苏、安徽等省份的河流 存在水质变差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04
预测分析
水质预测模型和方法
基于水文和水质…
利用长江流域内的水文和水质监 测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 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将长江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 类,其中Ⅰ类为最优,Ⅴ类为最差。
水质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单因子评价 主要考虑各水质指标是否达标,综合评价则考虑各水质指标 之间的相互影响。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 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 ,干流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主要水源区域和污染源
主要水源区域
长江上游及沿江地区,包括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汉江、赣江等 河流
基于主成分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复杂的 水质影响因素简化为几个主成分 ,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
基于人工神经网…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水质 影响因素和未来水质变化之间的 关系进行学习,建立模型来预测 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预测结果和分析
01
根据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十年内长江流域的水质变化趋势,预 测结果包括未来十年内各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和变化范围。
通过对长江水源进行调查,可以了解长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完整word版)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一)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摘要:该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以及三峡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对策一、流域概况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
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
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
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
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
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
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
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1、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20, 9(2), 150-15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jwrrhttps:///10.12677/jwrr.2020.92016Water Quality Change Trends in the Main Stream of Yangtze RiverWenxun Dong, Yanjun Zhang*, Sumiao Wang, Jinjin Wu, Jianhua Zhao, Xin Xu, Yixuan Zou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Dec. 9th, 2019; accepted: Jan. 23rd, 2020; published: Feb. 10th, 2020AbstractFour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quality data, including COD mn, BOD5, NH3-N and TP, in the 12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ections from 2008 to 2018, which are converted into the single factor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rend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Meanwhile, 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the seasonal Kendall trend test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past ten years, both on the annual and monthly scale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continued to be better and has shown a trend of improvement or gradual stabiliza-tion; 2)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s basically below the grade III level. The three indexes COD mn, BOD5 and NH3-N meet the grade II level, except that the TP mostly meets the grade III level; 3)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D mn, BOD5, NH3-N and TP in the main stream meet the management target basically,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BOD5 has a rising trend.KeywordsWater Quality, Trend Analysis, Single Factor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 The Main Stream of Yangtze River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董文逊,张艳军*,王素描,吴金津,赵建华,许昕,邹薏轩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收稿日期:2019年12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0日摘要利用攀枝花等12个主要的水质监测控制断面于2008~2018年间实测水质资料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 mn)、五日作者简介:董文逊,男,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
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和总磷(TP)4个水质项目数据,通过转化为河流水质标识指数,探讨长江干流水质的变化趋势情况,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两种方法,对长江干流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 近十年以来,无论是在年尺度上还是月尺度上,长江干流水质在不断好转并呈现出继续好转或逐渐稳定的趋势,综合水质基本在III类水质标准;2) 除TP指标多处于III类水质标准范围内,COD mn、BOD5和NH3-N三个指标在II类水质标准范围内波动;3) 长江干流的COD mn、BOD5、NH3-N 和TP四项指标基本能够满足水质管理目标,但BOD5指标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水质,趋势分析,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长江干流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流域之一,也是覆盖人口最大的流域之一,长江水质的好坏直接关乎超过5亿人的生活质量。
近二十年来,随着长江流域内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流域内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1],使得长江干流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国家战略对水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又较大程度地遏制了长江干流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并且水质现状也有所转好[2]。
因此,对长江流域内水体的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将有助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规划。
张煦等基于水质理化指标将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域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行了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主要的污染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趋于稳定[3]。
王艳分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不同阶段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4]。
陈燕飞等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并结合叠加性指数法和Hurst指数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5]。
彭珂等利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分析了湘江长沙段的水质变化趋势[6]。
王小焕等采用R/S法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7]。
盛海燕等分析了新安江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及其与水文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8]。
现有的研究或局限于长江流域的湖泊、支流和干流的部分河段,或仅仅对长江干流的进行现状评价和定性分析而未采用趋势分析工具对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因而本文综合长江干流多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并结合相应的趋势分析工具,对长江干流水质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本文利用攀枝花、屏山、宜昌、九江、南通等12个主要的水质监测控制断面2008~2018年实测水质资料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 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和总磷(TP) 4个水质项目数据,采用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将四个水质项目的浓度数据转化为水质标识指数,对长江干流不同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Mann-Kendall检验对各监测断面不同污染物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年均值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月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变化趋势的检验分析。
2. 研究区域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为世界第三长河流,并且长江水系发达,直接汇入长江的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9]。
长江干流流域面积达180万km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 km,流域面积100万km2,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 km。
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 km 。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 km ,流域面积68万km 2。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 km ,流域面积12万km 2。
长江流域片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以符合或优于III 类水质标准为主,长江干流水质III 类水质为主并且总体水质趋好。
同时,流域内的水库水质相对较好,以II 类水质和III 类水质为主,但流域内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库的营养水平呈现出从低营养状态向高营养状态变化的趋势。
另外,根据水功能区区划的要求,流域内纳入评价范围的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在60%左右[2]。
3. 方法介绍3.1. 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单因子水质指数P 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10],表示为123.i P X X X = (1)式中,X 1代表第i 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X 2代表监测数据在X 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X 3代表水质类别与水功能区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是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 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单因子水质指数采用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即12.i P X X = (2)的形式,并对不同污染物的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求其算数平均值I i ,即11i ni i i I P n ===∑ (3) 用以代表河流的综合污染情况[11]。
3.2. Mann-Kendall 趋势检验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是一种收到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它由Mann 和Kendall 提出[12] [13],被众多研究应用到降水、温度、径流和水质等时间序列的分析上。
Mann-Kendall 趋势检验不需要待检验的时间序列遵从一定的分布,并且一些异常值也不会影响趋势检验的结果,因此该方法非常适用于诸如水文、气象等不遵从某一常见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
3.3. 季节性Kendall 趋势分析对于月尺度的水质数据来说,一般的Mann-Kendall 趋势分析并不适用,并且月尺度的水质数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因而,季节性Kendall 趋势分析更适用于月尺度水质数据的趋势分析[14]。
该检验方法具有不受河道流量周期性变化、漏测值和未检出值影响的优点。